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銀行理財和銀行資管業務問題
1、銀行以前的產品也是自己設計的,不過形成了很壞的行業習慣,就是實質內的保底保收容益,這樣風險全部集中到銀行了。而去年出台的新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明確是資管產品,不保底的,虧了是客戶自己的,銀行只收管理費。
2、大部分都是自己設計的,銀行產品部門很多的,產品類型也很多樣。內部消化為主,
參考:普益財富: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超56萬億元_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4/0307/08/9MNK90VK00253B0H.html
『貳』 理財,投顧,資管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資管計劃
資管計劃就是資管產品,是指獲得證監會批準的證券公司或者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募集符合監管機構規定的特定客戶的資金或通過擔任資產管理人的形式接受特定客戶的財產委託,由資產託管人託管並交由專業資產管理人來管理,是基金子公司為了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客戶的資產進行投資的一種理財服務創新類的標准化金融產品。
通俗點說就是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交給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避免了因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風險,同時能取得穩定收益的一款安全度較高的理財產品。
資管產品發行流程
二、常見的資管產計劃有哪些種類
那麼常見的資管計劃有哪些種類呢?
(一)按業務劃分
傳統的分類方法習慣把資管產品按業務類型劃分:
1、通道類業務;
2、融資類業務,包括房地產項目融資和地方財政平台融資;
3、基於傳統證券投資業務延伸的股權質押和資產證券化業務等。
(二)按投資領域劃分
為了和實際生活更貼近一些,現在普遍流行按投資領域來劃分資管產品:
1、工商企業類資管產品:投向生產、銷售、貿易等工商企業,用於日常運營;
2、房地產類資管產品:投向優質房地產項目;
3、基礎產業類資管產品:投向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文化、科學、衛生等基礎產業;
4、金融市場類資管產品:投向金融機構或市場現有的金融產品;
5、其他領域資管產品:投向能源、礦產、藝術品等特殊領域。
(三)按資金運用方式劃分
還可以按照資金運用的方式來劃分:
1、貸款:通過銀行委貸向企業發放貸款;
2、股權:資金用於企業增資,受讓股權;
3、權益:資金用於受讓某種權益;
4、債權:資金用於投資企業對外債權;
5、組合類:包括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的組合。
三、資管計劃與傳統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資管計劃於傳統理財產品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行主體、監管機構、收益率表現方式、投資期限、風險性、參與退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具體見下表:
『叄』 資產配置是理財概念嗎 資產配置與資產管理有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
21世紀的當下,具有傳統文化的藝術收藏品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債券、股票、房產等面臨重大轉型的歷史時期,更應該通過另類資產——文化藝術收藏品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回溯歷史,中國人最注重「資產配置」,能夠流傳下來收藏品都價值不菲,既能夠保值增值,又能夠傳承文化,傳給後人。
放眼未來,中國是世界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傳承較為完整的國家。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品都將是不可多得的資產配置元素,比如:書畫、瓷器、玉器、紫砂、珠寶、文玩等。
『肆』 資產配置是理財概念嗎 資產配置與資產管理有什麼區別
是的。
資產配置:
在現代投資管理體制下,投資一般分為規劃、實施和優化管理三個階段。投資規劃即資產配置,它是資產組合管理決策制定步驟中最重要的環節。對資產配置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機構投資者資產和負債問題的本質、對普通股票和固定收入證券的投資特徵等多方面問題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在此基礎上,資產管理還可以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產品來改善資產配置的效果,也可以採用其他策略實現對資產配置的動態調整。不同配置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論基礎、行為特徵和支付模式,並適用於不同的市場環境和客戶投資需求。
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可以定義為機構投資者所收集的資產被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實際過程。雖然概念上這兩方面經常糾纏在一起,但事實上從法律觀點來看,資產管理者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實際上,資產管理可以是機構自己的內部事務,也可以是外部的。因此,資產管理是指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代理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在國內資產管理又稱作代客理財。
資產管理的另一種方式是作為資產的管理者將託管者的財產進行資產管理,主要投資於實業,包含但不限於生產型企業。此項管理風險較小,收益較資本市場低,投資門檻較低。
『伍』 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區別
財富管理是更強調針對性的理財服務與資產管理,也就是說它更強調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樸素原則,更強調客戶內心理財需求的滿足。簡言之,財富管理是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色彩的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相對於過去的炒股、炒基金、炒外匯、炒期貨是一種進步,因為由《炒》上升到了《管理》。炒意味著跟風,沒有自己的理念;而管理則明顯上升了一個檔次,比如做組合配置,控制風險,注意產品凈值的回撤等。
但資產管理也有明顯的弊端,就是收益率的比拼,不但要比長期收益率,還要比短期收益率,這就會對管理者帶來很大壓力和負面情緒。從而引起資本市場不必要的波動。
財富管理相對資產管理又進了一步,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對象也是人,誰的財富,當然是人的財富。正因為如此,財富管理強調根據每一個人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資產配置,比如高風險的投資者,不妨給他多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低風險的投資者則可以配置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產品。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不大追求不同產品之間的比拼。
『陸』 資管新規後還能買理財嗎
銀行理財與其他資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對收益穩定性的追求遠高於對超額回報的追求,且以持有到期為主要獲取收益方式。從配置資產看,銀行理財主要以債券、非標、貨幣市場為配置對象,且以持有到期為主要獲取收益方式,這與基金、券商資管注重價差收益有極大不同。這意味著,即使明確打破剛兌,銀行非保本理財依然是一種低風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