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融資順序偏好

融資順序偏好

發布時間:2021-05-24 07:02:57

A. A輪,C輪,天使輪什麼的什麼意思

答:

萬眾創業的年代,尤其是互聯網領域,每天都有各樣的創業公司誕生,每天都有公司融資多少萬,下面就詳細介紹下企業的融資歷程:

一、天使輪:公司由一個連續創業者創辦,創辦之初獲得了天使投資。天使輪時,項目可能有了雛形,APP類項目只是個Demo階段。

二、A輪:1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月活)達到50萬人,ARPU(單用戶貢獻)為0元,收入為0。此時公司產品打磨的相對完善了,正常運作一段時間並有完整詳細的商業及盈利模式,在行業內擁有一定地位和口碑,但可能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三、A+輪:A輪後公司用戶數發展迅猛,半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達到500萬人,ARPU為1元。公司開始有一定的收入(500萬元),是因為開始通過廣告手段獲得少量的流量變現。

四、B輪:1年後公司再次獲得B輪,此時公司MAU已經達到1500萬人,ARPU為5元,公司收入已經達到7500萬元。ARPU不斷提高,是因為公司已經在廣告、游戲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變現方法。此時,公司相對成熟,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但要是盈利能力還是比較弱。

五、C輪:1年後公司獲得C輪融資,此時公司MAU為3000萬人,ARPU為10元,公司在廣告、游戲、電商、會員等各種變現方式多點開花。公司此時收入達到3億元,另外公司已經開始盈利,假設有20%的凈利率,為6000萬。

IPO上市:以後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潤30-50%的穩定增長,並在C輪1年後上市。

這是一個典型的優秀互聯網企業的融資歷程,由連續創業者創辦,每一輪都獲得著名VC投資,成立五年左右上市。

(1)融資順序偏好擴展閱讀:

從狹義上講,融資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公司籌集資金的動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進行。我們通常講,企業籌集資金無非有三大目的:企業要擴張、企業要還債以及混合動機(擴張與還債混合在一起的動機)。

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從現代經濟發展的狀況看,作為企業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識、了解金融機構、了解金融市場,因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企業必須與之打交道。1991年鄧小平同志視察上海時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由此可看出政府高層對金融逐漸重視。

B. myers和 myersmajlaf的融資順序偏好理論 是哪一年提出的

(Macmi11anGaP)。報告認為,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對資本和債務的需求高於金融體系願意提供的數額。

Macmi1lan發現,在英國金融制度中,中小企業與金融市場之間橫亘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當企業需要的外源性資本的規模低於25萬英鎊(約合400萬英鎊現值)時,很難在資本市場上融到資。這是關於融資缺口方面最早的論述,後來Bolton和Wilson的報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對非正式風險投資的研究表明,中小企業籌集一定數額以下的資本時都面臨著資本缺口的問題。

(2)Myers和MyersMajlaf的融資順序偏好理論

該理論認為中小企業並不是按照傳統的以最優資本結構為目標的方式進行融資,由於擔心控制權的稀釋和喪失,企業更傾向於對企業干預程度最小的融資方式,即中小企業融資次序是先內源後外源,外源中則是先債權後股權。啄食順序融資理論還認為銀行融資具有低成本優勢,銀行信貸融資應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

(3)Banerjeel的長期互動假說

Banerjeel(1994)提出了長期互動假說,認為中小金融機構一般是地區性的,與地方中小企業長期合作,互相了解,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願意為之提供服務,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機構缺乏此優勢,出於規避信貸風險考慮,他們更偏向於向大型企業提供貸款,不願意為信息不對稱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因此,該假說認為,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有助於解決融資難問題。Phillp.StrallanandJamesp.Weston(1998)也闡述了幾乎相同的主張: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額信貸方面,中小型金融機構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都十分重視中小金融機構體系的培育和發展。

C. 融資階段哪個最好

沒錢了才想起找融資,是最壞的時機
為什麼這么說?

第一,臨時抱佛腳,時間不對稱

回想當年大學期末前突擊復習的經歷,依然記憶深刻。簡單說,就是用有限的時間(一兩周)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整本書都是重點),那種絕望和痛苦讓人抓狂。

沒錢了才想起融資,也是一樣的,用確定的公司生命倒計時(現金流只能撐2個月)去挑戰不確定的融資周期(3-6個月都有可能,也有可能根本融不到),真的很難。

所以盡量多給自己留些冗餘時間。融資並不是聊聊天、談談心就能拿到錢的,尤其是到資本寒冬的今天,融前的BP准備、DD材料包、Data Package都得准備好,之後都會用到。

而且,股權融資是一個不確定性極大的事情,從見到投資人到最終拿到錢,是個漫長的過程。還會遇到各種需求(提供更多資料或客戶訪談),意料之外的變故(比如負責你項目的投資人突然離職了),謹慎的觀察期(驗證下你所描述的藍圖)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二,命懸一線,太被動

公司現金流可能只剩支撐2個月了,對創始人來說,2個月不能輸血公司就倒閉了,但投資機構並不是非要在2個月內必須投你。

所以,在有限的倒計時肯定會陷入心急如焚、一切都好談的被動局面。

估值肯定是不用太糾結,還可能會面臨很多苛刻條約,這時候簽署不平等條約如果能拿到投資也能保住公司,但未來副作用遲早會逐漸顯現。如果你時間充足,現金流好一點,還能平等談判,可是命懸一線就沒辦法了。

第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聽過不少資本助力創業的故事,聽得多了可能覺得資本總會幫你,沒錯,但要分時間點。

投資機構從來都不是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在你公司發展好的時候,資本當然願意助力,給你充足的彈葯加速擴張,最好能爆發性成長

D. 「資本結構融資順序理論」是什麼

融資順序理論是Mayers( 1984)提出的。該理論認為,投資者之所以對企業的資本結構感興趣,實際上版是因為當企權業公布其選定的資本結構時,股票價格就會產生變化。這種變化可解釋為「信息效應」,它與如何達到這個資本結構本身沒有關系。這是因為,企業負債水平的變動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有關企業價值變化的信號。當企業增加債務減少權益時,意味著企業借債能力提高,企業價值增加,市場接受到這個好消息,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反之亦反。M yers的融資順序理論包括三個基本點:
1.企業將以各種借口避免通過發行普通股或其他風險證券來取得對投資項目的融資。
2.為使內部融資能滿足達到正常權益投資收益率的投資需要,企業必然要確定一個目標股利比率。
3.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企業才會計劃通過向外融資以解決其部分資金需要,而且會從發行風險較低的證券開始。融資順序理論的兩個中心思想是:企業偏好內部融資;如果需要外部融資,則偏好債務融資。

E. 啄食順序理論的融資分析

美、中企業資金來源結構對比(占融資總額的%)
國別 美國(1944-1990平均)中國(1995-2000平均)
內源資金 75 15
外源資金 25 85
股權 1 50
債權 24 35
外源資金合計 25 85
註:美國資料:載《中國證券報》1997.12,15
中國資料:國信證券課題組,《上市公司為何偏好股權融資》,2002。表顯示:美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為內源融資,在其外源融資中主要是債權融資,印證了啄食理論,這與美國證券市場極為發達有著相關的原因。而我國上市公司恰恰相反,與不太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Singh(1992)發現與西方的融資優序理論不同,發展中國家的上市公司具有」異常融資優序」現象— — 外部資本優於內部資金,外部資本中股權資本優於債權資本,偏好於股權融資。就我國的上市企業和資本市場而言,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異常的融資順序的重要原因。
(1)信息成本高昂。
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各種融資方式之間的信息成本差異。從信息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由於內部經理人和外部投資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進行任何的外部融資都會產生信息成本,引起公司價值的下降,而如果採用內部融資的方法則不會增加公司的信息成本。因此內部融資是比外部融資優先的融資方式Jensenand MeckIing(1976)的模型證明假設公司僅採取外部股權的融資方式,由於信息不對稱,存在道德風險問題。內部經理人有可能採取過度的在職消費行為,從而降低公司的價值。因此內部融資優於外部股權融資從企業的股權結構來看,美國經濟是以個人產權制度為基礎的企業幾乎是由個人股東持股。但近二十年來,美國機構持股得到快速發展,主要的機構投資者是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等。這些機構投資者克服了小額投資者的信息搜尋困難,理解專業信息的成本大為降低,避免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為美國個人投資於企業開辟了交易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中介機制。而我國也在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相繼引進QFIl,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入市。為什麼不見成效呢?這主要市場力量欠缺所致,美國監管嚴格,市場力量的作用包括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經理人市場等多種形式。這些市場機制都能對企業經理人員施加影響,使其目標行為有利於所有者。這些市場力量中,數股票市場對經理人員的約束作用最強,也最直接。但在我國,本來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旨在改善信息的不對稱,因為市場不成熟,結果事與願違,進一步提高信息成本。
在我國,監督力量薄弱,小額投資者作為所有者(委託方)難以真正對企業經理人員(代理人)起到監督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佔有股權微不足道的小股東有」措便車「的傾向,他們既不關心,也無力左右企業經理人員的工作;另一方面,由於機構投資者並不是真正的所有者,而只是機構性的代理人、代理基金的受益人運作基金,他們是」被動的投資者」,主要關心企業能付給他們多少的紅利而不是企業經營的好壞和投資項目的運營情況,當機構投資者發現所持股票收益率下降時就會立即拋出所持股票套現退出,而根本無意介入改組企業經理人員。還有我國小額投資者處於信息的弱勢方又缺乏理性,投機心理極強,未充分發育的市場更是助長此種心態,通過」用腳投票」機制來約束企業經營名存實亡,藉以改善企業治理結構的作用是很小的,對企業經理人員的約束主要來自於市場的力量和作用。
(2)信號傳遞效應。
債務融資向市場傳遞的是積極信號,有助於提高企業市場價值。信息不對稱時企業資本結構變動和財務決策披露具有信號效應,外部投資者依據這些變動和決策披霜所傳遞的信息理性地調整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從而導致公司股票價格的波動,股票價格下跌意味著股東利益被稀釋,這種決策披露後形成的企業價值損失稱為決策的信息成本。
為了改變信息不對稱狀況,籌資方就會進行積極的信息顯示。羅斯(Ross)的信號一激勵模型中,經理使用公司的負債比例向外部投資者傳遞公司利潤分布的信息,投資者把較高的負債率看作是公司高質量的表現。為了使債務比例成為可靠的信息機制,羅斯對破產公司的管理者施加「懲罰「約束,從而使公司負債比例成為正確的信號。梅葉斯(M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認為,資本結構的確定是為了緩和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公司投資決策的無效率由於投資者不了解公司的實際類型,只能按照對公司價值的期望來支付公司價值,因此如果公司採用外部融資的方式為公司的新項目融資時,會引起公司價值的下降,所以公司發行新股票是一個壞消息。如果公司具有內部盈餘的話,公司應當首先選擇內部融資的方式,當公司必須依靠外部資金時;如果可以發行與非對稱信息無關的債券,則公司的價值也不會降低,因此債券融資比股權融資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
我們發現,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上符合上述結論,當公司需要進行外部融資時,往往是公司前期的生產經營狀況比較好,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時候。在這種條件下 ROSS(1 977)的模型表明 如果信息是不對稱的。那麼」優質公司」應當比」劣質公司」具有更高的負債率,以向市場傳遞自己公司類型的信息,使得市場能夠對本公司的價值正確估價,避免公司價值的市場低估。但我國市場制度執行不力,上市公司信託責任淡薄,籌集的資金用途隨意改變卻無後續處罰措施,這種情況下促使了股權籌資偏好。 我國上市公司的偏好股權融資是我國籌資和投資雙方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必然結果。這種情況摧毀股東財富,不利經濟的發展。隨著資本市場透明度提高及其逐漸發展成熟,相信我國融資偏好一定會符合啄食理論。

F. 融資優序理論分析中國選擇普通股發行的原因

從優序融資理論看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選擇
根據企業融資理論,企業優序融資的順序首先是內部融資;其次是債務融資;再次為優先股融資;最後是普通股融資。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與優序融資的順序正好相反。表現出偏好外源融資和股權融資的特點。形成這一融資特徵的原因值得探究,其存在的弊端有待在市場體系完善中予以改進。

一、融資理論與優序融資理論
融資理論是企業制定融資政策的理論基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解釋企業融資決策行為的動機及其所秉承的理論基礎時,主要存在著兩大理論,一是權衡融資理論;二是優序融資理論。
權衡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在構造長期資本來源的組合時,存在著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企業將按照事先測算的最佳資本結構來選擇資金來源及配置各種不同性質的資金。
優序融資理論最早是Modigo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理論指出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不存在稅收、破產成本以及代理成本的影響,那麼,企業市場價值將與其資本結構無關。Myers和Majluf(1984)在《企業知道投資人所不知道信息時的融資和投資決策》一文中,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提出企業融資存在一種「啄食順序原則」。認為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產生委託代理關系,因為利益不同,內部經營者和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原因,企業的融資順序上就形成了一個優序策略。即首先為內部融資,也就是企業的留存收益;其次是長期借款和長期債券;再次是發行優先股融資;最後是發行普通股融資。
此外,1989年Baskin以交易成本、個人所得稅和控制權的研究角度對優序融資理論作出了解釋,指出由於留存收益提供的內部資金不必承擔發行成本,也避免了個人所得稅,因此內部資金要優於外部資金。與權益性資金相比較,負債融資由於具有節稅效應,發行成本低,又不會稀釋公司的控制權,所以對外融資來說負債融資又優於權益性融資。
Claggett(1991)利用交叉分類法以驗證權衡融資理論和優序融資理論在實踐中是否存在。結果發現這兩種理論都成立,但優序理論的顯著性高於權衡融資理論。因此,Claggett認為無論是權衡理論還是優序理論都過於簡化,實際的操作是介於兩者之間,故應稱為混合理論。
在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在專題研究融資理論及其實踐效應。有的通過實證研究認為我國企業偏好於股權融資,有的認為我國企業融資秩序與優序融資理論的主張正好相反。

二、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選擇
(一)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概況
根據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統計分析顯示,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以外源融資為主。外源融資在企業融資模式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0%以上,內源融資的比重不到20%,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有50%來源於股權融資。所以,我國企業(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融資順序,首先是股權融資;然後是債券融資;最後才是內源融資。
(二)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特點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結構情況大體可以反映出我國企業融資模式選擇中的以下幾個特點:
1.偏好外源融資
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中,不管公司經營狀況如何,都偏好於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比例始終在80%以上。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差,比例較低。而在發達國家,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一般是保留盈餘,內源融資在企業融資結構中占很高比例。如1990—1994年,美國內源融資比例高達82.8%,日本為49.3%,英國為68.3%,德國為65.5%。而同期,我國內源融資僅佔30%左右,相當於日本20世紀60年代水平。
2.偏好股權融資
在外源性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的比例基本上大於債務融資。特別是在未分配利潤大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點更加明顯。股權融資佔比明顯高於債務融資。而在未分配利潤小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現象雖不明顯,但從上市公司主觀上考察,同樣是偏好於股權融資,只是受制於我國股權融資的法律法規限制,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債券融資。
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比重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初期,股票市場剛剛成立,股權融資還未步入正軌,此時的債券融資多於股權融資。但從1996年開始,股權融資就超過了債券融資,而且兩者之比高達3:1。
3.企業融資效率低下
所謂企業融資效率就是指能夠創造企業價值的融資能力。主要從企業的融資成本、所融資金是否被有效利用以及融資給企業所帶來的收益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查。實證檢驗的結果是,我國企業最為偏好的股權融資中,由於股市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稀缺型市場狀態,融資方處於相對有利地位,加上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交易制度等不健全,融資方往往能較容易地籌集資金,而且可以獲取融資收益。因此,股權融資的效率很低,融資行為成為獲取融資收益的手段,大量資金被大股東無償佔用,或者在資金使用上不被重視,隨意使用,導致資金的回報率極低。
而外源性融資的另一重要模式——債務融資同樣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不能很好地對融資人進行有效監督,加上銀行的市場化改革較慢,存在權責不清現象,在業務的拓展中偏好於規模效應、短期效應,降低了對融資人的篩選監督標准,致使融資效率也處於較低狀態。

三、我國企業融資優序「異象」與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到80年代,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我國商業銀行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股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企業股份制改造同樣起步於20世紀80—90年代。在這樣一種市場背景下,整個信貸市場、股票市場在90年代都成為一種稀缺型市場。在整個市場的發展中,又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現象。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不協調,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不協調。其中以銀行為主的貨幣市場在政策的直接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發展,資產迅速壯大,銀行成為我國資金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在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起步略早於股票市場,發展緩慢,企業債券流通性差,發行受到嚴格的限制以及存在的利率風險等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導致在債券市場進行大規模的融資很難為廣大投資者所接受。而廣大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偏好使得股權融資相對容易,從而促使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股權融資。
(二)融資成本的客觀需要
企業融資首先考慮的就是融資成本。那麼債務融資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而股權融資的成本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隱性成本,即上市以後被收購、管理層被解僱等風險成本;二是顯性成本,能確認並計量的成本,即發行費用、股息、信息披露費用等成本。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債務融資成本較低,股票融資成本最高,但在我國的實踐中,由於政府對上市公司的隱形保護以及市場發展需求,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過程中可將大量顯性成本予以轉嫁,同時,就我國新股發行市盈率測算,即使上市公司將其當年盈利的全部作為股利發放,融資成本仍低於銀行的債務融資利率。

G. 根據融資順序理論,公司應遵循怎樣的融資順序,為什麼

根據融資偏好次序理論,公司融資的手段按照優先順序應該是內源版性融資,低風險債券融資權,優先股融資,普通股融資。
根據這種理論,管理者對融資的方式是有偏好的,管理者首先會選擇內部融資的方式,即用本公司的留存收益,一個原因是它避免了外部融資可能會產生資金的稀缺性問題,另外,使用公司內部的留存收益不會產生籌資成本,管理者還可以確定一個與長期投資機會相匹配的目標股息支付率,從而避免股息突然變動對公司的不利影響;當公司的現金流不足以投資於公司希望的投資機會,而「粘性」的股息政策又排除了削減股息的可能,必須進行外部融資,管理者首先會選擇低風險的債券,因為債券對公司的管理干預較少,籌資成本也會小於其他類型的外部融資方式;其次,管理者會選擇優先股,因為優先股具有一些債券的特徵;再次是各種混合證券,如可轉換債券;最後才是發行普通股票,不僅因為股票的擁有者對公司的干預在所有融資方式中是最強的,而且籌資成本比其他融資方式都高。

H. 融資該如何有效的進行

一、企業融資方式 融資方式從來源上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依靠企業內部產生的現金流量來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投資活動的新增資金需求。內部融資以企業留存的稅後利潤和計提折舊形成的資金作為資金來源。外部融資是指從企業外部獲得資金,具體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直接融資是指企業不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是通過證券市場直接向投資者發行股票、公司債、信託產品等方式獲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間接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因而,銀行貸款就成為企業間接融資的一種重要方式。融資方式按照融資中產權關系的不同,可分為權益融資(或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權益資金無須還本付息,被視為企業的永久性資本。而債務資金必須定期還本付息,它是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根源。 二、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因素 資金是企業從事投資和經營活動的血液,如何籌集企業所需資金是現代財務管理的首要內容。每個企業在進行籌資方式選擇時,必須清楚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有關因素。 1.外部因素 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外部因素是指對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產生影響作用的各種外部客觀環境。主要是指法律環境、金融環境和經濟環境。外部客觀環境的寬松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企業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必須遵循稅收法規,同時考慮稅率變動對融資的影響。金融政策的變化必然會影響企業融資、投資、資金營運和利潤分配活動。此時,融資方式的風險、成本等也會發生變化。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進行理財活動的宏觀經濟狀況,在經濟增長較快時期,企業需要通過負債或增發股票方式籌集大量資金,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當政府的經濟政策隨著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做出調整時,企業的融資方式也應隨著政策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2.內部因素 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的發展前景、盈利能力、經營和財務狀況、行業競爭力、資本結構、控制權、企業規模、信譽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這些內部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融資方式也應該隨著這些內部因素的變化而作出靈活的調整,以適應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變化。 三、融資方式的選擇策略 1.遵循先「內部融資」後「外部融資」的優序理論 按照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中的「優序理論」,企業融資的首選是企業的內部資金,主要是指企業留存的稅後利潤,在內部融資不足時,再進行外部融資。而在外部融資時,先選擇低風險類型的債務融資,後選擇發行新的股票。採用這種順序選擇融資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點:(1)內部融資成本相對較低、風險最小、使用靈活自主。以內部融資為主要融資方式的企業可以有效控制財務風險,保持穩健的財務狀況。(2)負債比率尤其是高風險債務比率的提高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破產風險。(3)企業的股權融資偏好易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些公司將籌集的股權資金投向自身並不熟悉且投資收益率並不高的項目,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隨意改變其招股說明書上的資金用途,並且並不能保證改變用途後的資金使用的獲利能力。在企業經營業績沒有較大提升的前景下,進行新的股權融資會稀釋企業的經營業績,降低每股收益,損害投資者利益。此外,在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趨向不斷完善的情況下,企業股權再融資的門檻會提高,再融資成本會增加。比如,2008年8月22日,證監會就再融資公司的分紅出台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的分紅比例,要求《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確定的再融資公司最近3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最近3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同時,隨著投資者的不斷成熟,對企業股票的選擇也會趨向理性,可能導致股權融資方式沒有以前那樣暢通了。 目前,我國多數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則是將發行股票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其次考慮債務融資,最後是內部融資。這種融資順序易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杠桿作用弱化,助推股權融資偏好的傾向。 2.考慮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及財務狀況,並考慮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等情況,選擇較為合適的融資方式。 (1)考慮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宏觀經濟狀況,在經濟增速較快時期,企業為了跟上經濟增長的速度,需要籌集資金用於增加固定資產、存貨、人員等,企業一般可通過增發股票、發行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等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在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放緩時,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降低,一般應逐漸收縮債務融資規模,盡量少用債務融資方式。 (2)考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代價。融資成本越低,融資收益越好。由於不同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資金成本,為了以較低的融資成本取得所需資金,企業自然應分析和比較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的高低,盡量選擇資金成本低的融資方式及融資組合。 (3)考慮融資方式的風險。不同融資方式的風險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債務融資方式因其必須定期還本付息,因此,可能產生不能償付的風險,融資風險較大。而股權融資方式由於不存在還本付息的風險,因而融資風險小。企業若採用了債務籌資方式,由於財務杠桿的作用,一旦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及每股收益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美國幾大投資銀行的相繼破產,就是與濫用財務杠桿、無視融資方式的風險控制有關。因此,企業務必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融資方式的風險程度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 (4)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發展前景。總的來說,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財務狀況越好,變現能力越強,發展前景良好,就越有能力承擔財務風險。當企業的投資利潤率大於債務資金利息率的情況下,負債越多,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就越高,對企業發展及權益資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當企業正處盈利能力不斷上升,發展前景良好時期,債務籌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當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財務狀況每況愈下,發展前景欠佳時期,企業應盡量少用債務融資方式,以規避財務風險。當然,盈利能力較強且具有股本擴張能力的企業,若有條件通過新發或增發股票方式籌集資金,則可用股權融資或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兩者兼而有之的融資方式籌集資金。 (5)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激烈,進出行業也比較容易,且整個行業的獲利能力呈下降趨勢時,則應考慮用股權融資,慎用債務融資。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較低,進出行業也較困難,且企業的銷售利潤在未來幾年能快速增長時,則可考慮增加負債比例,獲得財務杠桿利益。 (6)考慮企業的資產結構和資本結構。一般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重較高,總資產周轉速度慢,要求有較多的權益資金等長期資金作後盾;而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其資金周轉速度快,可以較多地依賴流動負債籌集資金。 為保持較佳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高企的企業應降低負債比例,改用股權籌資;負債率較低、財務較保守的企業,在遇合適投資機會時,可適度加大負債,分享財務杠桿利益,完善資本結構。 (7)考慮企業的控制權。發行普通股會稀釋企業的控制權,可能使控制權旁落他人,而債務籌資一般不影響或很少影響控制權問題。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慎重選擇融資方式。 (8)考慮利率、稅率的變動。如果目前利率較低,但預測以後可能上升,那麼企業可通過發行長期債券籌集資金,從而在若干年內將利率固定在較低的水平上。反之,若目前利率較高,企業可通過流動負債或股權融資方式籌集資金,以規避財務風險。就稅率來說,由於企業利用債務資金可以獲得減稅利益,因此,所得稅稅率越高,債務籌資的減稅利益就越多。此時,企業可優先考慮債務融資;反之,債務籌資的減稅利益就越少。此時,企業可考慮股權融資。 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企業應綜合考慮影響融資方式選擇的多種因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資金成本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融資方式。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I.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按照什麼順序來考慮其融資方式

發行股票
債務融資
內部融資
我國多數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則是將發行股票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其次考慮債務融資,最後是內部融資。

這種融資順序易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杠桿作用弱化,助推股權融資偏好的傾向。

J. 啄食順序理論的倒啄食


創造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融資順序新理論——「倒啄食順序理論」
(1)「啄食順序理論」值得參考和借鑒,但不能照搬。
在「啄食順序理論」中企業首選內源融資,內源融資獲得權益資本,企業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資,首先取決於企業內源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內源融資規模大, 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 同樣的, 也才能獲得借入資本。從融資原理分析, 企業負債經營, 首先是企業自有資本實力的體現, 自有資本為企業負債融資提供了信譽保證。而且,經濟效益好的企業, 投資回報率高, 股東收益好, 更應注重內源融資。如果增發股票, 無異是增加更多的股東, 良好的投資回報會被新的投資者分享, 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但我國的客觀情況是,有相當數量的企業是國有企業,沒有內部積累,自注資金能力弱,沒辦法用內源融資。我國企業主要依賴於外源融資, 內源融資比例很低, 這說明 :體制決定了企業對銀行的依賴性;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的動力和約束力; 企業的經濟效益低,形不成內部積累 。用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企業確實沒有錢。所以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實際是沒辦法將內源融資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我國的企業只能將「啄食順序理論」作為參考和借鑒,不能照搬。
(2)「倒啄食順序理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融資順序偏好。
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提出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內源融資的企業融資順序。因為該順序與「啄食順序理論」相反,將它命名為「倒啄食順序理論」。為什麼是這樣呢?原因如下:
第一,在我國的現狀下,應首選外源融資。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是國有企業沒有內部積累,而且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不佳,自注資金能力弱,確實沒辦法用內源融資。因此,我國企業的客觀情況造成了必須要依賴和首選外源融資。
第二,在外源融資中,應首選債券融資,而不是股權融資。原因如下:
(1)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分析:對於融資的企業本身來說,資金結構中有一定的企業債券,可以形成對經理層的有效監督,對於解決企業自身的公司經理和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有很好的作用。因為企業債券一般面對社會公眾發行,它相對於股權融資,是一種最硬的融資方式,不但要求固定利息,而且必須還本付息。這樣對公司的經理形成很大的壓力,促使他們努力工作。
(2)從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信號傳遞理論的角度分析:當公司必須依靠外部資金時,如果發行與非對稱信息無關的債券,公司的價值不會降低。因此債券融資比股權融資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
(3)從發達國家的相關數據分析:2001年,美國公司債(相當於我國的企業債)的余額為51749億美元,佔美國GDP比重達到36.185%;2000年,日本這一數字是23%;而我國2002年末的這個比例還不到1%,其發展空間可想而知。
在發達國家成熟市場上,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一般比股票發行規模大3~10倍。從機構上看,中美兩國的債券市場,呈現出完全相反的兩個三角型:美國的債券市場是由國債、抵押貸款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市政債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等組成的。美國迄今發展最快、發行量最大的是企業債券;其次是市政債,擁有全球最大的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發行量最小的是國債。我國債券市場目前發行量最大的是國債,還沒有地方政府債券,而企業債在債券市場結構中的位置,剛好處於與美國相反的位置上,數量最少。由此可見,我國的企業債券融資發展空間大,所以,應該借鑒美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經驗來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4)從籌資者的角度看,在發達的資本市場,債券籌資的發行成本應該比股票籌資低,債券利息可從稅前利潤扣除,而股息則從稅後利潤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雙重課稅的問題。債券融資不影響原有股東的控制權,債券投資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權力,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分配紅利的權力,對於想控制股權,維持原有管理結構不變的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比發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5)投融資環境已經得到一些改善,尤其是國債市場已得到很大的改進,國債的市場化發行,使得政府不必通過限制發行企業債券來完成國債的發行任務,客觀上為企業的債券發行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
(6)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一大批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企業債券發行提供了必要條件。
(7)當前國內企業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已經完成了由個人投資者為主到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轉變。機構投資者包括: 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主體的變化,有利於債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融資順序偏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
銀行房產抵押貸款40萬還款5年 瀏覽:525
股指期貨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貨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