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相對會是安全穩健一些,但隨著銀行的一次次降息,對於許多人來說,投資理財可能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最佳手段了。但是可能許多人並不太注意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下面跟著我分析投資理財要注意的細節:
1、看理財書籍,記錄下你的學習感悟
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可以選擇看理財專家視頻、教程以及書籍等,學習的同時還要學會做好筆記,記錄下你的學習感悟,把重點理財知識記錄下來,平時拿出來溫習,這樣能有助於自己提高。另外,筆者表示,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最好能再適當進行一些投資實踐,理論結合實際,這樣會進步的更快。
2、理財賬本時時翻看
記賬是次要,總結才是關鍵。筆者建議每個人都要建立一個個人理財賬本,記錄下你個人的收支情況,並分析出哪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省下,哪些錢可以短期投資,哪些錢可以長期投資。努力讓自己做到合理消費。並建議對賬本上過度消費的地方進行標紅,經常拿出賬本來看看,用來提醒自己。
3、每月進行強制儲蓄,積少成多
不要忽視「積少成多」的力量,每月計劃進行儲蓄。比如每月工資5000元,3000元儲蓄,剩餘的2000元使用。筆者表示,你可以選擇零存整取,貨幣基金或者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等方式,一來進行強制儲蓄,二來獲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4、選購理財產品,項目要看清
投資理財,選一個好的項目很有必要。但是在選購理財產品時,不能忽視一些小細節,理財周期都要看清楚,時間越長,實際收益率會被攤薄。因此,筆者建議大家盡量選擇較短的理財產品,估算好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當然也不能過於追求短期高收益,項目真實性也需要仔細考量。像車貸寶平台就是國內高度合規化且項目資金走向真實可查的平台,用戶可以看到項目的真實情況。
5、根據不同階段,時時調整理財計劃
投資理財計劃一一旦制定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執行時還需要根據個人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以及理財需求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更加有助於合理支配資金,獲得更有效的保障。
B. 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我一直認為,單次投資往往是一場(0,1)的開區間概率的游戲。如果你一直在尋找每一個投資勝率=100%的機會,反而是最難的事情。
邊學邊實踐,邊實踐邊學,恰恰是掌握基金投資最快的方法,也別忽略「准備得差不多了」這個前提:關於這個准備,可以從3個方面去完成:
1、投資本金的准備
可別認為你沒錢可理。無論如何,你都可以從自己工資的10%開始嘗試,生活質量並不會因此降低,哪怕從100塊開始也可以。如果你准備拿積蓄出來投資,5%-1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比例。
請先保障你的應急准備金和有明確用途的資金,再投資。
買基金,我們該聽誰的?
我曾經收到了個問題:
一位持有的基金一年漲了40%+,她很糾結,到底該加倉賺更多呢,還是落袋為安;另一位買的基金幾個月跌了10%,他很猶豫,到底該趁機補倉,還是趕緊止損走人。
這代表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管基金是漲是跌,大部分人都在焦慮。
投資絕對沒有任何萬無一失,包治百病的方法。任何方法都有其兩面性,比如長期持有和定投,甚至波段操作。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事實上,越是有經驗的投資者,他們越不希望給別人做推薦,並不是他們不願分享,而是他們實在沒法做好這件事:
1.即使是他們自己買入的基金,也不可能保證每一筆都賺錢;
2.投資基金不是刻舟求劍,即使推薦你了產品,也很難控制你在正確的時點買入和賣出。
適當閱讀和學習一些經典的投資書籍、基金課程,你可以更快地掌握一些前輩總結的、反復驗證的策略方法。
只是,任何一個投資策略,我們都要獨立思考:
1.這個策略的原理是什麼?可能存在怎麼樣的風險?
2.這個策略在什麼環境下會起效,現在合適用嗎?
買基金,如何幫助我們提高生活質量?
當你的基金投資達到一定階段,要想讓收益再提高1%、2%,可能需要投入的可能是十倍、百倍。你是否想過:如果把這些時間投入到你的專業,投入到你的家庭,效用會不會大得多?我們之所以選擇基金,不正是希望專業人士能幫我們節省更多精力嗎?
對此,LaoK先生分享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人問J.P.摩根,「我買了股票以後就睡不著了,怎麼辦?」摩根說:「把股票賣掉,直到你能睡著為止。」
投資不是生活,投資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如果因為投資而讓你失眠,那已經得不償失了。當新鮮感褪去,不再日夜掛念基金的漲跌。我們似乎才剛剛看清投資的真相:始於投資,終於我們熱愛的生活。
C. 理財公司父親節活動總結
理財公司父親節活動總結
提綱)
一、活動情況概述、活動任務的完成情況
二、不足和問題
三、今後的改進方向
D. 個人日常生活開銷,記一個流水帳,每周或每月總結一下,看看如何理財如何節約開支,提高收入,
財智7,你網路搜一下就可以了。它有專業版和免費版的。
E. 寫一份理財策劃書
家庭理財,就是合理、有效地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花費發揮最大的效用,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從技術的角度看,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用品、外出旅遊,大到購房買車、儲備教育投資,直至安排退休後的晚年生活等等。
成功的理財講求理財規劃,家庭理財也不例外。做好家庭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好家庭理財規劃。就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後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應該說,一個好的家庭理財規劃至少應妥善考慮家庭經濟生活中的幾個「宏觀」問題:
1、適當開源,增加家庭收入,利用各種投資增加資產的價值;
2、控制預算,倡導節流,削減不必要的支出;
3、系統地考慮家庭重要支出事項(如高額教育經費),有效積累大額、長期性資金;
4、保障家庭財產安全,妥善進行家庭資產管理;
5、處理好家庭風險問題,防患於蔚然。
在擬定家庭理財規劃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所有的目標必須具體、可行。具體意味著:
1、理財目標一定要明確、量化;
2、對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力求了解得全面准確,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防止在理財過程中顧此失彼;
3、家庭理財要將稀缺的貨幣資源用得其所,為家庭創造更大的效用和收益。
可行意味著:努力可以達到。如果竭盡全力仍難於達到的目標最好不要列入規劃。其實任何人都不能也沒有能力把所有的事、希望和理想全列入規劃並實現它,家庭理財規劃充分權衡需要和可能的關系;不純粹是為了錢而制定理財規劃。
另一方面,在制定家庭理財規劃時,還應注意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其財務需求是不同的,這便形成了極受世人關注的生命周期理財規劃理論。所謂生命周期,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重要階段:
成長期,指從出生到20歲左右,其重點是受教育和學習與就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財力方面主要依靠父母或其他來源。
耕耘期,這時開始工作,步入社會,這期間財務上主要是滿足成家立業、教養子女的需要。收成期,指40至60歲之間,這期間收入漸增,地位漸高,子女慢慢長大成人,也是為退休做財務准備的階段。
休養期,指退出工作,安享晚年,處於這個階段的老年家庭,其財務問題主要是如何妥善運用手中的退休金和前期積蓄。因此,合理家庭理財的全盤規劃,必須將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凸現出來,以滿足家庭不同生活階段的具體需要和整體要求。
總結:
確定家庭的財務目標,制定財務計劃,運用各種理財工具,達到不斷積累並合理運用財富,從而實現這些目標的目的。
如果把理財比做旅行的話,需要確定以下幾個要點:你現在在哪裡--就是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要到哪裡去--將來的理財目標;如何到目的地--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步驟。只要遵循這三個步驟,理財目標也就近在咫尺了。
第一步,總結家庭現狀。
在理財開始之前,先要了解家庭財務現狀,這就相當於財富旅行的起點,如果沒有健康的財務現狀,則一切美好的財務未來都無從談起。
月度收支情況 資產 保險
第二步,籌劃未來目標。
足夠的備用金,備用金主要是用來應付比如暫時的失業,突發的事故等意外的情況而引發的現金需求。
房子、車子、票子和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意外險 35歲以後還需要購買一些重大疾病保險
家庭理財類的保險基本上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即保險對象)。當被保險人身故、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保險人(即人壽保險公司)將根據保險合同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人身保險業務,按保障范圍分類,可劃分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三大類。財產保險的保障對象為家庭財產,如汽車等。
F. 新手如何開始理財
新手如何理財呢,很多新手在學習理財一段時間後,往往會陷入以下誤區:
誤區一: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
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市面上有哪類工具可以帶來高收益,不斷游離在各種工具之間,寄希望於去找到所謂「完美」的理財工具。
誤區二: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買賣時機選擇上。
我們往往更在意短時間的一時得失,總是希望能夠主觀預測市場,做出最精準的「擇時」——牛市買最牛的牛基,牛轉熊又能夠瀟灑離去。
1.要如何避免進入這些誤區呢?
我們常說,理財是很個性化的,也正因為如此,要想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首先要做的,其實是花時間先了解你自己!
2.客觀方面:人生階段、理財段位、理財能力、優勢、局限性;
3.主觀方面:理財目標、風險態度、預期收益率、性格偏好。
4.自我審視:
人生階段:家庭理財需求,希望建立適合我的資產配置,最終一步步完成家庭理財的各個需求和目標。
理財段位:學習理財兩年多,積累了一定的理財經驗,從一個理財小白,逐步提升到了自己目標的准達人階段。
理財能力:對自己有較明確的定位認知,理財基礎理念清晰,基本了解市面的理財工具,並具備實踐和操作經驗。
缺點:由於工作的原因,業余時間欠缺,無法花費過多時間用於理財。
風險態度及理財預期收益:保本第一,保本前提下追求長期年收益10%-12%。
性格偏好:追求穩健偏低風險的理財。
最後搭建出來的組合是需要和我高度匹配的,適合別人不代表適合我,適合自己最重要。
了解以上一些基礎知識後,那麼新手如何理財需要從哪裡開始呢?
從閱讀理財書籍開始。
從看理財相關的新聞和文章開始。
直接參加理財相關的課程學習,吸取前輩的經驗。
相信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新手也能學會理財。
G. 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錢實踐活動總結
1、我認為,問題不是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而是家長應該正確指導孩子怎樣合理使用零花錢。
2、家長應該從小幫助孩子初步養成一些理財觀念,懂得要有計劃的使用手頭的錢。要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學會珍惜。
3、尊重孩子使用零花錢的自主權,在孩子使用零花錢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與陌生人的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獨立理財能力,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4、讓孩子養成有計劃消費的習慣,要有合理的安排,每月訂額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把零花錢的流向記錄下來,比較一下那些東西是必須要買的,那些東西是可買可不買的,那些東西是根本就用不著的,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懂得自我控制,不去買那些不等值、不衛生的三無產品。
5、同學不能隨便拿家長的錢,應事先向家長表示,得到允許後才可以拿,找回的零錢要及時上繳,即使是自己的壓歲錢也應該向家長說明用途。例如(1)、零用錢不要買一些玩具或街頭零食。(2)、零用錢可以買相關的書籍,但不能只買不看。(3)、零用錢不可以去網吧或做一些有害無益的活動。(4)、零用錢可以救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5)、在忘記帶錢的時候,應向老師或同學借,事後及時歸還。(6)、要知道賺錢不易,不要攀比。(7)、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激父母,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錢為家長或師長買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禮物。(8)、對於零花錢的使用最好能有一份記錄或者計劃,使自己從小能有理財的能力,真正學會勤儉節約。
七、結束語。
眾所周知,給孩子零花錢已經成為慣例,如果不給,孩子會失落,給了又怕孩子不會花。所以,多數家長的做法是「一邊給,一邊收」,通常會幫孩子保管,或把錢存起來。但這很容易招來孩子的不滿。讓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錢,是對成長的認可,對孩子怎樣花零花錢,家長要起指導作用,而不是硬性規定。把支配的權利交給孩子,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投資理財。因此,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合理使用零花錢成了家長們必須關注的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