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果仁理財

果仁理財

發布時間:2021-07-15 04:50:11

⑴ 全國各地的爺爺奶奶了解他們家鄉元宵節的習俗

有吃年糕的、吃湯圓的還有吃餃子的等... ... 你是五年級的嗎?這是寒假作業喲!我是五年級的 這樣寫應該可以的!\(^o^)/~

⑵ 為什麼我們會那麼焦慮

遠離焦慮,快樂生活!

生活中我們不免會出現階段性焦慮的情緒,好像越長大,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少了,焦慮的情緒可大可小,我們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當然人在不作為的時候也會出現焦慮,人只有忙起來才不會左顧右盼,才不會產生焦慮感,專注和把握當下的時間,給自己每一天做計劃,堅定地朝著自己的計劃前行,你就一定不會焦慮。

焦慮的心態可大可小,我們要關注到它,勇敢去戰勝它,我們一定會重獲輕松愉悅的生活。

微信公眾號:剝果仁

⑶ 全國各地的爺爺奶奶了解他們家鄉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各省元宵節的不同習俗

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山東省】淄川縣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寧陽縣元宵送燈至祖墳。博興農村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念「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莒(jǔ)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陝西省】鳳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江蘇省】武進縣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雲夢縣(今之江漢)老農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福建省】泉州花燈別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燈等等。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凈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廣東省】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雲南省】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949.htm#6

⑷ 對年輕的職場人來說,有哪些通用的職場「硬技能」

常言道:職場如戰場。戰場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也都知道戰場的殘酷,動輒就是你死我活,職場如戰場,可以想像的到,職場的競爭就如同戰場一樣,雖然不至於你死我活,但是同樣能讓你永世不得翻身。所以,要想在在職場中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硬技能……
我以前看過很多關於職場怎麼處事,怎麼辦事圓滑的書,確實還不錯,像《職場潛規則》《職場故事》《職場金剛經》《聰明人辦事的8種手段》等等一系列關於職場的書。在職場中不論做什麼都要小心,否則你可能因為某句話得罪別人,讓別人給你穿小鞋。
首先,自身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不管你在什麼行業工作,也不管你的公司的效益如何,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有足夠的業務能力,公司招聘你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你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益;其次,善於處理事務,學會利用資源,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你才能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最後,處理好周圍的同事關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到,試著保持一種謙和的態度,盡可能的給同事提供方便,時間久了,自然會有好的人脈。
我就是這樣,我做事,寧願讓別人欠我人情,我都不會上別人在背後罵我,在背後對我說三道四。有句話說的好: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坎坷。雖然不一定能成為朋友,但是一定不要成為敵人!所以,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其他的環境,你都要學會處事圓滑,能不得罪的人,就不要去得罪。

⑸ 關於風土人情的知識

美國的一、飲食特點

居家過日子的美國人買的食品都簡單。一袋麵包,—罐飲料,一袋胡蘿卜,幾只洋蔥,偶而也有人買一盤牛肉的。他們極少用調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國的餐館一般規模不大,都收拾得乾乾凈凈,而且食品種類並不很多。有人總結美國飯的特點,一是生,牛排帶血絲,二是冷,凡是飲料都加冰塊,三是甜,這當然是中國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評判,不過倒也切中要害。事實上,美國人吃飯注重的是營養,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國人也不大會做飯。

在美國城鄉,咖啡店(兼營冰滇淋)、麥當勞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國四川的茶館,後者很像中國河南的面館。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個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邊吃邊聊,十分愜意。美國的冰淇淋堪稱一絕,有各式各樣的,上面還撤滿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二、居民住房

美國城市居民的住房從總體規劃與布置,到具體的設計與安排,都是比較實用舒適的。在一個小區里除住房外,學校、商店、文體設施、公園、銀行、郵局等等都一應俱全。美國老百姓住房。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論樓房或平房也不論幾居室,在設計上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客廳與餐廳連為一體,比較大,因為家人活動大部分時間在客廳;二是廚房比較大,並且與餐廳相連。廚房裡壁櫥很多,餐具與食物都放在櫥里,看起來很簡潔。電冰箱容量大。另外就是其它電器一應俱全,牆壁上電插頭多。這當然要有充足的電力為基礎。舊金山一般每月電費四、五十元。據說電力公司鼓勵多用電,辦法是一度電是十美分的話,十度電可能只收九十美分;三是卧室小,但壁櫥大而且多,十分實用。一般卧室除擺一張雙人床外,再沒有很多空間。所有衣物都掛放壁櫥里。美國人極少用箱子,如遇搬家(比較起來,他們喜歡搬家)就到商店裡要幾只紙箱;四是洗手間多。一般二間以上卧室的民房都有二間以上的洗手間,而且空間大,設備完善,使用方便。

在美國平民百姓要安家住房,不外是兩個辦法,一是買、二是租。先說買房,那你必須先找一所房地產公司,由公司派一名經紀人領你到處看房子。看中後則由經紀人出面與賣方交涉。這當中還有貸款公司、銀行、公證等一套手續全部辦妥。按約先交「頭款」,一般是總價的十分之一,其餘的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內分期付清,每月二、三百元,一二千元不等。若一月不交,銀行就有權低價拍賣,你的「頭款」都可能收不回來。租房則簡單得多。
三、衣飾裝扮

美國市面上,專營服裝的商場特別多,一概開架出售,有些還是百年老店,其規模與氣派,都是很大的。並 且分工有序,如有的專營婦女與兒童服裝,有的專營中老 年服裝,有的專營T恤衫等等。在美國買服裝和一些日用百貨,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只要你所買的商品沒使用過,無污染無損壞,並保存有發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後都可以退貨退款。在美國很少有賣布匹的綢緞店,也沒有縫衣店,因而很少見到賣縫紉機的。據說做一件成衣工錢很貴。總的看來,美國人在穿的方面花銷不會很大。

在服裝商店許多中低檔服裝與鞋類都有「Made in china」的字樣,如各類夾克衫,牛仔褲,襯衫,還有各式T恤衫,羽絨服等等,都是中國製造的,每件二三十美元,四五十美元或七八十美元不等。這些大都是根據美國商人的設計與要求製造的。高檔的服裝與鞋類大多是歐洲的,其中義大利的居多。亞洲則是台灣、香港與韓國等地的。

美國人不甚講究衣著打扮,穿衣寬松、隨便,不拘一格。有的人在長襯衫外面套一件短小的甲克。類似長袍短褂;有的人在淺色襯衫裡面穿上一件深色高領的棕毛衫;有的人則在長棉毛褲外面穿上一條短西裝褲。總之,美國人穿衣有時給人一種不大利索的印象。

美國人平時穿衣馬馬虎虎,但是正式場合還是頗為講究的。在政府部門和公司工作的上班族每天均衣冠楚楚:男士西服革履,頭光面凈;女士是各式裙裝配以淡妝。若舉行舞會,人們穿著莊重典雅:男士黑色晚禮服,女土則穿深色袒胸露背的曳地長裙。

少數年輕人喜歡奇裝異服。比如—位年輕漂亮的姑娘上身穿一件緊身毛料西式上衣,下身穿了一條臀部有兩二個破洞的牛仔褲,露出了內褲。有時還能看到—些年輕人把好好的牛仔褲撕破,露出膝蓋。美國婦女,尤其是老年婦女仍重傳統。穿裙裝的多於穿長褲的。冬季喜歡穿長長的呢大衣,這可能與美園氣候有關。

最令人不解的是,在炎熱的夏季,有的人身上只穿汗衫、短褲,但腳上都捂著一雙旅遊鞋,外加一雙厚棉襪。有時已是深秋季節,有的姑娘身穿夾大衣,卻光著腳,穿雙拖鞋,漫步於街頭。

如果說美國的食品價格低廉的話,那麼,衣服和鞋類就比較貴了。稍好的運動絨衣要五六十美元一件,更別說那些高檔時裝了。可喜的是中國產品,主要是服裝和鞋類打入了美國市場,且價格便宜。中國的棉製品、羽絨服和絲綢頗受美國人的歡迎。

美國人喜歡購置新衣,也常扔舊衣。所以街上設有商店,專門銷售舊衣,有些舊衣論磅出售,1元一磅。有些跳蚤市場、教會或醫院也有不少舊衣出賣。光顧這些地方的多是些低收入者,此刻他們也不考慮舊衣會傳染疾病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了,當然也有人認為舊衣經過高溫洗滌和烘乾可以消毒。
四、交通工具

如果沒有汽車,美國人寸步難行。對美國人而言汽車與水和麵包同等重要。在街道上,見不到什麼行人,全是汽車。偶爾見到一二輛自行車,也是鍛煉身體用的。公共汽車相對很少,主要街道上半個小時一趟,倒也准時。一輛能乘六七十人的大轎車,常常只有兩三個乘客。街道兩側都畫有停車位,稍大些的商店都有停車場,停車場也都畫有停車位,而且頭幾個車位必定是殘疾人車位(用藍色畫一輪椅),不準越「雷池」一步。

居家過日子的美國人,一般每人都有輛車,一般老百姓只能用得起中擋車。買車的辦法有兩種,第一種辦法是買新車。新的中擋車大約是一萬五六干美元一輛。好車、豪華車就很貴了,三五萬的,幾十萬的都有。買輛中 檔的新車,可以分期付款,第一次付幾千美元,以後每月 交一二百元,三五年後、全部交清。第二種辦法就是買舊 車,那就看你的運氣了,價格數干元、數百元不等。一般 說來,舊車都要不斷修理,弄不好是「豆腐搗成肉價錢」,也不一定合算。不論你買什麼車,反正花在車上的錢,包括分期付款,修理費,汽油費,保險費,每月總共也得要 二三百元,對一個中等水平收入的人來講,是僅次於住房 的第二筆大開銷。

五、通訊便捷

電話為美國人造了福,美國人對電話就像小汽車一樣,不可缺少。在美國申請電話十分簡單。你只要給電話公司打個電話,一天之後,就會得知電話號碼,電話公司還會送一本電費的電話號碼本,只要將自備電話插在房間的插座上,同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聯系就可以暢通無阻了。圖文傳真機也普及到家庭。

電話收費.是比較便宜的,市內電話不收錢,國內長途十幾分鍾才一美元。國際長途、如給中國內地打一分鍾一美元左右。周末兩天早晨8點至下午5點收半價。每月25日,電話公司紀你寄來收費單,幾月幾日幾時,你給誰掛(電話號碼)打電話,多長時間,多少錢,一清二楚。

因為電話普及,郵局就清靜多了,只有必要的信件、資料才通過郵局。美國人特別喜歡寄賀卡,自選商場門口都設幾塊木板賣「卡」,每張一二美元不等。有家專門做賀卡生意的公司,因為經營有道,世界聞名,成為巨富。寄賀卡並不一定要去郵局,因為大街上矮墩墩的郵筒到外都有,只要投進裡面,信件很快就會到達目的地。

六、影視現狀

電視是美國尋常百姓家的一種主要生活需要,它的作用與重要性日益突出,這早為美國社會所公認。一般來說,看電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只利用電視機的天線,接收為數不多的幾個公共台,主要是看重要新聞。另一種是購買天線盒,每月40個美元左右,有了它,一下能調出幾十個台。這些台大致有個分工。比如,有的專播政府公告,只有文字和音樂,沒有說話的,也只有這個台不搖廣告,那些文字公告反復播。有的專播因內外新聞,也是反復播。有若干個體育台,分工很細,棒球、橄欖球、拳擊、籃球都有專門的台反復播。文藝也有許多台,有的專播獲獎的黑白電影片,有的專播搖滾音樂.流行歌曲,有的專播鄉村音樂。有的專播連續劇,有的專播「肥皂」短劇,等等。

電影則租磁帶用錄像機來看。隨著電視、錄像的發展,美國租用錄像帶的商店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隔兩個街區就一個。

電影院一般都有幾個放映室,每個放映室一二百個應位不等.各放映室錯開時間放不同的電影,一張票十幾美元,你可以從進院開始看到清場時才出來。

八、銀行情況

美國銀行業的活動與作用已經深入到平民百姓家。美國一般平民百姓的現金交往,加工資支付,購物支付超過幾十元的都用銀行支票或銀行信用卡。包括那些以「窮」 出名的中國留學生,只要有點錢(二百美元,三五百美元不等,這在美國是微不足道的)都存到銀行去,很少有在自己口袋裡裝上數百元現鈔的。這已成為一種時尚。細想起來,這樣做好處很多,首先是避免了攜帶現金的那種擔驚受怕之苦。他們的銀行多得像加油站一樣,到外都是。並且每個銀行都是電腦自動化管理,服務熱情周到,極為快捷,而且安全可靠。銀行已成為美國尋常百姓家的理財幫手、成為他們生活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⑹ 手抄報中華民族(六年級

這是故事:傳統風俗禮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奇葩。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都有許多優美動人的故事,有無數奇妙風趣的習俗和逸聞,當我們與家人朋友一同歡度節日時,有一些禮儀禮節問題需要特別留意。另外,少數民族都有獨特風俗禮儀,我們一定要了解這些知識,才能在交往中做到尊重少數民族同胞,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客人。

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又稱年三十、除夜、歲除等。這是中國最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1.辦年貨

每逢年末,再貧窮的家庭也要准備許多過年的物品。

首先,是打掃庭院,進行掃除,把家裡家外都清掃得乾乾凈凈,為過春節准備一個新的環境。

其次,是做過春節的佳餚,如殺年豬,灌血腸,做豆腐,蒸年糕,炸面貨。因為從除夕到正月里,一般是不動煙火的。

最後,就是辦年貨了。出門前必須列一張年貨單,羅列出紅紙、神馬、香燭、點心、糖果、皇歷、灶王爺、玩具等,還要給小孩買新衣、鞭炮。在鄉村生活的人還要提前幾天到城裡或集鎮去辦年貨,開開心心地滿載而歸。

2.度除夕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團聚在一起。首先要做的是包餃子,包時講究說吉利話,主婦要在幾個餃子內放上硬幣,初一誰吃到包錢的餃子就預示他一年要交好運;還要包些鼠、魚形狀的餃子和其他花樣,讓孩子們吃。除夕餃子包好後,當晚要煮一鍋,每人吃半碗,剩下半碗,意為年年有餘。

3.放爆竹

除夕之夜,另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便是放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聲此起彼伏,一道道彩虹劃破夜空,鞭炮響和道道煙火把人們帶進了歡樂的新春。還有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放煙火,人們在美麗的焰火中共享天倫之樂。

4.守歲

除夕還有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是守歲。民間稱守歲為「熬百歲」,因這一天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老百姓認為熬的時間越長活得時間便會越久,小孩也最聰明。因此,才有所謂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喧嘩」的場面。古代除夕守歲之夜,堂屋要設一供桌,前面有桌裙,地鋪拜氈,桌上擺供品:高饃、干鮮果品、各式點心。另設有錫香爐、香筒、銀蠟台等。每家還要在堂屋桌上點兩支紅蠟燭,俗稱守歲燭。守歲燭講究生花報喜,即燃燒中的燭頭要呈虎刺梅狀,叫「元寶」。紅燭生「元寶」則表示新的一年全家吉祥如意。20世紀40年代,許多家庭改用食油燈,食油燈燈芯用棉花捻子,也講究生花報喜。50年代以後,改用煤油燈,很少有此現象了。現如今,人們在享受了電的方便之後,又重新燃起了蠟燭。生花報喜之俗又重新在人們中傳開了,這一習俗反映了人們盼望幸福的願望。

禮儀精髓:

除夕守歲是合家團聚、共享天倫的美好夜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節的開始,故稱為元旦。近代使用公歷後,將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而稱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一般從初一持續到初五,有的地方要過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活動非常豐富,主要有以下風俗:

1.做新衣

眾所周知,春節都要穿新衣,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要在正月初一更換新衣,尤其是姑娘、新媳婦和孩子們。主婦們為此一入臘月便開始自織和選購衣料,縫制各種款式的衣裳。中老年男子穿長袍、短褂;婦女們則要穿上衣、下裙、綉花鞋。在孩子們身上更是下工夫,麒麟、老虎、獅子等凡是象徵勇猛的走獸統統綉在各式鞋帽和肚兜上。鳳凰花鳥之類刺綉成女子們的各種花色的傳統服裝。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人們紛紛穿上新衣,或莊重,或高雅,或瀟灑,或艷麗,大年初一或集祠堂祭祖或串親訪友,人們議論著,誇獎著彼此五顏六色的衣裳,賞心悅目,喜氣洋洋,呈現一片節日景象。真可謂是:「全家歡喜辭舊歲,滿院生輝迎新春。」

2.備佳餚

過春節的佳餚是最不能馬虎的。為了迎接春節,迎接各位神仙,如關帝、財神、水神、灶神等,家家戶戶都要蒸饅頭、炸油食、煮肉食、洗器皿,到處都是一片歡騰的景象。壽桃祝老年人長命百歲;壽石榴表示多子多福;棗糕表示早早陞官發財;老虎讓小孩吃了會虎頭虎腦,平平安安;棗山饃是獻給灶君的。此外,還要給家庭的每個成員蒸一個饃;給家庭主男蒸錢包,讓他理財致富;給主婦蒸石榴,祝其多子多孫;給青少年男子蒸硯瓦,勵其讀書;女孩蒸布藍,做針線;蒸魚,表示年年有餘,雞則表示大吉大利;蒸狗和獅,俗語雲:「大門獅、二門狗。」有新親的,還要蒸八斤重的圓饃,上麵塑鯉魚跳龍門和各種飛禽走獸,形式新穎奇特。此外,油炸食品也是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麻花、饊子、麻葉、油餅、丸子、豆腐、紅燒肘子、紅燒肉條、酥肉等。在有些地方,人們還要准備各種酒宴佳餚、飛禽走獸、山珍海味,以慶祝這隆重的節日。

3.掃房舍

掃房舍的習俗,古代稱「掃年」為「打塵埃」。《清嘉錄•叫火燭》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稱打塵埃。」《歲時瑣事》也有相關記載,民間從臘月二十四日以後,不僅可掃房舍,做任何事都可不看好日,即所謂「尺有所為,不擇憲書,多嫁娶,謂之敵絲日」,也稱「無忌日」。《夢梁錄》也記載,這天「士庶家,不論貧富,俱灑掃門間,去塵穢,凈庭戶」。直至今日,每逢年末,人們都會清掃一下房子的塵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4.貼春聯

大年三十那天,民間各家各戶都會貼春聯、敬門神、掛年畫,以增加過年紅紅火火的氣氛。春聯,又稱「對聯」「門對」「門貼」。清代《燕京歲時記》上記載:「春聯者,即古之桃符也。自入臘月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依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直至今日,春聯已成為中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代表的不僅是喜慶,還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願望,抒發了心頭的憂郁和憤懣。陶冶情操,激勵奮進。兩千年盛傳不衰,春聯已成為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朵藝術奇葩。

5.拜年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四類:

(1)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2)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是平輩則只需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3)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謝。

(4)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平常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春節,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禮儀精髓:

拜年時,人們以新禧、發財、如意、長壽等吉祥語互相祝賀。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秦始皇名政,因避諱,故又稱端月十五。該日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滿月,象徵團圓美滿。

1.觀花燈

元宵節掛花燈,也源自玉皇大帝替天鵝報仇的傳說,人們為了躲避玉皇大帝的眼睛,便在農歷正月十五前後三天,家家戶戶門前掛燈、放火炮、火花。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前後三天,家家張燈結綵,戶戶燃放煙火和鞭炮。
在觀花燈的同時,人們還增加了另一項活動——猜燈謎。燈是靈魂,而燈謎更體現著人們的聰明才智。燈謎,即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們在賞燈時猜謎,以增加情趣。

2.吃元宵

元宵,又稱「湯圓」。元宵節這天,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要吃元宵。元宵分甜咸兩種:甜元宵,甜餡用核桃仁、豆沙、棗泥、果仁、桂花、山楂、芝麻、白糖、冰糖、青紅絲等製成餡粒,蘸水,放在大籮筐中干糯米粉上,人們通過搖動籮筐使餡粒蘸上糯米粉,撈起再蘸水,再放干糯米粉搖一下,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滾成圓形。其食用方法多用水煮,也可油炸。元宵之夜,觀燈回來,合家團聚圍坐在一起吃著松軟適度、香甜可口的元宵,別提有多溫馨了!

禮儀精髓:

民俗學專家說,人們通過送花燈來表達各種各樣的美好祝願,送花燈大有講究。可送的花燈種類還有很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綿羊燈、錢鼓燈,應有盡有。蓮花燈一般送給女孩,寓意接受花燈的女孩越長越漂亮;如果想要男孩對自己溫順體貼,女孩便送男孩一盞綿羊燈;希望孩子長大有武才,大人便給孩子送關刀燈,希望孩子有文才則送狀元騎馬燈等。
中和節

中和節是唐德宗李適在公元789年欽定的節日,又名二月二「龍抬頭」,原來為農歷二月初一慶祝,後將土地神生日納入其中,故改為農歷二月初二。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人的衣食住行,都取之於土地。因此,「土地老」在民間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在山西,無論大戶小戶,在自己庭院的北房牆上都會用磚砌一小龕,內塑土地爺泥像,每月農歷初二和農歷十六都要祭祀他。

人們祭祀日神、土地神都是為了祈求農業豐收,然而僅僅有日、有地是不行的,必須有水才能保證農業的豐收。這便出現了玉龍降雨解救蒼生的神話故事。龍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連皇帝也借龍的身份以降服臣民,故有所謂「真龍天子」之稱。

玉龍因民間百姓們炒玉米而獲救,晉南地區便傳下了吃玉米豆的習俗,所謂「二月二崩蠍豆」。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夕用碾壓碎黏土,再細篩過,放在鐵鍋里加熱,倒入豆子、玉米和白面團,被攪拌後,炒至黃色即可食用,其味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中和節的另一習俗是鬧灶火。在山西,每年這天,各縣的百姓都會雲集而來,大鬧火灶。傳統形式有鼓車、高蹺、旱船、花鼓等。

禮儀精髓:

春歸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所以叫「龍抬頭」。
清明節

清明節與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成三冥節,它們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本為24節氣之一,但因為它在一年季節變化中佔有特殊地位,同時,還並入了祭祖和寒食節。因此,清明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1.上墳掃墓

清明節的另一習俗是掃墓,晉南稱「上墳」。在古代,上自皇帝,下到百姓,在清明節無不祭祀祖先,也稱掃墓,藉以寄託哀思。孔子在《論語》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戊。」「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種對宗廟、祖墳至尊至敬的習俗,正反映了中華民族及炎黃子孫的善良及孝心。

2.踏青春遊

陽春三月,正是春風徐徐、陽光明媚的好日子,各地一派生機,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古代清明春遊(也叫踏青)最早見於唐朝,到了宋朝踏青郊遊之風十分盛行。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出北宋時汴京附近以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人物栩栩如生,場面真切生動,是一件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生活風俗畫。畫卷人物五百五十多個,牲畜五十餘頭,船二十多艘,車、轎二十多乘,充分體現了清明節郊遊的盛況。

春遊傳承至今,全國各地每到清明前後,機關團體、學校都會組織春遊,參觀名勝古跡,觀賞奇山秀水。可見春遊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禮儀精髓: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端午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午、重五、端節、蒲節、天中節、詩人節、女兒節等。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一般認為是楚國屈原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盡,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才有五月五端午節的。

1.吃粽子

相傳屈原投江以後,人們紛紛趕來營救,但為時已晚,於是有人將米飯和紅棗等食品倒入水中讓魚蝦龜蚌吃飽,以免傷害屈原。東漢時,長沙人歐回一天忽見屈原頭戴高高的雲冠,腰掛長柄寶劍,身佩珍珠美玉,來到鄉親面前。說每年所祭食品都被水族魚蝦龜蚌所竊食。大家聽後非常生氣,問屈原怎麼辦?屈原說:「今後若有惠祭,當以箸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黍,並纏五色花絲,水族見了,以為菱角,便不敢再食。」

粽子一般分為兩類:一是純米粽子。有糯米或黍米兩種,吃時拌糖;二是有餡粽子。例如,紅棗粽和八寶粽。八寶粽佐以柿餅、栗子、果脯、肉、青紅絲、蓮子等。粽子發展到今天,口味多樣,甜、咸、辣都有,角、錐、筒形俱見。其做法一般是將米、棗等浸泡後,用蘆葦葉或玉米葉包好,再用馬蘭草結扎,有的地方用五色線紮好,取避邪之意。包好的粽子擺置鍋中,用竹箅子壓實,倒水至淹沒為止,用溫火煮一夜,便可以吃了。

2.飲雄黃酒

雄黃作為一種殺蟲和消毒葯,古代就已經應用了。這一習俗最早見於晉朝,相沿至今。除了塗在小孩兒的額間和手足心外,還用白酒浸雄黃再泡白礬,稱作雄黃礬。被蟲叮咬後,用雄黃礬蘸水塗抹可起到消毒解痛的作用。雄黃酒、雄黃礬一直以來都是古代消炎解毒之良葯。今天,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已非常少見了,但仍有用它來殺蟲祛毒的。

3.劃龍舟

劃龍舟是端午節的又一個重要活動,中國絕大多數縣市都會在端午節劃龍舟,尤其是南方。所謂龍舟,是一種以龍為標志的競賽船隻。龍的特徵體現在龍頭和龍尾上,此外還有各種裝飾物,如舟上有神樓、神位、旗幟、彩燈、大鼓、銅鑼,等等。每逢端午節,人們會預先修好龍舟,訓練水手,到節日那天進行龍舟比賽。比賽前,還需請龍、祭龍,然後進行競渡。

4.懸掛菖蒲艾草

采擷菖蒲和艾草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內容。據傳說,菖蒲代表張天師的劍,艾草代表張天師的虎,所以有蒲劍艾虎的民俗稱呼。在鄉村,人們把菖蒲艾草采擷回家,把菖蒲做成寶劍形,把艾草剪貼成老虎形,掛於屋檐或門楣,用來驅邪祛毒。現城市裡的不少人家在端午節也在家門上懸掛此物。

5.避五毒

民間有一種信仰,認為農歷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五毒,即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傳說中,五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都會夭折。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方法來加以預防,包括以服葯和宗教手段來避五毒之害。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要賜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貼端午符、沐浴蘭湯,等等。在天津,端午節這天,已婚婦女要帶領小孩到河邊「躲午」,並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丟到水裡,取小布人代替其受災,俗稱狗咬災星。

禮儀精髓:

五月端午節,又稱「端五」。端是初的意思,端午節即是農歷的五月初五。
七夕節

七夕,又稱乞巧節、少女節、女節、女兒節、洗頭節、情人節、雙星節、雙七節等。除唐代有六夕,五代以七月六日為七夕節外,歷代均以農歷七月初七為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有些地方流傳著一種習俗:男女訂親後,女子要為未婚夫納雙鞋墊。鞋墊花樣繁多,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鴛鴦配、龍風飛舞等。顏色鮮艷奪目,是一種技藝相當精湛的刺綉工藝品。綵線里寄託著姑娘們無限的相思,條條彩絲織出姑娘溫柔多情的心,一雙雙鞋墊凝聚著她們良好的祝願和純真的情意。

有些地方,習慣用當年生長出來的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紡織物,放置案頭。有的用彩紙剪上述人物和動物,貼於牆上。祈禱後,再拿七根綉花針,用綵線穿孔,能一次穿過七根針的人,就算乞得了「巧」。

南方一些地方,七夕節這天,要在院里曬一盆水。一會兒,用手將綉花針輕輕放置水中,若針漂浮,謂之得「巧」。有的地方綉花針漂浮後,看水底影子,影中有動物,花鳥者,謂之得「巧」。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軸蠟者,謂之拙,不得「巧」。這一習俗流傳至今,雖也有人丟巧針,但多半為了滿足姑娘們的好奇心。

禮儀精髓:

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中秋節

中秋節,又名月節、月夕、端正月、八月半、仲秋節、團圓節等。中秋賞月在唐代就已經很流行了。在古典小說中曾流傳有「唐王游月宮」的故事,到了宋代正式定為中秋節。

1.賞月

中秋節賞月到唐代已十分盛行了。《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都要和楊貴妃去太液池賞月。當他興意正濃時,明月西下,於是玄宗命令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一百尺的高台,稱「賞月台」,准備以後與貴妃賞月用。

賞月在今天仍然十分盛行,農歷八月十五的夜晚,一家人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賞著又亮又圓的月亮,真是愜意!

2.吃月餅

月餅,作為中秋節特有的食品,最早出現於唐代,宋代已很講究,明代進一步確定為節日食品。中秋節,月餅是祭月供品,同時又是饋贈親友的傳統禮品。在古代,幾乎家家都有做月餅的模具,節前自己製作,鄰里互助,早上給張家做,下午給李家做,俗稱打月餅。

根據月餅皮的材料,月餅可分酥皮和提漿兩種。酥皮圖案簡單,表皮薄如麻紙,層次分明,色澤金黃,食之香甜酥脆;提漿用麵粉拌糖和面,內包餡,上模具打制,圖案精美,有「嫦娥奔月」「銀河明月」「犀牛斗月」「月中折桂」「吳剛伐桂」「白兔搗葯」等。按餡的材料分,月餅有五仁、棗泥、玫瑰絲等。月餅一般為四塊一斤,寓意家庭團圓,同時也祝願仙子嫦娥早結良緣。山西以南,講究做一個特大月餅,專供祭月。山西以北講究祭月用套餅,由小到大,壘起來像座寶塔。

祭月除月餅外,還需要准備西瓜和毛豆。西瓜取音於「喜」,取形於圓,取瓤於紅,取子於多,寓意全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紅紅火火,多子多福。西瓜的選取也是不簡單的,必須在收獲時精心挑選半熟、皮厚、無傷的,特意保存下來,專門祭月。

3.觀潮

觀潮的習俗主要盛行於南方。它最早見於漢代,到唐宋時觀潮已形成很大的規模了,尤其是南宋,因臨安(今杭州)為京都,所以每年的中秋節江浙一帶觀潮的盛況空前。觀潮之風一直延續至今,今日南方杭州等地仍於中秋賞月觀潮。山西汾河中下游,每年八月中旬仍在汾河漲潮之時,常有人結伴前去觀望。近年來汾河上修築了許多公路大橋,八月潮漲,新絳、稷山等地方的群眾成群結隊到大橋觀潮。

禮儀精髓:

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外出的要趕回來,出嫁女兒要在婆家過夜,新媳婦回娘家要由女婿專程去接。
重陽節

重陽節,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節和菊花節、老人節等。重陽節起源於秋遊去災的風俗,後來才演變為重九節。中國以九為陽,所以叫重陽節。

1.登高飲酒

九月,天高雲淡,山清氣爽,丹桂飄香,艷陽高照。登山遠眺到處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重陽登高、飲酒、系茱萸避邪的習俗相沿至今。晉南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等名言。

九九重陽節,沿襲到今日已賦予了新的意義,變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節日。

2.賞菊

重陽節這天,全國各地幾乎都要舉辦菊花展,其中以廣州和北京最負盛名。每年都有新培育的品種面世,葉、花形都有新的發展。按葉的形態分,菊有圓葉菊、蓮葉菊、瓜葉菊。按花的形態分,菊又有平瓣菊、管瓣菊、絲瓣菊等。其品名花樣達二千餘種,菊名華麗而富有詩意。如杏花春雨、明雪照檄菊、醉楊妃、玉手調脂、佛見笑、海掌著露、春紅月色、夕照松蔭等。聞其名如睹其麗姿艷容,觀之,實乃藝術鑒賞與享受。民間還講究採菊花晾乾泡飲,俗稱菊花茶,其作用為利尿、下火、解毒等。

3.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菊糕」。吃重陽糕的習俗在宋代便已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襲至今。山西重陽糕屬麵食糕點,以棗泥、銀杏、松子、杏仁為餡。可做九層,有的在糕點上做兩只小羊,取重陽之意。有的在糕上插小彩旗,以圖吉利。糕諧音高,寓步步高升之意。家境好的人家在這天不僅要吃重陽糕,還要吃壽面,或大擺酒宴,慶賀全家平安健康。

禮儀精髓:

重陽節這一天,人們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尊重老人,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閱讀全文

與果仁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豆蔓理財招聘 瀏覽:11
天地茶業股票 瀏覽:752
融資per 瀏覽:703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
匯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麼了 瀏覽:811
融資建造類型 瀏覽:160
壽險理財規劃師有用嗎 瀏覽:605
保壘理財 瀏覽:759
ec融資 瀏覽:720
花生理財預警 瀏覽:932
富養女兒理財 瀏覽:414
企業融資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116
興業期貨廈門 瀏覽:176
華夏策略回報基金凈值 瀏覽:332
錦江融資租賃 瀏覽:709
蘇州科達股票代碼 瀏覽:318
股票圖標大全 瀏覽:449
小川科技融資 瀏覽:823
國投融資渠道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