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繼手機晶元卡脖之後,汽車晶元也被卡脖,該問題何時才能被解決
去年12月,“南北大眾”被爆出因關鍵零部件晶元短缺,可能面臨停產風波,後廣汽集團、廣汽本田證實,收到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商的預警信息。12月18日,大眾發表聲明正式承認了電子元件短缺的問題。
汽車也被晶元卡脖,中銀證券曾預計,晶元緊缺會延續至2021年一季度。而汽車晶元廠商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告訴「深響」,預計到今年8月份之前,汽車“缺芯”問題都不會有好轉。
在汽車“缺芯”問題真正爆發之前,業界已經提前感知到了形勢的緊迫。
2020年12月22日,晶元廠商地平線完成總額為1.5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五源資本-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今日資本領投,此時距離地平線獲得上一輪戰略投資僅過去三個月。在僅半個月後,2021年1月7日,地平線又完成了C+輪融資,總額4億美元,由Baillie Gifford、雲峰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寧德時代領投。
除了獨角獸地平線,近年還有不少汽車晶元廠商崛起,如2018年成立的芯馳科技,兩年內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聯想創投等。
從根本上來講,汽車晶元風口的誕生,是汽車產業變革、國產替代趨勢為國內汽車晶元廠商打開的結構性機會。
在汽車晶元重要性不斷提升的同時,“國產替代”的趨勢也逐漸明顯。
此次“缺芯”危機也將加速國產替代趨勢。目前,汽車晶元進口率高達90%,全球主要汽車半導體廠商為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國內汽車行業車用晶元自主率極低。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中,國內客戶的晶元需求能否滿足,部分取決於海外廠商的供貨優先順序。因此,在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更多的國內主機廠只能向國內晶元廠商尋求支持。
這對國內晶元廠商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毫無疑問,汽車晶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汽車晶元市場整體規模從2013年的274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465億美元,CAGR達9.22%。建設車規級晶元產業集群也成為了國家級的重要戰略。
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汽車晶元的設計周期長、客戶導入的時間慢、用量相比消費晶元更低。這座金礦需要極大的投入與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