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區分遠期價值和遠期價格的不同含義
遠期價格和遠期價值——價格是指成交,是量化指標;價值是指價格水平,是定性指標,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從作者本意來看,遠期價格和遠期價值是有所指。遠期價格是指遠期成交價,是實際發生的價格;遠期價值是指供需關系對應價格水平。實際上遠期價格和遠期價值會有很大偏離,以至遠期價格並不圍繞遠期價值波動。
這是實體與金融的供需關系和價值多重性所致。 實體與金融供需表現的不同形態
在實體經濟中,無論商品是直接對消費者銷售,還是外在加工環節中的半成品,都是受到社會需求總量的制約。需求總量呈金字塔狀態,商品的銷量與需求相對應。價格越低,銷量越大;在需求整體水平增強時,價格不變,銷量增加;在需求整體水平降低時,價格不變,銷量減少。可見,商品對應於需求整體水平時,一是受價格變化的影響,商品自身的成本、利潤水平,決定了商品的銷量;二是在價格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需求整體水平的變化也影響商品的銷量。所以,根據需求不變,只是商品成本構成的變化,可以相應測算和動態調整商品的供應量;在商品成本構成不變,需求變化的條件下,也可以測算和動態調整商品供應量。在實體經濟中,供需關系是由需求與商品成本構成的相對關系而動態調整、平衡的。
在金融為實體經濟的配套服務過程中,金融的供需關系也是受實體經濟、供需的動態平衡制約。由於金融的供應對象基本上是企業,而企業的貸款、融資規模不同,客觀上造成了金融對企業的金融產品供應,會因企業的規模大、小而產生不同的成本。也就是說,金融產品的銷售,盡管最終的社會需求一致,而對於金融產品的銷售對象差異,構成了產品成本差異。最終,會形成對同一社會需求、而不同需求個體,產生不同成本構成的金融產品銷售價格差異。根據規模效應的原理,金融評估、監管的成本相對固定。如進行小規模的貸款、融資,其貸款利息因硬性成本增加而上升;相應於較大規模融資,由於成本攤薄,利息相對較多。在市場價格不變的條件下,就表現為對小企業客戶的借貸。在面對社會需求的實體經濟市場和金融市場,需求的形態有所差異。在實體經濟中,無論是需求增強與減少,都是以社會總需的形態(金字塔形態)而變化的。在金融市場,如股票、期貨、黃金等產品的需求(買入)、供應(賣出)方式,是以資金總量的形式而表現出的。根據20%的人擁有80%的人的財富的財富平衡,這也就是說,金融產品的買入、賣出量,只取決於買入、賣出的資金總量。買入資金量大,需求就增強,反之就減弱,賣出資金量大,價格就降低,反之就上升。同樣,根據價格=需求/商品量,由於金融產品的買入(需求)、賣出(供應),已脫離了實體經濟總需求與商品量的對應關系。根據資金量的大小,既可以將買入進行放大和縮小,也可以將供應放大和縮小。金融產品畢竟在常態下,也受實體經濟社會需求與商品量關系的制約。但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買入量和賣出的資金量對比。金融產品的價格表現為資金買入量和賣出量的動態平衡,既可以符合實體經濟的供需關系,也可以脫離實體經濟的供需關系而實現買入賣出的動態資金平衡。
⑵ 遠期價格與期貨價格<急>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當利率變化無法預測時,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不相等。至於兩者誰高則取決於標的資產價格與利率的相關性。當標的資產與利率呈正相關時,期貨價格高於遠期價格。這是因為當標的資產價格上升時,期貨價格通常也會隨之升高,期貨合約的多頭將因每日結算制而立即獲利,並可按高於平均利率的利率將所獲利潤進行再投資。而當標的資產價格下跌時,期貨合約的多頭將因每日結算制而立即虧損,而他可按低於平均利潤的利率從市場上融資以補充保證金。相比之下,遠期合約的多頭將不會因利率的變動而受到上述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期貨多頭比遠期多頭更具吸引力,期貨價格自然就大於遠期價格。相反,當標的資產價格與利率呈負相關性時,遠期價格就會高於期貨價格。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差異還取決於合約有效期的長短。當有效期只有幾個月時,兩者的差距通常都很小。此外,稅收、交易費用、保證金的處理方式、違約風險、流動性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差異都會導致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的背離。
⑶ 遠期信用證的融資功能體現在哪裡
遠期信用證的融資功能體現在:買方收到貨物時無需馬上付款,而是在遠期信用證到期時再付款。因此,遠期信用證對於買方而言猶如得到了融資。
⑷ 關於期貨價格和遠期價格的比較
首先我想說第二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一個假設,就是說如果標的資內產與利率呈正相關時,當市容場利率上升,標的資產價格隨之也上升,期貨合約多頭就可以立即賣出合約而獲利,並且可以按當時的市場利率進行再投資(注意此時的利率是上升後的利率),但是遠期合約只能在到期後執行,並且價格是合約上規定的;當市場利率下降,標的資產價格也下降,則期貨合約的多頭因每日結算制而立即虧損,但他可以按當時的市場利率(下降後的利率)的融資以補充保證金。這里期貨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賣掉。
可能我理解有誤,我理解的你第二個問題相當於這樣:
當A=1,推出B=1,現在問為什麼這種情況下A=1,這個問題就不存在呀,因為這A=1是個前提假設,也不能反過來說因為B=1推出A=1,因為當A=1時B=1不能推出當B=1時A=1。
如果你的問題不是這樣的,那你把完整的問題發出來看看。
⑸ 遠期利率協議定價例題
客戶買入,即客戶遠期融資。銀行定價設計,借美元A期限4個月,利率6%,存1個月,利率5%,一個月後取出1000萬美元[A*(1+5%/12)],提供客戶融資三個月,利率X,三個月後客戶歸還,正好與銀行四個月期借款歸還的本息一致,則有:
A*(1+5%/12)=1000萬
A*(1+6%/3)=1000萬*(1+X/4)=A*(1+5%/12)*(1+X/4)
(1+6%/3)=(1+5%/12)*(1+X/4)
X=[(1+6%/3)/(1+5%/12)-1]*4=6.3071%
銀行報價以此為基礎上再考慮必須的成本與必要的利潤
⑹ 1×4的遠期利率協議的定價 ,求高手解答~
客戶買入,即客戶遠期融資。銀行定價設計,借美元A期限4個月,利率6%,存1個月,利率5%,一個月後取出1000萬美元[A*(1+5%/12)],提供客戶融資三個月,利率X,三個月後客戶歸還,正好與銀行四個月期借款歸還的本息一致,則有:
A*(1+5%/12)=1000萬
A*(1+6%/3)=1000萬*(1+X/4)=A*(1+5%/12)*(1+X/4)
(1+6%/3)=(1+5%/12)*(1+X/4)
X=[(1+6%/3)/(1+5%/12)-1]*4=6.3071%
銀行報價以此為基礎上再考慮必須的成本與必要的利潤
⑺ 融資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樣的近期收益和遠期收益
你好:
1、單純的講,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融資,是可以帶來一些超額收益的
2、融資通常是短期收益安全些,長期則變數較大,很難說會有很好的遠期收益
3、融資,因為放大了杠桿收益的同時,也加大的不確定風險,這是應該考慮到的
祝:好!
⑻ 遠期利率協議的具體操作過程是怎樣的為什麼沒有資金的實際借貸,沒有實際借貸那借款人如何投資
遠期利率協議從字面上就可以猜到大部分的意思了。雙方為了避免在將來的利率發生波動的風險造成的損失,而簽定的在未來利率波動上進行投機的目的而約定的一 份協議。遠期利率協議是在一固定利率下的遠期對遠期貸款,只是沒有發生實際的貸款支付。 遠期利率協議是希望調整各自面臨的利率風險的雙方之間的一種協議或約定。其中一方被定義為遠期利率協議的買方,另一方被定義為賣方。賣方答應名義上借給買 方一定數額的錢。這里,買賣和賣方與誰提供這類服務(銀行)無關,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借款者和貸款者 買方可能有實際的借款需要,如此他購買FRA就是為了套期保值的需要。當然,買方也可以沒有實際的借款安排,購買FRA只是對利率的變動進行投機。賣方則 是希望把貸款或投資利率固定下來的名義的貸款人,FRA是對其利率下將的一種保護。利率上升,賣方將受損失,要對買方支付現金。
賣方還可以是因利率上升受 損失的實際投機者,他只是對利率下將進行投機的投機者。
1.這筆名義上的貸款是指特定幣種且特定數額,在未來特定的日期才能提取,並將持續一段時期。最為重要的是,這筆名義上的貸款將有固定的利率,該利率早在 遠期利率協議簽訂日雙方就確定下來了。在FRA中,雖然沒有實際的借貸款發生,但是買賣雙方在未來某以協定的時間內仍然需要參照市場利率和協議利率對整個 合約進行結算。結算額是協議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的金額。
2.在一份標準的利率協議中: (1)買方名義上答應去借款; (2)賣方名義上答應去貸款; (3)有特定數額的名義上的本金; (4)以某一幣種標價; (5)固定的利率; (6)有特定的期限; (7)在未來某一雙方約定的日期開始執行。
3.買方的意圖:買方是一個名義上的借款人,他的借款不受利率上升的影響,當然若市場利率下降了,他還必須按既定的利率支付。買方可能是真的借款者,當然 買方也可能是利用遠期利率協議的投機者。
4.賣方的意圖:賣方也是名義上的貸款者,他將貸款或投資的利率也固定下來。因此賣方受到了利率下降的保護,當然利率上升時他也必須按既定的利率貸出。賣 方可能是擔心將來會遭受利率下降而帶來損失的投資者,也可能是沒有真正頭寸只希望從利率下降中獲利的投機者。
5.遠期利率協議交易之所以是"名義上"的,是因為它本身並不發生實際借貸行為,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盡管協議的一方或雙方有借款或投資的實際行為,但 這必須要分別做出安排。遠期利率協議只能避開利率波動的風險,這種保護是以支付現金交割額的方式來實現的,這個交割額是遠期利率協議中規定的利率與協議到 期日市場利率之差。
6.例子: 假定某公司預期在未來三個月內將借款100萬元,時間為6個月。為簡單起見,我們假定借款者將能以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s,倫敦銀行業間協定利率)的水平籌措的資金,現在的LIBOR是6%左右。借款者擔心未來三個月內市場利率會上升。若借款者什麼也不做,3個月 內可能在借款時付出較高的利率。 為了避免遭受這種利率風險,在今天借款者就可以購買一份遠期利率協議,期限6個月,時間自現在開始3個月內有效,簡稱3×9遠期利率協議。這時一家銀行可 能對這樣的協議以6.25%的利率報價,從而使借款者以6.25%的利率將借款成本鎖定。 現在假定市場利率在3個月後上升到7%。假若沒有遠期利率協議,借款者將不得不以市場利率借款,即7%借款。借款6個月後,他不得不多支付3750美元 〖1000000美元×(7%-6.25%)=1000000美元×0.0075=7500美元(一年),半年就是3750美元〗。這就是遠期利率協議產 生的原因。 按照遠期利率協議的交易規則,這個借款公司將收到3750美元以補償6個月100萬美元美元借款的額外利息支付(7%-6.15%=0.75%),這個清 算額正好沖銷了較高的借款成本。因此該公司通過遠期利率協議的交易鎖定了其借款成本,降低了利率波動的風險。(反面例子)。 因此,遠期利率協議交易不發生實際的資金借貸行為,最後只按利差結算。
沒有實際借貸的話一定要注意控制投資風險,風險並不一定是損失,而是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要進行投資利率風險的管理,需要對經濟形勢、貨幣政策進行研判,對損益有幫助的利率調整即將發生的時候,應該選擇浮動利率的產品以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對損益有損害的利率調整即將發生的時候,應選擇固定利率產品,以鎖定收益或成本,規避利率調整造成的損失。
⑼ 當前遠期L/C項下,融資有哪一些方法和途徑
遠期信用證融資比較難,關鍵要看開證行的信譽和受益人的信譽. 如果開證行是世界級的銀行,而受益人在銀行的商業信譽良好,一般遠期信用證的融資還是可以辦到的.
⑽ 遠期信用證做融資,LC41A和42C寫得是BANK OF CHINA, BY NEGOTIATION是否行,還是要客戶寫成BY ACCEPTANCE
你這是做為進口商還是出口商。感覺你這是做為進口商在填寫開證申請書。如何兌用這份信用證其實你們雙方要在合同是約定好。
既然是出口,信用證來時,41A,42C等內容都已確定,不知道你要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