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融資租賃刊物

融資租賃刊物

發布時間:2021-05-14 02:50:08

Ⅰ 徐飛的介紹

大家好
我名字叫徐飛

來自武漢 長相武斷
抱頭鼠竄 下體腐爛
切成五瓣 做成午飯

我叫徐飛 繼承王位
罰單昂貴 叫聲狼狽
拖欠電費 搬弄是非
胡作非為 暴跳如雷
吃相虛偽 承諾作廢
面目全非 再給室友計價收費
徐飛,南京市中華中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全國統編高中教材政治、語文兩科編寫組成員。中國邏輯學會理事、邏輯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著有國內首部中學生批判性思維教程《給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書》,致力於探索建構融貫學科教學的批判性思維課程體系。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批判性思維與學科教學融合
——以高中語文為例
作者 徐飛

編輯 傅莎

【摘要】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應在具體學科規定性的統領下和固有教學內容密結合:要抓住批判性思維中最本質並且對學科教學最有價值的要素,聚焦 「會質疑」「重實證」「講邏輯」三個要點,從論證或推理切入,自然滲透到學習活動之中,並通過 「質疑—共解」教法使其與課堂教學過程深度融合。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學科融合;高中語文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自覺通過質疑、查證和推理考察論證的合理性從而決定信什麼和做什麼的思維[1]。一個完整的批判性思維過程包括理解主題論點、分析論證結構、澄清觀念意義、審查理由質量、評價推理關系、挖掘隱含假設、考察替代論證、綜合組織論證八個步驟[2]。批判性思維至少包括情意特徵和認知能力兩個維度[3],前者可以看作批判精神,後者可以看作批判技能。

批判性思維和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認知性或認知高相關性素養——如尊重差異、崇尚真知、理性思維、勇於探究、勤於反思、批判質疑、問題解決 [4]——直接相關。運用批判性思維必定調動和統合相關素養,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同時也是在進行相關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從國外學校教育實踐來看,批判性思維培養任務應該貫穿學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方法也可以有多種,一般方法是開設專門課程,注入法是在學科教學中明確批判性思維教學目標,浸沒法則在學科教學中不明確該目標,混合法則是以上三種之結合[5]。目前,我國批判性思維教育取得的成就在學段上集中於高等學校,在方法上側重獨立課程。這當然是由最初引入批判性思維的學術 路徑所決定的,但顯然不足以體現批判性思維的日常性和滲透性,也不能充分發揮其促進國民素質普遍提高的價值。青少年階段是思維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基礎教育理應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主陣地[6]。然而,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又不能照搬批判性思維的專業理論和高校教程,否則不僅會妨礙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也令批判性思維培養無法落地生根。基礎教育階段的性質、任務和學生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必須走學科融合之路,以隱性目標為主,使培養意圖「浸沒」於具體學科之中。

Ⅱ 國際經濟法學的07版信息

·作者:鄒立剛,張桂紅,劉筍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頁碼:485 頁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01日
·ISBN:97878008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定價:¥43.00 鄒立剛,海南大學法學教授,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學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在《法學研究》、《中國國際法年刊》、《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國際經濟法學刊》、《法學評論》、《法商研究》、《香港大公報》、《東南學術》、《求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辭書、其他著作巧部。主編的有:《國際投資法學》、《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經濟法學》、《國際商法英漢詞典》。
張桂紅,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法學教授,國際法學教研中心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海商法協會理事,中國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理事。瑞士比較法研究所、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德國薩爾大學訪問學者和美國富布萊特高級研究學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著述豐碩。
劉筍,法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法系主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先後作為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法學院和美國聖地亞哥托馬斯傑弗遜法學院訪問學者。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辭書8部,出版專著《國際投資保護的國際法制》和《WTO法律規則體對國際投資法的影響》2部。 第一編 國際經濟法總論
第一章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國際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第二章 國際經濟組織
第一節 國際經濟組織概述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三節 世界銀行集團
第四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五節 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第二編 國際貿易法
第一章 國際貨物買賣法
第一節 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法
第二節 國際貨物買賣的國際公約
第三節 國際貨物買賣的國際慣例
第四節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第二章 國際貿易支付
第一節 國際票據規則
第二節 國際支付規則
第三章 國際貿易管制和促進
第一節 國際貿易管制
第二節 國際貿易促進
第三節 國際貿易條約
第四章 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
第一節 國際貨物運輸
第二節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
第三編 國際投資法
第一章 國際投資法概述
第一節 國際投資法的概念
第二節 國際投資法的體系
第二章 各國關於國際投資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節 保護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鼓勵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限制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 中國外資法
第一節 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
第二節 經濟特區和各類開發區法律制度
第三節 中外合作開采自然資源法律制度
第四節 涉外投資法律文書
第五節 對外商投資企業待遇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四章 國際投資的國際法律保護
第一節 保護投資的雙邊條約
第二節 保護投資的國際公約
第四編 國際金融
第一章 國際貨幣金融制度
第一節 國際金融法與國際貨幣體系
第二節 國際貨幣本位制
第三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四節 現行國際匯兌體制
第二章 國際金融市場及其法律管制
第一節 國際金融市場
第二節 國際融資工具與金融主體
第三節 對國際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法律管制
第四節 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國際合作
第三章 國際融資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國際借貸
第二節 國際證券融資
第三節 國際信託
第四節 國際融資擔保
第五編 國際知識產權法
第一章 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第一節 保護工業產權的國際公約
第二節 保護著作權的國際公約
第三節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第四節 中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第二章 國際技術轉讓法
第一節 國際技術轉讓法概述
第二節 限制性商業做法及其法律管制
第三節 國際技術轉讓合同
第六編 國際稅法
第一章 國際稅法與稅收管轄權
第一節 國際稅法概述
第二節 稅收管轄權
第二章 避免國際重復征稅及防範國際逃避稅
第一節 避免國際重復征稅
第二節 國際重疊征稅問題
第三節 國際逃稅和避稅及其防範
第三章 國際稅收協定與中國的實踐
第一節 國際稅收協定
第二節 中國的雙邊稅收協定實踐
第四章 中國的涉外稅法
第一節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
第七編 國際經貿的其他法律制度
第一章 國際商事合同通則
第一節 《國際商事合同通則》概述
第二節 《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國際產品責任法
第一節 國際產品責任法概述
第二節 各國產品責任法
第三節 產品責任法的國際化
第三章 國際融資租賃
第一節 國際融資租賃概述
第二節 國際融資租賃的合同條款和基本程序
第三節 國際融資租賃公約
第四章 國際工程承包
第一節 國際工程承包概述
第二節 國際工程承包的招標與投標
第三節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
第四節 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
第八編 國際商事仲裁
第一章 仲裁
第一節 仲裁概述
第二節 各國仲裁法
第三節 仲裁協議
第四節 仲裁程序
第二章 國際商事仲裁
第一節 國際商事仲裁及其管轄
第二節 國際仲裁條約
第三節 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及其仲裁規則
第四節 中國涉外仲裁機構及其仲裁規則
第五節 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Ⅲ 如何在論文中插入國內國際融資租賃經驗與借鑒

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 ②科學性 ③創造性 ④理論性
一、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二、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三、創造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 唯物主義和 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理論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1.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2.發表論文審核時間一般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 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3.期刊的級別問題 國家沒有對期刊進行級別劃分。但各單位一般根據期刊的主管單位的級別來對期刊劃為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主管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級期刊主管單位是國家部門或直屬部門。

Ⅳ 商務合同簽約範本的目錄

第一編企業創業經營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一章企業投資與開發合同協議書(3)
項目投資協議書(3)
技術開發合同(5)
出資人協議書(股東協議書)(8)
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協議書(15)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書(20)
第二章企業資產轉讓與租賃經營合同協議書(26)
公司投資(資產)權益轉讓協議書(26)
股權質押合同(28)
企業租賃經營合同(31)
酒樓轉讓協議書(33)
廠房轉讓協議書(35)
專利權轉讓合同(38)
第三章合夥經營與服務合同協議書(43)
合夥企業經營合同(43)
合夥人協議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45)
技術服務合同(53)
軟體開發、銷售與服務合同(58)
一股東合作協議書(有限責任公司)(62)
第二編企業管理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四章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合同協議書(71)
臨時工聘用協議書(71)
企業勞動合同(73)
集體勞動合同(80)
員工保密合同(84)
員工培訓協議書(88)
聘請保安服務協議書(90)
第五章金融、保險管理常用合同協議書(97)
融資租賃合同(97)
委託收費協議書(102)
債務和解協議書(105)
供車貸款協議書(107)
信用卡領用協議書(112)
保險委託代理合同(117)
財產保險合同(122)
第三編生產與技術管理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六章生產、加工、運輸合同協議書(129)
生產合同(129)
加工合同(131)
承攬合同(135)
國外來料加工合同(137)
貨物運輸合同(141)
設備維修合同(144)
第七章技術合同協議書(150)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150)
專利權轉讓合同(153)
技術咨詢合同(155)
應用軟體買賣協議書(156)
技術秘密轉讓合同(159)
第四編企業營銷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八章經銷合同協議書(165)
經銷服務協議書(165)
專門店特許經營合同(167)
品牌使用特許協議書(171)
企業與經銷商合作協議書(173)
加盟連鎖合同(176)
第九章銷售合同協議書(190)
工業產品買賣合同(190)
農業產品買賣合同(193)
委託拍賣合同(196)
機械儀器產品買賣合同(200)
貨物賒欠買賣協議書(201)
銷售確認書(203)
第五編房地產運作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十章房屋銷售、工程建設合同協議(211)
商品房認購協議(211)
商品房預售合同(214)
房屋買賣合同(222)
房地產買賣合同(225)
購房按揭合同(227)
建設工程合同(237)
工程監理合同(241)
第十一章房屋租賃和裝修合同(246)
房屋出租協議書(246)
寫字樓(商鋪)租賃協議書(249)
商業櫃台租賃協議書(254)
寫字樓辦公場地辦公室裝修合同(256)
商品房租賃合同(263)
第十二章小區綜合管理合同協議書(268)
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合同(268)
小區停車場承包合同(274)
委託轉供電協議(277)
城市供水合同(281)
城市供用氣合同(286)
始城市供用熱力合同(290)
第六編企業股份運作和涉外合作貿易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十三章企業股份運作合同協議書(299)
股票承銷協議書(299)
股票上市協議書(301)
證券投資代客理財服務協議書(304)
企業兼並(合並)協議書(306)
第十四章涉外合作貿易合同協議書(309)
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合同(309)
外貿代理協議書(317)
委託進口合同(323)
補償貿易合同(327)
中外旅行社組團合同(329)
第七編企業合作、服務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十五章企業合作常用合同協議書(337)
商務項目合作協議書(337)
委託拍賣合同(339)
刊物發行合同(343)
參加車展協議書(346)
工程業務中介合作協議書(348)
第十六章旅遊、賓館、酒店常用合同協議書(351)
旅遊合同(351)
賓館住宿協議(354)
散客訂房協議書(360)
酒店訂房協議書(362)
酒店客房租賃協議書(365)
第八編知識產權、文體演出及其他民事常用合同協議書
第十七章知識產權、文體演出合同協議書(373)
著作權購買合同(373)
出版合同(375)
影視作品播放協議書(380)
作品改編、攝制影視許可版權合同(382)
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385)
商業演出合同(386)
體育贊助協議(388)
第十八章其他常用民事合同協議書(392)
出居間合同(392)
行紀合同(393)
贈與合同(395)
出抵押合同(397)
定金合同(399)
出借款合同(401)
財產租賃合同(405)
出保管合同(407)
出財產抵押合同(411)
·收起全部<<

Ⅳ 想買融資(金融)租賃的期刊,哪裡有謝謝啦。。

到當地郵局訂閱吧。
國際融資 刊號 11-4445/F
中小企業投融資 刊號 44-1672/F
金融監管研究 10-1047/F
金融市場研究 10-1052/F
國際金融研究 11-1132/F
中國城市金融 11-1137/F
農村金融研究 11-1206/F
中國金融 11-1267/F 漢文
金融研究 11-1268/F 漢文
國際金融 11-1373/F 漢文
中國金融年鑒 11-2609/F

希望能夠幫到你,需要的話,可以為你編輯寫作此類稿件。網路下學術資訊網,更多資訊與你共享。

Ⅵ 田玲的教育科研

田玲教授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近20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租賃與信託》、《保險專業英語》、《風險管理》、《保險理論研究》、《風險管理研究》,以及《保險經濟學》等。自2002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2006年指導博士研究生以來,田玲教授已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20多名,博士研究生5名。田玲教授的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與保險經濟學。圍繞以上研究領域,先後獨著、主編、參編著作4部,發表論文34篇,其中發表於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的論文有15 篇。先後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國家與省部級縱向課題10多項,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課題、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等。具體包括:《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與實施路徑研究》、《基於經濟資本的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研究》、《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風險證券化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A.R.T.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洪水風險證券化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柴埠溪旅遊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遞延性養老金稅收制度研究》等。著作1. 《德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獨撰,2004年5月於科學出版社出版。2. 《金融租賃理論與實務》,第一作者,1998年1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3. 《保險經濟學前沿問題研究》,第二作者,2007年11月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4. 《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獨著,2009年8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學術叢書。論文(英文題目論著略)10. 《論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的障礙與對策》,第一作者,《經濟評論》1998年5期。11. 《信用風險管理的新視角——信用衍生產品》,獨著,《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期。12.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第一作者,《學習與實踐》2002年第7期。13. 《健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從何入手》,獨著,《光明日報》理論版2002年9月3日。14. 《德國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及啟示》,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年10期。15.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獨著,《人民日報》理論版2002年10月20日。16. 《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度量模型的選擇與應用》,第一作者,《中國軟科學》2003年第8期。17. 《巨災風險債券的經濟學分析》,第一作者,《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11期。18. 《保險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1期。19. 《論混業經營趨勢下金融監管理念的轉變》,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11期。20. 《保險公司的關系營銷》,第一作者,《經濟管理》2004年17期。21. 《基於風險定價框架的巨災債券定價模型研究》,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2期。22. 《巨災風險債券的利率敏感性研究》,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8期。23. 《巨災風險債券溢價之謎的行為金融學解釋》,第一作者,《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年10月。24. 《巨災風險債券契約條款設計機制分析》,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11期。25. 《巨災風險債券SPV相關問題探討》,第一作者,《金融與保險(人大復印資料)》2008年第3期 。26. 《巨災風險債券定價研究進展述評》,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5期。27.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第一作者,經濟日報理論版2008年7月30日。28. 《保險監管對巨災風險債券供給的影響途徑及計量模型》,第一作者,《統計與決策》2008年第8期。29. 《中國財產保險業巨災損失賠付能力實證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09年第8期。30. 《基於GARCH模型的我國保險公司經濟資本測度》,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0年第3期。31. 《「助推器」還是「穩定器」:保險業對經濟產出作用的經驗證據》,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3期。32. 《基於Copula函數的保險公司經濟資本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6期。33. 《基於經濟資本的我國保險公司投資風險限額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11期。34. 《災害風險、福利損失與政府最優救助計劃》,第一作者,《經濟管理》2012年第1期。主要科研項目1.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R.T.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2年-2004年)2.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洪水風險證券化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3年-2004年)3. 中國建設銀行項目:《中國建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設計》,子課題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3年-2004年)4. 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風險證券化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4年-2005年)5.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課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項目主持人,經費5萬元。(2004年-2006年)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16萬元。( 2004年-2007年)7. 柴埠溪旅遊發展總規劃子課題:《柴埠溪旅遊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子課題主持人,經費26萬元。(2007年-2008年)8.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Monte Carlo模擬的洪水風險轉移機制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7年-2009年)9. 湖北京山公司項目:《湖北京山溫泉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主持人,經費8萬元。(2008年-2009年)10. 安華農業保險公司項目:《安華農村政策性人身保險研究》,子課題主持人,經費8萬元。(2008年-2009年)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規劃項目:《中國巨災保險供給能力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7萬元。(2009年-2012年)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經濟資本的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8萬元。(2011年-2013年)1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與實施路徑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70萬元。(2011年-2013年)

Ⅶ 求一篇中國知網論文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怎麼給你

f)當機長和飛行簽派員的簽派放行意向不一致時,應採納安全值較高的意

見,並報經公司值班經理作出決定。

而簽派放行考慮的因素多,影響航班運行的環境也比較復雜,主要考慮一下

幾個方面的內容[:」:

機場:機場是指在陸地上或水面上的規定區域(帶有建築物、設施和設備在

內),其全部或部分供航空器著落、起飛和地面或水面活動之用。機場及其空域對

於航空器的運行有著很重要的關系,因此對於航空公司的飛行簽派放行來講,在

簽派放行之前必須確定機場的跑道、滑行道及其相關的導航及目視助航設施及設

別是適航。

航線:航線是指航空器從地球表面一點(起點)飛到另一點(終點)的預定航行

路線,航線運行包含了天氣、地理特徵等因素。因此在簽派航班前必須確保相關

運行條件是適航的。

飛機:飛機指具有機翼和一具或多具發動機,靠自身動力能在大氣中飛行的

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飛機系統對於飛行安全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民航體系中飛機

主要可分辦理MEL/CDL保留飛機、有特殊限制飛機和正常飛機。掌握好飛機的適航

狀態對於航空公司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作用。

機組:飛行機組是指飛行期間在航空器駕駛船內執行任務的駕駛員、領航員、

飛行通信員等,S航空公司的運行手冊也明確了機長、副駕駛的技術管理規定、機

組定員的最低配置、駕駛艙搭配原則,並建立了飛行人員的排班工作程序。

氣象:通俗來講,氣象是指天空中的雲、風、雨、雪、露、霜、閃電、打雷

等大氣的物理現象。而在航空氣象學中對於雲、能見度、風向、風速以及其他影

響航班運行的特殊天氣,例如雷、雨、雪、結冰等天氣現象對於航空器的安全運

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航行通告:是指以電信形式發布有關任何航空設施、服務、程序或危險的確

立、狀態或者變化的情報通告,反應了導航設施的工作狀況,機場道面、滑行道

和機場燈光的工作狀態,可能對於機場的運行標准、航線的高度有影響。及時獲

取最新的通告,對於飛行人員和航務人員更好的保障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飛行簽派員的主要職責是與機長共同簽派放行航班,飛行簽派員的工作質量

直接影響到航空夠公司的運行安全,而近年來國內航空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發

I

7

I

I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的人力及物力資源,由航空公司的有關運行人員(運行、飛行、機務、客船、空

警、配品、貨運、客戶服務等)、設備設施、規定和程序組成的一個獨立的運行

機構。它是公司最高領導授予權力的全天候運行代表,是公司組織實施飛行、處

置不正常和緊急情況的指揮中心。其及時有效的工作程序和信息處理方法,能保

證及時有效地行使運行控制的責任。因此AOC是航空公司運行的中樞[2]。

飛行簽派是整個AOC的核心,運行中所有的決策和信息(例如航班調整、信

息通報、專包機的任務下達等等)均需要主任飛行簽派員參與集中討論並決策,

此外飛行簽派員還必須綜合天氣、飛機、機場運行條件、等情況對每一次航班和

機長共同決策放行,之後還必須監控各種運行條件及其變化,對機長進行地面支


oSo

S航空公司的運行手冊規定:公司的每一次飛行由機長和飛行簽派員共同行使

簽派放行批准權,並對行使這種授權是否能夠正確地遵守適用的中國民用航空規

章和公司政策、運行規范要求負責。這種授權包含下述含義:

a)對公司每一次飛行運行的飛行前計劃予以確認;

b)在公司實施每一次飛行運行前,核實所實施的運行必須符合規定的運行條

件和安全運行最低標准;

C)公司的每一次飛行,必須由機長和飛行簽派員在簽派放行單上的共同簽字

批准。這種批准實施運行的形式,還可使用授權代為簽字(但不得委託他人行使

其簽派放行權)或拍發簽派放行電報或使用語音通信、傳真的形式進行表達。當

使用語音通信形式表達意向時,除應進行錄音保存外,還必須在初始簽派放行單

上予以記錄。在缺少飛行簽派員或簽派服務代理人,並使用簽派放行電報和語音

通信等適用方法也無法與機長取得聯系的區域,可派出飛行簽派員隨機與機長共

同簽派放行或對於非計劃航線由機長自行決定飛機放行;

d)如根據機長或飛行簽派員的判斷,認為該次飛行不能按計劃或不能按放行

時的情況安全地運行或繼續運行時,飛行簽派員應作出延誤、取消或重新簽派該

次飛行的決定並及時通知機長。但取消飛行應報經公司值班經理核准;

e)實施的某一次飛行,對於初始簽派放行的修改通常應由機長和飛行簽派員

共同再次確認。但如條件所限,而迅速採取行動是必需的,機長可決定對初始簽

派放行的修改,但提出修改的一方應盡快通知另一方;

6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國家民航局CCAR-121-R4《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

121.103條規定:合格證持有人應當證明,對於其所實施的運行擁有足夠數量的

飛行簽派中心,並且這些飛行簽派中心的位置和能力,能夠確保對每次飛行進行

恰當的運行控制[']。

CCAR-121-R4《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121.531條

規定了機長和飛行簽派員應當對飛行的計劃、延遲和簽派或者放行是否遵守中國

民用航空規章和合格證持有人的運行規范共同負責;監控每次飛行的進展情況;

分析與發布該次飛行安全所必需的信息。

我國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運輸網路不斷擴大,運輸能力

顯著增強,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干支線相結合的航空運輸網路。

為滿足航空運輸市場對運力的需求,國內民航使用融資租賃及經營租賃等方式,

添置了大中型干線飛機,引進了部分支線飛機,使機隊規模不斷壯大。

《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円前正式出台。根據規劃,到2015

年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將達99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4. 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達

90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3%、11%和10%。

S航空公司在規劃中也談到,到「十二五」期末機隊規模達到100架,其中

100-200座級的飛機93架,100座級以下的飛機7架。從經營規模來看,「十二五」

期間,S航空公司將實現從中型航空公司到大型航空公司的轉變,人力資源的規模

也將隨著機隊數量的增加而增加,新系統、新業務將不斷拓展,對系統的要求円

益提高。

國際民用航空業發展歷程表明,當航空公司機隊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序,組織

機構、信息資源量均大幅提升,因此有效的整合和優化現有的人力、信息資源就

顯得格外重要。

設立AOC (Airlines Operation Center,航空運控中心),是國內外航空公

司普遍採用的組織實施円常航班運行的做法,AOC有效的整合了航空公司R常運行

1 5

1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JamesT. Luxhoj和TreforP. Williams藉助FM (美國聯邦航空局)贊助項目,

藉助神經網路理論及專家系統等技術手段為航空安全管理和監察 發了一種比較

先進的決策系統,目的是為了提取更加精簡的指標,以識別航空器運行風險['"。

美國密歇根大學學者2008年針對不確定因素下航空企業的計劃進行了研究,

通過對航空公司FI常航班計劃的研究,以最快速度恢復航班運行正常為目的,建

立了航空企業航班計劃的快速恢復模型,歸納了應對不正常航班的調整目的,提

出優化航班生產計劃模型['2]。

1.2.2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隨著國內機隊規模的不斷增加,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國,具備了實

現由「大」向「強」跨越的內在條件,民航局也全面推進建設民航強國戰略。今

年來不斷提出或優化航空專業標准、並推進了 SMS (安全管理系統)咨詢通告,為

專業領域的發展有提供了方向。

汪波結合民航的發展情況,著眼於核心競爭力,對於航空企業的運行控制AOC

進行了研究,對於航空公司簽派工作的兩個重要職能簽派放行和運行控制進行了

研究,側重於航班計劃的編排與調整從運籌學角度,建立航班編排和調整數

學模型及相關決策分析,對於航空公司的航班計劃編排和調整提供了理論參考,

提高了運行管理和決策分析水平。

劉繼新等人根據現代航空公司AOC特點,站在航空公司運行控制的角度,根

據SHELL模型分析了飛行簽派放行中的人為因素,從而指出人為因素產生的原因,

最後給出了減少人為差錯對簽派放行影響的具體建議

王豐基於航空公司簽派席位提出安全管理理念,重點分析了現有的席位劃設

及搭配存在的問題,依據規章要求,從流程工序的合理、規章制度的完善、規章

標準的落實及人員的執行力等角度提出了對於簽派室席位搭配的構想,建立安全

管理機制,以提升安全品質[15]。

吳峰根據冰雪天氣的特點提煉、總結和分析了冰雪天氣條件下的運行管理應

急工作,得出了冰雪天氣下的簽派放行注意事項和冰雪天氣下航班大面積延誤應

釆取的應急措施_。

I 9

I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益,新一代的決策支持理論也迅速的發展和壯大[2']。

我國決策理論的相關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區域

發展規劃和相關的宏觀決策支持。大連理工大學、山西省自動化研究所及國際應

用相關理論完成了山西省的整體發展規模,並依據決策支持理論,建立了一個分

析研究系統。這是一個大型決策支持系統。該決策支持系統在我國起步比較早,

影響比較大。之後大連理工和國防科技大學等研究所或單位又研究和 發了支持

區域發展規劃的國家決策支持系統。天津大學建立了《決策與決策支持系統》刊

物,對我國決策支持理論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進作用[22]。之後,台灣

學者於1994年提出了針對航線規劃及航班時刻調整的決策支持系統,通過建立的

決策理論支持模型,輔助航空運營人確定合理的航線區域布局與科學的航班時刻

及銜接[23]。

總的來看,飛行簽派工作是航空公司運行控制工作的核心,也是涉及信息最

多,跨部門程序最多的一項工作,從國內外的研究來看,對於從單一角度,例如

從天氣、人為因素、航空器、航行通告等方面對於簽派放行工作的研究較多,但

是將飛行簽派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依據決策支持理論,對於飛行簽派放行流程

和簽派放行質量的評估,輔助飛行簽派員放行的研究目前很少["]。

1.3研究目的及內容

1.3.1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基於決策支持理論,通過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定法等工具方法,

利用專家調查,從S航空公司簽派業務的角度,對簽派放行流程和簽派放行決策

評估進行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

(1)通過研究現行的簽派放行流程,對於各放行要素的研究和優化,並根據

組織要求,建立一個新的簽派放行流程和放行體系。

(2)對於新的飛行簽派放行流程,使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每一放行因素的權

重。通過對簽派放行決策的研究,使用層次分析法及模糊決綜合等方法,評估每

1 一次放行決策,為每一個航班計算出一個風險值,將原來定性的飛行簽派放行決

1 策變為定量的放行決策。

]

11

I

I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夏洲等人總結和冬季大霧帶來的低雲、低能見度天氣,而這樣的天氣嚴重影

響了航班的安全和正點,並給航空公司帶來相當的隱患,針對大霧的特點及形成

機理,站在航空公司角度,從運行模式和航班調整方面建立了運行控制和調整策

略,從空間、時間和歷史資料等維度,分長航線和短航線採取不同的簽派策略,

進而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提高航班正常率,減少飛機的返航、備降,提

高航空企業效益?。

索朝華結合具體案例,從簽派放行的角度,討論了邊緣天氣下的簽派放行與

飛行監控問題,綜合放行決策需要考慮的問題,闡述了邊緣天氣條件下簽派放行

可能遇到的問題,指出飛行簽派員不僅要具備並熟練掌握放行天氣標准,而且應

慎重考慮放行其他因素,為了航空公司的安全、正點和效益進而做出合理的分析

和判斷,並探討和研究了相應的措施及方案_。

王岩韜等人根據簽派放行的案例,討論並指出了邊緣天氣對於簽派放行的影

響及重要性,並分析了邊緣天氣和潛在危險對於簽派放行的影響["]。從簽派員對

於天氣的預判能力、加強預案、規范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

1-2.3國內外決策理論的相關研究

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於1944年,出版了決策理論方面具

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Theory of 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文中提出了決

策合理的行為公理。即是von Neumann-Morgenstern理性行為的公理體系,這拉

開了現代決策理論支持的 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Wald和Leonard J Savage

等人在其基礎上,融入了統計決策內容,進一步深化了決策研究,建立了並發展

了決策理論支持體系,諸如灰色決策理論、粗糖決策理論、模糊決策理論等方法

和系統_。

伴隨著運籌學、現代管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J. D. Little與Gorry

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決策支持理論,之後決策支持理論就廣泛的應用了各

個相關領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學者提出了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資料庫管理和在線分析處理,進而達到了合理有效決策目的。大多
數企業均不同程度的建立了自己的數據管理與支持系統,並帶來了顯著的經理效

10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展時間短,對於飛行簽派決策和放行系統的研究甚少,加之航空公司通常還賦予

飛行簽派員很多與飛行簽派不相關的工作,因此造成飛行簽派員經常在時間緊、

任務重的情況下做出放行決策。

因此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簽派放行流程,將傳統的定性的簽派放行決策通過模

型轉化,變為定量的簽派放行決策評估結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飛行簽派員的簽

派放行工作質量;而且還將航班放行評估與飛行簽派人員的資格等級關聯起來;

也便於簽派經理、主任飛行簽派員或其它負責運行控制的領導監控和核查飛行簽

派放行質量[5]。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相關研究現狀

國外對於飛行簽派專業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AOC的設

置及航空公司運行控制的建設范疇;另一方面則集中風險管理方面[6]。

國外航空企業的運行控制中心融合了諸多元素,,通常包括了飛行簽派、飛

行機組資源調度與管理、客艙乘務員資源調度、飛機計劃與維修管理、貨物及其

代理運輸管理、配餐管理、客戶服務、運力與市場等各個專業口的調度人員,他

們負責各方面的公司的閂常運行管理[7]。

GD. Edkins提出航空企業必須主動識別和防範風險,將航空企業的安全文化、

風險識別、員工報告、風險控制、安全促進和員工建議顯示在航空企業的安全專

欄中,以提高航空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Yu一HemChang和Chung. HsingYeh研究了四家美國航空企業的安全水平,依

據模糊多屬性決策制定的方法,建立並提出了評估航空企業安全水平的具體數量

指標以量化航空企業的安全水平[9]。

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學者2005年基於航空企業R常航班運行過程中的不正常

情況,包括延誤、返航、備降等後續的處置,從航空公司決策者的角度出發,本

著盡快恢復航班正常的目的,建立了決策支持理論模型和不正常航班的快速恢復

模型,為航空企業發生航班大面積延誤或不正常情況下的處置提供了科學的理論

依據_。

8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根據定量的簽派放行評估,建立了飛行簽派員資質等級。航空運營人可

以將不同風險等級的航班分配給相應資質的飛行簽派員來放行或監控,進而保證

飛行安全,同時也為S公司改進FOC(Flight Operation Control)系統提供支持。

1.3.2研究內容

(1)對S航空公司的簽派系統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發現現行的飛行簽派

流程、飛行簽派組織存在的一些不足,需要進行改進。

Ⅷ 田玲的社會工作

1.2005年5月13日接受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外國看中國》欄目的專訪,談中學生出國留學的利弊與建議。
2.2005年7月29日在香港大學研究生中講《神學與基督教及其在科學與社會中的地位》專題。
3.2005年4月為北大本科生《中學生活回顧》作序。
4.2005年4月22-26日赴台灣參加由台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和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的《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5.2005年4月14日,為北京科技報提交約稿「逆境商數及其教育意義」。
6.2005年4月協助由宋慶齡基金會、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和思爾豪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05夏季中國世傑國際青少年交流營在大學生中招聘營會助手。
7.2005年4月8日在本院研究生課《質的研究方法》上講 《怎樣進行質的研究:北京大學案例》專題
8.2005年4月4-5日帶學生參加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由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主辦、美國全國醫生家庭資源中心協辦的《中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高級論壇。
9.2005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學為北京高校管理幹部研修班講授《宏觀教育社會學與高校管理》。
10.2005年3月4-5日,帶學生參加中國紅十字會全民健康項目辦公室、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和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聯合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辦的、由美國、匈牙利著名心理學家主持的「YTL當代青少年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培訓會」。
11.2005年3月23日,與吳志攀副校長、陳向明教授一起在臨湖軒接待美國參議院某議員助理Kimberly,協助了解中國教育。
12.2004年12月接受北京大學新聞學院院刊《新傳人》記者吳琦采訪,回答有關經濟學雙學位的問題的看法。
13.2004年10月到2005年1月,先後四次參與和協助在北京郊區舉行的小組模式的高台情商培訓。
14.2004年10月21-22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參加「我國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15.2004年12月1日在北京大學通選課《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一課中舉辦專題講座《福音與21世紀知識分子的使命》
16.2004年7月13日在北大參加中英高等教育研討會。
17.2004年7月19日、9月2日、18日分別為香港理工大學、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學生教授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現狀與未來。
18.2004年9月邀請台灣大學黃俊傑教授來訪。
19.2004年8月29日為台灣考察團講《改革開放之後內地高等教育德育研究狀況分析》。
20.2004年6月23日為台灣台南師范學院考察團講《從課程內容結構的變化看內地本科教育的發展趨勢》。
21.2004年5月12日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采訪,針對就業壓力已經波及到高中學生的現象進行分析。
22.2004年4月 日應北大教育知行社邀請,為北大學生做題為《北京大學生存心態及其再生產》的講座。
23.2003年月日和10月25日分別應北師大教育學社和北大bbs邀請,為兩校學生做題為「自我成長目標與自我教育途徑的探尋」的講座。
24.2002年12月25-31日邀請香港大學副校長程介明教授到訪北京大學,並舉辦學術講座與接受客座教授任命。
25.2002年10月23日與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一起接待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學生入學錄取工作咨詢團,並介紹北大學生特點及錄取建議。
26.2002年9-12月指導美國培澤學院一本科文化交流生進行中國文化與高考影響關系的調查研究
27.2002年9月20日和27日先後到北京燕山地區前進小學和盧溝橋小學為教師講授「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進行研究」。
28.2002年9月12日和22日先後為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學生訪問團介紹中國的高等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9.2002年8月25-28日參加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承辦的北京市中小學研究型教師培訓。
30.2002年8月6-7日先後為香港理工大學和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暑期團本科生講授「中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與「中國的科技制度與教育關系」。
31.2002年7月20-31日在北京寬溝賓館參加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做外方校長助手。
32.2002年7月12日為北京大學元培班學生做「專業選擇意向分析」的講座。
33.2002年6月被《博士後》雜志邀請作為專家評選優秀論文。
34.2002年5月22-26日到北京豐台區為北大教育投資公司的教師提供培訓。
35.先後於2002年5月11日、12月5日和2003年1月14日、6月30日和2004年3月9日到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台作「高考咨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國教師」、「寧波市學校安全條例討論」等節目的嘉賓,提供咨詢或評論。
36.2002年4月20日接受北京電視台記者來訪,談清華大學學生傷熊事件,並錄象作為相關記錄片資料。
37.先後於2002年4月9日和10月17日在北大勺園2號樓和北大醫學部留學生樓為美國培澤學院的本科生講授中國高考制度的歷史、現狀與影響。
38.2002年3月23日、4月4日和9月20日先後到北京大學醫學部為本科生與學生工作部及教學部教師講授題。為「自我成長目標與自我教育途徑的探尋「和「與學生一起成長--學生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方向」的講座。
39.2002年4月1日在英傑交流中心接待泰國高等學校行政管理訪問團,並介紹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40.2002年3月19日接待sohu 一記者來訪,談大學生自殺問題。
41.2002年3月1日到sohu 網站做嘉賓討論清華學生傷熊事件的影響。
42.相繼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電話采訪,就高考解除年齡限制問題、學生處分司法聽政會問題、大學生結婚合法化問題、等發表看法,並分別於2001年7月20日、11月2日、12月14日先後刊登在北京青年報相關專題欄目
43.2001年11-12月,指導培澤學院來訪的美國學生進行中國教育問題的研究。
44.2001年11月16日,參與ESEC在華服務二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翻譯工作。
45.2001年9月6日、17日和10月15日、19日和26日,先後為奧地利大學生、韓國教委訪問團、日本馬越領導的訪問團、美國英特拉芙專業人士訪問團介紹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46.2000年11月8日接待美國教育基金會負責人,探討合作機會。
47.2000年10月26日接待英國泰唔士報記者訪問。
48.2000年9月至今,擔任教育學院研究生輔導員。
49.2000年9月在教育學院舉辦講座「國際化環境中人的開放與成長—兩次國際會議的觀察與思考」。
50.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擔任高等教育研究所科研秘書。
51.參與指導中國政法大學學生的辯論賽,賽題為中學生出國讀書利弊比較。
52.先後於2000年4月3日、5月19日、8月2日和8日為來自荷蘭的牙醫代表團、美國教師代表團、香港理工大學學生講授關於中國高等教育體制及其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後教育與社會的變化、中國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等內容。
53.在1999年10月為北京師范大學學生社團教育學社講授面向21世紀的課程改革內容。
教授田玲
田玲,女,生於1969年9月,漢族,山東文登人,經濟學博士。
199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武漢大學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並留校擔任金融保險系教師。1998年9月在職攻讀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國際金融專業博士,同年經過考試入選國家教育部和德國學術交流協會DAAD共同資助的「中德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1999年4月——2001年4月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博士生學習,2001年11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10月晉升為副教授,2004年10月破格晉升為教授,2005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10月起擔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保險系副主任,武漢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1月起擔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保險與精算系主任。同時擔任的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國保險學會理事,民政部災害評估與風險防範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等。
田玲教授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近20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租賃與信託》、《保險專業英語》、《風險管理》、《保險理論研究》、《風險管理研究》,以及《保險經濟學》等。自2002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2006年指導博士研究生以來,田玲教授已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20多名,博士研究生5名。
田玲教授的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與保險經濟學。圍繞以上研究領域,先後獨著、主編、參編著作4部,發表論文34篇,其中發表於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的論文有15 篇。先後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國家與省部級縱向課題10多項,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課題、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等。具體包括:《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與實施路徑研究》、《基於經濟資本的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研究》、《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風險證券化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A.R.T.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洪水風險證券化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柴埠溪旅遊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遞延性養老金稅收制度研究》等。
二、著作
1. 《德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獨撰,2004年5月於科學出版社出版。
2. 《金融租賃理論與實務》,第一作者,1998年1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3. 《保險經濟學前沿問題研究》,第二作者,2007年11月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4. 《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獨著,2009年8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學術叢書。
三、論文
1. Catastrophe Bond: As a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of Catastrophe Risk,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EI檢索)。
2. The Pricing of Catastrophe Bon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EI檢索)。
3.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incentive in catastrophe risk securitization,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EI檢索)。
4. The Management of Optimal Size of China Insurance Firms,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ISTP檢索)。
5. The Analysis of the Sensitive Degre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ice of Cat Bond,China-Canada Instry Workshop 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2008(ISTP檢索)。
6. Pricing of Earthquake Bond:using Loss Data of China,China-Canada Instry Workshop 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2008(ISTP檢索)。
7.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Risk Measurement of Insurance Enterprises by Copula Model,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EI檢索)。
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Capital of The Investment Risks in the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CICIRM2011(ISTP檢索)。
9. Application of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Futures Price Forecasting, ICECT 2011(EI檢索)。
10. 《論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的障礙與對策》,第一作者,《經濟評論》1998年5期。
11. 《信用風險管理的新視角——信用衍生產品》,獨著,《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期。
12.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第一作者,《學習與實踐》2002年第7期。
13. 《健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從何入手》,獨著,《光明日報》理論版2002年9月3日。
14. 《德國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及啟示》,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年10期。
15.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獨著,《人民日報》理論版2002年10月20日。
16. 《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度量模型的選擇與應用》,第一作者,《中國軟科學》2003年第8期。
17. 《巨災風險債券的經濟學分析》,第一作者,《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11期。
18. 《保險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1期。
19. 《論混業經營趨勢下金融監管理念的轉變》,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11期。
20. 《保險公司的關系營銷》,第一作者,《經濟管理》2004年17期。
21. 《基於風險定價框架的巨災債券定價模型研究》,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2期。
22. 《巨災風險債券的利率敏感性研究》,第一作者,《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8期。
23. 《巨災風險債券溢價之謎的行為金融學解釋》,第一作者,《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年10月。
24. 《巨災風險債券契約條款設計機制分析》,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11期。
25. 《巨災風險債券SPV相關問題探討》,第一作者,《金融與保險(人大復印資料)》2008年第3期 。
26. 《巨災風險債券定價研究進展述評》,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5期。
27.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第一作者,經濟日報理論版2008年7月30日。
28. 《保險監管對巨災風險債券供給的影響途徑及計量模型》,第一作者,《統計與決策》2008年第8期。
29. 《中國財產保險業巨災損失賠付能力實證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09年第8期。
30. 《基於GARCH模型的我國保險公司經濟資本測度》,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0年第3期。
31. 《「助推器」還是「穩定器」:保險業對經濟產出作用的經驗證據》,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3期。
32. 《基於Copula函數的保險公司經濟資本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6期。
33. 《基於經濟資本的我國保險公司投資風險限額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險研究》2011年第11期。
34. 《災害風險、福利損失與政府最優救助計劃》,第一作者,《經濟管理》2012年第1期。
四、主要科研項目
1.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R.T.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2年-2004年)。
2.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洪水風險證券化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3年-2004年)。
3. 中國建設銀行項目:《中國建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設計》,子課題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3年-2004年)。
4. 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風險證券化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4年-2005年)。
5.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課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項目主持人,經費5萬元(2004年-2006年)。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巨災風險債券的運作模式與定價機理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16萬元( 2004年-2007年)
7. 柴埠溪旅遊發展總規劃子課題:《柴埠溪旅遊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子課題主持人,經費26萬元(2007年-2008年)。
8.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Monte Carlo模擬的洪水風險轉移機制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萬元(2007年-2009年)。
9. 湖北京山公司項目:《湖北京山溫泉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主持人,經費8萬元(2008年-2009年)
10. 安華農業保險公司項目:《安華農村政策性人身保險研究》,子課題主持人,經費8萬元(2008年-2009年)。
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規劃項目:《中國巨災保險供給能力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7萬元(2009年-2012年)。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經濟資本的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28萬元(2011年-2013年)。
1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與實施路徑研究》,項目主持人,經費70萬元(2011年-2013年)。
五、主要社會和學術團體兼職
1. 中國保險學會理事
2. 民政部災害評估與風險防範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3. 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2007年11月-)

Ⅸ 李國安的主要成果

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共10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有:
1、《國際貨幣金融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國際經濟法》,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台灣法律大全》,副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4、《國際經濟法專論》,撰稿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國際金融法學》,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國際融資擔保的創新與借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WTO服務貿易多邊規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8、《國際經濟法》(「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版。
9、《國際經濟法學新論》,撰稿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國際融資租賃法律問題研究》,載於《國際經濟法論叢》第1卷,1998年。
11、《跨國銀行合作監管法律問題比較研究》,載於《創價法學》(日本)2000年3月期。
12、《全球金融服務自由化與金融監管法律問題研究》,載於《法商研究》2002年第4期。
13、《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准入承諾透視》,載於《廈門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14、《服務貿易總協定的例外及其限制》,《國際經濟法學刊》第9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
15、《效率優先下的必然選擇:獨立擔保的國際實踐及其法律內涵》,《國際貿易》2004年第10期。
16、《我國獨立擔保的立法與實踐》,《廈門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7、《獨立擔保欺詐例外法律問題研究》,《現代法學》2005年第2期。
18、《虛假陳述的監管與信息披露擔保》,《河北法學》2005年第3期。
19、《中國のWTO政策──金融サービス貿易に対する協定合意規定を中心にして》,《創価法學》第35巻第3號(2006年3月)。
20、《WTOの金融サービス貿易自由化體制と中國の関連法制及び課題》、《比較法學》第40巻第2號(2007年1月)。

Ⅹ 如何看待共產國際在歷史上的作用

1981年 6月,黨在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幫助下誕生的。」這一論斷全面科學地評價了共產國際在幫助中國共產黨創立過程中的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研究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性原則。一、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貢獻1、提供思想上的幫助。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但與馬克思主義同時進來的,還有無政府主義、吉爾特社會主義等形形色色的假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混雜在各種思想之中,思想界呈現出一種混亂復雜的局面。1920年初,維經斯基來華後,很快就觀察到了中國思想界的這一情況。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李大釗、鄧中夏等團結一大批進步知識分子和進步學生,組織成立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 —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 5月,中國出現了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高潮。2、提供幹部上的幫助。為了更好地培養遠東各國的進步青年,共產國際創辦了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培養青年幹部。維經斯基來華後積極關注中國革命青年的培養。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黨的上海發起組於 1920年 8月成立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在團機關所在地成立外國語學社,為革命青年補習俄語。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等就是在這里學習後,於 1921年春赴莫斯科學習而走上革命道路的。3、提供組織上的幫助。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已經開始醞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問題。維經斯基一到北京,便同李大釗等進步人士和青年學生進行了討論,維經斯基介紹了十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後俄國的情況,並和李大釗多次討論建黨問題,強調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魏金斯基對十月革命的詳細介紹,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對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印象倍感好奇、親切和振奮。對共產主義革命的前景, 「更是信心十足,一往無前了」。隨後,維經斯基來到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和李漢俊,進一步商討了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1920年 5月,陳獨秀校的改革和發展,既解決高校購買資金不足問題,又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2)如果政府投資採用直接撥款的形式,一方面資金很難滿足需要,另一方面也因體外資金太多,容易造成投資資金的流失;如果政府通過租賃的方式投資設備,既可防止資金流失,還可通過租賃公司放大投資規模,通過租賃方式將政府行為轉換成市場行為,一舉多得。(3)有利於中小型高校融資。一般中小型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現代租賃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有輕松回收、輕松處理的原則以及能參與經營等,因此,對承租方的交售要求不是很高,對項目的擔保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看項目的現金流是否充足,甚至有許多項目還不需要擔保。(4)籌資速度快,節省項目建設周期。融資租賃將租賃和采購兩個程序合成一個,同時進行,比借款購置設備更迅速,更靈活,可以提高項目建設的工作效率。由於租賃融資本身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也減少了許多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必要的繁雜手續。(5)靈活多變。融資租賃是貿易、金融、租借三結合的產物,既保持自身特色又吸收它方益處,在操作上非常靈活,可以有多種方式適應多種情況。(6)財務風險小。許多籌資方式在到期日要一次性償還本金,這樣會給財務基礎較弱的院校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融資租賃方式的租金在整個租賃期內分攤,到期日不用歸還大量本金,因此財務風險較小。融資租賃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運用的形式上主要有三種。(1)融資租賃。高職高專院校購置設備具有昂貴與專用性特點,非常適用採用融資租賃方式。融資租賃涉及三方當事人,即高職高專院校(承租者)、供應商、出租人。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同。即買賣合同、租賃合同、設備轉讓買賣合同等。在整個融資租賃的過程中,租賃物和供應商是由高職高專院校選擇的,而設備貨款則由租賃公司提供。在整個租賃期間,設備的所有權歸出租人,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歸承租人,租賃雙方都不能單方面提前終止租賃合同。租賃期滿,依照租賃合同的規定,可高職高專院校以續租、退租或留購設備。融資租貿可以用於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場建設,食堂以及學生宿舍的興建等方面。在這種融資方式下,高職高專院校需要事先與投資商簽訂設施租賃合同。承諾在項目建成以後從投資商手中將建成的項目租賃下來,租金可以以項目的收益作為擔保,也可以是高校的收費權。該融資方式的好處是高職高專院校不需要在前期投人大量的資金,只有在項目建成以後有設施可以使用時以租金的形式分期支付相應的款項。對於調整發展中的高職高專院校非常適用。(2)經營租賃。在經營租賃中,設備由出租人自選購置,設備所有權,設備的維修、保養等均由出租人負貴,租賃期比較短,承租人在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可以中途解約,租賃期滿承租人或續租或退租。學校的一些能用設備例如計算機的購置可以採用經營租賃這種形式。高校自行購置計算機,過不了幾年就使用過時不得不淘汰,租賃添置計算機,始終可以使用最新的。(3)回租賃。回租賃又稱返租賃。是指承租人自有設備或設施出賣後,又從買受人那裡將該設備或設施租賃回來使用。高職高專院校在融資困難或融資成本比較高時,為達到融資目的,同時又能夠保證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回租賃。實現在繼續使用原設備或設施的同時,達到及時添置高新設備或設施的目的。作者單位:湖南女子職業大學參考文獻[1]陳俞閩《租賃融資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的運用》,廈門海岸職業技術學院。論 壇249 企業家天地 2007年 8月號 248 企業家天地 2007年 8月號等首先在上海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開始建黨的籌備工作。同年 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10月,李大釗在馬邁耶夫的幫助下,成立北京共產黨組織。隨後,維經斯基等還先後在廣州、武漢、長沙、濟南等地幫助建立黨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4、幫助籌備召開「中共一大」。1921年 4月,馬林作為共產國際的正式代表來華,具體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馬林在了解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情況後,認為在中國建黨的時機已經成熟,因此他建議應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 7月 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正式召開,馬林、尼科爾斯基在中共一大上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幫助中國同志統一了建黨思想認識,創建了一個蘇俄布爾什維克式的黨—— — 中國共產黨。這樣,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作為一個高度統一、組織紀律嚴明、特別能戰斗的無產階級政黨登上了歷史舞台。中共一大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同國際上一切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一樣,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同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他剝削階級政黨有根本的區別。這是中國人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探索,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唯一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對中國革命問題方面的認識上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5、幫助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在中共一大會議上,馬林鑒於當時中國共產黨員中工人成分太少,就建議中國共產黨要特別注意開展工人運動,建立工會組織,把工人中的積極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馬林又建議要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中共接受了馬林的建議,於1921年 8月在上海成立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即中國工會辦事處)。隨後又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設立了勞動組合書記部分部,作為領導各地工人運動的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還出版了指導工人運動的刊物《勞動周刊》。馬林親自撰寫發表文章指導工人運動。並多次去實地考察指導工人運動。在馬林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 1922年 1月到 1923年 2月,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全國共爆發罷工斗爭 100多次,參加罷工的人數達 30萬人以上。工人運動的迅猛發展,極大的鍛煉了無產階級隊伍,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擴大了黨和無產階級在全國的政治影響。6、在政治上、思想理論上給中國先進人士予以指導和幫助。1920年 7月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提出《民族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系統地論述了關於民族殖民地的理論。第一次明確了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首要的革命任務是「爭取民族解放和爭取民主自由」,而不是「共產主義」,共產黨可以和本國的資產階級「結成暫時的聯盟」。這些對於中國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幫助中國等東方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向前發展,1922年 1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舉行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傳了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解答了遠東各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革命性質、對象、任務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給了中國共產黨很大的幫助。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了中國的一部分代表,勉勵中國工人階級和革命人民團結一致,推動中革命向前發展。中國共產黨在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的指導下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1922年 4月,在廣州召開黨、團負責幹部會議,對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等重大問題進行了醞釀。1922年 6月,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國革命的首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無產階級要「聯絡民主派」共同斗爭。1922年 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實現這個綱領所必須採取的聯合戰線政策。在理論上和策略上,中國共產黨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這說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正在迅速成長。二、共產國際在幫助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的不足之處1、在領導方式上。共產國際一開始就把中國共產黨確定為自己的一個支部,把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明確規定為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共產國際「二大」所通過的《共產國際章程》中就明文規定: 「必須有一個高度集中的組織。共產國際實際上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性的政黨。在各國進行工作的黨只是它的獨立支部而已」。加入共產國際的黨對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及其執行委員會的一切決議都必須執行。這種高度集中的領導方式,不僅使各國的獨立性受到嚴重損害,政治上獨立自主的權利受到限制。也使中國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在做出重要決定之前很大程度上習慣依賴於共產國際的指導,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聯合力量上。蘇俄和共產國際對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估計不足,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能力估計過低,反而對中國資產階級和國民黨的力量估計過高。在 20年代初,蘇俄和共產國際曾實行聯合吳佩孚和陳炯明的政策,還一度設想以陳炯明為中心在中國建黨,以後又重視國民黨,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的錯誤觀點,這給中國革命的發展帶來危害。三、幾點啟示1、共產國際在指導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錯誤,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決不能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和錯誤就抹煞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歷史貢獻。功勞是主要的。2、回顧這段歷史,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實事求是的評價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創立所起的作用問題。我們既不能迴避和抹煞共產國際的幫助,也不應主次不分誇大共產國際的作用。一方面應當肯定中國共產黨在創建過程中曾經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這對中共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共產國際的幫助畢竟只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外部因素和條件,因而對中共的創建並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近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革命斗爭的需要,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正如 1943年 5月中共中央《關於共產國際執行主席團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中說所的「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工人運動發展的結果。凡是那裡有無產階級和工人運動,便會有一天出現工人階級的政黨。假使本來沒有共產國際,中國共產黨亦將應運而生,這是歷史必然的定律。」

閱讀全文

與融資租賃刊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瀘州老窖股票最低價是多少 瀏覽:981
通達信手機版沒有國際貴金屬 瀏覽:781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基於macd的價格分段研究 瀏覽:707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
13年再融資 瀏覽:765
榮豐地產股票 瀏覽:224
同股份股票 瀏覽: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麼 瀏覽:564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