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理財這方面,你怎麼看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好吧,認真說:理財我覺得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尤其是我等凡人~。理財雖不能暴富,但持之以恆還是能使自己慢慢有點財富的。而且養成理財的習慣也不至於讓自己老是沒錢和變成月光、年光...總之理財好的,重在堅持和理性
2. 怎樣看購買的理財產品
手上有點小錢的時候,我的建議是買短期定期保本理財。
首先,買任何理財之前,先買1000試水。
放上一個月,看收益。年利率超12%的不買,定期超一年的不買。
原因有下,
你這手頭的錢,沒事的時候,是活的,有事兒的時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計劃春節小長假陪女朋友去旅遊,預算5000怎麼說?
是我的建議,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年化收益在9%——11%,而且門檻低,300起投,現在投資還送500京東卡: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專屬活動,此頁面注冊才有獎勵
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理財論壇,體驗一下優秀的客服服務和社區論壇,以後投資其他平台也有對比。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14年有朋友建議我買比特幣,當時了解了一下,感覺噱頭很大、風險更大,堅決不買,至今我也不後悔。因為,他買了五千多,一個月不到就變兩千多了,然後為了止損就都賣了,沒有人能夠看到四年後今天漲成這鬼樣。
如果你手頭這兩萬不急用,就當不存在,你可以全買比特幣,十年後再見。
3. 如何讀懂理財產品說明書
(1)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經理
招募說明書中「基金管理人」欄目對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司高管的情況介紹,以及擬任基金經理的專業背景和從業經驗的介紹。優質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研究團隊是基金投資得以良好運作的保障。可參考指標:基金公司過往業績、基金經理從業年限。
(2)基金投資的理念和風格
招募說明書中「基金的投資」欄目會介紹該基金的投資目標、投資方向、投資理念、投資策略等內容。這是投資者直接了解所購買的基金投資操作依據的主要途徑。
通過「投資目標」,投資者可以了解基金產品的投資目標是否和自己的要求相匹配。「投資范圍」確定了基金在不同類型資產中的配置比重,這和基金投資風險是直接相關的。「投資理念」雖然是一種抽象的闡述,基金的實際運作甚至有可能偏離其理念,但對於投資者來說仍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機會,選擇和自己理念相符的基金管理人。「投資策略」則描述了基金資產配置的思路和方法,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不同的策略可能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3)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和風險收益特徵
了解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其實也就明白了購買的基金究竟要實現怎樣的投資目標。大部分基金採用的是相對收益基準,但也有少數基金採用絕對收益基準。單純比較絕對收益率的意義不大,主動管理類基金持續戰勝業績比較基準才稱得上是成功的基金。
風險收益特徵則是基金管理人對於產品投資風險的總結。「既能賺錢又沒風險」是很多初進場投資者的夢想,但請記住:風險和收益永遠是相生相伴的,收益高風險概率也高,風險小收益空間也小。對於理性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是明確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相應制訂合理的收益預期。
(4)基金的費用
招募說明書中會詳細列舉基金的費用,基金的費用大致包括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基金託管人的託管費;基金的證券交易費用;基金合同生效以後的信息披露費用;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費用;基金合同生效以後的會計師費和律師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列入的其他費用等。
其中,基金管理費和基金託管費每日計提,按月支付。其他各項費用由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根據有關法規及相應協議的規定,列入當期基金費用。
4. 應該怎麼看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
長期以來,多數人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都是:收益穩定、風險低、放心投資。但這種固有的印象以後要變啦!
因為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不再是無風險的品種了,2017年就曾出了很火爆的「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
在監管的要求下,打破剛性兌付幾乎已經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
銀行理財承諾保本將會成為歷史,現存的保本理財產品也會逐漸的淡出市場。
可見銀行理財產品並不是理財資金安全的避風港。
今天就介紹一個選購銀行理財產品的利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
一、風險測評很重要
在解讀產品說明書之前,首先還要強調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風險測評。
到銀行做理財之前,風險測評是不可或缺的。
和家庭保險規劃一樣,理財同樣注重產品的適用性。
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很多人都認為,做理財只要選好產品就可以了,風險測評是一個繁瑣且不必要的過程。
事實上,風險測評限制投資者購買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目的在於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所以進行風險測評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完整的風險測評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投資者的年齡、財務狀況、投資經驗和目的、預期收益等等,綜合評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綜合在一系列的信息下,得出投資者對應的風險承受水平:
C1—C5是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R1—R5是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在選購理財產品時,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應該和產品風險等級相對應。
在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的5個等級中,只有R1(低風險)是保證本金安全的;R4(中高風險)和R5(高風險)在現實中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少見。
二、產品說明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做完風險測評後,就要說一說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光是看產品的推介頁面是不夠的,這樣獲取的信息量太少了。
想要充分了解一個產品,還得看產品的說明書。(銀行官網提供產品的說明書讓投資者查閱)
一份完整的產品說明書,大致會分為產品要素、投資范圍、產品運作說明、理財收益說明、產品兌付說明、信息披露等幾個部分。
1、產品要素
在產品要素上,包含很多產品的相關信息:產品名稱、產品編號、規模等,這些很簡單就可以理解,就不再過多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在說明書的前面部分,有一個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編碼,這個編碼相當於理財產品的身份證號碼。
在中國理財網上就可以查詢產品的真假,防止銀行違規銷售,出現假理財的情況。
驗證產品的真實性後,還要了解產品的具體類型是什麼。
產品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
兩種類型的收益都是不固定的(一般以預期收益率估算投資收益),主要區別在於是否保證本金的安全。
保本浮動收益保證本金安全;而非保本浮動收益不保證本金安全,在投資環境較差的時候,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性。
結合產品的類型和產品風險等級,綜合衡量一個產品的風險定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應該與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相匹配)
2、投資范圍
做銀行理財最好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
至少得知道自己的資金將會投資於什麼地方。
不同風險資產的配比,直接決定了一個產品的風險和收益。
各項資產大致的風險水平排序:
貨幣市場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主動管理型權益類資產<量化對沖類資產
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可以挑戰風險水平較高的資產,風險承受能力弱的則要更注重安全性。
3、產品運作說明
運作說明規定了產品的規模的上限和下限。
有一個說法,說理財產品的規模越大,在投資貨幣市場工具時議價能力越強,能獲得更高的利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規模較大的產品在低於極端風險時,會表現出更強的防禦能力。
4、理財收益說明
關於理財收益,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
理財收益的說明主要分為兩部分:成本和收益。
成本主要包括產品的託管費、銷售費、浮動管理費、管理費及稅率等等一系列的收費,不同的產品對於收費的要求不同。
現在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採用預期收益率來衡量理財產品的水平。
需要明確的是:預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只是對於未來產品的投資預測,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到期實際的收益情況低於或超出原來的預測。
在此提醒一句: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3%-5%這個區間內,收益太低固然不好,但收益過高也要注意相應的風險,仔細研究好再投資。
5、產品兌付說明
正常來說銀行理財到期及時兌付並不是難事,銀行理財的安全性還是很有保障滴。
產品兌付說明這里除了規定銀行到期兌付情況,還規定一旦出現意外的兌付問題,會有怎樣的應對方案及後續時間安排。
6、信息披露
信息的及時披露是投資者了解產品後續投資進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產品信息越透明對投資者了解產品越有利。
我們需要獲取產品信息披露的地方及時間,實時獲取產品運作的情況。
7、風險性評估
對於銀行理財存在的可能性風險,可以到辨險識財APP上面查看產品評價報告,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安全。
5. 新手如何看懂理財什麼時候.到賬
理財產品一般都有存期的,到期你可以上網查詢的,不過到期錢也不一定立馬到賬的,不同的銀行不一樣,一般銀行都是在到期當日的晚上10點鍾之前到賬,也有的銀行要過2天錢才能到賬的。
6. 大家怎樣看余額寶理財的
余額寶由阿里巴巴,天弘基金,內蒙君正三家公司控股投資組成,其中,天弘基金是國有資產,也是國內最大的貨幣基金公司,余額寶的安全等級相當於國有各大銀行。
7. 怎麼看待理財
目前很多人對理財存在誤解,要麼認為理財是騙子,要麼認為理財可以賺大錢,賺快錢。
這兩種想法都很偏見,或者說都很極端。
比方說你每個月有3000塊錢收入,那你拿1000塊錢來作為房租,1000塊錢作為生活費,另外1000拿來學習。
這么一個過程,就是你打理你錢財的過程,就是理財的過程。
你想賺大錢,賺快錢,可以你得有本金呀。但是問題是對於我們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本金沒有多少啊!所以你想賺大錢,賺快錢,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靜心理財,幸福福生活。
如果覺得有用,就點贊關注吧!
8. 如何判斷理財產品是否靠譜
判斷理財產品是否靠譜就看它是否能夠為我們帶來收益,這是最直接的一點。我們去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這也是判斷標准之一。但是理財產品並不是完全安全的,即便是一些低風險,它可能也會有一些風險在裡面的,相對來說並不是屬於一種完全安全的范疇之內。只是說大部分的這種低風險理財產品都是比較靠譜的,當然需要在一些大平台上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