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管新規對貨幣基金有什麼影響
資管新規指出,抄金融機構對資產管襲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使用市值計量。而上述這些規定顯然對於公募基金而言,主要影響就在於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從目前貨幣基金以及債基等規模占公募整體規模的比例來看,公募基金所對應的投資人群,其實大多數正是屬於中低風險偏好者,在資管行業的賽道規則明確的情況下,對於接下來如何服務好這群投資者,將是考驗公募基金從業者功力的時候了
B. 銀行新規1萬元就能買理財嗎
2018年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據了解,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應當為封閉式理財產品,且需要期限匹配。
對於限額和集中度的管理,仍延續現行監管規定,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此外,資管新規以2020年底為最終大限。而在大限之前的過渡期中,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強調,老產品的整體規模必須控制在資管新規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之內,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資管新規是金融監管的綱領性文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是專門針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細則。」新的辦法與預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放鬆,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收縮效應超出預期。
近期央行屢屢邊際放鬆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投放,也是為了應對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負面沖擊。商業銀行理財公募產品銷售起點下降將有利於商業銀行代銷理財業務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資管新規對銀行資管業務的實質性影響,整體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偏利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也表示,公募理財產品降低門檻,一方面對擴大老百姓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現在老百姓可以投資的產品除了股票房產之外非常少,因此降低銷售起點對實現普惠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放鬆並不等於大規模放水。上述利好是參考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國內資本市場和金融穩定而對資管新規作出的微調,不是政策性的轉向。
C. 銀行理財監管新規下發,影響有多大
影響一:去小銀行只能買國債、票據、大額存單等基礎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十六條規定可開展風險較高的綜合類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的門檻:資本凈額不低於 50 億元人民幣、監管評級良好、理財業務管理規范等;新規第十七條規定商業銀行首次開展理財業務的,應當從事基礎類理財業務至少三年。總體而言,要有錢、有資歷、身家必須清白。
因此,新規實施後,投資人在體量較小的銀行可能只能買到國債、票據、大額存單、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基礎理財產品。如果要購買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的綜合類理財產品,就需要去大銀行方可辦理。大銀行在資金實力、風控機制、業務水平等方面占優勢,相當於是監管部門通過新規幫投資者篩選出了投資相對高風險理財產品的備選銀行。
影響二:非常難以買到投資於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三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簡而言之,銀行理財的資金不能投向股票市場。也就是說,新規一旦實施,普通投資人將無法買到投資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刀切」,使銀行理財徹底與股市絕緣。因為新規第三十五條還有後半句話:「僅面向具有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私人銀行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除外。」也就是說,銀行理財還是可以投股市的,只不過這部分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面向特定客戶開發:私人銀行客戶和高資產凈值客戶。
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凈資產達到 600 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而高資產凈值客戶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單筆認購理財產品不少於 100 萬元人民幣;認購理財產品時,個人或家庭金融凈資產總計超過 100 萬元人民幣等。
影響三:難以通過選擇優先順序份額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
新規第十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所謂分級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償順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份額,不同等級份額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額比例計算。
分級產品遭禁後,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將無法通過選擇不同優先順序份額的方式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融360小編認為,此舉意在降低分級理財產品中劣後級產品的風險,對於高風險偏好的銀行理財投資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上海長久貸為您解答
D. 銀行理財新規1萬起什麼時候開始
7月20日,備受矚目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實施。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實施。從那個時候開始,資管業便「翹首期盼」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
中國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辦法》全文共85條細則,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范。《辦法》與「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十大要求。
一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二是規范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
E. 資管新規對貨幣基金有什麼影響嗎
資管新規指出,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內則,鼓勵使用容市值計量。而上述這些規定顯然對於公募基金而言,主要影響就在於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從目前貨幣基金以及債基等規模占公募整體規模的比例來看,公募基金所對應的投資人群,其實大多數正是屬於中低風險偏好者,在資管行業的賽道規則明確的情況下,對於接下來如何服務好這群投資者,將是考驗公募基金從業者功力的時候了
F. 銀行理財新規會影響到誰
銀行理財新規要來了!影響400萬從業者和1.4億股民。
7月21日消息,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降低投資者購買門檻、允許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等一系列規定,將影響無數購買銀行理財的家庭、逾400萬銀行從業者和1.4億多的A股股民。
圖為某銀行網點在辦理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
利好銀行吸引資金,影響逾400萬銀行從業者
原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409萬銀行從業者。無疑,《辦法》將對這409萬從業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原銀監會2017年就已對銀行理財產品加大監管力度。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規范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受到影響。
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到2018年6月末,余額已降為21萬億元。
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506家銀行共發行2.86萬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3906款。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環比下降。
在專家看來,《辦法》中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的規定,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發布實施《辦法》,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G. 貨幣市場基金都有哪些新規
9月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基金管理人新設貨幣市場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基金總份額 50%情形的,除應符合本規定第十四條要求外,還應當至少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一)採用公允價值估值方法對基金組合資產進行核算估值,不得採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會計核算;(二)80%以上的基金資產需投資於現金、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以及 5 個交易日內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
如此一來,定製貨幣基金基本就行不通了,一方面收益可能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估值方式有變化,跟債券基金接軌,投資上限制卻嚴格得多,且短期之內可能會出現損失,不符合機構客戶對於貨幣基金的定位,對於機構的吸引力大大下降。當貨幣市場基金前 10名份額持有人的持有份額合計超過基金總份額的 50%時,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 60天,平均剩餘存續期不得超過120天;投資組合中現金、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以及5個交易日內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不得低於30%。
新基金持有人不宜集中,老基金也同樣如此,持有人過於集中,就要降低組合的久期,這就會降低貨幣基金的收益,以往貨幣基金穩定的機構客戶是穩壓器,以後可就行不通了。
以上兩條規定,打擊了貨幣基金的規模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幣基金的收益。
H. 國家對貨幣資金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規
為進一步規范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運作,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I. 理財新規落地,起售門檻降至1萬 利好哪些銀行
1、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降至1萬。
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單只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這一條對銀行來說是重大利好,有銀行理財小夥伴戲稱,「銀行理財也降到1萬門檻了,公募基金要哭暈在廁所!尤其是利好農行、郵儲銀行這類以農民客戶為主的銀行。」
2、允許現金管理類產品暫參照貨基估值核算規則。
與「資管新規」一致,要求理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通過凈值波動及時反映產品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在清楚知曉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
3、非標投資仍要求期限匹配,非標比例仍保留。
延續對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三單」要求,以及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限額和集中度管理規定。
4、設定理財產品所投資產負面清單,理財可以投資債轉股。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發行的次級檔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面向非機構投資者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監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J.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有何影響
4月底發布的資管新規改變了資管行業過去賴以生存的舒適土壤,最明顯的沖擊便是打破剛兌帶來的市場環境劇變。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普益標准研究員指出,一旦剛兌產品大量退出市場,因青睞剛兌而選擇銀行理財的客戶,很可能會轉移至其他更具投研能力的資管機構,銀行理財整體規模或將萎縮近兩成,這也倒逼銀行向精耕細作的「真資管」經營模式轉型。
其中在風險偏好需求方面,報告指出,資管新規發布後,客戶需求發生明顯變化,市場份額佔比近20%的一級風險產品(規模約為5.15萬億元)所對應的客戶或將逐步退出理財市場。二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經過教育和引導,會繼續留在理財市場,但未來將更偏好於類貨幣基金型或其他相對低風險的產品。三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適中,可較快適應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四五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高,資管新規後,理財資金投向范圍擴大,適時推出主要投向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可進一步匹配這一部分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