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歐怎麼消失了
陳歐
聚美集團董事長、創始人
共3個含義
陳歐(1983年2月4日-),企業家,出生於四川德陽,畢業於斯坦福大學,街電董事長、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 2010年,陳歐創立團美網(聚美優品前身),並於4年後帶領其赴美上市,被譽為紐交所220餘年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曾為公司拍攝的「我為自己代言」系列廣告,在新浪微博掀起「陳歐體」模仿熱潮,曾入選《福布斯》榜單。
中文名
陳歐
出生日期
1983年2月4日
出生地
四川德陽
國籍
中國
職業
企業家
更多
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陳歐
陳歐,中國企業家、聚美集團董事長。[1]2009年回國創業。2012年拍攝「我為自己代言」系列廣告大片。獲第十屆「年度中國創業新銳」稱號。
陳歐,16歲留學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26歲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2]聚美集團董事長、創始人,街電董事長。[1][3][4]2012年、2013年,陳歐兩次榮登福布斯中文版評出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並榮獲「2014年中國互聯網十大風雲人物」稱號。[5]新浪微博粉絲達4200萬,多年蟬聯微博企業家影響力排行榜第一名 。[4]
早年經歷
陳歐的家鄉在四川省中江縣,少年時代的陳歐小學拿過不少奧數的獎,小學畢業直接跳級讀初二。至16歲,陳歐機緣巧合發現了當年德陽的全額獎學金留學項目。陳歐考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拿到全額獎學金。[6]
陳歐
陳歐大學讀的是計算機,業余愛好是掙錢。打游戲比賽。和時下大多數大學生一樣,陳歐在大學期間經常參加游戲比賽。但有所不同的是別的參賽選手把打魔獸當成生活,而陳歐只是在參賽前的三四天才抽空練習一下。最好成績是曾獲新加坡《魔獸爭霸》前三。陳歐通過參加游戲比賽很快就發掘到了商機,這也就成就了陳歐打造全球領先的在線游戲平台GGgame。
2001年就讀於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所學專業計算機專業。2006年,他還在新加坡讀大四,僅靠著一台筆記本,創辦了在線游戲對戰平台GGgame。當時盛大浩方想進東南亞市場,但是版本做得很差。GGgame短時間內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游戲玩家,成為中國之外最大的游戲對戰平台之一。
2009年,陳歐發現自己與公司不合拍,於是賣掉公司。在GGgame發展得不錯時,不甘心現狀的陳歐決定去斯坦福大學讀MBA,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此同時,留學斯坦福讓陳歐還結識了第二位創業夥伴戴雨森。
2009年7月,在畢業後的第三天回國,開始第二次創業。他帶著一個全新的項目,找到了已經2年沒有聯系過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陳歐早在2007年7月的一天,還是斯坦福大學學生的陳歐飛回北京,為創業項目融資。經朋友介紹,陳歐在北京翠宮飯店結識了未來最重要的創業恩師——真格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之一)。兩人在北京翠宮飯店喝了一次茶,徐老師便決定投資他的GGgame。但陳歐這一次沒有拿徐老師的錢。
兩年後,當陳歐從美國斯坦福畢業再次回國進行創業時,陳歐在中國大飯店又一次遇到了徐小平。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斯坦福師弟戴雨森也放棄學位回國追隨陳歐。陳歐選擇游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項目是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
B. 陳歐的故事
陳歐,80後創業新貴,聚美優品CEO及聯合創始人。16歲留學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期間曾成功創辦在線游戲平台Garena,26歲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其一手創辦的化妝品B2C網站聚美優品先後獲得徐小平天使投資,險峰華興創投,及紅杉資本千萬投資,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注冊用戶超300萬,總營業額突破4億,書寫了80後創業傳奇。
陳歐(3張)2010年,陳歐牽手人氣小天王韓庚推出聚美優品地鐵廣告,其新穎的「雙代言」模式受到熱烈追捧。此外,他親自出鏡為公司拍攝的「為自己代言」的廣告視頻引起80後強烈共鳴,在新浪微博掀起「聚美體」模仿熱潮。
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四川人陳歐,父母都是地級市的政府公務員。16歲之前,他和大多數孩子一樣讀書、生活。直到他以全額獎學金,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這是一塊很好的跳板。」陳歐說,他大學讀的是計算機,業余愛好是掙錢。怎麼掙?打游戲比賽。大學期間,頗有天賦的陳歐經常參加游戲比賽,別的參賽選手把打魔獸當成生活,而陳歐只是在參賽前的三四天才抽空練習一下。那時,他的最好成績是曾獲新加坡《魔獸爭霸》前三。
玩游戲並沒有讓陳歐過癮,發掘創造新游戲就成了他的業餘生活。大學四年級時,陳歐僅靠著一台筆記本,創辦了全球領先的在線游戲平台Garena(原gg平台,現在全球擁有超過2400萬用戶)並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游戲玩家,成為中國之外最大的游戲對戰平台之一。
就在為Garena得意之時,在父母的壓力之下,他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攻讀美國斯坦福大學M B A。2007年,陳歐順利考入斯坦福,重心再次轉向學習。在這期間,陳歐結識了第二位創業夥伴戴雨森。
在陳歐眼裡,就業是根據老闆的思路去完成工作,僅是自己的職責;而創業不同,它是創造價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陳歐稱,自己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喜歡去創造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在星座中,水瓶座是性格最難測,這似乎與陳歐的行事軌跡非常相符。
2007年,陳歐經斯坦福校友介紹,認識了徐小平。兩人在北京翠宮飯店喝了一次茶,徐老師便決定投資他的游戲對戰平台。
但陳歐這一次沒有拿徐老師的錢。因為他當時正面臨畢業後是繼續讀書還是回國的抉擇,「如果拿了徐老師的錢又繼續讀書,就很不好意思了。」
2009年,由於讀MBA的距離感,陳歐發現自己與Garena的公司氛圍已經不那麼合拍,有一種「命運不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於是,他不得不忍痛賣掉曾讓他得意的游戲平台Garena。雖然父母希望他拿到博士學位後再回國,但已經創業上癮的陳歐心思早已不在校園。他在畢業後的第三天便殺回國,開始第二次創業。
「作為男性,為什麼選擇做化妝品網站?」「因為我是水瓶座,做事情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這是陳歐的水瓶式回答。
陳歐回到北京,注冊了北京創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劉輝、戴雨森便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徐小平聯合險峰華興的創始合夥人陳科屹給了他錢,公司開始做游戲廣告生意。
「當時有個東西在美國很火,就是網頁游戲通過內置廣告獲利。比如你是游戲用戶要買游戲幣,以前是花錢去買,現在可以去注冊賬戶或者安裝軟體,我們會送你游戲幣。」
但是,陳歐很快便覺察到這個模式在中國水土不服。作為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男人,他發現,中國的廣大女性消費者對於線上購買化妝品的信心不足,線上化妝品行業沒有領頭羊企業存在。對於他來說,化妝品就是新大陸。他總結出了三個「可行條件」。
首先,電子商務在中國正在高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化妝品需求很大,但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可信的化妝品網站;最後,做這個別的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業反倒給了自己機會。
轉型的過程是陳歐20多年人生中第一個難題。
鐵三角的糾結
「我非常強勢,你可以理性地說服我,但我也會用強勢的理性方式說服你。」公司想要轉型,就必須和投資人有個交代,還得告訴團隊新的故事。問題是,陳歐對自己即將要做的事也沒底。
三個合夥人有了激烈的爭吵。陳歐要做電商,戴雨森提議做社區。「我和他說,社區不靠譜,因為需要長時間培育市場。」而雨森覺得電商環節太復雜,「沒做過采購,又不懂零售,三個大老爺們還要做化妝品。」他們這邊爭執不 休之際,國內颳起了團購熱。
陳歐提議先借著團購的方式做著玩,憑感覺一步一步來。由於公司的流動資金只剩下30萬,他們只好一面繼續著游戲廣告業務,一面用了兩天時間,在技術上讓團美(聚美優品前身)上了線。產品方面,陳歐找來了做過多年化妝品采購的朋友「江湖救急」。這就是聚美優品的雛形。
上線第二天,團美有了第一個顧客。大家都很興奮,但開心了沒多一會兒就發現,後面的事兒超級麻煩:「要打包,要發快遞,都得自己來,快遞單都是大家手寫的。」
現在的聚美優品,劉輝負責技術研發,戴雨森負責產品體驗。說起三個人的友誼,陳歐說:「大家各有所長,惺惺相惜。」他認為,找創業夥伴比找老婆麻煩,因為得全方位互相認可才行,包括能力、人品和事業激情,三方面缺一不可。
「我們三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特別看重錢。」劉輝曾經說過一句讓陳歐很感動的話:「我寧可錯過擁有金錢的機會,也不能錯過和陳歐一起創立偉大公司的機會。」
當年,劉輝放棄了對戰平台價值百萬美金的股票,戴雨森放棄了還有3個月時間即可拿到的斯坦福大學學位,追隨陳歐回國創業。
團美發展順利,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些用戶,網站越做越好,團隊有了信心,陳歐說服了大家開始專注做化妝品。
輕量級B2C
2010年9月,團美網正式更名為聚美優品,有「聚集美麗、成人之美」的含義。陳歐說,對於銷售模式的本質,公司在團美時期就有著B2C基因。
目前,中國在線化妝品行業痼疾很多,比如渠道商、供貨商可能以次充好,客戶對產品規格檔次的需求不同,有些供貨商還可能先發訂單再買貨。
聚美優品(3張)「在企業創立初期,我們就已經考慮到了物流和渠道的問題,所以建立了自己的倉庫,並且擁有自己的買手和商品質檢團隊。」陳歐初期的物流體系建設和買手儲備行為,為聚美優品的轉型奠定了基礎。這些作為傳統B2C才有的元素一直都滲透在聚美優品的血液中。「我們對於買手和質檢團隊的要求也很專業,我們有這樣的規定,質檢人員一旦發現所購商品有質量問題可以得到高額的獎金。」為了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安全感,聚美優品提出了「三十天拆了也無條件退貨」等服務條款。
如果非要說聚美優品的另類之處,就是傳統B2C是大而全的,聚美的定位是小而精。目前只賣有效的、口碑好的化妝品。所謂的轉型,只是網頁上的呈現不同了,產品以前一天上幾個,現在有幾十個在開賣。
「我們就是一個迷你的B2C商城,只是用限時特賣的方式呈現。」盡管聚美的商品價格要比其他一些網店高一些,但是聚美的注冊用戶數量卻在持續增加,如今已經突破了100萬。請來韓庚為公司做代言,也能為網站吸引來更多女性消費者。
對於同行間的競爭,陳歐提倡靠產品質量和對用戶提供的服務體驗,非常不屑於惡性競爭。「在線化妝品公司的機會都很大,畢竟現在信任線下消費的顧客還是絕大多數,這些都是在線化妝品網站的潛在客戶。」陳歐說。
2011年半年的成績來看,陳歐把公司今年的目標設立在五到六個億銷售額,而已完成的B輪的融資近日亦將正式公布。
創業感悟
編輯本段
享受創業 分享成功
創業的過程並非全是痛苦,我們要學會享受創業。和電視里精神奕奕的形象稍有不同,近距離跟陳歐談話,會發現他雙眼泛紅,這是長期熬夜造成的結果。在公眾場合,陳歐從不露一絲倦態,見了你便會熱情招呼,拍照時他會問攝影師,你是要表情霸道一點還是親和一點?眼下,這位炙手可熱的CEO除了了解資本、市場、產品、團隊,還在為公司的宣傳親力親為,當然,模特兒當多了,陳歐已經知道,拍照時,自己的左側臉更好看。
迄今,聚美優品已經運轉了近兩年。2010年3月,陳歐曾發過一條微博:「剛才看文件看到一張剛回國時跟@yusen和劉輝的照片。那個時候我看起來比現在年輕多了,雨森也沒有肚子,劉輝仍然蘿莉。眨眼間回國已經1年半,感謝兩位兄弟一起走過了創業的道路。」正是在那個3月,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正式上線,有著相似教育的背景的3個男人做起了當時中國第一家化妝品團購網站。緊接著在2011年4月,當紅明星韓庚正式簽約聚美優品,成為其首位代言人,聚美優品的知名度同時也在迅速提升。接下來的故事,人盡皆知。
如今,28歲的陳歐對自己的現狀頗為滿意。別人28歲時在做什麼我們無法推斷,但是陳歐的28歲應該是這樣度過的:他每天開會,隨時見人,幾檔電視節目的錄制也在同步跟進。他手下有一個近千人的團隊和一家估值過億美金的公司。他是這樣一個人,你若問他如何管理團隊,他會告訴你要是在古代,他一定是個帶兵打仗的人,在真實生活中,創業的豪氣、匪氣令他著迷。現在。他的英雄主義情結一點沒變,他還想做到更極致。以下,是陳歐的自我表達。
創業之於我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沒錯,是一種生活方式。
享受創業
參加《非你莫屬》(3張)如果你說創業是為了造富,我不能認同。給你舉個例子:我26歲從斯坦福畢業,如果畢業就去做金融,理論上我掙大錢的機會更多點。但我總是想著做點自己的事,而不是去打工,所以我大學時就做了一個叫Garena的游戲平台,斯坦福回國之後又嘗試做了一個游戲內置廣告平台。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什麼都沒有,為創業吃了很多苦,但是在那種情況下,我都能把事情做成,所以後來當自己已經成長起來、有了更好的平台、更棒的團隊和更多資源的支持後,還會怕啥呢?後面再創業,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
我是學IT出身的,所以我知道賣3C類電子產品其實就是在「賣貨」,但化妝品就不一樣了,是在賣「美麗」,並且這個市場潛力巨大。這不單單是一個數字生意,做化妝品市場,令我覺得自己是在做一個帶有藝術性的感性的生意。我們的產品可以讓別人更幸福,我自己也會覺得很快樂。而且說實在的,女性的美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因為美女多了之後,男生就不會再打來打去。以前特洛伊時代不就是因為一個美女而引發了一場戰爭嗎,我們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笑)做美麗的生意不僅自己會感到享受,也能讓大眾享受到美好。[3]
C. 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陷入困局,你怎麼看
在中國電商生長的歷史中,造節促銷不斷是巨頭們劇烈競爭的戰場,但聚美優品似乎更情願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途徑。
在某次全網電商節日開端之前,由於意見不合,聚美優品CEO陳歐和一位中心高管在會議室里起了爭論,甚至最終發生肢體抵觸。爾後一年工夫,該高管和陳歐在公司幾無交流。
矛盾來自於彼此對企業的認知,在以戴雨森為代表的高管團隊眼裡,聚美優品是一家電商企業,企業的中心在商務的實質,產業上下游的運營與控制;而在陳歐的眼裡,聚美優品更依賴其團體的影響力,微博運營更重要。而該年,聚美優品最終沒有和其他電商一同在該電商節日中投入兵力。
僅僅是這些分歧,還缺乏以讓已經一同創業的兄弟一觸即發。過來短短兩年工夫里,在跨境電商業務上所閱歷的的希望和波折,讓聚美優品高層倍感焦慮,公司的將來、股價的低迷、切身利益的糾葛,令不時積壓的矛盾一觸即發。
從2016年開端,由於政策監管趨嚴,國際跨境電商行業遭到宏大沖擊,聚美優品也不例外,業務增長放緩,在海內品牌的簽約方面停頓受阻,已經扮演聚美優品跨境業務主力的韓國品牌協作大大縮水;而在股價低迷時選擇公有化退市,遭遇投資人個人譴責,令陳歐和聚美優品抽象大損。
隨著陳歐一系列轉型戰略的施行,聚美的將來也變得模糊不清。多年前,陳歐把本人的創業方向鎖定在了化裝品電商並獲得成功;往年,曾經寂靜許久的陳歐突然又呈現在聚光燈下,他歸來的終點則選擇了業內充溢質疑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可謂是一場賭局。
而那些已經和陳歐一同走過的兄弟們也已先後分開,這份長長的名單包括結合開創人劉輝、聯席CFO高孟、鄭雲生、結合開創人戴雨森……一位在聚美優品效能多年的員工在和騰訊科技談到聚美優品的現狀時難免唏噓:「和三年前相比,聚美管理團隊除了陳歐自己以外曾經沒有一張相反的面孔。」
同仇敵愾的陳歐,還無機會讓聚美優品重回舞台中心嗎?
幻滅的曙光
D. 誰是下一個陳歐
黑馬說2014年5月,陳歐的聚美優品上市了。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意味著斯坦福中國創業者奇跡般的崛起。10個月過去了,我們發現,陳歐的斯坦福同學們一個接一個都創業了。誰會是下一個陳歐?矽谷的創業精神到底能不能在中國復制?在矽谷和中關村之間,是否存在一個玻璃長城,它閃亮迷人,卻難以跨越。2015年3月10日,這一天,北京的天氣並不壞——雖然不像遙遠的加州有金色陽光普照,但至少沒有灰濛蒙的霧霾。
下午的時候,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咖啡館的三樓,有一個絲毫也不引人注目的聚會。十幾個人圍著桌子,喝著帶氣泡或者不帶氣泡的礦泉水,聊著融資和創業那點事兒。在中關村這個傳說中的中國矽谷,如此畫面毫不稀奇,簡直時刻都在發生(僅2014年上半年,這里新注冊的公司就超過了9000家)。略微不同的是,今天這些人,他們都從真正的矽谷回來,都是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
E. 當年高調「為自己代言」的陳歐,短短三年虧空120億,現在怎樣了
2012年,一組「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風靡網路,引發了不少80後90後的強烈共鳴,人們記住了陳歐這個名字,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以及他背後著名的產業:聚美優品。
陳歐將自己和聚美優品緊緊地進行捆綁宣傳,很快便獲得了極高的回報,這為他和企業帶來了不少人氣,陳歐私人社交平台,粉絲達到了恐怖的4200萬,多次蟬聯微博企業家影響力排行榜第一名,而到了2014年,陳歐可以說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時期,聚美優品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超過35億美元,陳歐憑借所持11億美元的股份,成為了紐交所200年以來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
其中最為著名,要數王思聰和陳歐之間關於充電寶的賭約,當陳歐宣布花費3億,投資充電寶業務後,王思聰卻發誓,認為充電寶這一項業務不能成功。
從如今來看,街頭充電寶並不是沒有商機,在網吧,游樂場、商場等大型公共設施附近,有著巨大的前景,然而聚美優品卻相繼曝光出融資失敗,拖欠供應商錢款等問題,還和另外一家來電企業,陷入了專利權的爭奪,雖然聚美優品贏得了專利所有權,但是根據2017年公司內部發展的財報顯示,全年凈利潤虧損3698萬人民幣,而在投入街電前的上一年,同期盈利卻達到了1.5億,最主要的損耗,正是來自於街電的投資(1.33億)。
除此之外,聚美優品的股東恆潤資本,也發表公開信,指責董事長陳歐將大筆資金用於充電寶和影視業務,卻沒有兌現對股東的承諾。
那麼陳歐現在如何了呢?對比於過去,現在幾乎很難看到陳歐的身影,不過他依然是聚美集團和街電科技的董事長,截止到2019年,陳歐旗下充電寶業務街電,已經覆蓋了95%的城市,累計共享充電寶用戶達到了2億,占據了整個行業的40.5%。
似乎陳歐找到了新的創業方向,重新開始證明自己,但是他本人的故事,卻也為廣大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教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至於陳歐是否能夠回到昔日的巔峰,還要取決於他自己了。
F. 陳歐的早年經歷
求學時期
陳歐的家鄉在四川省中江縣,少年時代的陳歐小學拿過不少奧數的獎,小學畢業直接跳級讀初二。至16歲,陳歐機緣巧合發現了當年德陽的全額獎學金留學項目。陳歐考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拿到全額獎學金。
陳歐大學讀的是計算機,業余愛好是掙錢。打游戲比賽。和時下大多數大學生一樣,陳歐在大學期間經常參加游戲比賽。但有所不同的是別的參賽選手把打魔獸當成生活,而陳歐只是在參賽前的三四天才抽空練習一下。最好成績是曾獲新加坡《魔獸爭霸》前三 。陳歐通過參加游戲比賽很快就發掘到了商機,這也就成就了陳歐打造全球領先的在線游戲平台GGgame。
2001年就讀於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所學專業計算機專業。2006年,他還在新加坡讀大四,僅靠著一台筆記本,創辦了在線游戲對戰平台GGgame。當時盛大浩方想進東南亞市場,但是版本做得很差。GGgame短時間內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游戲玩家,成為中國之外最大的游戲對戰平台之一。
2009年,陳歐發現自己與公司不合拍,於是賣掉公司 。在GGgame發展得不錯時,不甘心現狀的陳歐決定去斯坦福大學讀MBA,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與此同時,留學斯坦福讓陳歐還結識了第二位創業夥伴戴雨森 。
2009年7月,陳歐在畢業後的第三天回國,開始第二次創業。他帶著一個全新的項目,找到了已經2年沒有聯系過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早在2007年7月的一天,還是斯坦福大學學生的陳歐飛回北京,為創業項目融資。經朋友介紹,陳歐在北京翠宮飯店結識了未來最重要的創業恩師——真格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之一)。兩人在北京翠宮飯店喝了一次茶,徐老師便決定投資他的GGgame。但陳歐這一次沒有拿徐老師的錢。
兩年後,當陳歐從美國斯坦福畢業再次回國進行創業時,陳歐在中國大飯店又一次遇到了徐小平。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斯坦福師弟戴雨森也放棄學位回國追隨陳歐。陳歐選擇游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項目是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
G. 聚美優品 CEO 陳歐是個怎樣的人,什麼背景
陳歐,聚美優品CEO及聯合創始人。16歲留學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期間曾成功創辦在線游戲平台Garena,26歲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
2001-200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計算機學士
2005 創辦全球領先的在線游戲平台Garena(原GG對戰平台,全球擁有超過2400萬用戶)
2007-2009 美國斯坦福大學 MBA
2009年7月 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回國創業
2010年3月 創辦化妝品限時特賣商城「聚美優品」
創業聚美
2010年前後,陳鷗的Reemake游戲廣告公司在中國誕生後,迅速遭遇了水土不服,幾個月的時間,公司賬面上只剩下30萬元了。
陳、劉輝、戴雨森三人整天窩在海淀黃庄附近的一間民居里思考出路。他們沒有勇氣完全放棄原有業務,陳歐擔心完全停掉,風險太大,不如先去投石問路,嘗試化妝品團購的業務。當時,他們嘗試過很多事情,唯一的目標就是能讓公司活下來,找到下一個方向。
化妝品團購被他們認為是離錢比較近的一件事,可以讓公司活下來,但是能不能做大,當時三人並不知道。他們花了兩天的時間搭建起團美網,在線上做一些簡單的推廣,觀察有沒有去點擊。如果有人購買,再把單子加上去。結果效果很好,真的有消費者願意來買。隨著團美網越來越消耗人力,掙錢的可能性也比原有項目高出很多,他們決定集中全公司之力,轉型做化妝品。
「剛開始轉型的時候,覺得幾個大老爺們兒賣化妝品,我們還有點不好意思。後來一想,如果我們不好意思,別人也不好意思,所以更有機會。後來發現,做化妝品團購的全是男人。」陳歐說。
2010年2月,抱著擴展人脈、便於融資的想法,陳歐申請了亞傑商會的搖籃計劃。面試他的正是雷軍,陳歐通過了,成了雷軍的學生。
「雷軍後來告訴我,當時看到我的創業項目覺得超級不靠譜,但是看我簡歷覺得人還挺靠譜,最後勉為其難把我留下的。」陳歐說。
雷軍曾經告訴過陳歐三點,讓他覺得受益匪淺:要做一個市場足夠大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早期低成本高速擴張。
團購符合這三點,陳歐一度認為,這是最好的商業模式——預付款,30天以後再打款給商家,現金流非常好。但是此時,市場上已經有了36團、VC團這些團購公司,市場已是一片紅海,憑借著早期就開始做的倉儲物流這些B2C基因,陳歐再次轉型,團美網從「千團大戰」中抽離出來,變身化妝品B2C聚美優品。2011年,聚美優品拿到了來自紅杉資本的650萬美金的A輪投資。
像注重自己的個人品牌一樣,陳歐一直非常在乎聚美優品的品牌。在購物體驗、進貨渠道等方面,嚴格把控。
陳歐致力於提高顧客的購物體驗,聚美承諾消費者30天內無條件退貨,哪怕是在已經拆封的條件下。「這在中國整個化妝品電子商務領域從來沒有過,我們就想打破這個傳統,因為在美國,即使消費者用完產品之後依然可以退貨。只要不滿意就可以退貨。」
這個瘋狂的想法是陳歐提出來的。戴雨森第一反應是「很酷」,同時也擔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存在風險。最後,為了在用戶體驗方面贏得口碑,這個風險很大的政策被施行起來,「事實證明,它對用戶體驗提升幫助很大」。
規模的增大,讓聚美在供應商面前的話語權產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的「不好拿貨」,轉變為有一定的賬期。他們還延伸了業務鏈條,研發、生產自有品牌,比如化妝棉、化妝刷等消耗類產品。這些打著「聚美優品」標簽的產品不僅強化了品牌形象,還讓他們意外發現——銷量大大超過其他品牌。
在陳歐看來,自有品牌的發掘是電商未來的趨勢所在。「因為你不能一直在賣別人的東西,有自己的東西會讓你活得更好。一是利潤率更高,二是供應鏈可控。」
目前,聚美優品正在籌建上海和廣州地區的倉儲。因為化妝品不能走空運,導致貨物從北京倉發往上海、廣州地區的時間很長,這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分倉以後,上海、廣州地區也能實現當天或次日到貨。
前不久,陳歐剛剛過完29歲生日,他感慨,這次過生日跟以前不一樣了,「感覺到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相比馬化騰創造了即時通訊時代,馬雲締造了電商神話,我們不可能有當時的機遇再做一個非常大的東西了。但也許聚美有可能把握住時尚美麗的時代,這個機會,我覺得還是有的。」
H. 思聰撂狠話,陳歐砸三億,惹兩人互懟的共享充電寶到底能不能紅
思聰撂狠話,陳歐砸三億,惹兩人互懟的共享充電寶到底能不能紅?
2017-05-09 13:48
近期的微博熱搜里出現了一個特別—王思聰怒批共享充電寶,其後有好事的網友扒出了思聰今天凌晨的朋友圈,這位專注網紅100年的富二代寫到「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直接把此話題推向了高潮。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現在智能手機的廠商都牟足了勁,想要在增加續航的時間,那麼在技術驅動下,充電寶存不存在還是問題,別說是共享充電寶。即便是單純對於充電寶來說,未來充電寶是否輕薄方便,根本不用「共享」了呢?
當然在如今的互聯網大潮下,萬事都有可能,到底是思聰吃翔,還是陳歐吃香,我們只能等待時間給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