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假冒來小貸公司源名義行騙的很多,注意,凡異地辦理、基於互聯網平台辦理的信 用卡、融資、貸款業務基本上全是騙局,尤其是收取什麼材料費、保證金、人身保險費等貸前費用的,主要詐騙特徵是:以公司名義發布信息、簽合同,但以個人名下(所謂法人、經理、財務負責人的)銀行帳戶收取費用的,或以驗證資金實力(還款能力)等理由要求在自己的卡上存錢的。參考:http://..com/question/552986621898514892.html
❷ 攜程網創業是得到的融資有哪些,
攜程成立正逢互聯網高潮,不費多大力氣,梁建章就迅速從IDG、軟銀、晨興等風險投資商中融到了500多萬美元的資金。自此後,攜程一路走來風調雨順。
❸ 上海攜程小額貸款是真的嗎
都是騙子,不要上當,小額貸款是不可以跨區的,網上的這種小額貸款信息全部都是騙局!
❹ 攜程、藝龍、去哪兒的投融資模式是怎樣的詳細點
一般按這樣的模式。
項目發起人看到新的商機會有一個商業計劃書。用這個商業計回劃提供給天使答投資人尋求資金支持。當項目能成功運作後有了一定的商業模式如果需要擴大規模一般會尋求新的融資來擴大規模。這個時候就會尋求PV或者PE的作為進一般的項目合夥人來提供風險資金來擴大規模。互聯網企業一般都是這個投融資模式。再後來真正大規模以後就是尋求上市了。這些原始的投資人會有套利退出的沖動。
❺ 同程旅遊進軍互聯網金融 機會還有多大
2月17日,同程網CEO吳志祥在公司內部郵件中確認,同程網已獲得騰訊、博裕、元禾三家機構共5億元投資,本次融資後同程網仍保持公司控股權,目標是獨立IPO。同程網此前獲得過兩輪融資,2008年獲得1500萬元風險投資,2012年獲得騰訊數千萬元投資。
在網路擁有去哪兒、阿里巴巴投資窮游網、在路上,騰訊投資藝龍、同程的背景下,可以窺見,巨頭已經開始搶奪在線旅遊市場。
目前5億投資已經全部到帳,這也是至今國內OTA領域所獲最大的一筆投資。這背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同程是如何應對與攜程的價格戰的?上市計劃是如何規劃的?
以下為同程網CEO吳志祥口述:
措手不及,騰訊突然找到我們
2012月5月份騰訊對我們的第一次投資完成,是同程網的B輪融資,金額是數千萬人民幣。
這項融資其實11年就開始談了,是騰訊主動來找的我們。當時我們完全沒思想准備,後來我們才知道騰訊其實已經把國內的旅遊網站全部都看了一遍,據說我們是他們談的最後一家。那個時候,騰訊正在在電商裡面布局,並在旅遊行業發力。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和他們團隊見面是在2011年8月份左右。有一天我們的BD部門告訴我說,騰訊想跟我們談合作,我們剛開始以為是一個BD合作。當天騰訊來了一個VP、一個投資總監、生活電商部的老大等四五個人,在我們和騰訊來的團隊坐下聊了5分鍾之後,感覺好像不是談BD合作,這時候才知道他們准備和我們談投資的事情。
他們很快就問了我們很多非常商業、細致的問題,比如網站流量、轉化率、人均PV值等,因為之前沒來得及准備,所以完全是根據印象回答的。由於之前不知道是來談投資,所以接待工作也很粗糙,中午在一個很小的小飯館吃了頓飯,下午他們就去上海了。
不確定的投資過程
那次會面之後,騰訊對我們的印象還挺不錯的,也希望能進行更多合作。但從我們來講,那時候還是有些遲疑的。
一方面在2011年我們對B2C整體的運作還不是特別熟悉、對這個行業看的也不是特別透、景點門票也剛開始做不久,整個公司的差異化定位還沒有特別鮮明。
另一方面當時我們已經准備A股上市,券商已經開始進展了,而上市需要的是2010、2011、2012這三年的數據,上市是我們當時的首要任務。而如果接受騰訊投資後,可能會形成一系列的關聯交易。
我們堅持要獨立上市,騰訊希望控股比例能稍微高些,達到15-20%這個比例,甚至更高。這也是網上傳的騰訊第一次投資佔了我們30%股份版本。
後來,我們就僵在了這邊。
兩個月後,我們看到了騰訊確認投資藝龍的消息,當時心想既然他們已經投了藝龍,那和我們應該就不會再談了,也就沒有再聯系。
選擇
但誰知道後來騰訊又給我們打電話,說還可以繼續往下談。我們雖然覺得蠻奇怪,但猜測騰訊可能是希望在旅遊行業裡面做一個整體的布局。之後又經過了兩到三次會面,在談判過程中,他們也同意了調整控股的比列,所以第一次投資騰訊佔有同程的比例是低於5%的。
之所以選擇接受騰訊投資,是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在整個過程中間,券商、律師都是全面介入的,並確認他們持有的比例並不會影響到我們A股上市;
第二在與騰訊的接觸過程中,騰訊對於產品、用戶需求的理解,對我們幫助很大;
第三、騰訊當時希望嘗試的旅遊電商,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我們的機票、門票業務也接入了他們的QQ旅遊平台,為我們帶來了流量;更重要的是,對於同程這樣一個比較低調的企業,選擇接受騰訊的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們的知名度。
「剛開始沒想拿5個億這么多」
2013年年中,我們看到了市場上休閑旅遊和無線端結合的機會,於是我們就想能不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休閑旅遊的提供商,在這個市場上進行發力呢?隨後我們就在股東會提了一下,股東覺得這個想法很好,非常支持,於是就開始往下繼續談了。
最初我們的測算是如果達到設定目標,大概需要2-3年時間和4億左右的資金。
從我們層面來講,2008年拿到中新創投的投資時,往前跑了快了一點點,當年有一定的虧損,但在其他時間公司都是賺錢的。所以我們認為如果堅持要打仗、把無線做好、把休閑旅遊做好的話,4個億應該夠了。但是從投資人角度來講,他們憑借對這個市場的積累所以對未來看的更清楚一點,他們覺得這一仗還是蠻難打的,需要准備更多的糧草。所以,投資金額就變成了5個億,而後來的市場也驗證了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這次投資是由騰訊領投、博裕和元禾跟投的。元禾從2008年第一次對我們投資開始,一直跟著我們投到了現在,博裕是去年年中開始接觸的,也是他們主動找的我們。拿到這筆融資後,我們將以門票和周邊游作為用戶入口,布局國內游和出境游市場,實現從門票第一道休閑旅遊第一的跨越。
為什麼推遲獨立上市?
我們雖然之前一直在推動公司A股上市的計劃,但去年整個A股市場沒開,所以從去年4、5月份,我們開始站在公司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機票、門票的發展應該按照什麼步驟去做。
我們可以等到A股開,但是也在同時非常清晰的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並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是去年同程在差異化定位越來越清楚,就是希望在休閑旅遊方面確立我們品牌的地位,當時我們已經拿到了景區門票和周邊游的第一名,而景區門票和周邊游恰恰是休閑游的第一名,我們也有信心成為休閑旅遊的第一名。
第二手機和休閑旅遊的結合。這件事情意義更大,互聯網三年的變化,移動互聯網一年就實現了,我們有這個感知,在休閑旅遊市場,我們還是有無數可能的。
第三我們也看到了業內競爭環境會更加激烈,如果我們不想被淘汰,我們必須跑的更快。
基於這三點考慮,可能公司不能急著去上市,雖然我們已經准備了3年時間,付出的心血非常大,也完成了上市的所有準備工作,但在經過一段比較糾結的時間後,在權衡之下,還是選擇去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把上市往後推。
和攜程的斗爭: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巨頭?
坦白講,對於和攜程在去年年底的在線門票價格戰,我們並沒有完全准備好,我們啟動融資的時候,沒有預測到年底會有這么一個慘烈的競爭。
之所以和騰訊談這輪投資,也是因為在去年6月份我們預感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壓力。為什麼在去年感到巨大壓力?我們之前在做酒店、機票的時候壓力都不是很大,因為我們只有攜程十分之一的份額,對攜程來說其實還在「我可以關注你,但是你們還進入不了我們的視野」的階段。
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門票,這個市場是攜程當時還沒有做的,經過兩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是線上門票市場的第一名。而攜程作為行業老大,對於細分市場它自己不用去探,就讓下面那些小公司、小嘍啰去探,探出路來後它就會踩過來。它會有很多方法,在攜程看來,那可能只是一般的市場競爭,但是這些方法對於創業型企業來講每一關都是很難過的。
比如價格戰,你如果沒有一個資金背景的話,你很快就被踩死了;媒體戰,它的媒體資源是我們這些創業企業沒法比的,我們不是特別清楚如何通過媒體發出我們的聲音,這也是很多創業型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有人才戰,這個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更加難了。攜程從去年4月份在我們公司有計劃挖人,年底乾脆在我們公司對面租了一個辦公室,我個人猜想它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從我們公司挖人。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核心的人員被挖過去,但這個對於創業企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和壓力。這個對我們來講還是非常焦慮的:你怎麼樣讓你的人心穩定,同時讓細分市場繼續保持領先,並且還要面對一個10倍於你的競爭對手。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我建議是要一直保持危機感、盡量不要引起巨頭關注,如果引起了巨頭的關注,你要把你能想像到的結果還要再壞10倍,否則,之後的發展就會非常困難。而在人員團隊建設方面,不要等到巨頭來挖人的時候才去做團隊建設,要在更早的時候,把功夫下在你的員工身上。
之後我們還會按照去年6月份的設想,去實現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休閑旅遊第一名的這個目標。 對手在做什麼,我們關注,但其實也不是特關心。其實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是非常大的,攜程並不是所有細分市場都能占據第一。我認為,我們只要堅持我們的方向,進行差異化競爭,我們還是有生存和發展空間的。
拿了投資並不意味著資源
對於下一步和騰訊微信等平台的合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其實對於任何創業者來講都是一樣:即使你有了戰略投資,最關鍵的還是你自己。我們從來不相信天才和救世主,做好自己最重要。
這輪融資完後,我們在生存方面的擔心會少一點,在產品打磨、用戶需求滿足方面進步更快,並且接下來我們也會積極尋找和騰訊合作的點。坦白講,騰訊即使是我們的股東,但因為他們對合作夥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做到最好。
就像2012年騰訊第一次投資我們以後,我們機票、景點接入QQ旅遊平台,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扒了一層皮。因為雖然對於產品的理念、用戶體驗理念我們之前也很重視,但沒有到最重視的程度,在2012年和騰訊配合的過程中間,他們對用戶體驗的關注、產品的理解非常苛刻,所以我們在接入過程中也非常不容易。
其實去哪兒和網路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能創造出獨特的用戶體驗的話,雖然你獲得了戰略投資,但如果你想獲得你的投資方很多資源的話,仍是非常非常難的。
❻ 攜程和去哪兒 誰才是資本高手
攜程利潤大幅下滑、增速一緩再緩,好在梁建章善於資本運作。攜程每次都能讓回投資人在即答將失望之前,看到並購融資所帶來的希望。
不過,盡管攜程還擁有一定的資金繼續運作此模式,但如果不盡快尋找增加營業收入增速的切口,投資者的耐心大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而去哪兒則貌似正在慢慢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一個人」,即越來越傾向於從線上走到線下。此前,去哪兒最大的優勢是在線比價搜索,而現在正在竭力去打造O2O的閉環。在外界看來,已經進入三位數的營收增速已經足夠打動投資者,但現在的問題就是一切將持續多久?
無論如何,擺在攜程和去哪兒面前的問題,都是要和時間賽跑。
❼ 攜程發展歷史
1. 發展概況
攜程網創立於1999年,主要創始人有梁建章、季琦 沈南鵬、范敏。總部設在中國上海,員工30000餘人,目前公司已在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廈門、重慶、青島、沈陽、武漢、三亞、麗江、香港、南通17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在南通設立服務聯絡中心。2010年,攜程旅行網戰略投資台灣易游網和香港永安旅遊,完成了兩岸三地的布局。2014年,投資途風旅行網,將觸角延伸及北美洲。
雖然是一家傳統的「滑鼠+水泥」的網路公司,攜程網並未執著於點擊率,而是專注於盈利的創造。攜程網著力於自助游產品。自助游的服務內容包括基本的「機票+酒店」模式,也有「機票+酒店+接送機+選擇性旅遊內容」等不同層次服務,主要依靠酒店和機票的傭金來獲得利潤。至今攜程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綜合性旅行服務公司,成功整合了高科技產業與傳統旅行業,向超過2.5億會
店預訂、機票預訂、旅遊度假、商旅管理及旅遊資訊在內員提供集無線應用、酒
的全方位旅行服務,被譽為互聯網和傳統旅遊無縫結合的典範。
2.收入來源和發展優勢
(1)收入來源
攜程網的業務包括酒店預訂、票務服務、打包游、商務旅行和其他五部分,其中其他包括物業管理系統銷售和廣告收入。
❽ 攜程赴港推進二次上市,二次上市有什麼優勢
企業二次上市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也可以增加股票的流通度。對於一些有強制退市風險的企業,二次上市也可以把這個風險降低。也可以把每股的價格降低下來,讓更多的散戶入場。
攜程二次上市的優勢
對於攜程來說,他們第一次上市是在納斯達克,股價大約在30美元左右。對於一些散戶來說也比較高,如果在香港二次上市,可以增加總股本,降低每股收益。這樣對於很多散戶來說,每股價格會降低,購買的慾望就會增長。在香港上市也可以讓國內的很多散戶購買到攜程的股票。
結語:其實對於很多企業赴港二次上市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中國的經濟越來越好,而且越來越開放,包容性很強。相對於美國股市,香港股市的投資環境對於中國企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