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

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

發布時間:2021-05-15 19:16:10

A. 中小企業信貸對商業銀行發展的作用,好處

銀行體系不健全和金融服務單一 ,使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變得更為困難 。
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幾家股份制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組成,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佔有壟斷和主導地位。
首先,從宏觀上講,中國企業融資結構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比率過高,風險不斷向銀行體系集中;二是大型全國性商業銀行居於相對壟斷地位,中小商業銀行實力較弱、融資能力有限。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融資結構使得中小企業在外部融資時更側重於向金融機構借貸,而無法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本;但商業銀行在貸款規模上的偏好,即大銀行優先向大企業提供貸款,這又決定了貸款融資難以有效地滿足中小企業的高風險以及長期性的資金需求。
其次,由於大銀行在貸款市場上的高度壟斷、中小銀行還沒有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以及國家長期不重視中小銀行的發展等原因,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並沒有很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與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優勢就來自於雙方所建立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在合作性中小金融機構中,為了大家共同利益,中小企業之間會形成自我監督,而這往往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加有效。
第三,銀企之間缺乏長期合作的關系。在我國,基於維護銀行信貸安全所產生的所謂「銀企關系」或「信貸關系」問題一直不被重視。僅僅在最近幾年,我國的銀行才開始重視和企業建立長期的關系,而且我國的主辦銀行制度還是由金融管理部門要求商業銀行開始推行的。我國的主辦銀行制度實行以來,各銀行紛紛爭取大企業為基本客戶,而不重視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也無從了解銀行信貸政策的偏好。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缺乏建立長期關系的相互承諾。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內銀行開始普遍重視信貸資產的安全問題,銀行開始收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對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普遍存在惜貸現象,這和銀行長期不重視銀企關系的培養、缺乏甄別中小企業質量的能力、缺乏保護信貸資產安全的技術方法等有著緊密聯系。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在漠視中小企業市場價值的同時,一直強調中小企業存在財務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規模較小、存續期限短、企業信用差、擔保機制不健全等諸多不利於銀行服務的問題。
(三)宏觀金融環境不完善使得中小企業融資缺乏制度支持和扶持
1.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法律體系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需要,制定了許多涉及中小企業的專項法規,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體系不健全。在法律層次上,我國只有《中小企業促進法》,且尚未出台有關的實施措施和辦法。二是我國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還存在政出多門、條款相互矛盾的問題。
2.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
根據國際金融公司對中國私營企業的抽樣調查,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是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最常見原因。由於政府擔保是造成國有和私營企業預算軟約束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央銀行不鼓勵政府擔保和企業對企業擔保,因此提供抵押已經是幾乎所有公司獲得貸款的唯一方式。但是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為貸款提供足夠的抵押。目前,我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省級或市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這對便利中小企業的融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質量不高。二是擔保體系不健全。三是具體運作管理方式缺陷。擔保公司對申請擔保企業的審查苛刻,許多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同樣無法獲得擔保公司的擔保。

3.我國信用體系的缺失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不暢
一個運作良好的信用體系能使貸款人有效評估借款人的風險,激勵借款人按期還款,並能有效促進金融同業間的良性競爭。對中小企業而言,信用體系使它們有可能積累聲譽資本,以較少的擔保物取得貸款。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有徵信體系的國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比沒有徵信體系的國家低22%,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要高出12%。
目前,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信用立法還很不完備;二是信用數據的開放機制尚未形成,政府各相關部門建立的信用數據檔案系統相互封閉,造成信用數據的部門、行業和區域分割和相互壁壘。
4.制度障礙以及轉軌時期的制度創新不夠
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5月21日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金融制度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報告》認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法律原因;既有銀行治理及業務拓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管理和交易習慣方面的原因;既有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發展滯後的原因,也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原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障礙以及轉軌時期的制度創新。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但是目前直接融資渠道仍然偏窄,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除A股市場因多種原因所致發展艱難外,市場經濟發展中所需的風險投資體系不健全。其中,中小企業融資的體制性障礙更為突出。在現行企業債券行政審批制下,近幾年中小企業發債幾乎為零,直接受到歧視性對待。在股票市場上,一批遵紀守法、經營狀況良好並為社會發展所需、但資本金在5 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直接被排除在股票融資市場門外。
由此可見,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表面上看是融資渠道狹窄,深層原因則是制度障礙。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國內外經濟貿易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得到一定程度解決的同時也將出現新情況、新特點。因此,需要系統化的對策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治標更要治本。

B.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應該有何創新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實現總產值和利稅分別佔全國的60%和40%,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我國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然而,由於目前我國銀行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著觀念陳舊、專門機構缺失、融資品種單一、金融營銷動力不足、過度誇大風險等問題,再加上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企業信用過低等先天不足,使得中小企業相對於國有大型企業在信貸融資上更加困難。
隨著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融資需求日益增大,與此相適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逐漸呈現多樣化趨勢。目前,全國有100多個城市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在國家政策和有關部門的扶植下,信用擔保貸款將成為中小企業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起源於美國的風險投資,以資金與公司股權相交換方式尤其適合於科技含量高、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目前風險投資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風險投資機構已有200多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盡管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多元化的趨勢,但總體來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仍很狹窄,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外部融資比重過低,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更新資金,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

C. 為什麼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

原因一:優質中小企業「慎」貸

其實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並非一刀切,那些有抵押物、經營情況良好的優質企業,都是銀行貸款追逐的對象,但一些經營情況尚可的企業並不領情:「貸款不用還嗎?現在企業訂單這么少,利潤這么薄,貸款不是反而增加企業的負擔!」

原因二:不良貸款率上升信貸風險大

目前願意下大力氣去做中小企業貸款的往往是銀行中的「中小企業」——城市商業銀行,浙江本地唯一的金融股寧波銀行日前公布年報,作為一家典型的城市商業銀行,從其年報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舉步不前的原因。

行業運轉、經濟發展都有其自有的周期,越是在行業的低谷期,貸款風險越大。銀行本身也是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會嚴格控制這個行業的授信,在金融危機下進入低谷的冶金、輕紡、汽車、外貿等行業,自然都成為了銀行不願放貸的對象。

原因三:信息不對稱、高成本帶來阻礙

除了當前經濟環境不佳的外部因素之外,信用體系不健全、擔保體系不完備,加之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與銀行現有的信貸審核標准不適應,這些內在因素都是阻礙銀行向廣大中小企業敞開大門的一個坎。許多銀行業內人士都表示,「同樣是做企業貸款,做一個小企業,一年也就幾十萬,而做一個大企業一年就是幾千萬貸款。大企業風險並不比小企業大,而信貸員耗費的精力相同,當然願意選擇做大企業。」

中小企業貸款前期評估風險大、貸後管理成本高,不僅是貸前的營銷和風險控製成本高,貸後的管理與結算成本也很高。貸款前,為了摸清企業情況,銀行要配備充實的營銷人員,安裝小企業貸款的信息系統。因為小企業應付不了煩瑣的各項稅收,做假賬現象普遍。貸款後,各家銀行對不良貸款的核銷以及責任追究都非常嚴格。對銀行來說,中小企業貸款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D. 商業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會起到什麼作用

首先,從宏觀上講,中國企業融資結構具有兩個顯著特點:

  1. 是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比率過高,風險不斷向銀行體系集中

  2. 是大型全國性商業銀行居於相對壟斷地位,中小商業銀行實力較弱、融資能力有限。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融資結構使得中小企業在外部融資時更側重於向金融機構借貸,而無法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本;但商業銀行在貸款規模上的偏好,即大銀行優先向大企業提供貸款,這又決定了貸款融資難以有效地滿足中小企業的高風險以及長期性的資金需求。

其次,由於大銀行在貸款市場上的高度壟斷、中小銀行還沒有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以及國家長期不重視中小銀行的發展等原因,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並沒有很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與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優勢就來自於雙方所建立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在合作性中小金融機構中,為了大家共同利益,中小企業之間會形成自我監督,而這往往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加有效。

最後,銀企之間缺乏長期合作的關系。在我國,基於維護銀行信貸安全所產生的所謂「銀企關系」或「信貸關系」問題一直不被重視。僅僅在最近幾年,我國的銀行才開始重視和企業建立長期的關系,而且我國的主辦銀行制度還是由金融管理部門要求商業銀行開始推行的。我國的主辦銀行制度實行以來,各銀行紛紛爭取大企業為基本客戶,而不重視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也無從了解銀行信貸政策的偏好。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缺乏建立長期關系的相互承諾。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內銀行開始普遍重視信貸資產的安全問題,銀行開始收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對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普遍存在惜貸現象,這和銀行長期不重視銀企關系的培養、缺乏甄別中小企業質量的能力、缺乏保護信貸資產安全的技術方法等有著緊密聯系。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在漠視中小企業市場價值的同時,一直強調中小企業存在財務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規模較小、存續期限短、企業信用差、擔保機制不健全等諸多不利於銀行服務的問題。

宏觀金融環境不完善使得中小企業融資缺乏制度支持和扶持

1.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法律體系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需要,制定了許多涉及中小企業的專項法規,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體系不健全。在法律層次上,我國只有《中小企業促進法》,且尚未出台有關的實施措施和辦法。二是我國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還存在政出多門、條款相互矛盾的問題。

2.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

根據國際金融公司對中國私營企業的抽樣調查,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是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最常見原因。由於政府擔保是造成國有和私營企業預算軟約束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央銀行不鼓勵政府擔保和企業對企業擔保,因此提供抵押已經是幾乎所有公司獲得貸款的唯一方式。但是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為貸款提供足夠的抵押。目前,我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省級或市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這對便利中小企業的融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質量不高。二是擔保體系不健全。三是具體運作管理方式缺陷。擔保公司對申請擔保企業的審查苛刻,許多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同樣無法獲得擔保公司的擔保。

3.我國信用體系的缺失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不暢

一個運作良好的信用體系能使貸款人有效評估借款人的風險,激勵借款人按期還款,並能有效促進金融同業間的良性競爭。對中小企業而言,信用體系使它們有可能積累聲譽資本,以較少的擔保物取得貸款。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有徵信體系的國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比沒有徵信體系的國家低22%,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要高出12%。

目前,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信用立法還很不完備;二是信用數據的開放機制尚未形成,政府各相關部門建立的信用數據檔案系統相互封閉,造成信用數據的部門、行業和區域分割和相互壁壘。

4.制度障礙以及轉軌時期的制度創新不夠

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5月21日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金融制度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報告》認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法律原因;既有銀行治理及業務拓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管理和交易習慣方面的原因;既有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發展滯後的原因,也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原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障礙以及轉軌時期的制度創新。

由此可見,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表面上看是融資渠道狹窄,深層原因則是制度障礙。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國內外經濟貿易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得到一定程度解決的同時也將出現新情況、新特點。因此,需要系統化的對策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治標更要治本。

E. 淺析銀行如何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求解答

本文對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進行了淺析與思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中小企業 直融資渠道 風險和收益 一、 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特別是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比較迅速的。據悉,目前在中國正式注冊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 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提供的出口佔60%,上繳的稅收佔43%,並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吸納勞動力、促進市場競爭、方便群眾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二、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對於商業銀行的重要戰略意義 1、大客戶貢獻度下降速度加快,銀行盈利空間逐步縮小 (1)大客戶資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戶基本都建立了資金網路,資金實行集約化的管理,導致銀行大企業存款、貸款業務份額逐步下降。 (2)大客戶融資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渠道暢通,傳統貸款業務需求增長不足。例如,短期融資市場的迅猛發展,使「金融脫媒」步伐加快,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面臨嚴峻考驗。 (3)銀行同業目標市場趨同,激烈競爭導致銀行在與大客戶談判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貸款議價能力不強,中間業務收益水平較低。迫於競爭壓力,目前銀行許多大客戶的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及以下,特別是壟斷性大集團客戶大部分是基準利率下浮10%,而對大客戶的中間業務也往往因追求可觀的貸款利差而不收費或少收費。 2 、中小企業貢獻度逐步上升,並日益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性目標(1)銀行對於中小客戶貸款議價能力強,中間業務收益水平高,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據某國有銀行浙江省分行調查數據顯示,該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公司客戶貸款余額70%,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平均在基準利率上浮20%,遠高於其他貸款收益,公司類貸款利息收入的85%來自中小企業,中間業務、國際業務、信用卡業務等方面中小企業也是創收主力軍。 (2)分散風險,增加流動性。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分散集中度風險,對信貸資產結構和客戶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同時,由於中小企業客戶的信貸需求大部分為短期信貸產品,拓展和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短期信貸產品,對於調整資產結構,降低資產負債錯配風險有重要意義。 (3)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目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數量較多,而各家銀行中小企業客戶在總客戶數中佔比例極低,並形成了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業資源和業務發展空間有待挖掘和拓展。 三、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貸款難原因分析1 、信用體系不完善使銀行普遍存在惜貸行為從銀行角度來看:安全性、流動性、贏利性是銀行貸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使得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存在著天然的屏障。中國中小企業的壽命非常短。根據全國私營企業大規模抽樣調查,1993年以前私營企業平均存繼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業會在創業後的5年內被淘汰,而運行期超過10年的中小企業不足10%.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就慎之又慎。 從企業角度來看:不少企業缺乏信用觀念,在交易和融資關系中不講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貸款,再加上地方保護、政府幹預和懲治失信行為的法律法規缺位,使逃避銀行債務現象日趨嚴重。企業違約後,銀行很難回收貸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強信貸管理,提高放貸條件,致使惜貸行為比較普遍。 2 、有效擔保抵押不足成為融資的首要障礙我國90%以上的中小企業廠房用地多是集體用地、宅基地。房地產抵押是當前銀行發放貸款通用的一種擔保方式,也是擔保公司防範貸款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由於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至少3個)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實際工作中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很難確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權代替土地資產經營權,帶來集體土地流轉過程中各主體的土地產權「邊界糾紛」,導致的後果就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難抵押問題。 《擔保法》明確規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可以抵押」,「鄉鎮、村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權與宅基地使用權在抵押上的錯位,已成為當前中小企業難融資、金融機構難變現、擔保機構難擔保的死結。 3 、信用管理和經營環境風險中小企業信息披露不夠和財務數據失真,造成銀行貸前調查的困難和不實。我國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全社會信用體系和徵信管理尚未形成。 四、銀行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降低了銀行的積極性 對於一些創新型的中小企業,雖有較高的失敗率,但成功的創業卻將帶來高額的創業收益。但另一方面,銀行信貸融資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說銀行承擔了融資風險,而不能分享企業成功帶來的高收益,導致銀行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降低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貸款的動力。4 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須解決的主要問題1 、銀行價值取向和市場定位需要調整在大企業貸款業務需求增長不足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謀求新的業務增長基礎。我們應以「價值最大化」為中心,堅持收益和風險相匹配的原則來發展小企業金融業務,在運用適合小企業特點的風險識別技術、違約率統計、客戶信用風險評價技術等來規避小企業風險的同時,提高風險定價能力,通過提升價格來覆蓋風險和成本,最終體現效益目標。 2 、採用與大客戶相同的經營管理機制不適合小企業金融業務以現有大企業金融業務的「一刀切」的經營管理機制來開展小企業金融業務,很難對市場做出正確、快速反映,也難以有效防範小企業金融業務風險。

F. 商業銀行是否能夠真正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經濟發展

商業銀行要能真正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必須要考慮兩個問題專,一是商業屬銀行投資的收益性,另一個是安全性。從這兩個方面看,中小企業的融資安全性是問題的關鍵。
從中小企業角度而言,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是融資安全性的關鍵。
只有這個關鍵問題解決了,商業銀行的信貸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G. 現在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時,還要求專款專用嗎

兄弟,融資資金的專款專用是一定的啊,不光光是商業銀行的要求,更是銀監會的要求啊。本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信用狀況、經營能力就有諸多顧忌,如果對融資金額隨意改變使用用途,怎麼能保證中小企業能正常償還貸款呢?商業銀行有貸後檢查,會去跟蹤資金流向,另外當地銀監局也會做相應檢查,如果銀行違規會被通報的。為了你們企業今後信用紀錄良好,能持續從商業銀行那裡貸款,請專款專用!

H. 淺談商業銀行如何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

一、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風險因素 中小企業作為銀行信貸客戶群體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其信貸需求涵蓋了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等表內外信貸業務多個品種,同時具有客戶數量眾多,單筆金額小、期限短、資金需求迫切、業務發生頻繁及擔保方式落實難度大等特點。中小企業一般處於創業期和成長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風險因素,因此引起了各大銀行的高度重視。 (一)管理風險因素大部分中小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體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經營管理者。多數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經營管理過程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或必要的實踐經驗,人員整體素養及崗位專業化程度低,對於市場的把握能力及組織機構的執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抵抗系統風險能力弱。 (二)市場風險因素 中小企業自身實力相對較弱,流動資金匱乏,對產品的市場研究、營銷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視程度不夠,投入資金較少,受經營規模所限難以取得比較價格優勢,在資金的流動性方面存在明顯缺陷,整體抗市場沖擊能力相對較弱。 (三)財務風險因素 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盡規范,大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階段,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財務報表真實性差、隨意性大、透明度不高,為避稅虛增成本,現金收入不入帳現象,以及為融資或企業形象虛增利潤等現象比較普遍。財務管理較為混亂、信息不對稱等現狀均直接影響銀行對於企業的判斷。 (四)信用風險因素 中小企業所有制類型多樣, 管理層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普遍存在誠信問題,企業故意造假騙取銀行貸款、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現象屢禁不止,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難以評估。 二、商業銀行在拓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一)風險管理的觀念和意識落後 我國商業銀行脫胎於計劃經濟體制,商業銀行業務運作的行政色彩較濃,市場化運作機制未能完全建立。在業務運作過程中,長期以來沒有把中小企業作為潛在客戶,在經營觀念和意識上不重視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評估和管理 。尤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大客戶、大項目,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圍繞著大客戶、大項目進行設計和實施,組織架構、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激勵機制、客戶評價體系、業務流程等都針對大客戶、大項目制定,從戰略思想上對中小企業的風險認識不足,對產品的設計與風險計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貸風險管理滯後於業務發展的局面,形成了較高比例的不良資產。 (二)商業銀行對小企業貸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 在小企業評級和授信方面,由於對小企業基本採用與其他法人信貸一致的信用評級流程,但是基於小企業的成長性和發展性特點與成熟大企業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評級中,由於小企業資產實力指標、財務指標不佔優勢,而小企業擁有優勢的成長性、技術性指標又體現的權重比較低,最終形成小企業等級評定普遍比較差;在質押擔保方式的小企業貸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實好基本材料、風險度很小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要求辦理的手續也比較復雜,並且運作的周期比較長;在部分具體業務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對於一些新業務,具體操作細則及注意事項不夠明確,導致客戶經理在具體操作中無所適從。 三、商業銀行完善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與控制的建議 (一)建立長期的貸款關系 商業銀行的貸款決策主要是通過長期和多種渠道對於借貸企業及其業主的相關信息的接觸而做出。因為由長期關系所產生的各種軟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財務數據等硬信息,部分彌補小企業因無力提供合格財務信息和抵押品所產生的信貸缺口,並有助於改善其不利的信貸條件。商業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應著眼於長期利益。目前在利率管制條件下,對小企業的貸款定價較低而無法彌補其風險,這固然會降低商業銀行對其貸款的積極性。然而,如果商業銀行選擇一部分有成長潛力的企業貸款,和其建立良好的資金和業務合作關系,則可以為未來利率市場化後獲取較高貸款收益打下基礎。 (二)進行業務創新 根據小企業特點,拓寬現有金融產品的運用空間,開發配套適用的金融產品。商業銀行要增加金融產品的品種,更加便利地運用現代融資工具為商業銀行獲得利益。 (三)加強貸後管理工作貸後管理是信貸風險監管的關鍵環節,是信貸風險防範的最後一道關口,必須認真把好、把嚴。領導上要高度重視,完善貸後管理的責任追究制度,貸後管理責任人要定期上門認真分析企業財務報告,查看產品的生產狀況,以及存貨、固定資產情況,分析、判斷信貸資產風險狀況。同時要多方了解企業所處行業的狀況,如通過實地考察、現場座談、與第三方溝通信息等多種方式,及時、准確了解借款企業的重大變動。 (四)注重對信貸員的培訓 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特點,決定了貸款銀行必須具備高超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極強的責任心。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引進和培育掌握行業專業知識、具備財務基礎知識的高素質信貸人員。此外,還應建立完善的信貸員選拔、培訓、考核和獎懲機制,切實加強對信貸員履職情況的管理和考核。要定期或不定期對信貸員進行專業培訓指導,增加信貸員之間的交流機會,以利於信貸員業務能力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信貸員的管理素質,定期對其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業務知識,了解更多的國家政策,熟悉各種產品的市場信息,才能真正把信貸風險壓到最低,才能真正地對貸款風險進行實時預警。[2]管敏.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分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3):33-34.

I. 商業銀行為什麼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這個當然是為了推動中小企業成長

閱讀全文

與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理財網站 瀏覽:294
外匯k線1分鍾 瀏覽:589
私募股權基金司機 瀏覽:331
金融資產ppt 瀏覽:772
滬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43
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408
188美金的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424
蘇州有什麼股票 瀏覽:104
100美元現在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89
廢品收購是看股票還是期貨 瀏覽:411
招商基金近十年現金分紅 瀏覽:449
股票聊天群 瀏覽:799
上海宜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71
中國人保基金持股 瀏覽:207
2019年4月26日92井汽油價格 瀏覽:772
內蒙華電股票吧 瀏覽:447
25000人民幣美元多少人民幣 瀏覽:894
金融資產資產減值准備 瀏覽:534
鐵礦石期貨最後交易日暴漲 瀏覽:172
2012風險投資年鑒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