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問下100萬信託可以不用去工作吧~~~~~~~~
首先,從思想上看,就不對了,男人當自強不息!李嘉誠幾千億,他為何不早點退休呢?為何干到八十多歲才讓兒子接班?男人沒有事業心,哪個有進取心的女孩會看上你?除非她也跟你一樣的想法,那我也無話可話了。
其次,前面的回答也相當有道理。100萬扣除通膨因素,就算每月真的回報8千,也不夠你用。再說,信託產品也有風險的,人家銀行貸出去的款都有要不回來的,更不用說信託產品了,信託公司是按產品來的,萬一這個產品出了問題,信託公司並不會自己掏錢陪付給你的。
信託產品有很多,並非一定起點要100萬,如果是我,會分成幾部分,買不同的產品,分散風險。然後,還是要踏踏實實的去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這樣人生才會更精彩。
『貳』 想從銀行跳槽去信託,合適么
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分析。
現在信託公司也很尷尬,雖然客戶很多,但是產品回很少。
銀行的私答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一直是中國老百姓理財的主要渠道。
如果你是去信託公司做項目的。那你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上面說的是站在銷售的角度分析的。
『叄』 北京信託公司一般都怎麼進呢我是學金融的,畢業不到一年,現在想在北京找個信託行業的公司,可本科學歷
很難,我個人做信託和基金行業,實話告訴你,我在信託行業有一段版時間了,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權,博士生佔有一部分,本科學歷除非你能力特別強,不然根本進不去,而且信託公司現在人員很少,薪資很高,所以對人員的能力要求特別嚴格,現在正好金融市場不太好,大部分信託行業的項目有部分延期,為了加強流動性,所以可能會降低一些要求,但是起投金額300萬的高凈值客戶,你需要自己去尋找,不然真的很難幹得下去。而且你沒有自己的資源,靠本科學歷進去太難了,或者你有過基金等從業經驗,有服務高凈值客戶的經歷,除非排名靠後的信託公司,不然你是進不去的,而且你從事的金融行業不能有金融失誤,比如你做基金,延期了,你是不能進入信託行業的,因為信託大部分都是國家政府全資或者大股東,調查的方面會很多,而且信託現在全國只有68家,之後也不會再增加,圈子很小,所以最好要慎重,不要一下子就去大的信託,比如中信信託,平安信託之類的,如果沒成功,其他信託公司基本很難要,畢竟誰都不想要別人不要的,話不好聽,但是事實。
『肆』 為什麼放著銀行的錢不用,跑去用信託的高成
這其實涉及到每個公司的資本結構。公司計算的是總成本。比如說在年初做預算的時候,定出來的融資方案。
舉例新的一年融資50億、只要資金成本不超過7.5%就能保證公司項目賺錢。在這個大前提下。40億從銀行拿5%的成本的資金。10億從信託拿,就算超過7.5%,綜合成本還是符合公司的預算方案的。這樣當然能接受。
『伍』 我是一個有幾年金融工作經驗的人,前一陣子面試中信信託,然後他們頭打電話來問我願不願從實習做起。
別去,用死你不償命,我的哥哥在那裡實習了好久,就是不給轉正,乾的也不錯,被無恥的中信信託白用了6個月。
『陸』 去信託行業工作怎麼樣
信託行業現在面臨的是轉型。傳統的地方企業融資業務正在創新。ABS,海外理財等趨勢內明顯。如果有幸進入信託公容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條條框框沒銀行那麼復雜。
2、如果做前端銷售賺錢要比銀行一個普通的理財經理多。
3、信託公司同樣是和銀行並肩的正規金融機構。
4、客戶都是高凈值人群。素質也高。
『柒』 業務難做,信託三方怎麼樣才能活下去
大部分信託的門檻起點是100萬,信託產品是受法律保護的。目前很多銀行、第三方理財機構,以及券商、基金做的有些產品就是信託。信託公司也是一個金融平台,如果做陽光私募,需要在信託公司成立信託產品計劃才可以,銀行監管資金,私募公司運作資金,但不能轉出,收益了28分成;如果是固定收益類信託類似,就是融資人通過信託公司發行信託產品,向資金充足的客戶籌集資金,支付一定的利息(一般比銀行高,這也是為什麼限制銀行存款少了很多,都是拿去做信託去了),這類信託一般都是有抵押有擔保的,有風險,但是信託公司都會採取一定的風險監控措施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一般沒什麼問題。專戶理財也會把自己的賬戶委託給他人代理,收益之後按約定分成。都是合法的。如果你您資金缺乏好的投資途徑就可以選擇機構來打來。
『捌』 去信託和券商哪個好
時下,金融圈最熱的就屬券商和信託打架了,你猜,最後誰死了?
強力圍剿配資賬戶,一刀切!
強力清理場外配資已經造成了投資者、券商、信託之間的糾紛不斷升級。
此前報道稱,近日監管發文要求券商徹底清除違法違規的配資賬戶,重點是違規接入的以恆生HOMS系統、上海銘創、同花順為代表的具有分倉交易功能的信息技術系統。清理整頓工作原則上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個別存量較大的公司不得晚於10月底前完成。
此後,各家券商積極行動。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齊魯證券、中航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陸續向信託公司發函,要求限期妥善處置相關賬戶和資產,對於逾期不處理的賬戶則採取「限制資金轉入」及「限制買入」等措施。
監管層對於配資賬戶的清理態度十分強硬,特別是上周末證監會對華泰、海通、廣發三家券商的執行不力行為給予了重罰。證監會表示「這三家未採取有效措施嚴格審查客戶身份的真實性,未切實防範客戶借用證券交易通道,違規從事交易活動,新增下掛子賬戶,應從重處罰。」
面對監管的施壓,多家券商已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包括傘形信託和單一信託產品,一概清除。
券商匆忙的的「一刀切」舉動,給信託二級市場業務帶來了重創。針對券商單方面關閉交易埠一事,信託公司近期紛紛向券商發出公開函,上周中融信託強硬致函華泰證券,本周又有北方信託、外貿信託跟進,牽動無數業內人士目光。
受清剿配資影響,本周兩個交易日,A股接連大跌。證監會在9月14日火速發言:已清理的賬戶結構:76.28%採取取消信息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僅6.33%採取銷戶方式清理,部分賬戶採取產品終止等方式清理。
私募被搞垮:零發行、零倉位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的配資「大清洗」從最初信託公司被券商單方面要求限期妥善處置相關賬戶和資產,到部分券商停止第三方軟體下單服務,再到最近通過信託公司接入券商的私募也將面臨被清理。范圍正在不斷蔓延,餘震不斷。
有市場人士表示:「傘形信託下面會設置許多子單元,主要是給散戶使用,可以加杠桿,陽光私募通過信託公司發行的傘形信託產品,目前看也在被清理范圍內。」
但當下具體的私募通過信託接入券商的產品究竟有多少?資金量又有多大?並沒確定的數字。
有人私募士指出,具體數據比較難估算,每家私募的情況和風格都不一樣,所以選擇也不一樣。需要信託公司或者券商相關業務部門統計才可得出精確數據。
不過部分私募人士也表示:「如果在信託介面的正規私募也因為不能外接介面的問題要關閉,那就轉做券商的交易戶口,由信託繼續發布信息披露就是了,配資清理潮對私募的沖擊有限。」
不少券商已經停止為私募提供交易介面疊加慘淡的A股行情,陽光私募的產品發行驟降,發行期也是被延長,私募正處在最煎熬的時刻。
目前私募圈出現了兩個「零」現象,即零倉位和零成立。大部分私募都表示已經將倉位下調至30%以下,個別私募稱接近零倉位。滬上一位結構化私募產品的基金經理表示,現階段低倉位有利於保證投資人的權益,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私募新成立產品數量也進入零階段。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共成立2403隻陽光私募新品,此前幾乎每周都有新產品成立,但是抗戰紀念日節前一周新產品成立數卻為零。
『玖』 為什麼現在信託產品不好買到了
1、信託集合計劃的項目少了。因為央行降准降息,導致市場資金便宜。很多融資方在發行項專目之前臨屬時叫停,說不缺資金了。在經濟形勢下降的情況下,國家採取寬松貨幣政策,也是讓企業的現金流充裕,不會被大形勢拖累。投資人的投資報酬變少,也是為了讓大家多消費少儲蓄。
2、經濟形勢下降,導致多數信託公司風控更加嚴格。曾經在半年前還可以批下來的地產項目,現在風控趨緊都打了回去,增加增新措施或者不審批。
3、項目的額度在分散。如果融資方資金面不是很緊張,也會分批募集。比如3個億的項目分兩次募集等等。
4、利息下降。現在市面上一般都是利息高於8%/年以上。如果連這個利息都達不到的話,那麼一定是級別比較高的信託項目,一般就走單一信託而不是向自然人募集的集合信託了。因此在原本不多的項目基礎上,還會有一些因為收益達不到預期(也是安全邊際非常高的項目)走單一信託(對接機構)。但如果未來大趨勢都是負利率時代來臨的話,那麼信託收益為7的時間點也會往前移。
『拾』 在信託公司工作怎麼樣
看是做業務還是做行政,績效分配方式不一樣的。不過,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排名很後的信託公司,行政人員的待遇要好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行政人員的,股份制銀行的就比不上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