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你好,負債融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集資金的必然選擇。但是這種籌資方回式,在給企答業帶來巨大效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一般認為,企業只有在最佳的資本結構下,才會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本文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對負債融資的正負效應進行分析,以期對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確定有所啟示。
② 融資客凈買入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融資時相對於融券而言的,簡單的說就是你手上有股票,但是沒有錢了,此回時你又想買股票,你可答以憑借著手上的股票作為保證金向券商借到一定比例的錢,然後你拿這筆錢繼續買股票,這就叫融資。對股市一般是產生做多效應的。
③ 凈融資效應是什麼求大神解釋
有分析認為,大部分融資者之所以選擇在長假前期清算,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於假日期間消息面、政策面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於融資融券利率在節假日期間依然照常收取。(如果對你有幫助,請設置「好評」,謝謝!)
④ 請舉例說明甚麼是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TAXSHIELD),即債務資本本錢(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資本本錢(股利)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股東和債權人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1、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25%,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便可(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
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⑵5%)=133元的稅前利潤(假定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加便宜。
2、例如,某企業某年度實現息稅前利潤20萬元,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5萬元的所得稅(所得稅率25%),凈利潤是15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時候企業只需要支付2.5萬元的所得稅。
雖然由於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只減少了7.5萬元,少減少的那2.5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4)凈融資效應擴展閱讀:
稅盾的缺陷:
一、稅盾的作用是有限的。企業的理財重點應是提高資本的報酬(息稅前盈餘)。息稅前盈餘總額取決於企業的投資總額和資本利潤率,在一定資本總量的前提下,無論採用何種資本結構,其投資總收益是既定的,即息稅前盈餘總額是既定的。
資本結構中稅盾的存在並不會使息稅前盈餘總額增加。不同的資本結構,只是表現為既定的息稅前盈餘總額怎樣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分配,劃分為企業所得稅稅額、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稅盾的作用只是在於使政府收益(企業所得稅)減少,相應增加債權人和股東收益而已。
由此看來,在不改變息稅前盈餘總額前提下,依靠稅盾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二、要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最直接的措施應是擴大產品銷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努力增大息稅前盈餘總額,然後才是利用稅盾擴大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所佔份額。
如果企業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資本報酬上,一味強調通過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則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