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中收益率寫基準5.5% 是什麼意思
基準收益率又名基準折現率,是企業、行業、投資者以動態觀點所確定、可接受的投資項目最低標準的收益水平,即選擇特定的投資機會或投資方案必須達到的預期收益率。基準收益率是投資決策者對項目資金時間價值的估值,既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又有投資者的主觀願望。
基準收益率表明投資決策者對項目資金時間價值的估價,是投資資金應當獲得的最低盈利率水平,是評價和判斷投資方案在經濟上是否可行的依據,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參數。基準收益率主要取決於資金來源的構成、投資的機會成本、項目風險以及通貨膨脹率等因素。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收益率是指投資的回報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達,根據當時市場價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離到期日時間計算。對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凈利潤占使用的平均資本的百分比。
收益率研究的是收益率作為一項個人(以及家庭)和社會(政府公共支出)投資的收益率的大小,可以分為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主要關注的是前者。
Ⅱ 如何五分之一合理理財
五分之一理財法就是把家庭資金分為五份,分別做出適當的投資理財安排。這樣,家庭不會出現用錢危機,並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
比如,一個家庭有1萬元積蓄,分成5個2000元,可以分別這樣處理:
1.用2000元買國債,這是回報率較高而又很保險的一種投資理財。2用2000元買保險。以往人們的保險意識很淡薄,實際上購買保險也是一種較好的投資理財方式,而且保險金不在利息稅徵收之列。尤其是前不久各壽險公司都推出了兩全型險種,增加了有關「權益轉換」的條款,即一旦銀行利率上升,客戶可在保險公司出售的險種中進行轉換,並獲得保險公司給予的一定的價格折扣、免予核保等優惠政策。
3.用2000元買股票。這是一種風險最大的投資理財,當然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只要選擇得當,會帶來理想的投資理財回報。除股票外,期貨、投資理財債券等都屬這一類。不過,參與這類投資理財,要求有相應的行業知識和較強的風險意識。
4.用2000元存定期存款,這是一種幾乎沒有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也是未來對家庭生活的一種保障。
5.用2000元存活期存款,這是為了應急之用。如家裡臨時急需用錢,有一定數量的活期儲蓄存款可解燃眉之急,而且存取又很方便。
家庭五分之一理財法,是許多人經過多年嘗試後總結出的一套成功的理財經驗。當然,各個家庭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靈活使用。
Ⅲ 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5%是怎麼算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5%,說的是該款理財產品在在購買後,到日期後收到的利益。理財產品的計算方式為:預期收益型:到期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比如在銀行買了一份收益為5%的產品,買了10000元,共計83天。該產品到期後的收益為:10000*5%*83/365=113.70元。
而且理財產品在達到購買-成立期以後,也就是說沒有在購買的時間起點時,存進去的錢按照活期先計費。等理財產品正式生效時再按照理財產品的利率計算利息。
(3)理財五分法擴展閱讀:
5%是銀行作為理財產品中的利率,而客戶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需要加大更多的資金投入,也就是投的多賺得多。按照銀行的規定購入一部分銀行的產品,然後最後收取自己的那份收益。
一般銀行的理財產品,就是由商業銀行或者正規的金融機構自己發行或者設計的一些理財產品,並且把購買的這些資金然後按照約定的投入相關的金融市場或者購買相關的一些金融產品,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然後按照約定把其中的一部分收益發放給另一類投資人。
比如銀行募資資金購買一份產品,協議為收益8%,然而銀行可以募資社會資金,其收益為5%,中間銀行賺3%,那麼在收益後銀行按照8%收取其他投資領域的錢,而5%的要分給社會資金的收益。
參考資料:理財產品_網路
Ⅳ 五分法的理財五分法
根據一些觀點,個人財產的科學分配方法為「五分法」 :
第一份,用來做生活費。
第二份,用來交朋友,擴大人際圈。
第三份,用來學習。
第四份,用於旅遊。
第五份,用來投資。
Ⅳ 理財是怎麼個理財法求詳細
基金,股票,金屬,收藏,房地產,很多。有多少錢辦多大事,看你有幾多錢。
Ⅵ 理財風險等級五級劃分是怎樣的
商業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劃為五級:
一級:極低風險,提供本金及收益保障,或者提供本金保護且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概率極低,適用於保守型投資者。
二級:較低風險,不提供本金保護,但本金虧損的概率極低,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概率極低,適用於保守型投資者。
三級:中等風險,不提供本金保護,但本金虧損的概率較低,預期收益實現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適用於平衡型投資者。
四級:中高風險,不提供本金保護,且本金虧損概率較高的產品,預期收益實現的不確定性較大,適用於積極型投資者。
五級:高風險,不提供本金保護,且本金虧損概率高,預期收益實現的不確定性大,適用於激進型投資者。
(6)理財五分法擴展閱讀: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的收入得到迅速提高,理財與投資意願不斷增強,使我國理財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同其它成熟市場國家相比,我國理財市場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後,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較為薄弱,關於理財產品的法律糾紛時有發生;
這些法律風險嚴重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健康快速的發展,從宏觀來看,這些法律風險不僅有礙我國理財產品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從微觀角度上說,會使投資者及商業銀行面臨著更多的法律層面上的不確定性;
不僅增糾紛與爭議大幅增多,同時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對理財產品法律風險的剖析與防範極為必要。
Ⅶ 家庭最佳理財五法具體是什麼
家庭理財的目標,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是4個字:「會掙巧花」。把收入爭取到最大限度,把支出控制到最小程度,以期獲得最理想的利潤。
家庭理財怎樣做到會掙巧花呢?可以有5種方法:
1.邊際效用法
消費是為了給人以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美味食物,入時衣著,都能給人以滿足,這種滿足經濟學上稱為效用。但是,消費每一單位商品時它的效用都是不同的,邊際效用是僅僅指每增加一個單位消費時所增加的效用或滿足。比如吃蛋糕,吃第一塊香甜可口,心理上的滿足程度極高,邊際效用很大:吃第二塊時也不錯;吃第三塊時你可能就吃飽了,不想再吃,此時,邊際效用下降為零;如果勉強吃第四、第五塊,也許會反胃,引起嘔吐,這就產生了負的邊際效用。這樣吃5塊蛋糕,每一塊的效果都不一樣。因此,消費時一臼氣吃上5塊蛋糕的效用當然不理想。根據邊際效用法,在進行消費時,不如把5塊蛋糕的開支分散到其他需求上去,比如吃兩塊蛋糕,買一本雜志,再理一次發,給小孩買一本小畫書,花錢一樣,但效用大大提高。這表明多元消費大大優於一元消費。
2.價值比較法
在進行消費決策時,可以把同一種需求的客觀價值與主觀價值進行比較,比如你覺得多花1元錢買水果,比買蛋糕能得到更大的滿足,你就買水果,一直到你的滿足減退到拒絕再買水果時為止。
3.橫向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城市與農村、南方與北方、沿海與內地,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部位,不同領域,其收入和消費水準也是有差距的,有時差距懸殊,充分了解這些特點並加以利用。便可求得最佳理財模式。一位女士專程從北京坐火車到天津買手機。她說,搭上路費吃喝,同樣一部手機也比北京便宜許多。
4.縱向法
人們從實踐中得知,從時間而不從地域出發來觀察,由於國家經濟政策和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在不同時期,投資理財收益和物價水平是在不斷變動著的,這也為我們實現多掙少花目標提供了可能。有一位個體經營者深諳此道:他在居民樓的角落搭了一個售貨亭,亭前擺個很_大的攤,副食凋料、煙糖茶、冷食飲料什麼都賣,不同季節又有不同的重點,夏天以啤酒、飲料、冷食為主,生意火爆;冬天多賣油鹽醬醋,買賣也不錯。這就是從縱向著眼提高收入。至於分析物價走勢,設法在物價低時多購買商品,在物價水平高時盡量壓縮消費,就更為我們所熟悉了。
5.百分之一節約法
削減開支是多數家庭努力想做的。怎樣才能既不影響生活又切實可行呢?您不妨試試1%節約法。假定您家庭月收入是2000元,您可以先按1%的比例提取20元,這樣全年您就可以積累240元。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每月減少20元對生活影響並不大。依此類推,把家庭中的衣、食、住、行及其他方面的開支也按1%的比例提取。如每月購衣開銷400元,吃飯花消800元,房費支出100元,交際娛樂及其他支出600元。各項都按1%提取,總和接近20元。另外,按整體收入來算,每月還有80元的結余。這樣,當月共結餘120(20+80+20)元,全年就有1440元的「額外」收入了。如果您願意,還可以把這每月120元存入銀行,「以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