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家族信託減持

家族信託減持

發布時間:2021-05-30 19:29:37

1.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

一 、股權轉讓與避稅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解除稅負的目的。其後果是造成國家收入的直接損失,擴大了利用外資的代價,破壞了公平、合理的稅收原則,使得一國以至於國家社會的收入和分配發生扭曲。其特徵有非違法性、低風險和高收益、策劃性、反避稅性。

二 、避稅方式

企業避稅的方式多樣,從目前情況歸納,大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稅收的差異性避稅

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稅負差異避稅。

(2)轉讓定價避稅

關聯企業高進低出,或者低進高出,轉移利潤,涉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或增值稅等;改變利息、總機構管理費的支付,影響利潤;改變出資情況,抽逃資本金等,逃避稅收。

(3)利用稅法本身存在的漏洞

利用稅法中的選擇性條文如增值稅購進扣稅的環節不同,房產稅的計稅方法(從租從價)不同;利用稅法條文的不一致、不嚴密;還有利用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規定明確期限的。

(4)資產租賃避稅

如關聯企業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價租賃設備,調節應納稅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業集團稅收負擔最小化;關聯企業之間資產相互租賃,以低稅負逃避高稅負,如以繳納營業稅逃避繳納所得稅。

(5)避稅地避稅。

納稅人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特區、開發區、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些低稅負地區虛設常設機構營業、虛設中轉銷售公司或者設置信託投資公司,轉移利潤從而減少納稅。

(6)運用電子商務避稅

電子商務是指交易雙方利用國際互聯網、區域網等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電子商務活動具有交易無國籍無地域性、交易人員隱蔽性、交易場所虛擬化、交易信息載體數字化、交易商品來源模糊性等特徵。電子商務給避稅提供了更安全隱蔽的環境。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隱蔽性,避免成為常設機構和居民法人,逃避所得稅;利用電子商務快速的流動性,虛擬避稅地營業,逃避所得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利用電子商務對稅基的侵蝕性,隱蔽進出口貨物交易和勞務數量,逃避關稅。

以上就是稅點點對股權轉讓如何避稅問題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 東方金鈺停牌一天原因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披露, 徐翔,王亞偉等重量級私募的持倉情況陸續曝光.
二季度,王亞偉重兵進駐廊坊發展,同時對三聚環保不離不棄.此外,王亞偉新進次新
股蘇試試驗, 暴風科技.而徐翔的持倉變化不大,不過疑似已退出東方金鈺前十大股
東.
王亞偉增持廊坊發展
對次新股也偏愛有加
半年報顯示出王亞偉持股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增持"舊愛"三聚環保,廊坊發展
等, 又愛上次新股暴風科技,蘇試試驗.王亞偉旗下"昀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有三
聚環保3080萬股,新增542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4.66%,為其第四大股東,而另一隻產
品千紙鶴1號則退出了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王亞偉持有三聚環保已有兩年, 該股今
年以來上漲了91.80%.
廊坊發展是一季度新進品種,昀灃,昀灃3號,千紙鶴1號三隻產品同時重磅"押注
",分別為其第二大,第五大,第六大股東,持股總數達1505.95萬股,占總股本的3.96%
,由此可見,王亞偉非常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但該股今年以來表現不佳,下跌2.56%.
王亞偉在二季度新進的5隻股票也值得關注,分別是司爾特,置信電氣,蘇試試驗
, 暴風科技,大唐電信.其中,蘇試試驗和暴風科技皆為今年上市的"次新股",漲勢逼
人.王亞偉今年4月成立的新產品千合紫荊1號分別買入暴風科技128.28萬股,占流通
股的4.28%;蘇試試驗104.44萬股,占流通股的6.65%;昀灃也買入蘇試試驗46.59萬股

"農資電商"股司爾特同時被"一哥"和"一姐"相中, 昀灃持有司爾特300萬股,占
總股本的0.51%,王茹遠的宏流開心豬2號持有269.36萬股,占總股本的0.45%.
而置信電氣,大唐電信是王亞偉在公募時就持有過的股票.二季度王亞偉兩只產
品合計持有大唐電信1525.06萬股, 占流通股的2.87%;持有置信電氣565.42萬股,占
總股本的0.45%.
王亞偉還對"舊愛"北京城鄉,南京化纖幾只股票有所調整,但仍然留在其前十大
股東中.昀灃持有北京城鄉756.50萬股, 二季度減持503.5萬股,而千紙鶴1號則已經
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王亞偉兩只產品合計持有南京化纖320.8萬股,占總股本的1
.04%,昀灃二季度減持20萬股,但昀灃3號為新進.
此外,王亞偉退出了歐亞集團,外運發展,天壕節能等股票前十大股東.
徐翔持股相對穩定
東方金鈺疑似已清倉
相比王亞偉的多樣化, 徐翔持股更加穩定.半年報顯示,二季度徐翔繼續持有東
方金鈺,華麗家族,康強電子,南洋科技等股票.
澤熙1期持有東方金鈺883萬股, 占流通股的2.51%,為其第二大流通股東.不過8
月14日, 東方金鈺公布了其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截至7月31日,澤熙1期已退出其前
十大股東.外界猜測是證金入場,徐翔離場,但也有人分析徐翔可能只是部分減倉.東
方金鈺二季度上漲62.94%,7月份下跌8.20%.
另外, 澤熙6期二季度持有康強電子1031萬股,占總股本的5%,為其第三大股東.
康強電子今年以來上漲89.14%.澤熙增煦投資中心持有華麗家族9000萬股,占總股本
的5.62%,華麗家族今年以來上漲127.64%.而徐翔母親鄭素貞繼續持有南洋科技1589
.24萬股,占總股本的2.73%,為第四大股東.
此外,徐翔二季度退出了杭電股份,海源機械,美邦服飾等前十大股東.

3. 公司股票上市有哪些基本途徑股票上市會對公司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公司上市的途徑一共有2種。
1.首發股票上市(IPO上市) 。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向證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證券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符合發行條件,同意公司通過發行一定數量的社會公眾股的方式直接在證券市場上市。
2.買殼上市。指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入一個已經合法上市的公司(殼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後,通過資產的重組,把自己公司的資產與業務注入殼公司,這樣,無須經過上市發行新股的申請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資格。
(A) 擁有上市公司身份的好處

(1) 新的直接融資通道

企業不僅可以在上市時籌集一筆可觀的資金,上市後還可以再融資籌集資金用企業的股票進行兼並、收購等,公開上市是企業最具吸引力的長期融資形式,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對資本的需求。香港資本市場的再融資能力是不用懷疑的,另外,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亦會降低。。

(2) 上市有利於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理清公司自身發展戰略,務實企業發展的基礎。

(2.1) 上市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企業必須提高運作的透明度,提升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水平,使得企業從一個「草莽企業」 、「家族公司」 逐漸演變為現代企業。

(2.2)
企業改制上市的過程,就是企業明確發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范發展的過程,企業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內外部環境,評估企業優勢劣勢,找準定位,使企業發展戰略清晰化,改制過程中,保薦人、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眾多專業機構為企業出謀劃策,通過清產核資等一系列過程,幫助企業明晰產權關系,規范納稅行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3)
為符合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能會引進外部董事、戰略投資者,這些外腦和資源可以為公司所用,而且也能對公司的經營和管理進行監督和保護。

(2.4)
公司上市後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其他法律要求,這些都會增加公司運營的透明度,有利於防止「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發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3) 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提升公司在客戶、供貨商和銀行心目中的地位。

公開發行與上市具有很強的品牌傳播效應,公開上市對企業的品牌建設作用巨大,直接提升了公司的行業知名度,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由於上市公司的運作是相當透明的、運營是受到監管的,比運作不透明、運營不受監管的非上市公司更讓人放心,所以,客戶、供貨商和銀行會對上市公司更有信心。公司將更容易吸引新客戶,供貨商更願意與你合作,銀行會給予更高的信用額度。

(4) 上市使得公司對員工更有吸引力

在交易所上市將使企業對高素質的雇員(如首席執行官)產生更強的吸引力,有利於公司招聘到滿意的高級人才。另外,上市後,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會對員工更有吸引力,這有助於吸引並保留最有才乾的員工。而當公司向優秀的管理雇員提供股份紅利計劃,公司的效益將與企業管理者利益聯系在一起,提高員工的干勁。

(5) 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

對於業績優良、成長性好、講誠信的公司,其股價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不僅能夠以較低的成持續籌集大量資本,不斷擴大經營規模,而且可以將股票作為工具進行並購重組,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實力,增強公司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後勁,進入持續快速發展的通道。

(6) 對上市公司老闆的好處

(6.1)
可以去掉私人擔保。

(6.2) 投資者的退出機制。如果老闆不想繼續經營公司,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出售股份的方式直接退出,而現時上市公司的殼價,在市場上是有異常的吸引力。

(6.3) 方便股東的財產管理-通過設立家庭信託基金

(6.4)
股東接觸的層面得到提升。

(6.5)
增加股東資產的流動性。上市後股東可以通過證券市場交易增加資產流動性。

(6.6)
降低了老闆經營風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隨著股份的分散而被大眾分攤,而不再是老闆獨自承擔所有的經營風險。

(6.7) 財富雙重增長效應。

(6.8.1) 第一是賬面收益:舉例: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之前,總股本是3億股,總資產是10億元,總負債6億元,凈資產為4億元,預計下一年度的盈利能力為2億元。你持有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此時,你的原始投資價值為——4億元*50%=2億元。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發行上市後,發行了1億股股票,按照市場20倍市盈率來計算,也就是每股盈利——0.5*20,發行價是每股10元,募集資金10億元,此時,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整體市值為——總股本*每股價格=4億股*10元/股=40億元(資產在上市前的4億飛升到上市後的40億),這時候你持有的股票賬面價值一下從2億元上升到15億元,這就是企業上市帶來的賬面上的收益。

(6.8.2)
第二是資本性增長收益:即原始投資人可以轉讓股票的方式為自已帶來利潤,舉例:你在股票市場價格達到每股15元的高位,減持股票2000萬股,獲得現金3億元,而按照你的原始投入,2000萬股僅僅投入了2,667萬元,你獲得現金收益達到了2.7億元,按投資收益率來衡量,投資收益達到了10倍(從投入的2667萬元飛躍為2.7億元)。

---------------------------------------------------------------------------------------------------

(B) 公司上市的弊處:

(1) 信息披露使財務狀況公開化

公司的管理層尤其要意識到,隨著公司的公開上市,公司需要及時披露大量有關公司的信息,同上市公司還須公布與公司業績相關的確定信息和部分預測信息。另外,公司的上市無疑會引發對公司、公司業績以及董事的進一步詳細調查,董事會要為更加頻繁的媒體曝光做好准備,曝光的內容主要涉及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業務戰略,同時董事會還要及時公布有關公司最新發展情況的信息,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信息。

因此,一旦上市,企業就要在一個透明的環境下運營,上市後則完全暴露在投資者的目光下,因受公司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需考慮是否適應高透明度的運營。

(2) 股權稀釋,減低控股權

股票意味著產權和控制權,它賦予投資者投票的權利,從而使投資者影響公司決策。企業一旦上市,其重大經營、管理決定,例如凈利潤保留、增資或兼並,都需要股東在年度會議上通過。所以,上市後,執行董事會在做戰略決策時也就不能只按自己的意願,而是要首先獲得大股東的許可。這意味著在上市後老闆對企業控制力有所減弱。

(3) 被敵意收購的風險

一旦上市,企業就更容易遭到敵意收購,因為公司的股票是自由買賣的,這意味著可能有一天,你的公司被其他公司突然收購及接管。

(4) 股價的不理性及異常波動可為企業運營帶來負面影響。

上市後,企業的經營狀況會影響到公司股價的表現,反過來,公司股價的一些不正常波動也可能為其自身經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成為拖垮一個企業的導火索。

(5) 上市的成本和費用高

除了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和入場交易的費用外,還有一次性的准備和改造成本及上市後成本,(如處理好與投資者的關系),甚至,有時還會發生訴訟,如果產生投資者賠償,那成本就更高。上市後,股票就成了一種產品,像其他有形產品一樣,同樣需要企業去維護。這兩項工作將會佔用企業資源。而企業在證券市場上的不當行為如果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那訴訟成本和賠償費用都會十分可觀。

(6) 先付費用,但企業不一定能成功上市

公司一旦計劃上市並開始實施,即需要先向法律顧問、保薦人、會計師支付部分費用,此部分費用無論上市成功與否都會發生。另外維持上市公司地位亦會增添其他費用。

(7) 對上市公司老闆的壞處

公司上市後成為公眾公司,老闆的個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個人隱私易被社會曝光。

(8) 商業信息可能被競爭者知悉

每個上市公司都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處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重大信息進行披露。包括財務信息,重大合同,股本變化等,這樣一來一些不便公布的商業信息也被公開,一旦被競爭者知悉,可能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4. 比爾蓋茨的資產如何配置的呢

想知道蓋茨是如何理財的嗎?
發布時間:2007-12-3 20:32:09瀏覽次數:34文章評論:0
比爾蓋茨是在成為百億富翁以後才在投資理財上成熟起來的。同大多數的凡夫俗子一樣,比爾蓋茨乍富時僱傭了一名叫做AndrewEvans的人來管理自己的財富。但是,1993年3月4日的《華爾街日報》將他的這位老友夫婦倆曾經因為銀行欺詐而定罪的故事捅出來後,老蓋茨夫人瑪麗對自己的兒子僱傭了一個有前科的人來管理財富大為不快。對母親恭順有加的蓋茨只好請這位自己一心想提攜的哥們兒卷鋪蓋走人。

吃一塹,長一智。蓋茨這回僱傭美國律師協會的前高官Bertearly為獵頭,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位可以長期信任和依賴的繼任財富經理 MichaelLarson。在這位新財富經理的幫助下,蓋茨成功的將自己持有的微軟公司股份份額由1999年的18.5%減持到10.75%。同時,蓋茨還通過自己和家族基金的投資賬戶將累計套現的440多億美元的資金分散到債券、商品期貨、房地產等各項微軟管理系數較小的資產中,並在這5年裡取得了年回報率高出標准普爾500指數12%的不俗成績。

12%?這並不是說超過標准12%就是私人銀行的目標,一位年過古稀的江山締造者與一位繼承了家族財富的闊少爺所追求的數值肯定大相徑庭。但收益絕對不是私人銀行的全部。
財富管理不是全部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私人銀行中的財富增值是財富管理中最簡單和枯燥的一部分——對大多數中國投資者來說,投資股票、基金、期貨才是最驚心動魄的環節——但事實的確如此!在經歷了若干年風雨考驗,成熟市場如美國,其收益和風險特徵幾乎能在數十年的歷史數據中找出端倪,更直接一些,私人銀行家可以基本預測出長期收益和風險。

在他們眼中,成功的財富增值取決於理性的預期、低廉的成本以及盡可能低的投資稅負。

這一點從一段專訪中對話雙方迥異的立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邊是不停追問投資技術的筆者,一邊是於國內執業的一位私人銀行家,他對記者無休止的提到「投資」稍有些不耐煩。

記者問:那麼,私人銀行的精髓是不是在於能為客戶提供很高的收益?

私人銀行家(對這個問題有些困惑):不,很難這么說,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要。比如我的一位客戶剛剛套現了他的企業,這時候他告訴我他准備用這筆錢再次創業,那我會盡可能的幫他尋找合適的項目。但如果他的計劃是用這筆巨款安度晚年,我將會為他的家庭設計一項穩定而持久的資產管理計劃,也許整個的計劃收益率只是7%,或者更低,但我的要求只是它能穩健持續的保障我客戶的退休生活。

記者:但是,如果私人銀行家不能給客戶一個好的資產配置,客戶大可以自己投資,我相信在國內市場賺到高於7%的概率並不低。

私人銀行家:我好像明白你的思路,你的理解可能有些狹隘。私人銀行並不是幫助客戶賺錢的一項工具。頂級的富有客戶在乎保住他的財富多於如何增值——如何賺錢,他們可能比私人銀行家更在行。

對於國內的客戶,他們更多的服務需求在於:企業上市、家族企業的改制、子女的海外教育甚至融資,而對於你關心的投資范疇,我們反而涉及的更少,國內基金的運作並不能令我滿意,資本市場的風險和金融產品的不成熟都是症結所在,我反而會提示客戶謹慎參與。

你選擇產品,而不是產品選擇你

這一點看上去與我們熟悉的「貴賓理財」沒有多大區別。但實質上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貴賓理財還是所謂的高端財富管理,客戶經理的工作是為客戶選擇最適合他的產品,但這些產品是已經設計好的,象麥當勞的幾號套餐一樣。可能這位客戶適合1號套餐,而另一位客戶適合單點咖啡和麥樂雞。私人銀行則不同,一位私人銀行家或數位私人銀行家為一位客戶服務,他們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單獨為他設計產品」,匯豐銀行的一位資深人士如此解釋這些差別。

說:一個團隊為一個客戶服務,私人銀行家的身份更像是一座橋梁,事實上,他連通著信託、投資管理、信用貸款的專家,這些專家並不直接打理客戶業務,而是由客戶經理來安排在個別案例上參與客戶財富管理的咨詢業務,因為常常被稱為內部顧問,他們應該是這個行業里真正的精英。

私人銀行是為客戶」

說:不是所有私人銀行家都對信託、投資組合、風險管理等高級財富管理工具了如指掌,有些私人銀行客戶經理是從櫃員一步一步做上來,盡管他們對存貸款業務及銀行內部運作程序非常了解,但由於專業技能的缺失,這些人在行業內常常被譏稱為「家庭主婦型客戶經理」。

理性組合里的感性成份

說:比爾蓋茨這樣的成功創業者正在成為私人銀行家追逐的客戶群體之一,與私人銀行業務的傳統客戶不同的是,這些新貴對財富的增值速度要求更高,但財富增值僅僅是其中一部分,私人銀行家要擔任耐心而和藹的顧問角色,教他們跳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看世界。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後者是沒有生命的,因此完全可以在信託責任框架下按照理性的程序進行投資,而前者則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因此無時無刻不需要心理上的安慰——這一點可能需要一點點技術和私人銀行家的個人魅力,對大部分私人銀行家來說,他們需要在客戶的投資組合里融入一些非理性的成分。將資產分散配置在不同到期日的固定收益證券商的所謂期限配置策略已經被證明既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又有利於投資者的心理安定。

特別是對於比爾蓋茨這樣的新富階層,他的需要並不像一位老派的英國貴族那樣——比如英國具有盛名的私人銀行Coutts為英女王服務時使用的現金管理策略,1999年的蓋茨和他的老部下,他們的資產情況對私人銀行家是一項新考驗。在這些創業者、企業家或者微軟的高級管理人員之中——這種情況適用於任何創業上市的卓越人才,他們絕大多數家庭財產有可能只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盡管理論而言,上市公司的經營期限是永續的,但是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最終歸宿是永遠消失。私人銀行家知道,必須協助這些人物們制訂一個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以保全家族財富。

但整個計劃的難度在於面對如何克服持股人的心理障礙。一方面,這些創業者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一隻股票的價值升值,因此他們從心理預期上會慣性的認為這只股票的價格還會即席上漲。

假如賣出股票以後其價格繼續上漲的話,他們的後悔感會比普通的投資者要強烈的多,這對於那些身邊的朋友和同事沒有賣出股票的售股者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大多數客戶集中持股的原因在於對投資(尤其是投資組合管理)知識的匱乏,對買完股票後所得資金的再投資沒有任何選擇的能力。

誰都不能要求比爾蓋茨洞曉一切,至少在如何運作資產這一領域,還是私人銀行家更在行一些。但是私人銀行家的角色不能是一個教導者、或者一位自以為高深的研究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站在客戶的立場,甚至是心態,去審視整個規劃過程。

「在這片東海岸區域里,有高出平均概率三倍的高科技創意者出現」,一位舊金山的私人銀行家這么形容:「我們以顧問的形象出現,而不是所謂的管家型私人銀行,後者在台灣或者歐洲出現的多一些。我們通常會參與到客戶的企業里去,甚至對企業上市、融資提出建議。」

富人也要借債

不要認為富人就不需要借債,除了企業融資咨詢,私人銀行在貸款方面比其他任何金融機構更有靈活性。在一般銀行不能提供貸款的情形下,客戶大可以試試求助於私人銀行。

一般銀行的商業或零售部門往往對私人擁有的飛機、遊艇、油氣田以及外國人在本國擁有的物業作為抵押的貸款不感興趣,而這些生意正是私人銀行非常鍾愛的。其原因在於它們知道這些生意的需求者往往是一些非常有錢的個人,而這些有錢的人就是私人銀行索要爭取的客戶。

在中國,「借債給富人」可能是私人銀行進入富人圈子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位在大陸工作的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家如此描述:「我們的客戶並不是全部都有一大筆錢可以交給你打理,在國內,很多客戶的錢都在企業里,在這個階段,可能他們更需要尋找融資的渠道。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和銀行的關系,幫助他們借到錢。」

「當然,他們碰到的銀行大多會說,你需要抵押你的廠房,或者機器設備」,這位私人銀行家補充道:「但我們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樣。我們在建立一個信用資料庫,如果這位客戶的資信良好,我們會考慮無抵押的信用貸款。」

5. 徐翔被調查,對市場有何影響

【那些年徐翔買過的牛股--附圖】

徐翔旗下的澤熙自成立以來,3期累計增長率已接近22倍。如此輝煌的成績,不免使投資者好奇, 澤熙是如何辦到?證券時報盤點了成立五年多以來澤熙買過的股票,讓我們看看這只風格彪悍又業績彪炳的傳奇基金的風采。

五年交易賬單復盤

(一)2010年

澤熙投資

成立於2009年12月7日,自2010年一季度起,澤熙開始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當季僅現身悅達投資、萊寶高科、彩虹股份3股,同期澤熙旗下產品有成立於2010年3月5日的澤熙1期。隨著澤熙2期、3期、4期、5期的成立,澤熙在2010年隨後的三個季度密集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現身數量分別為13家、11家、20家。

剔除重復出現的個股,澤熙2010年共現身4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除齊翔騰達等7股外,其餘個股澤熙均為快進快出,僅僅持股一個季度。從行業上看,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上述42股中,電子行業最多,有大族激光、萊寶高科、大立科技、勁勝精密、彩虹股份等5股,其中多股為蘋果概念股。此外,房地產、化工、機械設備、商業貿易、醫葯生物等行業也分別有3股。

澤熙於2010年一季度開始建倉,滬指當時正處於3478點後的調整階段,在2010年二季度大跌近23%,但二季度時,澤熙一季度新進的三隻個股中,除悅達投資大跌近四成外,萊寶高科逆市漲逾10%,隨後兩個季度繼續大漲;彩虹股份當季也上漲1.47%。澤熙轉型私募功力初顯。

(二)2011年

這一年中,滬指一路震盪下行,全年累計大跌21.68%,創業板指[-0.28%]和中小板指[0.31%]跌幅更大,均跌逾三成。澤熙當年現身的個股比上年有所增加,達到51股。在小盤股跌幅更大的情況下,澤熙當年買入的兩市主板個股數量較多,為34股,佔全部個股的逾六成;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則僅持有17股,佔三成多。

行業方面,這一年,澤熙大幅買入機械設備個股。包括富瑞特裝、巨力索具、川潤股份、恆星科技、河北宣工、京山輕機、江淮動力]等7股;另外,房地產、電子行業也各有5股;化工、汽車各有4股。

最近瀕臨退市邊緣的*ST博元在2011年第四季度也獲「山東省國際信託-澤熙瑞金1號」買入142.06萬股,為第九大流通股東。不過該產品在下一季度即已退出。

2011年滬指跌幅超過兩成,是澤熙成立以來滬指表現最差的一年。全年來看,澤熙當年買入過的51股有34股下跌,佔比超過六成。億帆鑫富等5股跌幅超過50%。不過,由於澤熙持股周期多為一個季度,這些個股的全年表現與其業績並非完全相關。

(三)2012年

2012年澤熙現身的個股數量大幅下降,僅有29股。從行業上看,澤熙持有電子、房地產行業個股較多,分別為5股、4股,化工行業也有3股。

從2010年至2012年這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澤熙對電子板塊較為青睞,2010年與2012年均為持股數量最多的行業,2011年也持有5隻電子板塊個股。而且這一趨勢仍在延續,2013年、201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澤熙分別現身2隻、5隻、2隻電子板塊個股。

(四)2013年

2013年澤熙現身35股,持股個數較上期稍有增加。這一年,澤熙持有的有色金屬板塊個股大增,有銀泰資源、鵬欣資源、海亮股份、東方鋯業等5股。此外,商業貿易、化工行業也分別有3股。

2013年創業板行情開始啟動,全年大漲82.73%,是創業板掛牌以來漲幅第二大的一年,僅次於今年(目前創業板指年度漲幅已翻番)。澤熙當年所持創業板個股數量也較上年增加,從4隻增加至6隻。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起,澤熙開始涉足定增,上海澤熙增煦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當年9月以5.16元/股認購鑫科材料4980萬股,耗資約2.6億元,從而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工商局的查詢信息顯示,澤熙增煦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即為上海澤熙。根據公告,澤熙增煦在2014年10月起連續減持鑫科材料並獲利豐[3.44%]厚。嘗到甜頭後,澤熙自此不斷介入上市公司定增。

(五)2014年

2014年,A股市場回暖,滬指全年大漲52.87%,隨著行情的好轉,澤熙現身的個股大增,有53股。行業方面,有色金屬、輕工製造、建築裝飾、化工、紡織服裝、電子等行業的個股數量較多。券商、銀行等金融股盡管大漲,但澤熙並沒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另外,澤熙現身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合計有31股,佔比近六成。

隨著市場大漲,澤熙當年現身個股也普遍大漲,航天科技等8股漲幅翻倍,不過跑贏滬指年度漲幅(52.87%)的僅有19股,佔比不足四成。這與2014年的行情分化有一定關系,當年金融股大漲,但題材股漲幅一般,當年創業板指僅漲12.83%,而澤熙現身的個股多為市值在百億元以下的個股。

澤熙官網的數據顯示,澤熙3期當年收益率超過兩倍,澤熙1期收益率也超過1倍,其他產品收益率也跑贏滬指,這應該與澤熙持股周期較短,操作靈活有關。

此外,當年澤熙參與的定增股數量開始增多,包括華東重機、華麗家族、南洋科技、赤天化等。澤熙當年開始控股上市公司,徐翔的母親鄭素貞在這一年入主大恆科技;另外,澤添投資也在當年二季度成為工大首創第一大股東。

(六)2015年一季度

2015年一季度,A股繼續大漲,創業板指漲近六成,滬指也漲逾一成。澤熙這一季度現身11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季度澤熙所持個股均為滬市和中小板個股,並沒持有創業板個股和深市主板個股。板塊方面,電氣設備行業最多,有杭電股份、*ST海潤、鑫龍電器等3股。商業貿易、電子分別有兩股。

上述11股中,東方金鈺連續四個季度有澤熙產品持有,目前該股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自3月19日起停牌。另外,澤熙一季度還買入*ST海潤,該公司因在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方面存在違規事項,公司相關責任人4月23日遭到上交所公開譴責。

葉華教育2015年度股票網路公開課第一講:【k線突破漲停選股法】

http://ke.qq.com/course/100031

6. 如果2001年李澤楷不賣掉騰訊股份,他會成為當今首富嗎

一直以來網上都有一個說法,那就如果李澤楷當年不賣掉騰訊的股份,那麼李澤楷的財富將超過他父親李嘉誠,並且將成為中國首富,並且沒有任何懸念。

那麼我們今天就分析一下如果當年李澤楷不賣掉騰訊的股份,事實是不是正如網上說的一樣,會成為中國首富

所以網友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只是誰也無法預見未來,也沒有如果。所以這一切都只是假設而已。

7. 香港「四大家族」都去哪兒了

"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包括主要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
李嘉誠家族
長子李澤鉅,妻子王儷橋。1996年,李澤鉅大女兒李燕寧出世,次女於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澤鉅第三個女兒出世,2006年李澤鉅兒子出生,為李嘉誠的第一個男孫。
李嘉誠幼子李澤楷,未婚。 2009年,李澤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兩人證實戀情,已於2009年4月底在多倫多為李澤楷誕下7磅重男嬰,李嘉誠親自替孫取名「長治」。2010年7月14日,梁洛施於6月底在美國舊金山生下男雙胞胎。
旗下公司
長江實業
長江實業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奠基於香港,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及生命科技等。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四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 1997『長和系』重組前後架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及TOM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在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TOM在線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2月15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聯合市值為7060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約8% 。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54個國家,雇員人數約22萬名。 2007年9月長江實業總市值應為8,050億港幣,遍布全球55個國家,僱傭員工約25萬人。
和記黃埔
是業務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一向銳意創新,並勇於採用新科技,經營多元化業務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包括全球多個市場最大的零售連鎖集團、地產發展與基建業務,以至技術最先進的電訊服務。和黃在全球五十四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雇員超過二十萬人,核心業務計有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及基建等業務。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大企業之一。
長江基建
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綜合基建公司,專注於發展、投資及經營本港、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以 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至全球的基建業務。長江基建為中國基建最大投資者之一,旗下主要附屬及聯營公司包括青洲英坭——香港唯一的綜合水泥產品製造商;及香港電燈——香港兩家供電及輸電公司之一。
電能實業
港燈國際有限公司包括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港燈國際有限公司(港燈國際)、港燈協聯工程有限公司(港燈協聯)及若干附屬公司。港燈成立於1889年,是港燈集團主要的營運公司,負責發電、輸電及配電予香港島及南丫島。港燈國際成立於1997年,是港燈集團的國際投資公司,與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多項香港以外的電力相關業務。
家產安排
2012年5月25日,李嘉誠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在股東大會後會見傳媒,首次談及資產分配表示,他將40%長江(00001-HK)及和黃(00013-HK)股份和22家上市公司,市值逾8500億港元,名下上市資產逾2900億港元,全歸予長子李澤鉅,長和系日後由他打理。二子李澤楷則將獲得李嘉誠對其生意上的資金支持。
李嘉誠通過復雜的信託方式對旗下資產進行控制,其中終極的控制方是李嘉誠家族信託(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而這一信託又由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各持有1/3的權益。由此,在此次的分家中,李澤楷持有的家族信託1/3的權益轉移至李澤鉅旗下。完成之後,李澤鉅持股量將增至2/3,餘下1/3繼續由李嘉誠持有,李澤楷將完全退出。2012年7月29日,李嘉誠將1/3家族信託權益全部轉讓給長子李澤鉅。
李澤楷擁有電訊盈科、香港電訊信託、及盈大地產三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權。按他所持股份的市值計算,李澤楷所擁有的上市公司賬目價值約136.48億港元。此外,他還擁有私人投資,包括2009年以5億美元收購AIG亞洲資產管理業務,現管理資產約670億美元。
資產拋售
2014年8月12日,泛海控股發布公告稱,擬斥資近40億港元(約31.76億元人民幣),收購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麾下和記黃埔(簡稱:和黃)兩間全資附屬公司所持有和記港陸逾七成股權。
另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李嘉誠通過拋售手中資產,累計套現金額已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其中,作為李嘉誠控股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長園集團也為其貢獻了22.56億元。據悉,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1995年以2400萬元人民幣入股長園集團,20年後投資回報率超百倍。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李嘉誠父子通過賣樓盤就套現了約250億港元(約198.5億元人民幣)。
除了房地產資產,李嘉誠也加快了旗下其他資產的出售。2013年7月份,李嘉誠曾高調宣布將出售百佳超市,這則消息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但隨後暫時擱淺;2014年3月份,李嘉誠轉而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約349.36億元人民幣)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2014年3月14日,和記黃埔旗下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和記港口信託,減持亞洲貨櫃碼頭60%股權,套現最多24.72億港元(約19.63億元人民幣)。另外,2014年1月22日,同屬李嘉誠旗下的電能實業分拆港燈電力投資(簡稱:港燈)上市,電能實業宣布以下限定價,港燈每個股份合訂單位為5.45港元,集資約241億港元(約191.35億元人民幣)。

世紀重組
2015年1月,李嘉誠宣布了旗下兩大集團的重組方案,此方案有兩大重點,一是李嘉誠長實、和黃先合並成「長和」,再將所有地產業務裝進新成立的「長地」重新打包上市;二是兩個新公司注冊地改在開曼群島,並在香港上市。
長江基建實業
2015年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合並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這是他今年第二次重組自己的龐大企業帝國。新公司將在中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經營公共事業、廢棄物管理和交通運輸相關資產。
合並後,電能實業將會退市。隨著電能實業這個香港本土注冊公司的消失,87歲的李嘉誠通過去年以來的一系列大規模資產騰挪,最終完成了公司注冊地的全部外遷。
撤資論
2015年9月29日,李嘉誠首次就此前熱炒的撤資傳聞做出回應,發布了一份長達三頁的聲明。針對此前「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李嘉誠表示,「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李嘉誠回應稱,「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注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郭得勝家族
創始人郭得勝,已故。

郭得勝家族的四大接班人,2008年曾發生家族內訌。
接班人鄺肖卿(身價640億元)、郭炳江(身價450億元)、郭炳聯(身價450億元).
旗下新鴻基地產是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也是香港土地儲備最多的公司之一。郭氏家族開發的樓盤,包括香港最高的3座建築以及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等。該家族還控制著香港多家主要手機運營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
2008年郭氏家族內亂,郭得勝夫人鄺肖卿取代長子郭炳湘成為新鴻基地產董事局主席。2012年3月29日,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聯涉嫌貪污被捕。
新鴻基地產在北京、上海及長三角、廣東及珠三角、成都及附近城市擁有物業投資。在北京,新鴻基地產擁有的物業包括北京APM商場和新東安廣場寫字樓。在長三角的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擁有12座物業,在珠三角擁有玖瓏湖、御花園等10座物業。在成都有2座物業。
筆者查閱新鴻基地產最新發布的2014-2015年度業績報告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該集團在內地的土地儲備有增無減,其中逾六成為高級住宅或服務式公寓,其餘是優質寫字樓、商場和酒店。在內地的投資物業組合繼續擴展,租金收入增長不俗。而在建的投資物業大多坐落一線城市,預計落成後可以進一步加強租金收入的增長動力。
對於未來,新鴻基地產仍保持樂觀,「在內地將維持選擇性的業務發展策略,並把焦點放在一線城市」,並將繼續在內地一線城市物色發展機會。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掀起移民浪潮時,郭得勝就說:「除了在內地投資之外,新鴻基不會考慮將資金調往海外。」
李兆基家族
創始人李兆基,87歲,身價1600億元。2015年6月李兆基宣布退任恆基發展主席兼董事總經理,7月1日起交棒小兒子李家誠。

李兆基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其家族主要涉足行業包括能源,金融,酒店,地產、交通運輸。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公司之一,旗下地產涉及商務樓、住宅樓及酒店集團。
李兆基家族還經營能源產業。他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主席,該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其長子李家傑和次子李家誠均為恆基兆業副主席和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
據筆者統計,截至目前,恆基兆業在內地的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重慶、大連、西安、杭州、蘇州、沈陽等16個城市擁有29處物業地產。而恆基兆業旗下的港華燃氣在山東、安徽、河北、江蘇、廣東、河南、江蘇和吉林等25省份取得212和項目。
港華燃氣還透過全資附屬公司易高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及其屬下企業致力開拓之新興環保能源業務之發展亦穩步向前。在江蘇、陝西、山東、山西、河南和遼寧擁有液化氣項目。
恆基兆業2015年中報顯示其在內地的業務取得了不俗表現。截至6月30日,中國內地物業發展銷售收入28.04億港幣,同比暴增190%。內地的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除稅前盈利達3.39億港幣,同比暴增377%。內地物業租賃總收入為8.52億港幣,同比增21%。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除稅前租金凈收入6.56億港幣,同比增20%。
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恆基兆業及旗下公司為何在大陸數十個城市開拓新物業和新的能源項目。
鄭裕彤家族
創始人鄭裕彤,90歲,身價約1000億元。接班人兒子鄭家純,長孫鄭志剛。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恆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香港新世界發展旗下有新世界中國地產、新創建、新世界百貨三家上市公司。家族產業涵蓋珠寶業、酒店、百貨、物流、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服務等。
新世界發展集團在中國內地物業旗艦——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其物業組合包括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部20個城市的35個主要項目,可供發展及投資的總樓面面積達2738萬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百貨經營及管理共43家百貨店,遍布中國內地21個城市,總樓面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
過去數年,中國內地物業銷售表現伴隨著一系列行政主導的調控措施出現多番起伏。新世界發展地產表示,樓市啟動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去行政化、趨市場化」的目標已日漸明確,中國內地樓市可望朝著平穩化格局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綜覽新世界發展集團去年年報和今年的中報,我們並未看到其欲在內地收縮業務或者撤資的跡象。

8. 公司上市的利與弊有哪些

(A) 擁有上市公司身份的好處

(1) 新的直接融資通道

企業不僅可以在上市時籌集一筆可觀的資金,上市後還可以再融資籌集資金用企業的股票進行兼並、收購等,公開上市是企業最具吸引力的長期融資形式,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對資本的需求。香港資本市場的再融資能力是不用懷疑的,另外,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亦會降低。。

(2) 上市有利於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理清公司自身發展戰略,務實企業發展的基礎。

(2.1) 上市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企業必須提高運作的透明度,提升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水平,使得企業從一個「草莽企業」 、「家族公司」 逐漸演變為現代企業。

(2.2)
企業改制上市的過程,就是企業明確發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范發展的過程,企業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內外部環境,評估企業優勢劣勢,找準定位,使企業發展戰略清晰化,改制過程中,保薦人、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眾多專業機構為企業出謀劃策,通過清產核資等一系列過程,幫助企業明晰產權關系,規范納稅行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3)
為符合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能會引進外部董事、戰略投資者,這些外腦和資源可以為公司所用,而且也能對公司的經營和管理進行監督和保護。

(2.4)
公司上市後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其他法律要求,這些都會增加公司運營的透明度,有利於防止「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發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3) 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提升公司在客戶、供貨商和銀行心目中的地位。

公開發行與上市具有很強的品牌傳播效應,公開上市對企業的品牌建設作用巨大,直接提升了公司的行業知名度,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由於上市公司的運作是相當透明的、運營是受到監管的,比運作不透明、運營不受監管的非上市公司更讓人放心,所以,客戶、供貨商和銀行會對上市公司更有信心。公司將更容易吸引新客戶,供貨商更願意與你合作,銀行會給予更高的信用額度。

(4) 上市使得公司對員工更有吸引力

在交易所上市將使企業對高素質的雇員(如首席執行官)產生更強的吸引力,有利於公司招聘到滿意的高級人才。另外,上市後,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會對員工更有吸引力,這有助於吸引並保留最有才乾的員工。而當公司向優秀的管理雇員提供股份紅利計劃,公司的效益將與企業管理者利益聯系在一起,提高員工的干勁。

(5) 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

對於業績優良、成長性好、講誠信的公司,其股價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不僅能夠以較低的成持續籌集大量資本,不斷擴大經營規模,而且可以將股票作為工具進行並購重組,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實力,增強公司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後勁,進入持續快速發展的通道。

(6) 對上市公司老闆的好處

(6.1)
可以去掉私人擔保。

(6.2) 投資者的退出機制。如果老闆不想繼續經營公司,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出售股份的方式直接退出,而現時上市公司的殼價,在市場上是有異常的吸引力。

(6.3) 方便股東的財產管理-通過設立家庭信託基金。

(6.4)
股東接觸的層面得到提升。

(6.5)
增加股東資產的流動性。上市後股東可以通過證券市場交易增加資產流動性。

(6.6)
降低了老闆經營風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隨著股份的分散而被大眾分攤,而不再是老闆獨自承擔所有的經營風險。

(6.7) 財富雙重增長效應。

(6.8.1) 第一是賬面收益:舉例: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之前,總股本是3億股,總資產是10億元,總負債6億元,凈資產為4億元,預計下一年度的盈利能力為2億元。你持有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此時,你的原始投資價值為——4億元*50%=2億元。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發行上市後,發行了1億股股票,按照市場20倍市盈率來計算,也就是每股盈利——0.5*20,發行價是每股10元,募集資金10億元,此時,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整體市值為——總股本*每股價格=4億股*10元/股=40億元(資產在上市前的4億飛升到上市後的40億),這時候你持有的股票賬面價值一下從2億元上升到15億元,這就是企業上市帶來的賬面上的收益。

(6.8.2)
第二是資本性增長收益:即原始投資人可以轉讓股票的方式為自已帶來利潤,舉例:你在股票市場價格達到每股15元的高位,減持股票2000萬股,獲得現金3億元,而按照你的原始投入,2000萬股僅僅投入了2,667萬元,你獲得現金收益達到了2.7億元,按投資收益率來衡量,投資收益達到了10倍(從投入的2667萬元飛躍為2.7億元)。

---------------------------------------------------------------------------------------------------

(B) 公司上市的弊處:

(1) 信息披露使財務狀況公開化

公司的管理層尤其要意識到,隨著公司的公開上市,公司需要及時披露大量有關公司的信息,同上市公司還須公布與公司業績相關的確定信息和部分預測信息。另外,公司的上市無疑會引發對公司、公司業績以及董事的進一步詳細調查,董事會要為更加頻繁的媒體曝光做好准備,曝光的內容主要涉及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業務戰略,同時董事會還要及時公布有關公司最新發展情況的信息,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信息。

因此,一旦上市,企業就要在一個透明的環境下運營,上市後則完全暴露在投資者的目光下,因受公司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需考慮是否適應高透明度的運營。

(2) 股權稀釋,減低控股權

股票意味著產權和控制權,它賦予投資者投票的權利,從而使投資者影響公司決策。企業一旦上市,其重大經營、管理決定,例如凈利潤保留、增資或兼並,都需要股東在年度會議上通過。所以,上市後,執行董事會在做戰略決策時也就不能只按自己的意願,而是要首先獲得大股東的許可。這意味著在上市後老闆對企業控制力有所減弱。

(3) 被敵意收購的風險

一旦上市,企業就更容易遭到敵意收購,因為公司的股票是自由買賣的,這意味著可能有一天,你的公司被其他公司突然收購及接管。

(4) 股價的不理性及異常波動可為企業運營帶來負面影響。

上市後,企業的經營狀況會影響到公司股價的表現,反過來,公司股價的一些不正常波動也可能為其自身經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成為拖垮一個企業的導火索。

(5) 上市的成本和費用高

除了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和入場交易的費用外,還有一次性的准備和改造成本及上市後成本,(如處理好與投資者的關系),甚至,有時還會發生訴訟,如果產生投資者賠償,那成本就更高。上市後,股票就成了一種產品,像其他有形產品一樣,同樣需要企業去維護。這兩項工作將會佔用企業資源。而企業在證券市場上的不當行為如果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那訴訟成本和賠償費用都會十分可觀。

(6) 先付費用,但企業不一定能成功上市

公司一旦計劃上市並開始實施,即需要先向法律顧問、保薦人、會計師支付部分費用,此部分費用無論上市成功與否都會發生。另外維持上市公司地位亦會增添其他費用。

(7) 對上市公司老闆的壞處

公司上市後成為公眾公司,老闆的個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個人隱私易被社會曝光。

(8) 商業信息可能被競爭者知悉

每個上市公司都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處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重大信息進行披露。包括財務信息,重大合同,股本變化等,這樣一來一些不便公布的商業信息也被公開,一旦被競爭者知悉,可能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9. 離婚被分70億是怎麼回事

公司一朝上市,立刻造富一批高管。而高管們的一舉一動有時候就成了影響個股和股民的重要事件,比如離婚。

有的高管因為離婚傷及上市公司,也有高管為了能夠順利減持套現「假離婚」。無論怎樣,受傷的總是股民。

日前,贏時勝的公司董事鄢建兵和妻子協議離婚並分割財產,導致公司股權有所變動,也引起一眾股民和吃瓜群眾的圍觀。

上市公司高管「離婚」是減持的套路?

先來看看公告吧:


有分析認為,目前上市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自然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的年齡段集中於35歲到50歲,屬於離婚高發年齡段。其中,家族控股的超過三分之一,很容易出現婚變危機。

也有分析認為,因為曾讓上市公司高管心驚膽戰的「土豆條款」!

2010年左右,土豆網沖擊納斯達克。但土豆網CEO王微的前妻楊蕾半路殺出,要求分割土豆網38%的股權,土豆網95%的股權被楊蕾申請凍結。楊蕾的一紙訴狀成為了當時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王微以700萬美元作為補償,與楊蕾協議離婚。

但最終因為離婚事件,土豆網錯過了最好的上市時機,重啟IPO時卻遭遇美國資本市場冰河期,上市首日股價下跌12%。後不到一年時間,土豆網被纏斗多年的優酷並購。

對此,業內有分析認為,「土豆條款」可以解釋上市公高管如此頻繁地離婚,因為王微離婚而導致土豆網上市失利催生出的條款是指風投所投公司的CEO結婚或者離婚必須經過董事會的同意。對上市高管來說,想說分手也許要等到上市之後。

股民防不勝防的坑!高管離婚傷及上市公司

也許對上市公司高管老說,資本和婚姻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從資本角度來說,每個高管的離婚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離婚會影響到了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高管的控制權,甚至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3年,神州泰岳創始人、實際控制人王寧在經歷離婚大戰前,其持有神州泰岳約8453萬股,占股份總額的13.78%,與公司總經理李力並列第一大股東。

離婚分割股票過戶後,王寧和前妻安梅各持有神州泰岳4226萬股,占公司股份總額的6.89%,並列第三大股東。而董事奇強以7.22%持股躍升至第二大股東。

上市公司高管的婚姻危機處理不當,或許會影響到資本市場,進一步影響到投資的利益。

2011年11月,硅寶科技發布公告稱,股東王有治與妻子楊麗玫女士協議離婚。

按照協議,王有治將此前持有的硅寶科技股票1881萬股平均分割。受離婚財產分割的影響,硅寶科技的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當日收盤,硅寶科技收於11.04元,較當日離婚公告發布時跌了5.56元,跌幅達到了32.40%。

三特索道則可能是因交易方高管離婚而最受傷的企業之一。

2015年6月,三特索道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向藍森環保等多家企業和自然人購買蘇州楓彩生態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

但在三個月後的9月,藍森環保的控股股東王群力與妻子陳林因私人原因協商財產分割,其中涉及藍森環保股東權益的分割。

為了順利重組,三特索道為王群力兩口子操碎了心,多次奔走在雙方之間充當和事佬,「多次直接及間接溝通」。最終,陳林表示按照原定方案繼續推進交易,但是三個月後,事情再次生變。

疲於奔波於交易方高管的婚姻糾紛,三特索道於2016年3月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在去年6月審議通過的重大資產重組,或因交易方之一的藍森環保實際控制人與其妻的財產分割訴訟而生變。

根據該實控人之妻的訴訟請求,其要求判此次重組涉及的股權轉讓無效。

默多克等國外大鱷如何處理離婚與資本的關系?

上市公司高管的婚姻成為影響資本市場的重要關系之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根據美國資本市場的玩法,甚至一些「浪漫關系」、「緊密關系」、「曖昧關系」都被視作風險關系,往往一有失度,便會招致天價罰單。

而隨著婚姻越來越脆弱,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出於企業發展的考慮,避免出現「一地雞毛」的尷尬局面而主動選擇避險。

1999年,默多克與第二任妻子安娜離婚,支付給對方17億美元的天價分手費。為避免重蹈覆轍,默多克將80億美元財產放進了信託基金,每名子女均享有相同的財產繼承權。

2012年,默多克與鄧文迪離婚時,默多克財產並未被大幅切割。鄧文迪僅獲得兩套房產,兩個女兒獲得870萬美元基金的受益權。

據悉,所謂家族信託就是將資產的所有人與受益人進行分離。

一旦購買,這筆錢將獨立存在,不屬於任何人的私人財產,無論是離婚還是分家產,這筆錢都不會進行劃分,只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願設置資產的受益人。

實際上,家族信託成為不少上市公司高管的避險選擇。

2012年8月,龍湖地產主席吳亞軍與蔡奎結束了多年的婚姻,兩人原本共同持有龍湖地產逾70%股權。而實際在公司上市前,兩人已處於分居狀態。

但可能考慮到離婚對於公司股權結構的影響,直到公司上市的股票解禁期過了以後,雙方才正式離婚,並將股票分別轉至各自的信託公司名下,且簽署了投票權委託的協議。

目前,家族信託基金代為持股在香港大型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香港的富豪或名人,如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李兆基的恆基地產、郭氏家族的新鴻基地產等均於多年前成立各自的家族信託基金,並通過家族信託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股市有風險啊,看不懂就不要下手,隨時都會有風險出現!

10. 陳金霞的工作事業

1994年,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成立。年僅27歲的魏東開始了他的資本市場生涯,「涌金系」啟程。上世紀90年代,涌金系主要以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方式積累資金;2000年左右,其借鑒VC的理念,投資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創業企業。從1996年起,涌金系在銀河動力、中寶股份、康賽集團(後更名天華股份)等公司法人股上,涌金系獲益頗豐。1999年12月,上海涌金受讓閩福發600萬配股,轉讓價每股4.5元,持股不過5個多月,至少有7000萬元落袋。另外,1999年到2000年,涌金系先後參與過三九醫葯、絲綢股份、首旅股份、誠志股份和茉織華等新股發行中獲新股配售,持有到期後悉數沽出,獲利豐厚。
1999年,涌金系以1.8億元注冊資金成立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湖南涌金」),並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知金科技」)。
巴曙松、王文強所著《涌金繫上岸》一文指出,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嶺。2002年1月23日,湖南涌金並購長沙九芝堂集團,並控制了九芝堂
九芝堂集團及九芝堂其後也成為涌金系資本運作的重要平台。以九芝堂為平台,涌金系還不斷通過增持,成為千金葯業的第二大股東。2005年在券商業低迷時,涌金系通過多家旗下公司控股了成都證券,並更名為國金證券,隨後成功借殼成都建投上市。此外,涌金系還參股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大股東雲南省財政廳(持股25%)之後,持有24.5%的股份,第三大股東上海納米創業投資公司持股23%,由於上海納米75%的股權為魏東擁有。由此,雲南信託的控制權實際掌握在涌金系的手裡。
根據2006年10月國金證券借殼S成建投時的《收購報告書(摘要)》,魏東控制的企業包括:1.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2億元,魏東持有70%的股權;2.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3億元,魏東持有75%的股權;3.知金科技,注冊資本金1.5億元,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45%的股權,魏東持有其40%的股權;4.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4億元,(2006年10月)所管理的各類資產總額20多億元,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24.5%的股權,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其23%的股權;5.國金證券;6.九芝堂。另外,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葯業17.32%的股權,知金科技、魏東曾分別持有青島軟控5.98%、3.17%的股權,後經過減持,截至2007年11月27日收盤,魏東和知金科技還持有青島軟控4.92%的股份。 2008年6月「涌金系」新任掌門終於確定,魏東妻子陳金霞將通過遺產繼承獲得魏東持有的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66.5%股權,以及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26.93%股權,相應地,涌金系旗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2008年6月23日,魏東實際控制的國金證券、九芝堂同時發布收購報告書摘要披露,因魏東去世,其擁有的湖南涌金66.5%股權,以及九芝堂集團26.93%股權,該部分遺產依法應由魏東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公告指出,經各法定繼承人協商一致,決定由魏東配偶陳金霞一人繼承其股東資格及全部股權,其他人放棄相應的資格及股權。
因為這次遺產繼承,原由魏東實際控制的國金證券、九芝堂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發生變更。收購完成後,陳金霞通過湖南涌金及九芝堂集團合計持有國金證券21628.19萬股,占國金證券總股本比例43.25%;通過九芝堂集團持有九芝堂12009.07萬股,佔九芝堂總股本比例為40.35%。 同時,陳金霞將通過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葯業3142.14萬股,佔千金葯業總股本比例為17.32%。
另外,陳金霞本人持有上海匯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5%股權,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實業投資,注冊地在上海,陳金霞擔任公司監事。陳金霞通過上海匯能持有廣匯股份10798.14萬股,占廣匯股份總股本比例為12.47%。以2008年6月20日的收盤價格計算,上述上市公司股權相對應的市值總計約130億元。
本次繼承完成後,陳金霞在境內、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超過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的情況如下:
1、通過九芝堂集團持有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000989,股票簡稱「九芝堂」)股份12009.07萬股,佔九芝堂總股本比例為40.35%;
2、通過湖南涌金持有株洲千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600479,股票簡稱「千金葯業」)股份3142.14萬股,佔千金葯業總股本比例為17.32%;
3、通過上海匯能持有新疆廣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256,股票簡稱「廣匯股份」)10798.14萬股,占廣匯股份總股本比例為12.47%。 陳金霞的丈夫魏東出生於湖南,中央財經大學碩士。 魏東1994年成立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早先從事財經咨詢 業務。2002年收購了「九芝堂」後,魏東將涌金集團由投資公司向實業公司轉型,並計劃5年內使「九芝堂」的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
「2007胡潤百富榜」第148名的年輕富豪在金融界叱吒風雲,成功玩轉資本市場。2008年4月29日意外辭世。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陳金霞以71.8億元排第87位。
作為魏東的妻子,陳金霞永遠無法忘記發生在2008年4月29日的那一幕。當天下午4時10分,傳言患有抑鬱症的魏東突然跳下陽台。被業界稱作中國「系類家族企業」最後一棵大樹的涌金集團董事長魏東,匆匆結束了41歲的人生。
據媒體報道,魏東掌管的「涌金系」擁有200多億的資產,正如日中天的他突然自殺離世,致使涌金擴張過程中原本不明朗的種種非議集中爆發出來。有人因此懷疑:魏東自殺之前是否因為收購國金證券和借殼上市中的問題而受到相關部門調查?九芝堂重組中是否存在國資流失問題?業內也有傳言稱,魏東與被拘捕的國開行前副行長王益有牽連。
當然,人們最關心的還是,魏東死後誰將接手龐大的「涌金系」。
謎底終於揭曉。國金證券的一紙公告,把魏東的遺孀陳金霞從幕後推到了台前。國金證券公告稱,該公司於2009年1月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核准陳金霞證券公司實際控制人資格的批復》。同時,陳金霞關於國金證券收購報告書及豁免要約收購申請尚在中國證監會審核過程中。
由此,「涌金系」進入陳金霞時代。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標志著「涌金系」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一位長期跟蹤事件進展的人士認為,陳金霞接手「涌金系」在魏東辭世後不久便已達成了一致。
魏東死後的第三天,陳金霞公布了丈夫的遺書。遺書中,魏東寫道:「小陳,你重擔在肩」,這似乎暗示了陳金霞即將接掌「涌金系」。到2008年6月23日,陳金霞接管涌金的局面已基本確定。當日,由涌金控股的國金證券與九芝堂同時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原實際控制人魏東先生辭世,魏東擁有的湖南涌金66.5%股權,以及九芝堂集團26.93%股權,依法應由其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繼承。經各法定繼承人協商,一致決定由魏東配偶陳金霞女士一人繼承其股東資格及全部股權。 熟悉資本運作的人都知道,魏東、陳金霞夫婦曾在資本市場上多次上演「左手倒右手」的好戲。有知情人士指出,在過去的10年裡,陳金霞在魏東的資本運作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
1999年9月,以魏東為法人代表的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以及魏東、劉明兩個自然人股東成立湖南涌金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持股比例分別為45%、35%和20%。
2001年2月,陳金霞等被接納為湖南涌金的新股東。在湖南涌金的這次股權結構變化中,魏東將其原來所持35%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其妻陳金霞,轉讓價為2800萬元。2002年1月,「涌金系」旗下湖南涌金和上海錢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杭州五環實業有限公司對九芝堂集團展開了100%國有股權的收購,並成為千金葯業第二大股東。同年,陳金霞將所持湖南涌金股權又轉讓給魏東。
魏東、陳金霞夫妻聯手玩的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轉換,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神秘。簡單地說,就是在公司准備實施收購期間,為了避免股權過於集中,魏東把自然人股權轉給陳金霞。而當公司完成收購之後,為了確保股東地位,取得絕對控股權,陳金霞再將股權倒給魏東。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他們使用的是金融界非常普遍的障眼法。」也正是有了夫妻間的通力合作,「涌金系」在十年內涉足金融、葯品、高科技等多個行業,積累了數百億的資產。
不過,對於陳金霞的真正實力,一位與魏東熟悉的人士也表示了擔憂。「陳金霞確實起了不少作用,但她最多隻是魏東的得力助手。魏東才是涌金系的核心資源,離開了他,涌金系的無形資產就失去了不少,陳金霞很難繼承魏東的人脈關系和社會資源」。 通過公開資料可查到的關於陳金霞的個人信息極為有限,這點與魏東非常相似。在公眾面前,陳金霞顯得格外低調。
陳金霞,上海人,1968年出生。本科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有資料顯示,她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在職研究生期間師從著名教授吳曉求。陳金霞曾先後在安達信 (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以及魏東老單位——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中經開)從事會計工作。「魏東和陳金霞應該相識於中經開,婚後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北京。」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陳金霞還是比較有能力的,涌金擴張的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但她一般不會走上前台。」
像魏東一樣,陳金霞也從未接受媒體專訪,從未在公開場合演講,記者甚至找不到一張她在公開場合的照片。但她樂善好施、廣結善緣之名,在圈子裡廣為流傳。
魏東過世之後,陳金霞個人的慈善活動也時有報道。據上海科技館相關人士透露,「陳金霞告訴我們,她在少年時期讀過一本關於居里夫人的書,隨後產生了成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夢想,但是她成年後感到離夢想越來越遠,就選擇了通過捐贈上海科技館的方式來圓夢,並希望當一名科技館的義工。」

閱讀全文

與家族信託減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弘有色金屬基金 瀏覽:235
外匯管制逃離 瀏覽:998
bd理財 瀏覽:453
東莞長安股票 瀏覽:684
證券私募找投資公司 瀏覽:584
問理財余額寶 瀏覽:10
中國股票全部 瀏覽:263
南方科技混合基金配售比 瀏覽:504
企業投資醫院 瀏覽:354
滬銅期貨支付寶上沒有 瀏覽:996
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特點 瀏覽:844
理財快易網 瀏覽:35
外匯入賬匯率 瀏覽:305
導出融資余額 瀏覽:596
哪個資金盤有保障 瀏覽:198
首旅酒店股票診斷 瀏覽:781
企業貸款按月季日調息 瀏覽:194
買賣期貨平台構成 瀏覽:359
紅棗期貨漲跌聽板 瀏覽:283
財富管理中心信託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