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銀行理財風險評測
個人抄投資者持本人借記卡(或存摺)至營業網點,在簽署《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客戶理財產品協議書》並進行風險測評後,可在中國銀行各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辦理理財產品認購、申購和贖回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② 如何評價一個理財產品的好壞
不論是抄基金投資還是券商理財產品投資,講求的是長期收益,所以選擇產品不能單憑短期的業績表現,應從歷史業績、基金經理、投研團隊和公司管理層多個角度對產品形成全面的認識。 業績:不能只看暫時的凈值指標,還應看風險收益指標、業績持續指標、持股集中度和穩定性。業績分析是對歷史數據的篩選,但過往業績不代表將來業績。 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對行業的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對宏觀經濟趨勢的把握程度。 投研團隊:投研體制、投資理念、組合策略、資產配置 公司管理層:管理層的變動會對投研團隊形成沖擊;激勵機制的好壞更會影響投研團隊的建設和投研隊伍工作的積極性,而投研團隊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基金產品的業績。從公司業績講,基金規模至關重要,但對於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來說基金凈值和基金收益最為關鍵。 以上後三個實際都是和管理人有關,因此,投資產品最關鍵的實際上是選擇好的資產管理人。
③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求推薦一個靠譜的理財課程
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除了一些網紅產品之外,大部分產品都少有人會專門進行測評。
但,不是網紅產品,並不意味著,這不是一款好產品。很多投資者既不想錯過適合自己的產品,又不知道怎麼篩選產品。
有才君覺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把市面上的產品都測評一遍也是很不現實的事,所以就教教大家怎麼選出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吧。
對任何一個理財產品來說,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
這三個要素永遠不可能共存,最多同時存在兩個,很多時候,只存在一個。安全性好、流動性好、收益還非常高的產品,只存在於騙子的口中。
我們選擇理財產品,其實也是在這三個要素之間進行權衡和取捨。所以,今天有才君就教教大家,怎麼用這三個要素來選出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1
安全性
安全性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
第一個就考慮安全性,並不是有才君認為安全性越高越好,如果這樣,大家都把錢拿去買國債,拿去存銀行不就好了,畢竟它們最安全。
可如果我們全都這樣選擇,怎麼讓自己的投資收益跑過通貨膨脹?雖然我們在投資上不會有虧錢的風險,但我們的錢有貶值的風險。
每個人對於安全性的要求不一樣,用途不一樣的錢對於安全性的要求也不一樣。
老人家怕虧損,手裡的錢基本上都放在大銀行里做定期存款,他們覺得這樣比較安心,這是沒有問題的。
可要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從剛開始工作就把攢下來的錢全部放銀行,等到老了拿出來養老。他雖然不會虧錢,但是等老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也不知道貶值成什麼樣了。
大家看,安全性一樣的產品,對於有些人適合,對於其他人可能就不適合了。
因此,安全性需要對應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是越高越好。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則由我們可以接受多少虧損來決定。
那麼,理財產品的安全性怎麼確定呢?
首先,我們要看發行的金融機構,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
能發行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要麼歸證監會管(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要麼歸銀保監會管(比如銀行和保險公司)。
其次,是產品的投資方向,如果產品投資的資產里比較多像股票這種權益類產品、甚至期貨、期權這種金融衍生品,那麼這個產品的安全就會比較低;如果有很多國債、央行票據啥的,安全性就比較高。
市面上常見的理財產品風險大概是這樣:
低風險:國債、銀行存款、存單、貨幣債券
中低風險:債券基金、黃金基金、R3及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加了杠桿的產品不包括在內)、公司債
高風險:混合基金、股票基金、股票、R3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
極高風險:期貨、期權、數字貨幣
之前有才君寫過一篇文章來給常見的資產安全性排名,大家可以看一下,中行坑了6萬客戶,你的投資也會虧了本金還欠錢嗎?
最後,有才君想說一下,其實產品的安全性也跟投資時間有關系。
比如指數基金,和股票指數掛鉤,從短期來看,它是一個安全性比較低的產品,單從長期來看,指數長期向上(成熟市場比如美股和港股,A股目前沒有這個趨勢),長期定投指數基金,盈利反倒成了大概率事件。
2
流動性
選出安全性符合自己標準的產品之後,我們下一個看的指標是流動性。
這個詞大家可能有點陌生,我先來解釋一下,流動性就是需要用錢時把錢拿出來用,方不方便。
像銀行活期存款和貨幣基金就是流動性非常好的產品,咱們想把錢取出來就非常方便。
而國債和年金就是流動性差的產品,要把錢放裡面好幾年,如果提前拿出來,咱賺的錢就會少很多。
流動性的選擇,同樣也不是首選流動性好的產品,還是要合適。
如果我們有一筆錢,三個月後就得用,但是有一個產品,半年之後才能取錢,哪怕這個產品的安全性符合我們的要求,收益也很不錯,我們一樣不能投資,因為用錢的時間對不上,流動性不符合我們的需求。
流動性的合適,就是在你需要用到這筆錢的時候,你能把錢取出來用,並且不會因此犧牲很多收益。
在實際操作當中,面對固定收益產品,比如說國債、年金,大家往往會考慮比較周全,因為這類產品沒有到期就把錢拿出來,我們會少賺多少錢,都是事先說好的。
但凈值型產品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受市場影響。
像債券基金,很多都是T+1,T+2,也就是說,我們在工作日當天下午三點之前賣出,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工作日就可以拿到錢了
加上除了貨幣基金之外,其他基金要持有不到7天贖回會被收1.5%的處罰性手續費,這樣算一下,債券基金的流動性限制大概是一個多星期。
但是,如果有半個月內用不到的錢,有才君是不會建議大家把錢放債券基金里的,因為債券基金只投資半個月,運氣不好的話,是會虧錢的。
但是債券基金投資半年以上就會比較穩定,所以拿去投資債券的錢,對於流動性的需求應該在半年以上,也就是說,半年之內都用不到的錢,我們才考慮放到債券基金里。
考慮凈值型產品流動性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收益的穩定性和獲得收益的時間也考慮進去。
我們把錢拿去投資,要確保在需要用錢的時候,能把錢拿出來。而且在這段投資的時間里,我們就可以有比較確定的回報。
3
收益性
安全性很高的產品,收益一般都不會太高,這倆是水火不容的。
我們要在可以承受產品的風險,而且在投資期間不會用到這筆錢的前提下,再去盡量選擇收益比較高的產品。
但,很多投資者看不懂產品的收益。
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一目瞭然,凈值型產品的收益判斷就比較復雜一點。
有些機構在宣傳的時候,會挑一段表現非常好的時間來算它的年化收益,這樣算出來的數據就很好看,但沒有任何代表性。
比如,某隻基金一個月內漲了20%,如果換算成年收益率就是240%,但20%的漲幅能持續12個月嗎?這還是很難的吧。
看凈值型產品的收益,我們應該看長期的表現。
~~~~~~~~~~~~~~~~~~~~~~~~~~~~~~~~~~~~~~~~
說一千道一萬!!投資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的可控的!!
安全第一!!
④ 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如何評估一個理財產品的好壞
1、銀行理財產品
2、互聯網理財產品
3、基金公司理財產品
4、證券公司理財產品
5、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6、信託理財產品
評價理財產品的6個指標
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就想調商品一樣,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篩選取捨。理財產品的好壞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現:
1、安全性
2、 收益性
3、 流動性
4、加入門檻和成本
5、接受服務的便捷性
6、提供商背景現在的金融機構要長期立足於市場,品牌的影響力遠大於單一產品的影響力。因為前者是整個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業績持續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誠信程度等方面的綜合反映。
⑤ 在互聯網買理財產品,都需要做風險測評了嗎
是吧,這也是對你的資金負責,監管層也這么要求的。
以金匯金融為例,按照流程注冊後登陸,綁卡,完成測評,就可以買了。
⑥ 如何評價一個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實風險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逐漸向凈值型轉變,所以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是在加大的,如果想要判斷還是重點看投資方向,自己辨別
⑦ 在工行網站上買理財產品,出現您尚未進行風險評估怎麼回事怎麼解決
1、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講,風險評估是對信息資產(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臨的威脅、存在的弱點、造成的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所帶來風險的可能性的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
2、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必須有理財經理的簽字,如果是第一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認真填寫好風險評估表,銀行理財人員會依據風險測評結果,告訴客戶屬於那種類型等級購買適合的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要看準選擇。
所以還是需要客戶到網點當面進行風險評估的,好在評估的有效期是一年,這樣評估後,以後再購買同類產品就不需要再做了。
3、工商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設五個等級,PR1為保守型、PR2為穩健型、PR3為平衡型、PR4為成長型、PR5為進取型;
(7)理財產品測評擴展閱讀: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參考資料:風險評估-網路
⑧ 買什麼理財產品最安全可靠
1、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算是家喻戶曉的理財手段,活期儲蓄和定期理財普通大眾了解的比較多
我講的是目前網路上銷售的創新銀行存款類產品——智能存款。
銀行智能存款的共同點有幾個:
1)流動性好,活期,靈活存取
2)利率好,一般都在4%甚至以上;
3)安全性高,都是銀行的,底層資產都是銀行存款,且50萬以內保障本金,100%賠付。
像當日系列產品,能隨存隨取,節假日存入也有收益,
目前的收益率 3.12%左右,上面還有一些季度的存款產品,能有接近 5% 收益,
目前簡壹的生活零錢都是買的這些產品。
2、基金理財
基金分很多種,並且很復雜,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
其中以余額寶、微信零錢通為代表的貨幣基金。余額寶目前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有約 2.3%,太低了,
微信零錢通的.其他的貨幣基金也差不多。
3、保險理財
很多人對保險理財特別是年金險抱有很深的成見,包括之前的我:但是仔細接觸之後你會發現,買了年金險,時間和復利會幫助財富自然增長。
年金險的好處就在於無懼牛熊,穿越整個經濟周期,用固定的看得見的投入來對抗幾十年後的不確定性。
1)為自己提前准備一份現金流。
不會太多,但至少,在若干年後每年都會有一筆錢進賬為養老生活打底,活多久領多久,心理會踏實很多。
2)分散投資,強制儲蓄。
養老是剛需,這筆錢到了那個時間點一定會用。買了年金險,時間和復利會幫助財富自然增長,不會致富,但是一定會變多,而且穩健。其它的投資做的好就錦上添花,做的不好也不影響我的養老生活。
⑨ 如何在網查閱理財產品的風險評測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要理財還是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安全
⑩ 最適合個人理財的理財產品是什麼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財也成為大家不得不關注的事情。目前適合個人理財的最好理財產品是什麼?蜂投網小編認為,對於理財小白來說,最好的理財產品需要具備以下3個特點:
收益率合理
高收益不可避免地意味著高風險,比如一款理財產品號稱收益可以達到50%+還給你保本保息,如果你還相信的話,那隻能讓你回去多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後再來。但是高風險卻往往不一定代表高收益,畢竟虧損總是比賺錢容易。所以大家在投資理財的時候,要權衡風險和收益的比例。
周期可控
投資周期必須是在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比如購買股票,在行情好的時候短期內就可以賺到錢,一旦市場不好進入熊市的時候,什麼時候回本是很難掌控的。
本金安全
對於理財小白來說,還沒賺到錢就盡量不要讓自己虧錢。在理財之初首要考慮本金的安全,在嘗到理財的果實之後可以適當拔高一下,進行多元化配置,追求更為可觀的收益。
綜合考慮以上3個特點,蜂投網小編還給大家一點理財知識:
理財選擇長標還是短標?
如何選擇理財平台成了困擾投資人最大的問題。實際上現在理財產品也正處於整改期,主要是一些不符合規定的集合標產品,存在錯配期限的問題。因此今天就為大傢具體分析一下如何在理財平台上選擇標的。
收益分析
通常來說,投長標的收益大於投短標的收益,畢竟兩者基礎利率有差異,長標的基礎利率比短期的高1-5%左右。當然,一些投資平台為了迎合投資者的需求,也會盡量縮短產品周期且同時提升產品收益。
風險范圍分析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短期標比長期標的風險要低,其實,無論是長期標還是短期標的風險指數其實是和平台有關,客戶選擇標的的前提不應該是看長期還是短期,而是要看平台本身的水平,就嘉潤投資而言,無論是投長期還是短期,可以說是沒有區別的。事實上選擇自己適合的投標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只要平台靠譜,長標和短標的安全性,其實並沒有本質區別。理財不該耗費自身太多精力,投一個安全靠譜利率也較高的平台,根據自己的資金規劃來合理配置長標短標就足夠了。
流動性分析
其實,客戶選擇3個月這樣的短期或者只有幾天的超短期產品也是有合理原因的。這種產品的流動性好,而短期理財收益的產品也高,對於剛剛參與到投資中的新手或者短期有資金使用需求的人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雖然現在理財平台的長標都具備轉讓功能,只不過會產生利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