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
『貳』 如何讓孩子自己學會理財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金錢的概念基本上是零,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概念,比如說告訴孩子一塊錢可以買什麼,多少錢才可以買到房子和車子等等。
『叄』 小孩子學理財有必要嗎
小孩子學理財是有必要的,如今孩子生活物質豐富, 家長們就算自己勒緊褲帶,仍會給小孩足夠的零用錢,把最好的供給他們,可是理財師蜜蜂聚財認為,當父母這樣做時,可能會變成「愛他等於害他」,使孩子形成錯誤的理財概念,不知道世事艱難的這一面,如果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後,改變自己理財的壞習慣,無疑,這將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理財教育還是應該從兒童時代便開始做起。
如果沒有及時教給孩子對金錢抱有健康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父母可能面臨以下危險:一是孩子因缺乏經濟責任心,在經濟上會經常收不抵支,長期 對父母依賴;二是孩子受廣告等影響,逐漸形成自我享受價值觀,沉迷於物質享受;三是由於缺乏收支平衡意識,在信用消費中陷入債務陷阱和人格陷阱。
從小開始做好理財訓練,對於一個人將來的成長,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從短期的效果來看 ,他們會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而從長遠的角度, 更有利於孩子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為自已鋪就一條財富之道。另外,若家長能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理財,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便可幫助孩子減少無謂的花費,避免陷入債務危機之中,由於金融及銀行業的高速發展,信貸消費已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這樣一項調查顯示,有86.7%的少年兒童平時有零花錢,他們中平均每月有10元以下的有26.6%, 11~30元的有19.2%,31~50元的有12.6%,51~100元的有13.1% ,101~200元的有9.3% ,201~300元的有5.7% ,301元以上的有13.6%。隨著年齡的增長, 零花錢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那麼,孩子們通常把手裡的零花錢做什麼用呢?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的錢有多種用途:選擇「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給同學買生日禮物 」等名目繁多。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自述家庭經濟狀況「富裕」、「一般」、「困難」三種不同情況的孩子,在調查所列花錢的10個方面中,有9個方面不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孩子花錢基本上是不顧家庭經濟狀況的,即使是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比較困難」和「非常困難」的,仍然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給同學買生日、節日禮物 」 毫不吝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被調查的少年兒童中,有 12.5%的父親和22.3%的母親是「失業或無職業者」,但是他們的零花錢的擁有量以及用的零花錢干什麼與父母在職的孩子沒有多大的差異。
在調查報告中記者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比較欠缺,學校在這方面更顯薄弱,少年兒童的消費缺乏有效的指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來說,學會理財,不僅僅是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多國家來說,關繫到如何養駕御未來經濟的人才,適應未來經濟生活的需要。許多年來,理財教育是我們教育的盲點,現在應當盡快補上這一課。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一些負面影響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有些學生,在利用信用卡透支後,才發現自己原來無力債還高昂利息,惟有申請更多的卡,實行以一張卡的透支額,以應付另一張卡要償還的貸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這亦是缺乏理財觀念和理財技巧的結果。僅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方面來看,若不能從小做好理財訓練,幫助孩子明白金錢和信貸的問題,到他們長大後,就可能引起更多、更大的問題。
而從小就訓練小孩子有關理財的觀念,其實還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幫助小孩學習有關數
學的知識。此外,當他們知道更多的理財及投資知識後,便會更清楚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加深對社會的認識。
由於我們正走向知識型經濟的社會中,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孩子若從小開始,便已培養出優良的理財能力,那麼在這個知識型的社會中,將比別人更具競爭能力。
『肆』 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下面小編向您介紹下。第一步,要讓孩子懂得錢財來之不易。理財專家建議,家長不妨讓孩子了解家裡收入支出情況,並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這樣一方面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讓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時想像自己的未來規劃。同時,家長還可以向孩子介紹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如存摺上的利息變化等,讓孩子了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孩子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在實際購物中教導他們了解商品的成分、質地和價格,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懂得取捨。第二步,要讓孩子懂得花錢。父母在生活中最好能給孩子一些實際花錢的機會,以周或是半個月為單位,一次性給孩子一定額度的零花錢。同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記賬培養數字觀念。記賬除了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花費情形,還能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而且,父母也可通過記賬了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情況。第三步,讓孩子懂得投資。
『伍』 當孩子會用錢的時候,要不要教他如何理財呢
案例一凱凱爸爸覺得自己的童年太苦太寒磣,總是羨慕別的孩子有零食、有新衣服,下定決心不能苦了孩子。凱凱上二年級開始給零花錢,每周10元,孩子大手大腳,經常兩天就花完了,回來接著要,後來加到每周20元,還是不夠花。
後來老師反映孩子的成績下降了,上課也不認真,在爸爸的逼問下才知道凱凱的零花錢都用來去游戲廳打游戲了,爸爸很後悔,覺得不該給孩子零花錢,害了孩子。
案例二可可11歲了,有儲蓄罐,有記賬本,平時她買學慣用品、自己鍾愛的小物什、給同學送禮物、向長輩表孝心,都是用自己的錢買。她的錢主要來自春節期間的壓歲錢、父母定期給的零花錢以及她做好事或考高分獲得的獎勵。
當然,讓孩子決定零花錢的使用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加強家長的指導監督作用。
也不要用零花錢取代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零花錢只是教育的一種載體,而不是內容,父母的職責是愛孩子和教孩子,這是任何載體都替代不了的。
『陸』 我們小孩子要學會理財嗎
理財專家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為孩子准備金山銀山,不如讓他們擁有理財技能。財商已成為繼智商、情商之後又一被廣泛認同的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素質的一個方面. 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關鍵是3個「意識」:第一步是讓孩子明白錢的意義,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接下來就要讓孩子樹立「記賬」意識,最後,則是要注意樹立孩子的「目標」意識。請參考 http://money..com/2009/61baobeilicaijihua/index.html
『柒』 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先說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
我們有句古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漸長大,會接觸到壓歲錢、會需要零花錢、會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這都或多或少地和錢有一點兒關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錢甩給孩子、壓歲錢全部「充公」、或者給錢讓孩子與同學應酬攀比,其實都是不正確、更不負責任的做法。早早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學習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學習之外,當代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必要教育。
還有,要教孩子樹立財富管理,和適當的理財方法,要怎樣做?
1. 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財富目標,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把家庭資產在各類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中進行均衡配置,讓家庭財務處於良性運轉,必然能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
2. 帶孩子閱讀適合年齡段的書籍,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比如出版近20年的歐洲著名理財童話《小狗錢錢》,這本書10年前就買來,一直躺在書櫃里。最近讀書的時候翻出來,發現其中關於制定財富目標、執行財富目標、處理負債和正確投資的觀點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淺出,孩子也能看懂,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捌』 父母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呢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給孩子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元到現在的幾十、上百元。到了初中以後,家長怕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吃不好,零花錢更是有增無減。 他們在家長的「默認」和「縱容」下養成了不良的消費習慣: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只知道有錢就花,花完了再向父母要,久而久之讓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個人的金錢觀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金錢是把雙刃劍,關鍵就在於用它去做有益的事情還是有害的事情。這提醒我們,指望用金錢堆砌出一個好孩子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實際上,給孩子金錢容易,但培養一個好孩子卻很難。用金錢毀掉一個孩於容易,在金錢充斥的世界裡塑造孩子不為金錢所動的性格則要難上加難。而這,更需要家長有正確的金錢觀和科學教育孩子的技巧與方法。
因此,從現在起,作為初中生的家長,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不容忽視,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一、告知孩子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
雖然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但很多外在行為仍會受父母的影響。所以當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或不能做什麼事,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才有說服力。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才可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
家長們的錢袋漸鼓,本不是什麼壞事,問題是金錢多了,物質豐富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卻沒有跟上。家庭的經濟付出與孩子的學業成績、心理素質、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之間並未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並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經濟成本越高,對子女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越有利。
作為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給孩子金錢時,別忘了同時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玖』 小孩從小學會理財的優缺點
理財是中性詞,沒有優缺點的,主要看父母言傳身教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金錢觀。
父母心智成熟的話可以讓孩子學會這項技能
『拾』 關於孩子理財
我建議你首先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同媽媽講今後你要自己管理自己的錢財,然後讓她做監督去提醒你。而你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你有多少壓歲錢,父母有無幫你買保險,你自己平時有什麼定期的資金來源等等,了解之後,就要進行分析:
1.壓歲錢的存取狀況如何,收益有多少,除了現在這種方式外還有其它更好收益的存取方式嗎?這個你可以同媽媽去銀行了解,當然高收益就伴隨高風險,要問清楚
2.保險,本人覺得這個你可以向父母了解
3.定期的資金來源,我覺得孩子應該從小就學會一種叫責任感的東西,即是孩子的付出是應該有報酬的,你可以同媽媽商量,你是外出打暑期工賺或你負責家裡的清潔同打理,你可以從中獲得報酬。(投稿、賣專利等也不錯)有了這個後,你會知道付出才會有回報。
4.證券、股票、基金,首先你可以向父母或跟銀行了解,因為參與這些你要有一定的資金基礎同心理素質,賺錢當然開心,但要有遇到虧損時候的准備。。。
最後我認為孩子的理財最好是自己的自律同父母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