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兒好書簡介
初中生應讀的30本書
序號 題目
序號
題目
01 第01本書《西遊記》 16 第16本書《熱愛生命》
02 第02本書《名人傳》 17 第17本書《小王子》
03 第03本書《魯濱孫飄流記》 18 第18本書《愛的教育》
04 第04本書《水滸傳》 19 第19本書《居里夫人傳》
05 第05本書《格列佛游記》 20 第20本書《海底兩萬里》
06 第06本書《朝花夕拾》 21 第21本書《唐詩三百首》
07 第07本書《伊索寓言》 22 第22本書《安徒生童話》
08 第08本書《駱駝祥子》 23 第23本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09 第09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4 第24本書《傅雷家書》
10 第10本書《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25 第25本書《古希臘神話與傳說》
11 第11本書《童年》 26 第26本書《儒林外史》
12 第12本書《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 27 第27本書《霧都孤兒》
13 第13本書《一千零一夜》 28 第28本書《青春之歌》
14 第14本書《哈利·波特》 29 第29本書《高老頭》
15 第15本書《繁星·春水》 30 第30本書《飛鳥集》
《歐也妮•葛朗台》內容簡介
古老的索漠縣城陰郁、荒涼,在一條起伏不平的大街處,有一座灰暗、陰森、靜寂的老屋,住著遠遠聞名的大富翁葛朗台先生。
葛朗台本是一個箍捅匠,1789年共和政府索漠標賣教會產業時,他正好40歲,有幸娶了一個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於是他把岳父給他的400路易往標賣監督官手裡一送,就三錢不值兩錢買下了縣里最好的葡萄園、一座修院和幾塊分種田。由於葛朗台是個共和黨人,很快就當上了縣里的行政委員,後又當上了市長。但天有不測風雲,1806年拿破崙稱帝時,他因有"紅帽子"嫌疑被免職。那時他57歲,妻子36歲,女兒歐也妮才10歲。葛朗台雖然丟了官,但靠著他的不斷經營和葡萄園的收入終究還是變成了地方上的"冒尖戶「。加上他時來運轉,接二連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筆遺產,從取得了"新貴"頭銜,成為縣里"納稅最多"的人。至於他財產的數目,只有替他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格拉桑才略知一二。不過索漠城裡的人都相信他有一個堆滿黃金的秘庫,說他半夜裡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葛朗台是種植葡萄的能手,他對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機事業從沒失敗過。講起理財的本領,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在索漠城,個個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過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計他的財產大概有五六百萬。財產的劇增,把這個富翁的行為也鍍了金澤,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欽定的,到處行得通,他的說話、衣著、姿勢、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盡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里。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歐也妮23歲的生日。晚飯剛過,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便爭先恐後地來到葛台家,向歐也妮小姐拜壽。公證人的侄兒送來了索漠城少有的鮮花,銀行家的公子獻上了歐洲少見的望角鐵樹。葛朗台看在眼裡,心裡明白,嘀咕道:"他們都看中我的錢,哼!我的女兒,休想:我利用這般人替我釣魚!"正當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玩牌時,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隨進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青年,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兒,23歲的查理。
查理是按父親吩咐來索漠暫住幾月的。他從巴黎帶來了最漂亮的獵裝、獵槍、刀子和刀鞘,全套最新奇的各色背心以及當時十分時髦的各式硬領與領帶,並把母親給他的一套華麗純金梳妝用具也隨身帶著。查理以為在伯父家能遇到上百的客人,一心想到他森林中去圍獵,過一下宮堡生活。但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失望,客人都是些衣冠不整、邋遢衰老的人,房子破舊,陳設簡陋,僕人俗氣,生活平淡。
查理的到來,使歐也妮心神不寧。她傾慕查理表兄弟的小手、膚色和外貌,不覺神魂顛倒,夜不能眠。於是她開始梳裝打扮,換上新襪子,穿上惹人注目的新衣服。一大清早就聽到她叫拿儂做乳酪和千層餅給查理吃的聲音;她還拿自己的私房錢給查理買喝咖啡用的糖。
葛朗台卻對侄兒冷若冰霜。他從查理帶給他的信中得知,由於經紀人和公證人的破產,使他的弟弟負了400萬債務,迫使他走上了絕路。可憐的弟弟在信中一再請求大哥做查理的監護人,慷慨地接濟查理,讓他到美洲去做生意。果然報紙上登載了巴黎葛朗台破產自殺的消息。查理得知噩耗,痛哭得死去活來。歐也妮也為可憐的表兄弟灑下了同情的淚水。此後她對查理更為關懷備至,使查理感到了溫暖和慰籍。葛朗台卻對弟弟的死訊無動於衷,只是熱衷於他的生意。他看準時機,把1000桶酒以每桶200法郎的高價拋出,賣了20萬法郎,又砍掉在阿爾邦的一些林木賣了60萬法郎,加上白楊,總收入達90萬。歐也妮聽說父親賺了大錢,就央求他救濟查理,結果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罵:"你再想到他,我就把你送到修道院去。"晚上,為了查理父親的債務,葛朗台可足足轉了一夜的念頭。
第二天,葛朗台請來克羅旭吃晚飯。飯後他把太太和女兒打發去睡覺,然後就和克羅旭正式談判。葛朗台假裝口吃,和克羅旭兜了一陣圈子後,決定由商事裁判所出面阻止巴黎弟弟的破產事件,使事情不了了之。辦法很快談妥,銀行家格拉桑為巴結葛朗台,欣然接受了這件差事,速往巴黎辦理。
當夜11點,歐也妮悄悄地來到查理的卧房,發現床邊有10多封信,便情不自禁地看了查理寫給巴黎的情人阿納德的訣別信,頓時興奮不已,決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的積蓄送給查理。查理在接受這筆財產時感激涕零,他也把裝有母親肖像的梳妝匣交託給歐也妮保管。
此後查理決定到海外經商,他把金鏈、金紐扣和戒指都交給伯父去變賣。葛朗台給了他1500法郎的現款。臨行前,歐也妮和查理更是依依不捨,親吻,流淚,海誓山盟。查理走後,歐也妮感到空虛得厲害,對表兄弟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開那個梳妝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詳一番。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葛朗台太太竭力向丈夫求饒,也無濟於事。經過這番折騰,葛朗台太太病倒了,且病情日漸加重,可葛朗台心硬如鐵,只有相依為命的母女倆用祈禱來自我安慰。
葛朗台軟禁女兒的事件很快傳開,引起了公憤。蓬風所長自告歷勇要去打官司,歐也妮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公證人克羅旭告訴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根據法律,他的財產就要和女兒共有。這句話使葛朗台異常震驚,為了財產,他決定向女兒屈服。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歐也妮氣得發抖,順手抓起一把刀子說,如果父親不把匣子交還給她,她就自殺。葛朗台無奈,只好把匣子扔在了床上,隨後擁抱了女兒,並同意女兒嫁給查理。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
1827年,葛朗台已感到衰老的迫近,不得不讓女兒參與一些田產的管理事務,遇到什麼問題就叫她跟克羅旭商量。年終,83歲的葛朗台患了瘋癲,不久便告別了人世。彌留之際,他吩咐女兒看住金子:"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葛朗台死後,歐也妮才得知,她在索漠每年有30萬法郎的收入,還有600萬公債和價值200萬的金子,10萬現款,財產總數達1700萬。於是,她給了拿儂1200法郎,促成了拿儂和田產看守人高諾阿萊的婚姻。
歐也妮雖有偌大家產,但她仍感到十分苦惱。自從與查理分手後,7年來她總是思念著他。而查理呢,自離開索漠,就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他先在印度發了財,後又販賣人口,放高利貸,倒賣海盜贓物賺了大錢。開初他還記得歐也妮的情分,可當他跟各種顏色的女子到處荒唐胡鬧之後,便把她忘得一干二凈。1827年,他在巴黎的途中結識了曾作過內廷行走了奧勃里翁先生,查理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便答應了和奧勃里翁小姐聯姻。不久歐也妮收到查理的來信,信中告訴了他與奧勃里翁小姐的婚姻,並隨信寄來一張8000法郎的匯票,作為給歐也妮這位債主的回報。同時要歐也妮交還他的梳妝匣。歐也妮雖遭到遺棄,但為了成全查理,讓他不會因為父親的破產而使婚姻失敗,仍為查理償還了400萬法郎的債務。查理得知歐也妮如此富有,後悔莫及。隨後歐也妮在悲憤中嫁給了公證人克羅旭,但條件是始終保持童貞。歐也妮33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舊過著當年那種拮據的生活。可她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小學和一所圖書館。她用這些去回敬別人責備她吝嗇的話。這就是歐也妮的一生。她在世等於出家,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又無女兒。最後,她成了索漠人垂慕的對象,如同當年史羅旭他們一樣,開始包圍這個有錢的寡婦。
《歐也妮葛朗台》(1883)是巴爾扎克最得意的長篇小說之一。作者創作的時代,貴族階級日趨衰落, 「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全都破壞了」(馬克思、恩格斯語),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小說正是通過對葛朗台及其侄兒查理充滿血腥罪惡的發家史的描寫,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徵。
葛朗台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麵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筆下的這一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小說把心理分析、風俗描繪、細節刻畫、哲學議論融為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它無論在思想或藝術方面都標志著作家的一次飛躍。
<<格列佛游記>>簡介
格列佛於1699年開始第一次旅行,在海上遇到風暴,到了一個叫做利力浦特(小人國)的國家,那兒的人只有15厘米高。他後來逃走了,回到家鄉。可是不久又進行下一次旅行,先是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然後是勒皮他和拉格奈格(飛島國),最後到了更為奇怪的慧馬國…… 作為一個年輕人,格列佛為人類、為他的祖國--英國而自豪。他在這些奇特的國家旅行,與巨人、魔術師和馬交談,開始時他還為他們的異常主張和奇怪看法感到好笑。但是隨著時光流逝,他開始困惑,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人類要進行戰爭、撒謊、詐騙、互相殘殺?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生活?"
Ⅱ 最能體現葛朗台性格的片段
在他要死時神甫把十字架放到他嘴邊時讓他親時,他抓住鍍金十字架,給女兒留下一句話:「把一切照顧好好的!到那邊向我交賬」
Ⅲ 求《歐也妮·葛朗台》主要內容簡介!!!
一、故事梗概
葛朗台是法國索爾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這老頭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他為了省錢,家裡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比較重的家務活由女僕那農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他做木桶生意,計算得像天文學家那樣准確,投機買賣從不失敗,區里人人都吃過他的虧。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豐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正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從巴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歐也妮的堂弟查理。原來查理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葛朗台照顧兒子的前程。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借口家裡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為討好葛朗台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夏爾可憐的處境得到了歐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舉止也引起了鄉里女子的愛慕之心。夏爾為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走之前,歐也妮將自己積蓄的金幣6000法郎送給他。夏爾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為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台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台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台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裡。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裡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親吻,葛朗台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1827年吝嗇鬼死去,留下1900萬法郎,歐也妮繼承父業,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她卻痴心等待夏爾。但是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台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瞥清關系。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德.·蓬豐,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四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著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二、作品成就
《歐也妮·葛朗台》是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中「最出色的畫稿之一」,小說極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這樣一個兇狠殘忍、貪財好利而又慳吝成癖的資本家形象,展現出了資本家的無窮貪欲和冷酷無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質上金錢的巨大破壞力量;提示了資產階級的血腥發跡史和由金錢崇拜帶來的社會丑惡和人性淪喪。小說把心理分析、風俗描繪、細節刻畫、人物塑造、哲學議論融為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在思想和藝術方面標志著巴爾扎克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
三、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1799-1850),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1829年3月,第一部成功之作——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問世。1833年,結識韓斯迦夫人,發表《鄉村醫生》、《歐也妮·葛朗台》等作品。1834年,完成《高老頭》等,赴維也納與韓斯迦夫人相見。1841年,將作品總稱定為《人間喜劇》。1850年3月14日,同韓斯迦夫人結婚。1850年8月18日,逝世於巴黎。巴爾扎克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巴爾扎克的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不朽的豐碑,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Ⅳ 歐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第一次請客是什麼時候
古老的索漠縣城陰郁、荒涼,在一條起伏不平的大街處,有一座灰暗、陰森、靜寂的老屋,住著遠遠聞名的大富翁葛朗台先生。
葛朗台本是一個箍捅匠,1789年共和政府索漠標賣教會產業時,他正好40歲,有幸娶了一個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於是他把岳父給他的400路易往標賣監督官手裡一送,就三錢不值兩錢買下了縣里最好的葡萄園、一座修院和幾塊分種田。由於葛朗台是個共和黨人,很快就當上了縣里的行政委員,後又當上了市長。但天有不測風雲,1806年拿破崙稱帝時,他因有"紅帽子"嫌疑被免職。那時他57歲,妻子36歲,女兒歐也妮才10歲。葛朗台雖然丟了官,但靠著他的不斷經營和葡萄園的收入終究還是變成了地方上的"冒尖戶「。加上他時來運轉,接二連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筆遺產,從取得了"新貴"頭銜,成為縣里"納稅最多"的人。至於他財產的數目,只有替他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格拉桑才略知一二。不過索漠城裡的人都相信他有一個堆滿黃金的秘庫,說他半夜裡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葛朗台是種植葡萄的能手,他對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機事業從沒失敗過。講起理財的本領,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在索漠城,個個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過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計他的財產大概有五六百萬。財產的劇增,把這個富翁的行為也鍍了金澤,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欽定的,到處行得通,他的說話、衣著、姿勢、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盡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里。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歐也妮23歲的生日。晚飯剛過,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便爭先恐後地來到葛台家,向歐也妮小姐拜壽。公證人的侄兒送來了索漠城少有的鮮花,銀行家的公子獻上了歐洲少見的望角鐵樹。葛朗台看在眼裡,心裡明白,嘀咕道:"他們都看中我的錢,哼!我的女兒,休想:我利用這般人替我釣魚!"正當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玩牌時,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隨進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青年,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兒,23歲的查理。
查理是按父親吩咐來索漠暫住幾月的。他從巴黎帶來了最漂亮的獵裝、獵槍、刀子和刀鞘,全套最新奇的各色背心以及當時十分時髦的各式硬領與領帶,並把母親給他的一套華麗純金梳妝用具也隨身帶著。查理以為在伯父家能遇到上百的客人,一心想到他森林中去圍獵,過一下宮堡生活。但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失望,客人都是些衣冠不整、邋遢衰老的人,房子破舊,陳設簡陋,僕人俗氣,生活平淡。
查理的到來,使歐也妮心神不寧。她傾慕查理表兄弟的小手、膚色和外貌,不覺神魂顛倒,夜不能眠。於是她開始梳裝打扮,換上新襪子,穿上惹人注目的新衣服。一大清早就聽到她叫拿儂做乳酪和千層餅給查理吃的聲音;她還拿自己的私房錢給查理買喝咖啡用的糖。
葛朗台卻對侄兒冷若冰霜。他從查理帶給他的信中得知,由於經紀人和公證人的破產,使他的弟弟負了400萬債務,迫使他走上了絕路。可憐的弟弟在信中一再請求大哥做查理的監護人,慷慨地接濟查理,讓他到美洲去做生意。果然報紙上登載了巴黎葛朗台破產自殺的消息。查理得知噩耗,痛哭得死去活來。歐也妮也為可憐的表兄弟灑下了同情的淚水。此後她對查理更為關懷備至,使查理感到了溫暖和慰籍。葛朗台卻對弟弟的死訊無動於衷,只是熱衷於他的生意。他看準時機,把1000桶酒以每桶200法郎的高價拋出,賣了20萬法郎,又砍掉在阿爾邦的一些林木賣了60萬法郎,加上白楊,總收入達90萬。歐也妮聽說父親賺了大錢,就央求他救濟查理,結果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罵:"你再想到他,我就把你送到修道院去。"晚上,為了查理父親的債務,葛朗台可足足轉了一夜的念頭。
第二天,葛朗台請來克羅旭吃晚飯。飯後他把太太和女兒打發去睡覺,然後就和克羅旭正式談判。葛朗台假裝口吃,和克羅旭兜了一陣圈子後,決定由商事裁判所出面阻止巴黎弟弟的破產事件,使事情不了了之。辦法很快談妥,銀行家格拉桑為巴結葛朗台,欣然接受了這件差事,速往巴黎辦理。
當夜11點,歐也妮悄悄地來到查理的卧房,發現床邊有10多封信,便情不自禁地看了查理寫給巴黎的情人阿納德的訣別信,頓時興奮不已,決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的積蓄送給查理。查理在接受這筆財產時感激涕零,他也把裝有母親肖像的梳妝匣交託給歐也妮保管。
此後查理決定到海外經商,他把金鏈、金紐扣和戒指都交給伯父去變賣。葛朗台給了他1500法郎的現款。臨行前,歐也妮和查理更是依依不捨,親吻,流淚,海誓山盟。查理走後,歐也妮感到空虛得厲害,對表兄弟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開那個梳妝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詳一番。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葛朗台太太竭力向丈夫求饒,也無濟於事。經過這番折騰,葛朗台太太病倒了,且病情日漸加重,可葛朗台心硬如鐵,只有相依為命的母女倆用祈禱來自我安慰。
葛朗台軟禁女兒的事件很快傳開,引起了公憤。蓬風所長自告歷勇要去打官司,歐也妮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公證人克羅旭告訴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根據法律,他的財產就要和女兒共有。這句話使葛朗台異常震驚,為了財產,他決定向女兒屈服。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歐也妮氣得發抖,順手抓起一把刀子說,如果父親不把匣子交還給她,她就自殺。葛朗台無奈,只好把匣子扔在了床上,隨後擁抱了女兒,並同意女兒嫁給查理。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
1827年,葛朗台已感到衰老的迫近,不得不讓女兒參與一些田產的管理事務,遇到什麼問題就叫她跟克羅旭商量。年終,83歲的葛朗台患了瘋癲,不久便告別了人世。彌留之際,他吩咐女兒看住金子:"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葛朗台死後,歐也妮才得知,她在索漠每年有30萬法郎的收入,還有600萬公債和價值200萬的金子,10萬現款,財產總數達1700萬。於是,她給了拿儂1200法郎,促成了拿儂和田產看守人高諾阿萊的婚姻。
歐也妮雖有偌大家產,但她仍感到十分苦惱。自從與查理分手後,7年來她總是思念著他。而查理呢,自離開索漠,就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他先在印度發了財,後又販賣人口,放高利貸,倒賣海盜贓物賺了大錢。開初他還記得歐也妮的情分,可當他跟各種顏色的女子到處荒唐胡鬧之後,便把她忘得一干二凈。1827年,他在巴黎的途中結識了曾作過內廷行走了奧勃里翁先生,查理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便答應了和奧勃里翁小姐聯姻。不久歐也妮收到查理的來信,信中告訴了他與奧勃里翁小姐的婚姻,並隨信寄來一張8000法郎的匯票,作為給歐也妮這位債主的回報。同時要歐也妮交還他的梳妝匣。歐也妮雖遭到遺棄,但為了成全查理,讓他不會因為父親的破產而使婚姻失敗,仍為查理償還了400萬法郎的債務。查理得知歐也妮如此富有,後悔莫及。隨後歐也妮在悲憤中嫁給了公證人克羅旭,但條件是始終保持童貞。歐也妮33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舊過著當年那種拮據的生活。可她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小學和一所圖書館。她用這些去回敬別人責備她吝嗇的話。這就是歐也妮的一生。她在世等於出家,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又無女兒。最後,她成了索漠人垂慕的對象,如同當年史羅旭他們一樣,開始包圍這個有錢的寡婦。
《歐也妮葛朗台》(1883)是巴爾扎克最得意的長篇小說之一。作者創作的時代,貴族階級日趨衰落, 「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全都破壞了」(馬克思、恩格斯語),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小說正是通過對葛朗台及其侄兒查理充滿血腥罪惡的發家史的描寫,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徵。
葛朗台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麵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筆下的這一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小說把心理分析、風俗描繪、細節刻畫、哲學議論融為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它無論在思想或藝術方面都標志著作家的一次飛躍。
<<格列佛游記>>簡介
格列佛於1699年開始第一次旅行,在海上遇到風暴,到了一個叫做利力浦特(小人國)的國家,那兒的人只有15厘米高。他後來逃走了,回到家鄉。可是不久又進行下一次旅行,先是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然後是勒皮他和拉格奈格(飛島國),最後到了更為奇怪的慧馬國…… 作為一個年輕人,格列佛為人類、為他的祖國--英國而自豪。他在這些奇特的國家旅行,與巨人、魔術師和馬交談,開始時他還為他們的異常主張和奇怪看法感到好笑。但是隨著時光流逝,他開始困惑,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人類要進行戰爭、撒謊、詐騙、互相殘殺?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生活?"
Ⅳ 求《匹克威克外傳》《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梗概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部流浪漢小說體裁的作品,寫老紳士匹克威克帶領以他本人命名的俱樂部的三位成員——年邁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風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紙上談兵的文克爾走出倫敦,到英國各地漫遊。小說情節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見聞和遭遇展開,一些故事雖然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故事的進展又能自然地銜接起來,這正適合以分期連載的形式發表。作者的藝術構思和發表形式決定作品的某些藝術特徵。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傳》的創作還深受英國十八世紀流浪漢小說的影響。
《匹克威克外傳》的情節大體上有四條線索:房東巴德爾太太狀告匹克威克毀棄婚約;山姆·維勒的父親同騙吃喝的偽善牧師史得金斯的紛爭;俱樂部幾位成員的愛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維勒主僕同流氓金格爾的沖突。全書以最後一條線索貫穿始終,金格爾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後改邪歸正,形象地宣揚善良戰勝邪惡的道德信條。
在匹克威克和他的俱樂部成員一行出遊途中不僅有許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的精彩描述,而且以喜劇的手法對法官、律師、法庭、監獄、議會、選舉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嘲諷。小說中對於田園生活的描寫帶有理想的浪漫色彩,是作者心想往之的不受封建壓迫和資產階級剝削的人間樂園,反映作者心目中古老的美好的英格蘭;而對於爾虞我詐的城市生活的諷刺和譴責,正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制度弊端的認識和憤懣。
葛朗台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這座城市盛產葡萄酒,因此,酒桶的市價很不壞。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時,葛朗台已經是個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認得字,能寫會算,四十歲時娶了木板商的女兒為妻室;買下了區里最好的葡萄園;他向革命軍承包葡萄酒,很撈了些錢。
拿破崙執政時期,他當上區長,還得到拿破崙頒發的榮譽團十字章。一八○六年,他又從丈母、外婆、外公處得到三筆遺產,成為州里「納稅最高」的人物。在收成好的年景,可以出產七、八百桶的葡萄酒,他還有十三處分種田,一百二十七阿爾邦草原。他由原來只有二千法郎的商人變為擁有一千七百萬法郎的大富翁。
葛朗台精明狡猾,他搞投機買賣,預計得「象天文學家一樣准確」;論起他的發財本領,「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蹲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然後安安寧寧的去睡覺,好象一條蛇吃飽了東西,不動聲色,冷靜非凡,什麼事情都按部就班的。」在做交易時,他討價還價,裝口吃,把對方弄得暈頭轉向而陷入他的圈套,結果他讓別人吃虧了,自己討得了便宜。
由於吝嗇和愛財,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個錙銖必較的人物。他指揮一切、命令一切,親自安排一天的伙食。連多用一塊糖,多點一根蠟燭也不許可。他的妻子象奴隸般的順從。為了省錢,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兒縫制。她們整天做著女紅,女兒已二十三歲了,葛朗台根本還沒想到過要給她對親。家裡雜務由女僕拿儂包辦,她「象一條忠心的狗一樣保護主人的財產」。她身軀高大,象個擲彈兵,雄赳赳的臉上生滿了疣。
經常出入葛朗台家門的客人有兩家六個人: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公證人、神甫克羅旭夫婦和他們的侄子特·篷風)和銀行家台·格拉桑一家(格拉桑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阿道夫)。這兩家人上葛朗台家來,目的是為了葛朗台的獨生女兒歐也妮。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都看在眼裡。他知道他們為了金錢和賠嫁,才爭奪他的女兒。於是他將計就計,利用女兒作為釣餌來「釣魚」,以便從兩邊撈到好處。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無錢償還債務,破產了。他准備自殺。臨死前,他打發兒子查理來投奔伯父。查理二十二歲,比歐也妮小一歲。他是個俊俏的後生和花花公子。他帶了「巴黎最漂亮的獵裝,最漂亮的獵槍,最漂亮的刀子,最漂亮的刀鞘。他也帶了全套最新奇的背心」來到伯父家。
歐也妮自出生以來,沒有離開過索漠城一步,她整天只知道縫襪子,替父親補衣裳,在滿壁油膩的屋子裡過生活。家裡也難得來生客。初次見到這樣一位標致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顛倒。她認為查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妙人兒」。他那光亮而鬈曲有致的頭發散出一陣陣的香氣。她盡量聞著、嗅著,覺得飄飄然。他那漂亮的精美的手套,她恨不得去摸它一下。她也羨慕查理的小手、皮色、面貌的嬌嫩與清秀。查理的來到,使公證人和銀行家都憂心忡忡起來。他們擔心歐也妮會被堂兄弟查理奪去。
歐也妮高大健壯。她沒有一般人喜歡的那種漂亮。但她的美是一望而知的,只有藝術家才會傾倒。她的「前額帶點兒男相,可是很清秀,象斐狄阿斯(希臘大雕刻家)的邱比特雕像。貞潔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恬靜、紅潤的臉上放著光彩,象一朵盛開的花。她對堂弟表現出異常的關心。她瞞著父親盡量招待堂弟吃喝得好些。並把自己的私蓄掏出來待客。葛朗台卻不願意多花錢。他要女僕拿儂用烏鴉做湯招待侄子。拿儂說烏鴉是吃死人的。葛朗台說:「我們便不吃死人了嗎?什麼叫遺產?」
葛朗台從弟弟來信中,得悉弟弟破產了,把兒子托給他監護。然而,葛朗台不願承擔什麼義務,更不願把查理這個包袱背在身上。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發到印度去。可是,當天夜裡,他又轉了個念頭,表示要挽回亡弟的名譽。只是這事要做得自己不花一個子兒,又博得了「有義氣的哥哥」的好名聲。
於是,葛朗台有生以來舉行了第三次請客。客人自然又是公證人和銀行家兩家。因為有求於人,葛朗台又裝口吃。他結結巴巴地說:他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債務,不被宣告破產,但必須把債權證件抓在手裡。公證人克羅旭表示願意到巴黎去辦這件事,但來往旅費要葛朗台出。銀行家則表示不要葛朗台付旅費,他可以到巴黎去照辦。葛朗台自然是贊同銀行家的主張,並且感到滿心喜悅。在銀行家上巴黎後的第三天,葛朗台讓查理簽了一份放棄父親遺產繼承權的聲明書,然後要他填寫一份申請出國的護照,把他打發到印度去。
歐也妮偷看了查理寫給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對破產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積蓄六千法郎送給堂弟作盤纏。查理回贈給他一個母親留給他的鑲金首飾盒。他們私訂了終身。歐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來,查理也表示了同樣的決心。然後,他便啟程到印度去了。
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兒積蓄的習慣。一八二○年新年到了,他見女兒的積蓄不翼而飛,便嚴加追問。歐也妮只好承認她把錢送給了堂弟。於是葛朗台大發雷霆。他把女兒鎖在房裡,只給她麵包和冷水。無論誰來講情,他都置之不理,「他頑強、嚴酷、冰冷,象一座石頭。」為此,妻子被嚇病了。
公證人克羅旭以利害關系勸葛朗台和女兒講和。他說,如果葛朗台的妻子一旦死了,歐也妮可以以女兒的身份繼承母親的遺產,而他們夫婦的財產是從未分過的。葛朗台害怕了,才把女兒放出來。
有一天,歐也妮母女正在欣賞查理贈送的首飾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見了。他看到首飾盒上的金子,眼睛裡發出亮光,把身子一縱,向首飾盒撲去,「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他把首飾盒抓在手裡,准備用刀子把金子挖下來。歐也妮急了,她聲稱如果父親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這把刀子自殺。父女爭執起來。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暈過去,他才住手。此後,葛朗台的妻子的病便一直沒有好過。一八二二年十月。這位可憐而懦弱的太太死了。葛朗台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手裡。
一八二七年,葛朗台已經八十二歲了。他患了瘋癱症,不得不讓女兒了解財產管理的秘密。他不能走動,但坐在轉椅里親自指揮女兒把一袋袋的錢秘密堆好。當女兒將儲金室的房門鑰匙交還他時,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裡,不時用手撫摸著。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著,好象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裡暖和!」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親吻,葛朗台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他死了。
歐也妮已三十歲了,還未嘗過人生的樂趣。葛朗台死後,她變得富有了,但她仍是孤單一人。對她來說財富並不是一種安慰,她需要的是溫暖和愛情。七年來,她一直盼望著查理歸來。她把他留給她的首飾盒,當作隨身的寶物。可是,他去後連個音訊也沒有。
查理在印度發了財。他從事人口販賣、放高利貸、偷稅走私,什麼都干。只要能發財,他心狠手辣,貪婪到了極點。真不愧為葛朗台的子孫!他和各種膚色的女子鬼混,早把堂姊忘得一干二凈了。一八二七年,他帶著百萬家財,搭船返回法國。在船上,他認識了一個貴族特·奧勃里翁侯爵。侯爵有一位奇醜而嫁不出去的女兒(長得象只蜻蜓)。查理為了高攀,竟和侯爵小姐訂了終身。他寫信給歐也妮,並寄還六千法郎的贈款,外帶二千法郎的利息。
歐也妮被查理無情的行為嚇呆了,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刺激。最後,她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初級裁判所所長特·篷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因篷風只為了錢才追求她,她可以把錢給他,而情感上則讓她自由。幾年後,特·篷風當了法院院長。可是當他當選為索漠城議員的第八天,他死了。歐也妮三十三歲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Ⅵ 巴爾扎克《守財奴》的概述
古老的索漠縣城陰郁、荒涼,在一條起伏不平的大街深處,有一座灰暗、陰森、靜寂的老屋,住著遠遠聞名的大富翁葛朗台先生。
葛朗台本是一個箍捅匠,1789年共和政府索漠標賣教會產業時,他正好40歲,有幸娶了一個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於是他把岳父給他的400路易往標賣監督官手裡一送,就三錢不值兩錢買下了縣里最好的葡萄園、一座修院和幾塊分種田。由於葛朗台是個共和黨人,很快就當上了縣里的行政委員,後又當上了市長。但天有不測風雲,1806年拿破崙稱帝時,他因有"紅帽子"嫌疑被免職。那時他57歲,妻子36歲,女兒歐也妮才10歲。葛朗台雖然丟了官,但靠著他的不斷經營和葡萄園的收入終究還是變成了地方上的"冒尖戶"。加上他時來運轉,接二連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筆遺產,從取得了"新貴"頭銜,成為縣里"納稅最多"的人。至於他財產的數目,只有替他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格拉桑才略知一二。不過索漠城裡的人都相信他有一個堆滿黃金的秘庫,說他半夜裡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葛朗台是種植葡萄的能手,他對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機事業從沒失敗過。講起理財的本領,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在索漠城,個個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過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計他的財產大概有五六百萬。財產的劇增,把這個富翁的行為也鍍了金澤,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欽定的,到處行得通,他的說話、衣著、姿勢、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盡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里。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歐也妮23歲的生日。晚飯剛過,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便爭先恐後地來到葛台家,向歐也妮小姐拜壽。公證人的侄兒送來了索漠城少有的鮮花,銀行家的公子獻上了歐洲少見的望角鐵樹。葛朗台看在眼裡,心裡明白,嘀咕道:"他們都看中我的錢,哼!我的女兒,休想:我利用這般人替我釣魚!"正當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玩牌時,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隨進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青年,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兒,23歲的查理。
查理是按父親吩咐來索漠暫住幾月的。他從巴黎帶來了最漂亮的獵裝、獵槍、刀子和刀鞘,全套最新奇的各色背心以及當時十分時髦的各式硬領與領帶,並把母親給他的一套華麗純金梳妝用具也隨身帶著。查理以為在伯父家能遇到上百的客人,一心想到他森林中去圍獵,過一下宮堡生活。但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失望,客人都是些衣冠不整、邋遢衰老的人,房子破舊,陳設簡陋,僕人俗氣,生活平淡。
查理的到來,使歐也妮心神不寧。她傾慕查理表兄弟的小手、膚色和外貌,不覺神魂顛倒,夜不能眠。於是她開始梳裝打扮,換上新襪子,穿上惹人注目的新衣服。一大清早就聽到她叫拿儂做乳酪和千層餅給查理吃的聲音;她還拿自己的私房錢給查理買喝咖啡用的糖。
葛朗台卻對侄兒冷若冰霜。他從查理帶給他的信中得知,由於經紀人和公證人的破產,使他的弟弟負了400萬債務,迫使他走上了絕路。可憐的弟弟在信中一再請求大哥做查理的監護人,慷慨地接濟查理,讓他到美洲去做生意。果然報紙上登載了巴黎葛朗台破產自殺的消息。查理得知噩耗,痛哭得死去活來。歐也妮也為可憐的表兄弟灑下了同情的淚水。此後她對查理更為關懷備至,使查理感到了溫暖和慰籍。葛朗台卻對弟弟的死訊無動於衷,只是熱衷於他的生意。他看準時機,把1000桶酒以每桶200法郎的高價拋出,賣了20萬法郎,又砍掉在阿爾邦的一些林木賣了60萬法郎,加上白楊,總收入達90萬。歐也妮聽說父親賺了大錢,就央求他救濟查理,結果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罵:"你再想到他,我就把你送到修道院去。"晚上,為了查理父親的債務,葛朗台可足足轉了一夜的念頭。
第二天,葛朗台請來克羅旭吃晚飯。飯後他把太太和女兒打發去睡覺,然後就和克羅旭正式談判。葛朗台假裝口吃,和克羅旭兜了一陣圈子後,決定由商事裁判所出面阻止巴黎弟弟的破產事件,使事情不了了之。辦法很快談妥,銀行家格拉桑為巴結葛朗台,欣然接受了這件差事,速往巴黎辦理。
當夜11點,歐也妮悄悄地來到查理的卧房,發現床邊有10多封信,便情不自禁地看了查理寫給巴黎的情人阿納德的訣別信,頓時興奮不已,決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的積蓄送給查理。查理在接受這筆財產時感激涕零,他也把裝有母親肖像的梳妝匣交託給歐也妮保管。
此後查理決定到海外經商,他把金鏈、金紐扣和戒指都交給伯父去變賣。葛朗台給了他1500法郎的現款。臨行前,歐也妮和查理更是依依不捨,親吻,流淚,海誓山盟。查理走後,歐也妮感到空虛得厲害,對表兄弟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開那個梳妝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詳一番。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葛朗台太太竭力向丈夫求饒,也無濟於事。經過這番折騰,葛朗台太太病倒了,且病情日漸加重,可葛朗台心硬如鐵,只有相依為命的母女倆用祈禱來自我安慰。
葛朗台軟禁女兒的事件很快傳開,引起了公憤。蓬風所長自告歷勇要去打官司,歐也妮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公證人克羅旭告訴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根據法律,他的財產就要和女兒共有。這句話使葛朗台異常震驚,為了財產,他決定向女兒屈服。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歐也妮氣得發抖,順手抓起一把刀子說,如果父親不把匣子交還給她,她就自殺。葛朗台無奈,只好把匣子扔在了床上,隨後擁抱了女兒,並同意女兒嫁給查理。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
1827年,葛朗台已感到衰老的迫近,不得不讓女兒參與一些田產的管理事務,遇到什麼問題就叫她跟克羅旭商量。年終,83歲的葛朗台患了瘋癲,不久便告別了人世。彌留之際,他吩咐女兒看住金子:"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葛朗台死後,歐也妮才得知,她在索漠每年有30萬法郎的收入,還有600萬公債和價值200萬的金子,10萬現款,財產總數達1700萬。於是,她給了拿儂1200法郎,促成了拿儂和田產看守人高諾阿萊的婚姻。
歐也妮雖有偌大家產,但她仍感到十分苦惱。自從與查理分手後,7年來她總是思念著他。而查理呢,自離開索漠,就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他先在印度發了財,後又販賣人口,放高利貸,倒賣海盜贓物賺了大錢。開初他還記得歐也妮的情分,可當他跟各種顏色的女子到處荒唐胡鬧之後,便把她忘得一干二凈。1827年,他在巴黎的途中結識了曾作過內廷行走了奧勃里翁先生,查理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便答應了和奧勃里翁小姐聯姻。不久歐也妮收到查理的來信,信中告訴了他與奧勃里翁小姐的婚姻,並隨信寄來一張8000法郎的匯票,作為給歐也妮這位債主的回報。同時要歐也妮交還他的梳妝匣。歐也妮雖遭到遺棄,但為了成全查理,讓他不會因為父親的破產而使婚姻失敗,仍為查理償還了400萬法郎的債務。查理得知歐也妮如此富有,後悔莫及。隨後歐也妮在悲憤中嫁給了公證人克羅旭,但條件是始終保持童貞。歐也妮33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舊過著當年那種拮據的生活。可她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小學和一所圖書館。她用這些去回敬別人責備她吝嗇的話。這就是歐也妮的一生。她在世等於出家,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又無女兒。最後,她成了索漠人垂慕的對象,如同當年史羅旭他們一樣,開始包圍這個有錢的寡婦。
Ⅶ 歐也妮葛朗台內容簡介約100字 非常急需!!!
《歐也妮.葛朗台》講述的是老葛朗台的獨生女兒——天真美麗的歐也妮愛上了破產落魄的表弟查理。為了資助查理,她將自己的所有金幣全部贈給了他,這一舉動激怒了老葛朗台,父女倆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一向膽小而賢淑的母親因此一病不起,而歐也妮這個痴情的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了小財歸來的負心漢。
(7)金紐扣理財擴展閱讀
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歐也妮·葛朗台的父親。
他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為人卻極其吝嗇,在他眼裡,女兒妻子還不如他的一枚零幣。是守財奴的代表。
雖然本書以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為核心貫穿始終,但老葛朗台無疑是其中性格最鮮明的人物。
他是個小氣的人。貪婪和吝嗇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玩、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
「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爛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本作品出版於1833年,反映的是19世紀初的法國外省生活,主要描寫資產階級發家史和當時的人情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葛朗台
Ⅷ 簡述《歐也妮 葛朗台》的故事
葛朗台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 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個錙銖必較的人物。他的妻子象奴隸般的順從。女兒已二十三歲了,葛朗台根本還沒想到過要給她對親。家裡雜務由女僕拿儂包辦。
葛朗台兄弟破產了。他准備自殺。臨死前,他打發兒子查理來投奔伯父。查理二十二歲,比歐也妮小一歲。他是個俊俏的花花公子。歐也妮初次見到這樣一位標致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顛倒。而葛朗台打算立刻把查理打發到印度去。歐也妮把自己全部積蓄送給堂弟作盤纏。查理回贈給他一個母親留給他的鑲金首飾盒。他們私訂了終身。
有一天,歐也妮母女正在欣賞查理贈送的首飾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見了。他看到首飾盒上的金子,准備用刀子把金子挖下來。葛朗台的妻子暈過去,他才住手。此後,葛朗台的妻子的病便一直沒有好過。最後這位太太死了。葛朗台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擁有了全部家產。
後來葛朗台他患了瘋癱症,必須讓女兒了解財產管理的秘密。最死前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查理在印度發了財。查理為了高攀,竟和侯爵小姐(一位奇醜而嫁不出去的女人)訂了終身。他寫信給歐也妮,並寄還贈款和利息。
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特•篷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幾年後,特•篷風死了。歐也妮三十三歲守了寡。
由於葛朗台的聰明狡詐,使得他成為索漠城最有錢的商人。但是他逼死了他的妻子,耽誤了女兒一生的幸福。他被佔有金錢的慾望驅使,使得他連同他一家都沒有享受過真正的幸福,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Ⅸ 巴爾扎克 守財奴 梗概
內容梗概:
葛朗台是法國索爾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葛朗台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他為了省錢,家裡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比較重的家務活由女僕那農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他做木桶生意,計算得像天文學家那樣准確,投機買賣從不失敗,區里人人都吃過他的虧。在一次葡萄酒買賣中,葛朗台欺騙其它葡萄商,最終他的葡萄酒以每桶200元賣了出去。
1819年11月中旬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豐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歐也妮的堂弟夏爾來到了這里。葛朗台卻用烏鴉招待夏爾。原來夏爾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老葛朗台照顧兒子的前程。老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借口家裡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為討好葛朗台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夏爾可憐的處境得到了歐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舉止也引起了鄉里女子的愛慕之心。夏爾為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走之前,歐也妮將自己積蓄的金幣6000法郎送給他。夏爾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為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台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台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台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裡。老葛朗台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裡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親吻,葛朗台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1827年吝嗇鬼老葛朗台死去,留下1700萬法郎,歐也妮繼承父業,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她卻痴心等待夏爾。但是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台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撇清關系。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侄兒德.·蓬豐,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四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著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歐也妮·葛朗台》(別名《守財奴》)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台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Ⅹ 簡述歐也妮 葛朗台的婚姻經歷,在線等啊,快~~~~~~~~~~~~~~~~~~~~~~~~~~~~~~~~~~~
古老的索漠縣城陰郁、荒涼,在一條起伏不平的大街處,有一座灰暗、陰森、靜寂的老屋,住著遠遠聞名的大富翁葛朗台先生。
葛朗台本是一個箍捅匠,1789年共和政府索漠標賣教會產業時,他正好40歲,有幸娶了一個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於是他把岳父給他的400路易往標賣監督官手裡一送,就三錢不值兩錢買下了縣里最好的葡萄園、一座修院和幾塊分種田。由於葛朗台是個共和黨人,很快就當上了縣里的行政委員,後又當上了市長。但天有不測風雲,1806年拿破崙稱帝時,他因有"紅帽子"嫌疑被免職。那時他57歲,妻子36歲,女兒歐也妮才10歲。葛朗台雖然丟了官,但靠著他的不斷經營和葡萄園的收入終究還是變成了地方上的"冒尖戶「。加上他時來運轉,接二連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筆遺產,從取得了"新貴"頭銜,成為縣里"納稅最多"的人。至於他財產的數目,只有替他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格拉桑才略知一二。不過索漠城裡的人都相信他有一個堆滿黃金的秘庫,說他半夜裡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葛朗台是種植葡萄的能手,他對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機事業從沒失敗過。講起理財的本領,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在索漠城,個個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過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計他的財產大概有五六百萬。財產的劇增,把這個富翁的行為也鍍了金澤,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欽定的,到處行得通,他的說話、衣著、姿勢、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盡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里。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歐也妮23歲的生日。晚飯剛過,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便爭先恐後地來到葛台家,向歐也妮小姐拜壽。公證人的侄兒送來了索漠城少有的鮮花,銀行家的公子獻上了歐洲少見的望角鐵樹。葛朗台看在眼裡,心裡明白,嘀咕道:"他們都看中我的錢,哼!我的女兒,休想:我利用這般人替我釣魚!"正當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玩牌時,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隨進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青年,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兒,23歲的查理。
查理是按父親吩咐來索漠暫住幾月的。他從巴黎帶來了最漂亮的獵裝、獵槍、刀子和刀鞘,全套最新奇的各色背心以及當時十分時髦的各式硬領與領帶,並把母親給他的一套華麗純金梳妝用具也隨身帶著。查理以為在伯父家能遇到上百的客人,一心想到他森林中去圍獵,過一下宮堡生活。但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失望,客人都是些衣冠不整、邋遢衰老的人,房子破舊,陳設簡陋,僕人俗氣,生活平淡。
查理的到來,使歐也妮心神不寧。她傾慕查理表兄弟的小手、膚色和外貌,不覺神魂顛倒,夜不能眠。於是她開始梳裝打扮,換上新襪子,穿上惹人注目的新衣服。一大清早就聽到她叫拿儂做乳酪和千層餅給查理吃的聲音;她還拿自己的私房錢給查理買喝咖啡用的糖。
葛朗台卻對侄兒冷若冰霜。他從查理帶給他的信中得知,由於經紀人和公證人的破產,使他的弟弟負了400萬債務,迫使他走上了絕路。可憐的弟弟在信中一再請求大哥做查理的監護人,慷慨地接濟查理,讓他到美洲去做生意。果然報紙上登載了巴黎葛朗台破產自殺的消息。查理得知噩耗,痛哭得死去活來。歐也妮也為可憐的表兄弟灑下了同情的淚水。此後她對查理更為關懷備至,使查理感到了溫暖和慰籍。葛朗台卻對弟弟的死訊無動於衷,只是熱衷於他的生意。他看準時機,把1000桶酒以每桶200法郎的高價拋出,賣了20萬法郎,又砍掉在阿爾邦的一些林木賣了60萬法郎,加上白楊,總收入達90萬。歐也妮聽說父親賺了大錢,就央求他救濟查理,結果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罵:"你再想到他,我就把你送到修道院去。"晚上,為了查理父親的債務,葛朗台可足足轉了一夜的念頭。
第二天,葛朗台請來克羅旭吃晚飯。飯後他把太太和女兒打發去睡覺,然後就和克羅旭正式談判。葛朗台假裝口吃,和克羅旭兜了一陣圈子後,決定由商事裁判所出面阻止巴黎弟弟的破產事件,使事情不了了之。辦法很快談妥,銀行家格拉桑為巴結葛朗台,欣然接受了這件差事,速往巴黎辦理。
當夜11點,歐也妮悄悄地來到查理的卧房,發現床邊有10多封信,便情不自禁地看了查理寫給巴黎的情人阿納德的訣別信,頓時興奮不已,決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的積蓄送給查理。查理在接受這筆財產時感激涕零,他也把裝有母親肖像的梳妝匣交託給歐也妮保管。
此後查理決定到海外經商,他把金鏈、金紐扣和戒指都交給伯父去變賣。葛朗台給了他1500法郎的現款。臨行前,歐也妮和查理更是依依不捨,親吻,流淚,海誓山盟。查理走後,歐也妮感到空虛得厲害,對表兄弟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開那個梳妝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詳一番。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葛朗台太太竭力向丈夫求饒,也無濟於事。經過這番折騰,葛朗台太太病倒了,且病情日漸加重,可葛朗台心硬如鐵,只有相依為命的母女倆用祈禱來自我安慰。
葛朗台軟禁女兒的事件很快傳開,引起了公憤。蓬風所長自告歷勇要去打官司,歐也妮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公證人克羅旭告訴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根據法律,他的財產就要和女兒共有。這句話使葛朗台異常震驚,為了財產,他決定向女兒屈服。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歐也妮氣得發抖,順手抓起一把刀子說,如果父親不把匣子交還給她,她就自殺。葛朗台無奈,只好把匣子扔在了床上,隨後擁抱了女兒,並同意女兒嫁給查理。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
1827年,葛朗台已感到衰老的迫近,不得不讓女兒參與一些田產的管理事務,遇到什麼問題就叫她跟克羅旭商量。年終,83歲的葛朗台患了瘋癲,不久便告別了人世。彌留之際,他吩咐女兒看住金子:"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葛朗台死後,歐也妮才得知,她在索漠每年有30萬法郎的收入,還有600萬公債和價值200萬的金子,10萬現款,財產總數達1700萬。於是,她給了拿儂1200法郎,促成了拿儂和田產看守人高諾阿萊的婚姻。
歐也妮雖有偌大家產,但她仍感到十分苦惱。自從與查理分手後,7年來她總是思念著他。而查理呢,自離開索漠,就把全部精力用在生意上。他先在印度發了財,後又販賣人口,放高利貸,倒賣海盜贓物賺了大錢。開初他還記得歐也妮的情分,可當他跟各種顏色的女子到處荒唐胡鬧之後,便把她忘得一干二凈。1827年,他在巴黎的途中結識了曾作過內廷行走了奧勃里翁先生,查理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便答應了和奧勃里翁小姐聯姻。不久歐也妮收到查理的來信,信中告訴了他與奧勃里翁小姐的婚姻,並隨信寄來一張8000法郎的匯票,作為給歐也妮這位債主的回報。同時要歐也妮交還他的梳妝匣。歐也妮雖遭到遺棄,但為了成全查理,讓他不會因為父親的破產而使婚姻失敗,仍為查理償還了400萬法郎的債務。查理得知歐也妮如此富有,後悔莫及。隨後歐也妮在悲憤中嫁給了公證人克羅旭,但條件是始終保持童貞。歐也妮33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舊過著當年那種拮據的生活。可她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小學和一所圖書館。她用這些去回敬別人責備她吝嗇的話。這就是歐也妮的一生。她在世等於出家,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又無女兒。最後,她成了索漠人垂慕的對象,如同當年史羅旭他們一樣,開始包圍這個有錢的寡婦。
《歐也妮葛朗台》(1883)是巴爾扎克最得意的長篇小說之一。作者創作的時代,貴族階級日趨衰落, 「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全都破壞了」(馬克思、恩格斯語),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小說正是通過對葛朗台及其侄兒查理充滿血腥罪惡的發家史的描寫,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徵。
葛朗台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麵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筆下的這一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小說把心理分析、風俗描繪、細節刻畫、哲學議論融為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它無論在思想或藝術方面都標志著作家的一次飛躍。
<<格列佛游記>>簡介
格列佛於1699年開始第一次旅行,在海上遇到風暴,到了一個叫做利力浦特(小人國)的國家,那兒的人只有15厘米高。他後來逃走了,回到家鄉。可是不久又進行下一次旅行,先是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然後是勒皮他和拉格奈格(飛島國),最後到了更為奇怪的慧馬國…… 作為一個年輕人,格列佛為人類、為他的祖國--英國而自豪。他在這些奇特的國家旅行,與巨人、魔術師和馬交談,開始時他還為他們的異常主張和奇怪看法感到好笑。但是隨著時光流逝,他開始困惑,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人類要進行戰爭、撒謊、詐騙、互相殘殺?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