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行數字貨幣
據路透社消息,瑞典中央銀行(Riksbank)上周表示,已開始測試電子版克朗(e-krona)。如果電子克朗之後進入流通,將被用於模擬日常銀行業務,例如通過數字錢包(如手機應用程序)進行付款、存款和取款。瑞典央行表示將使用區塊鏈技術先在「隔離測試環境」中模擬電子克朗的使用情況,測試將持續到2021年 2 月,該項目的目的是向普通大眾展示如何使用電子克朗。不過,目前瑞典央行尚未就是否發行電子克朗做出最終決定。
據了解,2018 年,瑞典政府就已經開始呼籲啟動電子克朗試點計劃,目標是在 2021 年開始實施數字現金。瑞典確實也是目前世界上現金依賴程度最低的國家,電子克朗的測試項目或許將成為其它還在猶豫的國家央行測試普通民眾反應和接受度的學習案例。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在現金依賴度持續下降以及公司幣等替代貨幣陸續推出的環境下,央行數字貨幣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全球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已經進入一個加速研發推行的通道,近兩年世界主要各國的央行數字貨幣都有可能會落地測試。
2. 央行數字貨幣百姓可以入股嗎
首先,這個說法有問題,投資貨幣?你會用100塊錢去做交易買別人同樣的一百塊錢嗎,沒有收藏價值的100塊錢。所以要明確一個問題,央行發行的是貨幣,是基於國內貨幣政策統一管理的貨幣,是紙質貨幣的替代品,並不是類似比特幣的投資種類,所以不存在投資的問題。
國內在線支付大發展以來,央行就一直在不斷推動數據貨幣的研發,減少紙質貨幣的發行,用電子貨幣的形式發行。
鑒於貨幣的屬性,全世界主權國家都一樣,不允許其他主體發行法幣。所以我們看到FCAEBOOK發行基於區塊鏈的Libra虛擬貨幣,美國政府也是表示擔憂,扎克伯格多次到國會參加質詢。
電子化確實是趨勢,但是各國只能允許有央行來主導,昨天市場上出現農行測試的數字貨幣照片後,股市也起了一些波瀾。央行的數字貨幣熱情一直比較強烈,所以對於電子貨幣的開發以及後續的真正發行應該會領先於其他國家。
央行的熱情當然也是基於國內的電子支付領先全球的態勢,國人的支付習慣已經養成。後續在合適的場景下拓展開來,又將是另一番景象。央行的數字貨幣是紙鈔的替代
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我們對它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是這樣的,只要兩人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不需要連接網路,只要手機有點,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里的數字貨幣,轉移給另一個人,也就是說,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不像現在用微信和支付寶是需要綁定一張銀行卡的,但DCEP不需要。
這意味著DCEP能像紙鈔一樣流通。但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有何不同呢
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法幣,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DCEP,數字貨幣背後由央行和整個國家體系背書。
現在很多私營的支付機構或者平台,會設置各種支付壁壘,比如微信的錢不能轉移給支付寶,支付寶里的錢同樣無法轉給微信,但對央行的數字貨幣來說,只要能使用電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須接受央行的數字貨幣。
那麼DCEP,個人需要怎麼投資呢
目前來看,DCEP大概率對等於人民幣,升值空間不能說不大,其價值等同於人民幣,相當於炒外匯的人才能參與其投資了,而且肯定不會跟其他區塊鏈虛擬貨幣浮動那麼大,這樣肯定會擾亂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的,國家既然能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那麼相信法定貨幣的穩定也是能保證的。
目前各國和機構都有推出自己數字貨幣的打算,最著名的就是FACEBOOK推出的Llbra,對於數字貨幣的推出,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任何的金融創新都有其背後的深層含義,都是在推進整個社會的變革。
3. 央行擬發行數字貨幣(DC/EP)的背景和戰略意圖是什麼
今年11月13日,央行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網傳人民銀行已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更有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將相關數字產品冠以「DC/EP」或「DCEP」在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央行強調,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市場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數字貨幣,網傳法定數字貨幣推出時間均為不準確信息。
目前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在資產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的行為,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請廣大公眾提高風險意識,不偏信輕信,防範利益受損。
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就曾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下稱《公告》),指出發行虛擬貨幣、ICO等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上述活動。
4. 央行的數字貨幣是dcep嗎
央行的數字貨幣是dcep。
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名字叫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內DC就是數字貨幣,EP是電子支付,支付通過某容種方式傳輸的是數字的東西不是紙面的貨幣,所以,電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數字貨幣屬性的。
數字貨幣特點: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高度匿名性。
(4)央行數字貨幣融資擴展閱讀
數字貨幣的應用
一、快捷、經濟和安全的支付結算
跨境支付助力人民幣國際化。2015 年全國涉及經常類項目跨境支付的結算量約為 8萬億元人民幣,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低成本、高效率、低風險的跨國支付與結算產品和方案。
二、抵押品物權數字化
目前,銀行電子化的貸款流程和處理流程仍然存在大量重復的人力工作,而作為貸款發放的基礎支撐,很多抵押品存在定價不實或抵押多次甚至無抵押品等情況。可以考慮利用數字貨幣對銀行的抵押品進行定價和交易追蹤:
三、票據金融和供應鏈金融
近年來,基於商業匯票的各類票據市場業務快速增長,票據理財產品成為互聯網理財的熱門領域,但國內現行的匯票業務仍有約70% 為紙質交易,供應鏈金融也還高度依賴人工成本。
參考資料
網路--數字貨幣
5. 央行的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比特幣的自然本質是去中心化的,但是數字貨幣央行必須遵守集中化的管理模型。與比特幣相比,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更高的「貨幣」價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很大,央行的數字貨幣保證了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功能,自2014年以來,數字貨幣保持相對穩定。自從年初以來,央行一直積極進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和開發,包括有關專利的積極申請。
從發行數字貨幣央行開始,它使用兩級操作系統央行,該系統首先將數字貨幣轉換為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然後再將其轉換為公眾。 穆 長春說這種雙傳輸系統適合中國的國情。不僅可以利用現有資源來調動商業銀行的熱情,而且還可以毫無問題地提高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