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光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雖然能正確地解釋光電效應,但仍然沒能廣泛承認,就連普朗克這位最早提出量子論的人,也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太過分」了。
原因就在於我們前面所說的「途中」。普朗克只認為電磁波在發射和吸收能量時是一份一份的,而愛因斯坦認為在傳播過程中也具有這樣的性質。
愛因斯坦理論的提出,使人們對光本質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他重新引入微粒觀,又肯定了波動的意義。主要是由於愛因斯坦的工作,使得光的波粒二象性確立,即光有時表現有波動性,有時表現為粒子性。
實驗中的「斯托克斯定律」是愛因斯坦理論的證明。斯托克斯定律是:如果光碰上一塊發熒光的平面,那麼熒光的頻率幾乎總是比較低的,決不會高過引發輻射的頻率。如果用波動理論,則無法解釋,在光量子的假說中,通過愛因斯坦方程可以看到,打在屏幕上的量子放出一部分能量,因此被反射的量子能量較小,頻率也較小。
另外,照相底板受到光照時,即使光線強度極弱,感光層的某些小顆粒也會起變化,而感光層的其他部分則依舊如故。這證明是光量子命中的部分引起變化。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激烈地反對光量子理論,他花了10年時間,企圖用實驗來否定愛因斯坦。為了研究愛因斯坦方程,他把頻率已知的單色光落到一塊板上,然後盡量准確地測出放出的光電子能量。他用這種方法得出的普朗克常數與普朗克公式韻常數完全一致。
根據種種實驗,光既有波的性質,又有粒子的性質,愛因斯坦的關於光是粒子組成的理論,沒有讓現代科學家放棄光的波動,而是有機統一且辯證地結合起來,即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確立。
B. 光量子是什麼
光子(又叫光量子)是一種靜止質量為零的粒子j具有能量和動量。它的能量表示式為E=hυ(υ為頻率,h為普朗克恆量),動量表示式為p=E/c(c為光速)。
(2)說明
光子說的實驗基礎是
a.黑體輻射;
b.光電效應;
c.康普頓效應。
根據這些實驗提出光子說,即電磁輻射的發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它們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每一份能量叫做一個能量子(或光量子、光子)。在空間傳播的光(即電磁輻射)也是由光子組成。每個光子所具有的能量E和它的頻率」成正比,即E=hυ,比例常數萬是一個普適恆量,叫做普朗克恆量(或普朗克常數)。由於υ=c/λ(λ為波長),光子的動量p=E/c=hυ/c=h/λ。
光速是光子運動的傳播速度,
C. 光量子和量子的區別,光量子論和量子論的區別
區別:光量子是動態磁場粒子;而量子是物質的微觀粒子。光量子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是即不能再分,也不能凝聚,或者說光量子沒有大小、沒有輕重,致使光量子的單位頂多隻能有一個;而量子,直到現在還沒有分割到盡頭,即量子在微觀層面不僅有大小、有輕重,而且是存在不同單位的。
盡管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僱用專業人士負責基金管理,採用精確的數量模型,對投資交易實行所謂的程序化投資決策管理。比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中就有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和斯克爾斯等人,並且僱用了一些大學里的博士弟子操盤,通過定價模型計算各種相關證券的價格差異,捕捉交易機會。
發展概況
私募基金是相對於公募的共同基金而言的一種基金類型。私募基金一般屬於合夥人制的小型私人投資公司,主要投資於公開交易的證券和衍生金融產品,是一種高風險的投機基金。 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和各種投資工具的創新,美國私募基金業獲得極大的發展,基金的數量和規模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長,現在已經成為美國金融領域一支成長最快的力量。目前,美國至少有4200家私募基金,資本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
美國的私募基金投資領域廣泛,投資手法多樣。1998年,美國先鋒對沖基金研究公司等機構對美國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進行了研究,他們按投資策略的不同將美國的私募基金劃分為16類。但是一般來說,美國的私募基金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宏觀基金,另一類是相對價值基金。宏觀基金主要利用各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進行宏觀經濟的不均衡套利活動。宏觀基金收集世界各國的宏觀經濟情況並進行研究,當發現一國的宏觀經濟變數偏離均衡值,便集中資金對目標國的股市、利率、匯率、實物進行大筆的反向操作。當該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資產價格將會大幅貶值,宏觀基金將從中獲得巨額的收益。一般認為宏觀基金風險巨大,其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破壞性較大,常常被人們指責為金融危機的製造者。宏觀基金的代表是索羅斯領導的著名的量子基金。相對價值基金與宏觀基金不同,它一般不冒較大的市場風險,只對密切相關的證券的相對價格進行投資。由於證券的相對價格差異一般較小,如果不用杠桿效應的話,私募基金就無法取得高額的收益,因此,相對價值基金更傾向於使用高杠桿操作。最著名的相對價值基金是美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由於LTCM運用高度的杠桿操作,僅僅5 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就以投資失敗而告終(LTCM成立於1993年,1994年2月正式開始運營,1998年9月投資徹底失敗)。
按照私募基金的注冊地,我們還可將美國的私募基金劃分為美國國內注冊的基金和境外注冊的基金。現在,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私募基金在國內注冊,一半以上在美國境外注冊。境外注冊的基金又稱為離岸基金,這些基金一般注冊在西歐的盧森堡、英國的海峽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等一些避稅天堂里,專門在美國境外從事離岸證券投資。這樣,這些基金一方面逃避了美國政府的監管,同時也為投資者逃避了利潤所得稅。
設立程序與組織結構
美國關於私募基金的相關法令主要包含在1933年頒布的《證券法》、1934年頒布的《證券交易法》、1940年頒布的《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內,同時私募基金還受各個州《藍天法》(BlueSky Law)的監管。
根據美國1940年頒布的《投資公司法》的規定,在美國只能設立固定面額證券公司、單位信託投資公司和公開募股管理型公司。但是《證券法》中的D規則卻為私人合夥投資於證券市場設立了第506號「安全港」(Safe Harbor)條款,《證券法》的S規則則為外國人私人證券投資設立了「安全港」條款,這些條款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投資者可以不按《投資公司法》規定的三種方式設立合夥制的投資機構。這樣就為美國的私募基金提供了一種繞開金融監管的途徑。
美國的法律規定,投資於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必須是「有資格的投資者」。所謂「有資格的投資者」是指,個人投資者必須擁有500萬美元以上的證券資產,並且最近兩年的年均收入高於20萬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於30萬元;如以法人機構的名義進行投資,則機構的財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在1996年9月1日之前,不多於100個「有資格購買者」設立的私募基金不必經過美國證券委員會(SEC)的批准,1996年9月1日後,根據美國的《國民證券市場改革法》(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mprovement Act)的規定,這一人數限制增至500人。同時,SEC允許私募基金吸納擁有2500萬美元以上的機構投資者加入。
私募基金一般由兩類合夥人組成。第一類稱一般合夥人(GeneraI Partner),相當於基金經理,指的是創設基金的個人或團體。一般合夥人處理私募基金的所有交易活動及日常管理。第二類是受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受限合夥人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基金的投資活動。在籌劃設立私募基金時,一般合夥人通過與受限合夥人簽訂《合夥人協議》來規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合夥人協議》是限制和規范私募基金內部關系的基本文件,一般包含以下一些內容:
1.基金的投資目標、策略和風險因素;
2.一般合夥人與受限合夥人的地位;
3.合夥人投資、增資、撤資的規定;
4.激勵薪酬的計算細節;
5.管理費用的使用與計算細節;
6.是否允許使用財務杠桿及比例限制;
7.財務年度末分紅的相關規定等等。
一般來說,《合夥人協議》對一般合夥人進行基金投資目標方面的限制比較泛泛,這樣基金經理就有足夠的靈活性進行投資操作,保證投資活動能夠順利進行。而關於一般合夥人與受限合夥人的地位及是否允許使用財務杠桿等內容則必須明確。投資者在加入私募基金時一般都要聘請律師參與《合夥人協議》的簽署過程,這樣能夠保證投資人簽署的協議與自己心中的目標相一致。
私募基金的一般合夥人在前期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出售基金單位了,美國法律對私募基金出售的規定非常嚴格,不允許私募基金進行任何的廣告宣傳。投資者一般通過四種方式參與投資:(1)依據上流社會的所謂可靠信息;(2)直接認識某個基金的經理人員;(3)通過其他的基金轉入;(4)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一般合夥人向事先確定的每一個潛在的投資者送交私人募集的買賣契約文件(包括《合夥人協議》),向他們提供與有經驗的投資者進行面談的機會,或者提供投資咨詢。最後,與投資者簽署《合夥人協議》,吸納投資者的資金。這樣,一家私募基金便宣告成立。
運作特點
美國的私募基金在投資策略和運作方式上與共同基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投資機構和一些富人。如前文所述,私募基金的合夥人要取得投資資格需要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決定了只有富人才能參與私募基金。如索羅斯領導的量子基金的投資者都是超級大富翁,或者是金融寡頭、工業巨頭。量子基金的投資者不足100人,每個投資者的投資額至少100萬美元,多則1000萬美元。
2.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閉期間,合夥投資人不能隨意抽資(或抽資前必須提前告知,提前時間從30日至3年不等)。基金的封閉期限一般為5年或10年。確定這一期限的根據是,經濟周期一般為4~5年,而基金的投資期限一般要大於一個經濟周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基金經理有充足的時間來運作基金。
3.黑箱操作,投資策略高度保密。根據美國的法律,私募基金無須像共同基金那樣,在監管機構登記、報告、披露信息。美國的監管當局認為私募基金的投資者成熟、理性,有足夠的能力對基金經理人的活動進行監管,證管部門和公眾都無需知道其運作情況。私募基金的經理人在與合夥人(投資者)簽訂的《合夥人協議》中一般要求極大的操作自由度,對投資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難獲得私募基金的系統性信息。
4.高度杠桿操作。私募基金的投資目的在於獲得高額利潤,但是基金自身的資金實力畢竟有限,因此,私募基金一般都大規模地運用財務杠桿(通過信用借貸的方式),擴大資金規模,突破基金自有資金不足的限制。一般情況下,基金運作的財務杠桿倍數為2~5倍,最高可達20倍,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私募基金的杠桿倍數會更高。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MC)在運作期間,幾乎向世界上所有的大銀行融通過資金,使用的財務杠桿倍數極高。在1998年8月LTCM出現巨額虧損前夕,其杠桿比率高達56.8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1.25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交易倉盤,總杠桿比率高達568倍。在高度財務杠桿的作用下,如果基金經理預測准確,則基金能夠獲取最大限度的回報;一旦基金經理預測失誤,財務杠桿也會成倍地放大損失的數額。
5.主要投資於金融衍生市場,投機性強。私募基金的背後一般沒有實物資產支撐,專門在金融市場從事各種買空、賣空交易,並從中獲取高額的投資收益。盡管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僱用專業人士負責基金管理,採用精確的數量模型,對投資交易實行所謂的程序化投資決策管理。比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中就有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和斯克爾斯等人,並且僱用了一些大學里的博士弟子操盤,通過定價模型計算各種相關證券的價格差異,捕捉交易機會。
6.組織結構比較簡單。私募基金屬於合夥制企業,不設董事會,由一般合夥人負責基金的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在美國,約1/4的私募基金總資產不超過1000萬美元,它們的運作像一個小作坊,通常是在僅有一兩個人的辦公室里工作。私募基金一般不設自己的研究機構,更多地依靠外部的研究信息資源。
7.採取與業績掛鉤的薪酬激勵機制。私募基金的經理除了能夠獲得基金資產的一定比例的固定管理費外,還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投資利潤作為獎勵。這一比例通常在5%~25%之間。這種激勵機制能夠吸引大批的有才華的高級專業人士加盟私募基金,並為私募基金創造出優良的業績。根據資料分析,1988~1994年,私募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高達18.5%,遠高於其他類型的投資收益,如同期的摩根斯坦利資本指數的投資收益是8.1%,萊曼兄弟綜合債券指數是8.6%。
8.操作手法多樣,更多地呈現全球化的特徵。私募基金經營機制靈活,沒有短期的利潤指標和確定的資金投向的限制,在投資工具、財務杠桿、投資策略等各個方面也沒有限制,這樣基金經理就能在范圍更廣的投資領域選擇投資戰略,以期獲取長期的高額利潤。私募基金一般運用「對沖」的操作手法,進行反周期交易,也就是說在證券價格下跌時買進,在價格上升時賣出。比如,相對價格債券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Funds)通過從一些相關金融產品定價的微小差異中套利,從而保證在牛市、熊市中都能賺錢。
主要投資策略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私募基金的操作理論、投資策略早已超越了早期的簡單地利用股市買賣進行對沖操作的方式,現代的私募基金大量地涉足期權、期貨等投資領域,大膽地運用各種投資策略,操作手法多種多樣(詳見表1)。總的來說,美國私募基金的主要操作手段有以下幾種:
(1)運用期貨進行對沖盈利。期貨合同可以防止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和匯率風險,具體到期貨的種類又可分為利率期貨(長期、短期)對沖、遠期股指期貨合約對沖、貨幣期貨合約對沖等等。
(2)運用期權進行對沖操作,又可分為運用股指期權進行對沖、運用個別股票期權進行對沖、運用長期利率期權進行對沖。
(3)運用掉期交易進行對沖操作,包括利率掉期和貨幣掉期。
(4)運用資產組合保險業務(Portfolio Insurance)進行對沖。比如,在購買現有資產組合的買入期權的同時,從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購買保單。
(5)綜合運用多種對沖手段進行操作。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的私募基金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利用股市、匯市必然的聯動效應,對股價、匯率、利率進行攻擊,從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
風險與監管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金融危機此起彼伏。在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特別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美國的私募基金(特別是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對沖基金)扮演了一種極不光彩的角色。但是,美國的私募基金並不是這場危機的最終受益者,許多私募基金在全球金融動盪中損失慘重。經過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大動盪,暴露出美國的私募基金業存在的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私募基金經營風險過大,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
E. 量子財富在線投融資理財平台是不是騙子
是 我就被騙了 投資後連網站都找不到了
F. 光量子理論是什麼意思
光量子假說,是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大膽假設。內容是:光和原子電子一樣也具有粒子性,光就是以光速C運動著的粒子流,把這種粒子叫光量子。同普朗克的能量子一樣,每個光量子的能量也是E=hν,根據相對論的質能關系式,每個光子的動量為p=E/c=h/λ。
簡介
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提出後的幾年內,並未引起人們的興趣,愛因斯坦卻看到了它的重要性。他贊成能量子假說,並從中得到了重要啟示:在現有的物理理論中,物體是由一個一個原子組成的,是不連續的,而光(電磁波)卻是連續的。
在原子的不連續性和光波的連續性之間有深刻的矛盾。為了解釋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光量子假說。
20世紀初,提出了光量子假說,解決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
G. 什麼是光量子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雖然能正確地解釋光電效應,但仍然沒能廣泛承認,就連普朗克這位最早提出量子論的人,也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太過分」了。
原因就在於我們前面所說的「途中」。普朗克只認為電磁波在發射和吸收能量時是一份一份的,而愛因斯坦認為在傳播過程中也具有這樣的性質。
愛因斯坦理論的提出,使人們對光本質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他重新引入微粒觀,又肯定了波動的意義。主要是由於愛因斯坦的工作,使得光的波粒二象性確立,即光有時表現有波動性,有時表現為粒子性。
實驗中的「斯托克斯定律」是愛因斯坦理論的證明。斯托克斯定律是:如果光碰上一塊發熒光的平面,那麼熒光的頻率幾乎總是比較低的,決不會高過引發輻射的頻率。如果用波動理論,則無法解釋,在光量子的假說中,通過愛因斯坦方程可以看到,打在屏幕上的量子放出一部分能量,因此被反射的量子能量較小,頻率也較小。
另外,照相底板受到光照時,即使光線強度極弱,感光層的某些小顆粒也會起變化,而感光層的其他部分則依舊如故。這證明是光量子命中的部分引起變化。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激烈地反對光量子理論,他花了10年時間,企圖用實驗來否定愛因斯坦。為了研究愛因斯坦方程,他把頻率已知的單色光落到一塊板上,然後盡量准確地測出放出的光電子能量。他用這種方法得出的普朗克常數與普朗克公式韻常數完全一致。
根據種種實驗,光既有波的性質,又有粒子的性質,愛因斯坦的關於光是粒子組成的理論,沒有讓現代科學家放棄光的波動,而是有機統一且辯證地結合起來,即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確立。
H. 光量子問題
那是要在量子糾纏的情況下才會有一個量子另一個也改變的情況,而且一瞬間射入人眼的光子有這么多,怎麼可能操控得了,同時量子糾纏間量子改變的是量子間的微觀物理量,如自旋等,對事物本身通過光子表現出的宏觀屬性沒有影響
I. 光量子治療是什麼哪裡可以做需要多少錢
我知道無錫同濟整形美容醫院那裡能作,價格也不是太貴,因為上個月我一個同事在那裡作了,效果我們都看到了,真的很不錯。你想作了可以網路搜索一下,網上應該會有介紹的。
J. 什麼是光量子假說
光量子的由來:光量子也叫光子,這一假說由愛因斯坦提出。繼20世紀初普朗克提出他的量子理論後,1905年A.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光波本身就不是連續的而具有粒子性,愛因斯坦稱之為光量子;1923年A.H.康普頓成功地用光量子概念解釋了X光被物質散射時波長變化的康普頓效應,從而光量子概念被廣泛接受和應用,1926年正式命名為光子。量子電動力學確立後,確認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帶電粒子通過發射或吸收光子而相互作用,正反帶電粒子對可湮沒轉化為光子,它們也可以在電磁場中產生。
光量子假說的主要觀點:光子是光線中攜帶能量的粒子。一個光子能量的多少與波長相關, 波長越短, 能量越高。當一個光子被分子吸收時,就有一個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從而從內軌道躍遷到外軌道,具有電子躍遷的分子就從基態變成了激發態。
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動量,更具有質量,按照質能方程,E=MC^2=HV,求出M=HV/C^2,
光子由於無法靜止,所以它沒有靜止質量,這兒的質量是光子的相對論質量。
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范玻色子。光子是電磁輻射的載體,而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與大多數基本粒子相比,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這意味著其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與其他量子一樣,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夠表現出經典波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質;而光子的粒子性則表現為和物質相互作用時不像經典的粒子那樣可以傳遞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傳遞量子化的能量。對可見光而言,單個光子攜帶的能量約為4×10-19焦耳,這樣大小的能量足以激發起眼睛上感光細胞的一個分子,從而引起視覺。除能量以外,光子還具有動量和偏振態,但單個光子沒有確定的動量或偏振態。
希望這些解釋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