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什麼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貨幣研究所編制的,旨在客觀的描述人民幣在國際經回濟活動當中實答際使用程度的一個綜合的量化指標,使用這個指標既可以跟蹤全球范圍內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等三個方面人民幣份額的發展的動態,也可以比較方便的與其他的主要國際貨幣進行橫向的比較。
2. 什麼是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
2015年抄12月11日晚間,外匯交襲易中心正式發布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據外匯交易中心計算,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2.93,較2014年底升值2.93%。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參考CFETS貨幣籃子,具體包括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掛牌的各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樣本貨幣權重採用考慮轉口貿易因素的貿易權重法計算而得。樣本貨幣取價是當日人民幣外匯匯率中間價和交易參考價。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定期公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將有助於引導市場改變過去主要關注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習慣,逐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系,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3. 人民幣指數的離岸人民幣指數
離岸人民幣指數是中國銀行繼去年推出「跨境人民幣指數」(CRI)之後,向市場推內出的又一個綜合反映人民幣國容際化水平的指數。中國銀行離岸人民幣指數主要跟蹤人民幣在離岸金融市場上的資金存量規模、資金運用狀況、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ORI共有五類指標:包括離岸人民幣存款在所有貨幣離岸存款中的比重、離岸人民幣貸款在所有貨幣離岸貸款中的比重、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和權益投資余額在所有幣種中的佔比、全球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佔比、人民幣外匯交易量在所有幣種外匯交易量中的佔比,分別對應於人民幣行使價值儲藏貨幣、融資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交易貨幣等五項國際貨幣職能,福匯環球金匯提供離岸人民幣交易。ORI指數對這五類指標中人民幣占所有貨幣的比重進行綜合加權計算,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發展水平。
4. 人民幣指數上升說明什麼
不是,CPI只是消費指數的簡稱,CPI上升表示購買能力的提高,並不會代表人民幣不金花,人民幣的上漲或是貶值就主要是外匯版塊來決定
5. 人民幣匯率指數94.07什麼意思
人民幣匯率指數,是一種通過計算人民幣與十三種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的綜合變化情況,來衡量人民幣強弱程度的指標。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指數,是1985年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推出的美元指數。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學者參考美元指數的成功經驗,也設計出了與之類似的人民幣匯率指數。
人民幣匯率指數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CFETS」)每周發布一次,它將2014年12月31日的數值設定為100,以之為標准來判斷人民幣的強弱變化。2015年11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人民幣匯率指數。
數值為102.93,大於標准值100,這說明與2014年相比,人民幣的價值上升了。可以說,人民幣匯率指數本身的漲跌,反映了在國際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的變化情況。一般來說,指數上漲,說明人民幣對這些貨幣升值;反之,指數下跌,人民幣貶值。
(5)人民幣指數高低擴展閱讀:
人民幣匯率指數作用:
匯率指數作為一種加權平均匯率,主要用來綜合計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加權平均匯率的變動,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價值變化。參考一籃子貨幣與參考單一貨幣相比,更能反映一國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也更能發揮匯率調節進出口、投資及國際收支的作用。
人民幣匯率指數變化: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公布,為市場轉變觀察人民幣匯率的視角提供了量化指標,以更加全面和准確地反映市場變化情況。
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中國貨幣網發布了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人民幣匯率指數。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計算,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2.93,較2014年底升值2.93%。
6. 人民幣指數下跌,是好事還是壞事
積極影響
1、有利於中國進口
2、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3、國內企業對外投專資能力增強
4、在華屬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5、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6、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7、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8、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10、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負面影響: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穩定
希望採納
7. 為什麼要編制「人民幣匯率指數」
在以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匯率隨金融市場的波動而劇烈波動,給各國的經濟穩定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後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失業嚴重,美國國會少數議員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無端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人民幣匯率大幅低估來獲取貿易順差。上月底,美國眾議院甚至通過試圖以貿易制裁中國壓迫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法案。近期,美國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使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大幅度貶值,一場新的貨幣大戰或隱或現。美國國會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美國財政部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干預,以促使中國實施靈活的匯率政策。巴西、日本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各央行也已為穩定本國貨幣而出手干預。為了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幣綜合匯率的整體走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依據為國家制定匯率政策,為企業、機構和個人規避匯率風險,正確引導公眾的匯率預期,開發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國際金融是復旦大學金融學科的優勢所在。在人民幣匯率方面有長期的研究積累。開發並發布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很好的理論支持。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半年多的深入研究,開發了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系列(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和盯住一籃子模擬匯率)。
8. 人民幣指數下跌,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好處也有壞處,
(1)人民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它有回利於國內的商答品和勞務出口,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加快旅遊業發展,同時人民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
(2)中國的外貿收入往往會得到改善,整個經濟體系中外貿所佔比重會擴大,從而提高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國內產品同國外產品競爭。
不利:
(1)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升,貨幣貶值對物價的影響會逐步擴大到所有商品,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2)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同時,外部投機資金可能撤離,就連前期進來的儲蓄資金、投資資金也會撤離,甚至可能出現內地資本外逃。
9. 為什麼沒有人民幣指數
對於美元、歐元這樣浮動匯率制的貨幣來說,一天上漲0.2%,一年上漲10%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然而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人民幣匯率是一條幾乎靜止於8.2765的水平直線,直到2005年7月21日,它突然筆直地升到8.11,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震動。雖然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只是一小步,但對於人民幣形成機制的完善卻是一大步。截至昨天,人民幣兌美元較匯改前已升值近9.4%。在人民幣匯改滿兩周年之際,我們將推出四期系列特別報道。
2006年7月,《第一財經日報》通過對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測算發現,在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四季輪回之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又基本回到匯改前的水平。今年我們繼續測算了有效匯率,並正式推出了CBN人民幣指數。我們發現在匯改後的第二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數貶值了6.3%。也就是說,人民幣進入了與美元相對分離的軌道。
在經典的國際金融教科書中,有一個外匯市場的蜜月效應(honeymoon effect)理論,匯率在一個窄幅區間內波動,當市場匯率偏離中心地帶時,會有一種力量推動其回歸中心匯率。宛若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任何短暫的分離都促使它們更加熱切地奔向對方。
在一個漫長的歲月里,人民幣和美國似乎就是這樣一對伴侶。然而今天,這對「熱戀的情侶」已然顯現出「勞燕分飛」的跡象。《第一財經日報》今日發布的CBN人民幣指數顯示,自2006年7月21日至2007年7月16日,也就是在匯改之後的第二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數貶值了6.3%,兩者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走勢。
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名義有效匯率一般選擇外貿比重作為權數,通過計算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動的加權平均值獲得,而在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基礎上用相對物價指數加以調整,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人民幣與美元「相對分離」
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匯改後的第一年裡,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0.3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同期美元指數貶值3.4%。對照匯改後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匯率走勢可以發現,在第二年美元出現更大幅度貶值的時候,人民幣有效匯率卻出現更大幅度的升值,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一定程度上人民幣匯率在可能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人民幣獨立性較以往更強。
進一步考察雙邊名義匯率。自2006年7月21日至2007年7月16日,美元相對歐元貶值7.8%,相對英鎊貶值8.7%,相對日元升值4.9%;而同期人民幣相對歐元貶值2.87%,相對英鎊貶值4.2%,相對日元升值6.97%。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對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動上,人民幣與美元並沒有保持相同的步調。
似乎可以看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度之後,人民幣可能會考慮進入一個與美元相對分離的匯率運行軌道,人民幣匯率的獨立性在逐步增強。
升值加快
通過計算我們還得出,截至2007年7月16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匯改以來總共升值了3.46%,其中匯改後的第一年只升值了0.37%,而匯改後的第二年則升值了3%。而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雙邊匯率總共升值了7.2%,其中匯改後的第一年升值了1.6%,匯改之後第二年升值了5.5%。由此可見,無論是用名義有效匯率還是對美元的名義雙邊匯率衡量,人民幣都處於一個升值態勢,並且升值速度有所加快。
同時,從數據也可以看出,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升值幅度要小於對美元的名義雙邊匯率升值幅度,這主要是因為近兩年來美元總體上處於一個貶值通道。事實上,人民幣對大部分的籃子貨幣依然是貶值的。在我們選擇的11種籃子貨幣中,人民幣除對美元升值外,自匯改以來,對日元升值了18.4%,對馬來西亞林吉特升值了7.2%;對韓元和新加坡元匯率基本不變;對其他的主要幣種則基本是貶值,其中對歐元貶值了5.35%,對英鎊貶值了7.75%,對加拿大元貶值了8%,對澳大利亞元貶值了6%,對俄羅斯盧布貶值了4.5%,對泰銖貶值了23%。這也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何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卻無法緩解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
實際有效匯率升值5.1%
從指數走勢來看,以2005年1月3日作為基期,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06.7,在年底攀升到110附近,但到2006年7月21日又回落到107.1,大致相當於回到匯改原點。而在匯改之後的第二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則逐步攀升,2007年7月16日的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為110.4。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走勢相比,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走勢則相對平穩。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6.4,匯改後第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在105至107的區間窄幅震盪,匯改之後的第二年則開始不斷攀升,2007年7月16日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1.8。總體來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匯改以來升值了5.1%,其中匯改後第一年貶值了1%,而匯改之後第二年升值了6.2%。
在計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匯改之後第二年,中國對主要貿易經濟體的相對物價指數呈現一個攀升態勢,這說明,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並沒有帶來人們事前預計的通貨緊縮效應。
CBN人民幣指數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指數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指數。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名義有效匯率以某個時間點為基期,統計樣本期間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動的加權平均值,一般選擇外貿比重作為各種外幣的權數。而如果考慮到一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物價水平的變化對貨幣實際購買力的影響,在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基礎上用相對物價指數加以調整,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正如美元指數已經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一個風向標,伴隨著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構造一個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已經顯得十分迫切。有效匯率在政策和市場領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度量一個國家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構成一國貨幣和金融指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被用來研究一個國家相對於另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還可以作為一個國家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或外匯市場操作的參照系。
在編制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時,我們共選取了11種主要貨幣構造貨幣籃,分別是美元、歐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林吉特、盧布、澳大利亞元、泰銖和加拿大元。之所以選擇這11種貨幣,一方面是因為上述貨幣對應的經濟體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總和佔到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大約75%;另一方面,上述11種貨幣也是200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上海披露的匯改後人民幣參考的「一籃子貨幣」所包含的幣種。
在測算人民幣有效匯率時,我們選擇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個交易日)作為基期,對應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00。本報告測算的時間段為2005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6日,分別以上述11種貨幣對人民幣的名義雙邊匯率收盤價作為計算基礎。貿易權重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權重數據推算得出,該資料庫每三年更新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內地有不少對外貿易是通過香港地區轉口至第三方,如果在計算貿易權重時不加以矯正,其他經濟體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就會被低估。而BIS在計算貿易權重時,將中國內地通過香港的轉口貿易份額進行分解,這樣就可以更合理地反映中國對外貿易的真實狀況。
在測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時,我們計算相對物價指數所採用的原始數據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各經濟體物價指數月度數據。中國物價指數在OECD發布的同比數據基礎上經基期調整計算得出;而貿易夥伴物價指數則在主要貨幣對應經濟體物價指數基礎上通過貿易加權計算得出。
10. 人民幣指數是什麼
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於市場化的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包括指數衍生產品來控制風險已經迫在眉睫。適時推出人民幣指數及其衍生產品,還有利於佔領市場先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尤為重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