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子女教育理財規劃的最基本原則是
穩健安全 子女教育理財規劃因其特殊性,必須以穩健理財作為最基本原則。
⑵ 個人教育理財同其他理財形式不同的最主要特點是
看我賬號的個人簡介,那裡有你想要的很全的這方面的知識。不妨試試看奧,還不錯
⑶ 制定個人理財目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將什麼作為必須實現的理財目標
單身期(參加工作到結婚前:2~5年)
理財重點:該時期要為未來家庭積累資金,理財重點是要努力工作,打好基礎。也可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學習投資經驗。另外,由於此時負擔較輕,年輕人的保費又相對較低,可為自己買點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導致收入減少或負擔加重。
投資建議:可將積蓄的60%用於投資風險大、長期回報高的股票、基金等金融品種;20%選擇定期儲蓄;10%購買保險;10%存為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優先順序: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家庭形成期(結婚到孩子出生前:1~5年)
理財重點:這一時期是家庭消費的高峰期。雖然經濟收入有所增加,生活趨於穩定,但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還是比較簡單。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要支付較大的家庭建設費用,如購買一些較高檔的生活用品、每月還購房貸款等。此階段的理財重點應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稍有積累後,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激進的理財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
投資建議:可將積累資金的50%投資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35%投資於債券和保險;15%留作活期儲蓄。
理財優先順序:購置住房→購置硬體→節財計劃→應急基金
子女大學教育期(孩子上大學以後:4~7年)
理財重點:這一階段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猛增。對於已積累一定財富的家庭來說,不會感到困難。因此,可繼續發展投資事業,創造更多財富。而那些仍未富裕起來的家庭,通常負擔較重,應把子女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作為理財重點,確保子女順利完成學業。
投資建議:將積蓄資金的40%用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的投資,但要注意嚴格控制風險;40%用於銀行存款或國債,以應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用於保險;10%作為家庭備用。
理財優先順序:子女教育規劃→債務計劃→資產增值規劃→應急基金
家庭成長期(孩子出生到上大學:9~12年)
理財重點:家庭的最大開支是子女教育費用和保健醫療費等,但隨著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強,父母可以根據經驗在投資方面適當進行創業,如進行風險投資等。購買保險應偏重於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等。
投資建議:可將資本的30%投資於房產,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40%投資股票、外匯或期貨;20%投資銀行定期存款或債券及保險;10%是活期儲蓄,以備家庭急用。
理財優先順序:子女教育規劃→資產增值管理→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家庭成熟期(子女參加工作到父母退休前:約15年)
⑷ 個人教育理財基本原則包括( )。 充分與子女溝通的原則 穩健理財原則 及早規劃原則 靈活寬松、資金充裕的
充分與子女溝通的原則0穩健理財原則0及早規劃原則0靈活寬松、資金充裕的
都全對
⑸ 個人教育理財的特徵
是要做選擇嗎?個人感覺 都 不夠全面,1.2.3.都是比較准確的,但是第4點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掌握的,兒女的教育 最終還是要看父母想將兒女教育 成什麼樣子,畢竟 孩子出生到成熟的時候,很多都 是由父母決定的...
⑹ 如何做好教育理財規劃
子女教育幾乎是個每個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教育花費越來越貴,父母們需要未雨綢繆,為孩子長期的教育基金做好准備。通常,子女教育的總支出會隨著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以及家長選擇的學校級別不同而差別迥異。如果所在的是一線城市,或者選擇出國念書,家長往往需要預備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以承擔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系列開支。
盡早開始教育儲蓄
子女教育基金的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越早開始越好。一般家庭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年即可開始儲備教育金。考慮到這筆錢在較長時間內都不會動用,可以考慮採用定期定額的存款方式。具體操作為:
規劃每月家庭開支,撥出一筆專項資金用於儲蓄教育基金。計算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的時間,然後根據總的教育預算制定每年甚至每月的儲蓄計劃。
如果是剛組建家庭並養育新生兒的家庭,剛開始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少量儲蓄,之後每月遞增一定金額。未來還可根據家庭收支情況適當增加儲蓄金額。
教育基金儲蓄是個長期過程,你可以把每個月的儲蓄存成5年期定期,以獲得最高的收益。同時還要比較不同銀行的利率,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進行存款。
嘗試基金定投
除了儲蓄教育基金,基金定投也是值得考慮的方式。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通過長時間的基金定投,可以規避市場行情波動,獲得穩健收益。但要注意,基金定投用於教育積累,周期最好在10年以上,同時盡量選擇成立時間較長,持續回報較好的基金定投。
為孩子買份教育險
教育金保險是保險公司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教育提供相應保險金的保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教育金保險,投保的對象是0周歲(出生滿28天且已健康出院的嬰兒)~17周歲的少兒;有些保險公司的教育金保險針對的對象為出生滿30天~14周歲的少兒。除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幾個時期的教育基金以外,還包括了參加工作以後的創業基金、婚嫁基金甚至還有退休之後的養老基金等。如果投保教育險,應視家庭收入狀況投入保費,保費最好不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因為教育險繳存時間較長,要避免家庭因保費太高陷入流動性風險。此外,還應問清教育保險的豁免條款范圍。在購買主險時,最好同時購買豁免保費附加險,這樣一旦投保的家長遭受意外,子女可以繼續得到保障和資助。
善用學校資源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學習,都可以建議孩子合理利用學校資源來承擔開支,這些資源包括獎學金、學生貸款、學校資助等。
獎學金:中國學校的獎學金通常是每學期評選一次,評選的主要標準是上一學年的期末學習成績,獎學金金額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海外高校也會設立獎勵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但名額一般很少。此外,學生還可向學校申請助學金及學費減免。
學生貸款:中國學校的學生貸款分為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一般家庭收入情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等到畢業工作後再償還。出國留學也可以貸款,借款人須提供貸款人認可的財產抵押、質押或第三方保證。
學校資助:中國學校一般都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有需要的學生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勤工助學活動,通過適當的勞動得到一定的酬金。在海外留學也可在校內打工,主要校內打工場所為學校的餐廳、圖書館、便利店、計算機房、學生服務中心等。如美國大學圖書館為學生提供的工作機會很多。
校外兼職: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打工不僅可以賺取部分生活費,還可以讓孩子得到磨練,為未來走入社會做好准備。
了解更多實用理財技巧請訪問:www.practicalmoneyskills.com.cn
⑺ 家庭理財的基本原則
家庭理財五原則:
原則1:應急支出。建立家庭保障應急支出賬戶,款項應足內以應付家容庭4~6個月生活中的各項支出。這樣家庭在面臨變故或收入危機時,仍有較充裕的資金。
原則2:保障家庭主要收入者。可通過對家庭主要收入者進行人身保險的方式,分散其發生變故的風險。
原則3:知己知彼。「知己」指對家庭的財務狀況全面了解,包括每年收入、支出及理財目標等。「知彼」指了解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
原則4:制定理財策略。理財策略是使家庭現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前提,盡早制定出適合家庭的儲蓄、投資和資產管理等理財策略,以實現家庭資產的最佳配置。
原則5:明確未來需求規劃。家庭理財的明確目標之一是針對未來的家庭財務需求預作規劃,這些未來需求大致包括子女教育費用、購房費用、養老費用三大類,提前為計劃做准備。
健康投資是最佳的首選投資項目,生命是人生的根基,而投資理財的最佳顧問是你自己不要盲從別人。總之,聰明理財、科學投資,能讓你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滿。
⑻ 理財規劃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8)個人教育理財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老百姓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和投機性需要。
家庭生活中,應通過現金規劃,用手頭現金滿足短期需求,預期的現金支出則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的首要目的是使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實際生活中,學會省錢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家庭負債率不能超過25%—30%。
3、實現教育期望。隨著人們教育需求的逐漸增長,教育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家庭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應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專業人士建議大家關注消費型保險。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費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有可能通過「省錢」來實現,但財富的絕對增加則要通過收入的增加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
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以便到了晚年可以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有尊嚴、能自立的老年生活。
8、合理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