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人車充當起外賣小哥背後,萬億市場大門打開
[億歐導讀]?無人化服務替代人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文遠粵行Robotaxi/圖源文遠知行
這些問題也出現在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中。與本次疫情中在醫院、園區、工廠等特定場景應用的無人小車不同,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應用場景為開放道路,其車輛行駛速度快,確保乘客安全成為第一要義,車輛對成本、政府路權的要求也更高。這也是本次疫情中未見到RoboTaxi身影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家路測管理規定,RoboTaxi上必須配有安全員,這並不適合當下疫情對車輛無人化的需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無人車的實際價值,雖然行業短期不會進入爆發期,但特定場景應用的無人小車已經開始在更大范圍內跑起來了,潛在需求也在增加。張德兆對此預測道,「明年會有一些落地。」
無人化服務替代人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自動駕駛法規出台,一直不被看好的自動駕駛行業,要開始吃香了
千呼萬喚的自動駕駛法規標准,終於「到貨」了!
4月16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准化工作要點》,其中提出,今年要形成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體系。
標准落地,這意味著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即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出於對安全的重視,傳統車企或許會更加謹慎,多選擇「漸進式路線」——先實現部分L3級自動駕駛量產。
考慮到乘用車用戶使用停車場的頻率,吉利、廣汽、長城等諸多車企也制定了AVP(自主代客泊車系統)發展戰略,並希望短期以此產生營收。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已經提速,加之產業環境轉好,雖然還面臨著法規未完全落地的問題,但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商業化相對此前有明顯提速。
3、寫在最後
早在2018年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做出預測。
「在蓬勃發展的自動駕駛行業促進下,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以上。」
當年的預測,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關於自動駕駛你想知道的「干貨」
[億歐導讀]?在這份報告里,找到通往自動駕駛未來的船票。
從資本角度來看,憑借優秀人才背景和廣闊商業前景,高等級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在過去三年吸引了資本諸多目光。但隨著技術發展不及預期,資本將在未來三年圍繞市場空間、業務快速擴展的可能性、商業模式三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並觀望企業落地進程以做出下一步決策。
從車路協同角度來看,這項新技術為企業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開辟了另一條道路,將單車智能與智慧道路相結合,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難度與成本得以降低。得益於此,園區、礦區等場景的自動駕駛將在未來三年擴大應用范圍,並逐漸轉向常態化,而車輛編隊駕駛、停車場自主泊車等場景自動駕駛技術則會進行示範應用,但暫時不會投入運營。另一方面而言,由於基礎建設的真正投入使用與技術成熟度息息相關,因此未來三年,車路協同的主要工作仍將集中在基礎建設層面,並將配合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小范圍應用試點。
毋庸置疑的是:自動駕駛將是整個產業長期關注的賽道,億歐汽車也將長期關注這一領域。
最後,感謝為此次報告撰寫提供幫助的業內人士與行業專家,因為諸位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報告最終的呈現(排名不分先後):
圖森未來CEO陳默
AutoXCEO肖健雄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
白犀牛CTO夏添
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賀雄松
文遠知行CEO韓旭
慧拓CEO陳龍
博世中國
通用汽車
騰訊
網路
長城汽車
長安汽車
以及諸多報告中涉及的企業為研究工作給予的支持,再次感謝!
若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下載查看《2020-2023中國高等級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下載網址https://www.iyiou.com/intelligence/report702.html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無人配送創企Nuro獲5億美元融資!累計融資超15億美元
NuroR2
R2是Nuro的第二代車型,這款車已獲得由美國交通運輸部(DOT)和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批準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張聯邦政府許可執照。
在加州,Nuro還拿到了加州車管局辦法的完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能夠在加州的公共道路上進行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
結語:資本向自動駕駛頭部玩家集中
隨著自動駕駛賽道競爭邁入第二程,技術和產品變成核心競爭力,資本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向頭部的玩家們傾斜和聚集。
在無人配送領域,除Nuro以外,國內也有不少自動駕駛企業在今年拿到了新的融資。智行者於5月宣布已獲得數千萬美元融資,新石器和白犀牛則是在3月宣布獲得了新的資金注入。
自動駕駛行業尚未成熟前,資金仍然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本。在這種情況下,資本集中也意味著會有一些相對落後的玩家被淘汰出局,玩家格局也將重新洗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疫情背後,無人車商用價值爆發
[億歐導讀]?三年內,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的試點范圍將規模化擴大。
與開放道路場景相比,限定場景車輛行人的種類數量少,對激光雷達等感知設備依賴性降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整體成本隨之下降。同時,由於自動駕駛車輛在限定場景下的行駛速度較慢,其決策壓力也變小。如果在行駛過程中不幸出現問題,車輛也能夠及時靠邊停下來,增強駕駛安全性。
此外,由於限定場景的地理約束性屬性,自動駕駛汽車所遇到異常情況范圍相對可控,極端案例(cornercase)較少,降低了技術研發的難度。因此,相對於較開放道路場景而言,自動駕駛技術將在限定場景中更快成熟,也將率先迎來商業化。
目前,主線科技、踏歌智行、慧拓、智行者、馭勢科技、新石器等企業均已在礦區、港口、機場、園區等場景實現試點運營。通過與業內人士交流,億歐汽車認為未來三年內該場景的試點范圍將規模化擴大,五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運營。
站在未來,三點變化
隨著限定場景自動駕駛逐漸由試點走向商業化運營,相關企業也將發生相應變化。億歐汽車通過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得知,目前限定場景自動駕駛處於商業化前夜,未來相關企業之間的競爭重點將由技術轉向運營。
首先,自動駕駛產業零部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供應鏈將進一步成熟。2020年初的CES上,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堪稱「百花齊放」,成為展會的一大看點。速騰聚創、鐳神智能、大疆、禾賽科技等企業紛紛展示自家最新產品。目前來看,已經有多家企業的產品在穩定性能的同時將價格下探至一千美元左右。為保持精確性和安全性,限定場景自動駕駛仍需激光雷達的輔助,而這一無人車必備套件的低成本和高性能,將與自動駕駛商業化相輔相成。
激光雷達外,合適的線控底盤也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套件。隨著技術發展,自動駕駛線控底盤作為獨立供應商的角色在2018年左右開始逐漸清晰。在限定場景自動駕駛下,低速電動車企和乘用車企都在嘗試進入該市場。與此同時,某些機器人企業也在做相應嘗試。
其次,在向大規模試點應用的演進過程中,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的車輛將更接近產品態——性能足夠穩定、成本相對低、具有較強的場景復制能力、與運營平台良好結合。這四點也被業界認為是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因素。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從專注技術發展,轉而更關心企業的運營和服務能力。
「不要指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所有的問題,有些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運營來解決。」白犀牛CTO夏添曾對億歐汽車表示。與開放道路場景相比,自動駕駛車在限定場景下遇到的極端案例(cornercase)相對較少,實際路測和試運營過程中,機器能夠及時收集問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學會解決方案,如此反復,其應對異常情況的能力得以增長。
為增加安全性,大多數專注於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都為車輛配備了遠程接管系統。在外賣員、物流司機等職業消失的同時,自動駕駛遠程接管員、自動駕駛運維員、自動駕駛平台管理員等新型崗位將隨之出現。
與此同時,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的競爭態勢也將從技術競爭轉向運營競爭,以求最大程度契合用戶需求。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Waymo首輪22.5億美元融資背後的四大看點
[億歐導讀]?2020年3月3日,Waymo獲得首輪22.5億美金的融資,摺合約156億人民幣。這也是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10年來的首次融資。此次融資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與Waymo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2019年Waymo員工結構
TheInformation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Waymo的員工數量在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從950人增加到1500人。
而從Waymo官網當前的崗位需求來看,軟體工程的崗位需求遠遠超過其他崗位需求,這也說明Waymo在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成本,Waymo依舊是一家完全以技術人才為主的「創業公司」。
2020年Waymo招聘需求
結語
目前看來,國內外自動駕駛已經開始下一輪熱潮,此時Waymo也與其他地區的自動駕駛企業拉開了全面競爭。
借業內一位人士的評價:「現在只有一個問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還有無機會像當年的滴滴和Uber掰手腕,和Waymo大戰幾個回合?」
機遇很大,挑戰更大。在此之時,國內的自動駕駛企業應該不止於抱團取暖,而是應該變未共進退的合作夥伴,這才有可能在這場博弈中增添幾分勝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從自動駕駛在疫情中應用,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