❶ 各種理財手段收益大小比較
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城鄉居民及單位存款年利率%
(一)活期 0.36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個月 1.71
半年 1.98
一年 2.25
二年 2.79
三年 3.33
五年 3.6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1.71
三年 1.98
五年 2.25
3.定活兩便 按一年以內定期整存整取同檔次利率打6折
二、協定存款 1.17
三、通知存款 .
一天 0.81
七天 1.35
利息=利率*本金*時間
請注意時間都是一年為1
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通過長期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❷ 十種理財全面對比 哪種最適合你
如今的投資理財平台越來越多,選擇什麼理財產品理財比較好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對於初投者來說,可能確實比較難以抉擇。關於選擇什麼理財產品理財,
倒是有一些看法,下面我們對債券、股票、銀行理財產品、外匯、黃金、P2P理財等進行具體分析,快來看看哪一個更適合你吧。
1、進行債券的投資
債券的投資是比較保險的投資。如國債,收益穩定,但是缺點是收益低。比如2014年發行的某3年期國債,年利率5%,而同期3年期的銀行定期為4.25%。只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略高一些。如何購買,其實通過網上的電子銀行一般就可以進行認購了。
2、購買股票
炒股是最大眾化的投資工具,不用特別介紹了。錢來也要提醒大家的是,炒股不單只是講究如何選股,也講究如何將資金進行科學的配置。另外,注意不要在大方向上選擇錯誤,比如選擇了「夕陽」行業,即使您再有選股眼光,行業整體是一個走下坡路的趨勢的話,您也不會賺到什麼錢。
3、銀行理財產品or海外基金、海外保險
目前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在2%-7%左右。如果不局限於國內,實際上,海外市場有很多的投資機會。比如海外基金,海外保險,產品類型更為豐富,也有更大的浮動收益區間和風險。另外,作為全球性的理財產品,跟全球的經濟形勢掛鉤,不受國內的市場上的敏感因素的影響。
4、外匯、黃金
外匯和黃金是比較老牌的投資工具。
提醒投資者,這兩種投資產品有一定的做空機制,因此不確定性也很大。
5、新型的投資工具
很多人都聽說過「比特幣」。類似比特幣這種,其實就是新型的投資產品。但是風險確實比較大,其本身還極易受政策面因素的影響。如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就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導致比特幣價格當日暴跌。總體看,目前這類新型的投資工具前景極不明朗,屬於「非主流」,投資需謹慎。
6、購買
比如現在流行的P2P理財,比如錢來也理財平台,1-6個月的投資期限,500元資金起投,年化收益率9.6%-12.6%之間,門檻不高,風險適中,比較適合大多數人進行投資。這一類型比較優質安全的平台如錢來也,無論是用戶口碑還是風控能力都表現得非常不錯。
❸ 怎麼理財好哪個好用
啥是理財?
很多人覺得,理財就是投資,就是錢生錢。
對不對?
也對也不對。
為了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安全穩定,購買保障性高的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這個過程是理財,在理財規劃的內容裡面稱為保險計劃。
社會養老保險只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要想退休後生活得舒適、獨立,必須要有在有工作能力時積累的一筆退休基金作為補充,這個過程也是理財,在理財規劃的內容裡面稱為退休計劃。
所以說理財不是簡單的獲得投資回報,理財是為系統的解決某個問題而合理運用自身資源的過程。
那麼,到底如何理財?具體咋操作?
一、記賬
摸清自己的家底是理財的前提。要弄清自己的資產狀況,就要對自己的收入、存款、負債等存量資產和未來預期收入弄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可以理。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記賬的最好的方法,最好還是那種事無巨細的流水賬。
這樣,自己的收入是多少,花費是多少,都花在什麼地方,那些的必須的,那些的可有可無的等等,各項收支一目瞭然。弄清了自己的底細,便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理財規劃,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幫助自己更好地適應規劃的生活。
二、理性消費
任何消費都應是理性的,有節制的、按照自己的自身財產狀況進行消費。
缺乏對金錢使用的控制,容易產生過渡消費、超前消費。攀比、虛榮、講排場、講面子。月收入3000元,卻消費了5000元;一百五十平米的房子就能滿足居住要求,硬要買三百多平米的房子;收入一般、剛夠保證溫飽,卻要去高消費場所吃喝玩樂。這種消費是一種不健康的、扭曲的,並且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三、投資
我的建議是,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而且門檻低,當時我也是300入門的,哈哈,注冊投資還能拿500購物卡,推薦家人和朋友參加過,覺得不錯,你們感興趣也可以看: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專屬活動,此頁面注冊才有獎勵
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理財論壇,體驗一下優秀的客服服務和社區論壇,以後投資其他平台也有對比。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14年有朋友建議我買比特幣,當時了解了一下,感覺噱頭很大、風險更大,堅決不買,至今我也不後悔。因為,他買了五千多,一個月不到就變兩千多了,然後為了止損就都賣了,沒有人能夠看到四年後今天漲成這鬼樣。
如果你手頭這兩萬不急用,就當不存在,你可以全買比特幣,十年後再見
四、提升個人素養
提升個人素養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要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就要不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向自己學習。
向書本學習就是要看書;向別人學習,就是多觀察自己周圍會處理事情的人,看他們碰到問題時會怎麼做。多和自己敬佩的人交流。向自己學習,就是要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自身。」
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約束,按理智判斷行事 ,無論什麼事情都三思而後行等等這些素質修養是理財所必備的。
❹ 四大行理財產品對比
四大行理財產品按受益來分,有以下三類:
1、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是不提供本金保護,收益也是浮動的。 一般預期年收益率不高於6% 風險程度:中高等 適合激進型投資者 利:有可能獲得高收益 弊:有可能虧損贖回
2、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是提供本金保護,但是收益是浮動的 風險程度:低 適合穩健略激進的投資者 利:有可能在保證本金的情況下獲得高收益. 弊:有可能只拿到本金。
3、保本固定收益型 提供本金保護,並且保證收益 風險程度:極低 適合穩健型投資者 利:無論行情好壞都保證本金保證收益; 弊:在行情好的時候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比前兩者都要低。 手續費和管理費: 手續費按各行的產品來說,有收費和免費兩種 管理費基本上每家銀行的產品都會收取,一般在0.05%-0.2%(年率)之間。 稅費: 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產生的投資收益,如果是個人的,現在是免稅的。 將來如果要交,應該是銀行代扣。現在免的是個人所得稅,只涉及到個人所得稅。
找對自己想要的類型,每種都不一樣。還是看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資金條件狀況,不懂可追問或者看昵稱找到我
❺ 定期存款與理財的比較
1、安全方面:
存戶在存款時,將人民幣、外幣全部存入銀行,並由銀行開立存摺、借記卡、存單等,作為存戶的存單。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護。金融產品是銀行向合格投資者出售的金融產品。本金和收入的安全取決於金融產品的種類:保證收入型金融管理產品由銀行擔保,以獲得銀行與投資者在金融管理產品期滿後約定的本金和收入。然而,這類產品嵌入銀行的一種選擇,即投資者不能提前贖回,銀行可以提前終止合同。無保險的浮動收入型金融管理產品,銀行不保證金融管理產品到期後的本金損失,也不保證收入不會損失。
2、流動性方面:
根據法律法規,存款可以提前提取。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在到期日前或開業前取回。
3、盈利能力:
儲蓄賬戶的利率是預先確定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無法提前確定,存在不確定性。財富管理產品的銷售回報只能標為「預期回報」,這可能與最終實現的回報率有所不同。
4、期限而言:
除活期存款外,儲蓄存款有嚴格的期限。銀行理財產品非常豐富靈活,銀行甚至可以為大客戶量身定製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定期存款亦稱"定期存單"。銀行與存款人雙方在存款時事先約定期限、利率,到期後支取本息的存款。有些定期存單在到期前存款人需要資金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有些定期存單不能轉讓,如果存款人選擇在到期前向銀行提取資金,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