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破解文化產業融資難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再擴大一點,很多企業都是融資難融資貴,不單獨是文化產業。這是版不爭的事權實。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學術上的研究的,不過吧,學術上的東西很多都是借鑒來借鑒去的,沒什麼的。到了實際情況中就不一樣了。而且問題研究透了,跟能不能在實際操作中落地執行始終是兩碼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啊。傳統的銀行借貸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因此,銀行並沒有把握住中小微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相反,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供應鏈金融在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業的信息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從而全面提升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產業鏈中發現信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2. 想知道文化藝術產業的融資渠道
融資方式的多樣性
美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較高,在美國,各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其背後都有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撐,文化產業集團與金融集團間互相滲透,互相參股、控股,二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夥伴關系。
英國對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政府陪同資助」即如果企業決定資助文化事業,政府將陪同企業資助同一項活動,為這項活動的質量和成功打上「雙保險」。政府特別鼓勵「新投入」,即當企業第一次資助時,政府「陪同」企業資助,其比例是1∶1,對於第二次資助,政府則對企業多出上次資助的部分實行1∶2的比例投入。資金的加倍投入,必定會擴大文化活動的規模、質量和影響,廣告效應自然增倍。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明顯地提高了英國企業資助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已有3000多家公司加入了資助文化事業的行列,資金高達近億英鎊。
韓國在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機制中,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主,官民共同融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振興院2000年至2001年兩年期間,成功運作「投資組合」17項,共融資2073億韓元(政府350億,民間1723億)。計劃以後每年通過「投資組合」至少融資1000億韓元。2001年韓國電影振興公社通過「電影專門投資組合」融資3000億韓元,保障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3. 文化產業將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需要哪些金融支持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
4. 文化產業與金融的關系是什麼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需要金融的回大力支持。在文化產業答金融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將各種無形資產和各類金融機構主體創造性地組合,可構建出多種貸款融資方式。文化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最合適的無形資產作為質押對象,銀行可根據企業特點量身設計豐富的貸款產品,盡可能地分散和降低自身風險。其他金融機構也可參與到文化企業貸款融資過程中,提供增信服務,通過承擔一定的風險獲得一定的收益。只有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才能加快加大加深我們金融與文化產業的深度合作,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5. 文化產業投融資的實踐瓶頸有哪些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6. 文化企業如何通過眾籌模式融資
一、我國文化抄產業眾籌融資的整體情況襲
(一)經歷洗牌後,融資規模、頻次趨於平穩
(二)粵、京、浙眾籌渠道的領頭羊
(三)信息服務終端製造及銷售融資過億
二、我國文化產業主要眾籌融資模式分析
(一)獎勵眾籌:巨頭旗下平台如火如荼,淘寶、京東、蘇寧居前三
(二)股權眾籌:頭部股權眾籌平台蟄伏,多平台融資規模式微
三、我國文化產業主流的眾籌平台運行模式案例分析
(一)摩點網
(二)樂童音樂
(三)眾籌客
7. 文化產業融資難的一個因素是沒有完善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評估機制。請問如何完善如何評估一個文化項目
這是個復雜的問題復,我覺得應該制從以下方面如何:
一是完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識別和認定工作;
二是完善文化產業產權的立法保護工作,盡快立法;
三是盡快建立產權的價值評估機構和知識產權的流轉交易平台,目前有些地方已經成立文化產業產權交易所,也有相關的專門機構配套,但產權交易所在國內還屬於新鮮事物尚在探索中。
四是建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相關的產權登記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產權抵押制度,理順產權進入生產服務領域實現產業化的制度障礙。
現在文化項目的評估分兩種情況,如果是有實物作為載體的可參照實物的評估,如果完全是無形的文化產權比如劇本等等評估,現在還沒喲完全成型的體系,一般說來針對特定領域有些行內規矩,比如收藏行業對文物的評估、比如影視製作公司對劇本的評估、也可以將無形知識產權交由版權交易所評估。但是文化產權有特殊性,目前的評估標准還難以量化,比如一個畫家的油畫,你很難說他值多少錢,只能參考市場拍賣的價格,但是拍賣有時候有存在市場投機成分,所以未來的路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