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2P網貸平台的資金鏈為什麼會斷裂
p2p平台資金鏈斷裂可能是出現以下問題:
1.平台出現借內款標逾期。平台出現借款標逾期,說容白了也就是借款方從p2p平台借錢而到期沒。平台會有風險保障措施,可以啟用風險准備金,或者由擔保方出面。但如果平台出現大面積項目逾期,風險金無法覆蓋逾期金額,資金鏈斷裂就可以預見了。
2.平台拆標嚴重。正常來看,p2p平台上的標的是不應該拆的,監管層也並不不允許。但有些平台為了迎合投資人或者刷成交量,會採取拆標的方式,這樣也會加大風險。一般拆標分為長標拆短標和大標拆小標,這里主要是指前者。比如借款標的期限為12個月,拆成兩個6個月的,在第一個標快到期時開第二個標,用第2個標的募集資金支付第1個的到期本息。如果第2個標募集資金不及時(滿標較慢)就會造成第一個標的本息無法及時償還,也就是資金鏈斷裂。
3.平台遭擠兌。金融業任何時候都懼怕出現擠兌情況,網貸行業也不例外。在某些特定因素或大環境影響大,有些平台很容易遭到擠兌。如果平台自身實力較弱,活躍性較低,一旦被擠兌,資金鏈就很容易斷裂。
⑵ 網貸還進去借不出來,資金一下斷了,怎麼辦
完了那就對了,否則的話你就不是資金鏈斷裂的事兒了,那你就是那啥?受人家追債的事回兒了。所以答說呢,可以換個網貸繼續借嘛,又不是只有一家網貸網貸多了,去了那麼多呢。也可以找銀行進行借貸呀,你完全可以找正規的途徑啊。做了一家不夠兩家,兩家不夠三家,只要想解決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千萬不要借網貸很多網貸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不談不清這種情況呢,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⑶ 現在網貸整頓,資金鏈斷裂,從今天開始就已經有逾期的了,怎麼辦啊,有什麼辦法嗎
跟家人坦白吧,那怕那樣會被罵死。一起想辦法還了。如果想不還的話。專做好被催收的准屬備。當然這是下策。 我貸了十幾口子。前兩天發現這問題跟家人坦白了。還了大部分了。我現在很後悔上岸後絕不碰網貸了。希望對你有用
⑷ p2p資金鏈斷裂後是拿回債權還是報案
親,您好。對於p二p資金斷裂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 一、受中國貸大環境影響 從中國貸監管意見稿出台,到現在由中央到地方不斷收緊的監管策略,P二P平台在艱難的轉型中求生,加上有上千家P二P平台的同質化競爭。一家沒有大靠山的P二P平台想要運營下去,難度就很大。 二、借款標逾期 借款方從P二P平台借了錢到期沒還,有的時候平台會有風險保障措施,可以啟用風險准備金,或者由擔保方出面。但是,如果平台上出現大面積逾期,風險金無法覆蓋逾期金額,資金鏈斷裂是可以預見的。 三、拆標嚴重 一)、一般拆標分為長標拆短標和大標拆小標,這里主要是指前者。比如借款標的期限為一二個月,拆成兩個陸個月的,在第一個標快到期時開第二個標,用第二個標的募集資金支付第一個的到期本息。如果第二個標募集資金不及時(滿標較慢)就會造成第一個標的本息無法及時償還,也就是資金鏈斷裂。 二)、還有一種手法叫起始時間錯配,一般來說是為了保證資金能夠募集到位,本來需要三月份借的錢,從一月份就開始募集了。但如果說一月份就發標募集,很快就滿標了,而借款人要三月份才用錢,中間就會有二個月的空檔期,資金就有被挪用的可能。 四、平台遭擠兌 在某些特定因素或大環境影響大,有的平台很容易遭到擠兌。如果平台自身實力較弱,活躍性較低,一旦被擠兌,資金鏈就很容易斷裂。 5、高息+自融 雖然P二P的屬性是信息中介,但由於門檻低加上監管尚未到位,很多公司打著P二P旗號自融。平台自融首先就會與資金池,本身就存在風險,通過平台募集資金後,把錢投入到上下游產業、關聯公司或為關聯項目融資,一般這種情況涉及的金額都較大,一旦還款不力,緊接著就是資金鏈斷裂。 以上僅供參考,在選擇p二p平台時,投資者需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針對性的選擇靠譜的平台,投資有風險,需小心謹慎。祝您生活愉快
⑸ 資金鏈馬上就斷了,我該怎麼辦
集中精力投入一家啊 不能太分散精力了 可以多做一些宣傳就打折啊 之類的,第專二就是屬在美發上面多開發新的發行和設計 ,做些樣本貼在櫥窗上面,讓別人先看看你的設計 資金鏈馬上就斷了,你可以通過融資的方式,讓資金鏈牢固或接上資金鏈。 以下是富貴自己總結的咱們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法。如果沒有資金,可以用這些方法獲得資金。(前四條執行難度大,僅供參考) 1、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或者優勢產業可以申請政府基金。 2、如果你想創立的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申請創新基金。 3、如果你的網路項目新穎、前景誘人,那你可以尋求風險投資。 4、天使投資,就是VC。雖然在初期一個好的VC可遇不可求,但這也是一種方法。 5、你可以申請中小企業擔保貸款。如果你在浙江、福建、廣東、北京、上海,阿里貸款是你最好的選擇,擔保人也不難找。 6、典當融資。如果你非常想創業,並且看好創業項目的前景,那麼把房產、私家車、貴重物品典當,是最快獲得現金的方法,可以孤注一擲。 7、通過入股的方式吸引投資人。 8、向親朋好友借錢。
⑹ p2p資金鏈斷裂怎麼辦2017 安闊
資金鏈斷了平台風險大呀,除非那家平台自己有錢可以填補,不然很容易導致平台跑了呀。如果還能提現出來就趕緊提出來吧,如果不能提了話,資金就危險啦。
⑺ p2p資金鏈斷裂有沒有案例客戶的資金怎麼處理的業務員誤導百姓,業務員沒責任嗎
一、第一要務是取證
1、理財款項的支付憑證:
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通常理財款項的支付方式分為兩種種:
第一種:線上支付,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金融公司的APP端或者PC端進行的支付;
第二種:線下支付:理財人直接將現金支付、劃卡或者無卡無密支付給互聯網金融公司。
線上支付;通過互聯網金融公司的APP端或PC端的支付只有兩種情況,最主要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次就是用的網銀支付,這兩種情況的取證如下:
首先去銀行卡開卡銀行調出賬戶流水單,由銀行加蓋銀行章。
這個流水單上會有資金匯至的賬號,但是有的銀行流水單能直接顯示是哪個公司的賬號,而有的銀行不能顯示。如不能顯示是哪個公司賬號,大家可以要求銀行出一個證明,證實這個賬號是屬於哪個公司的。
有時候你會發現理財款項匯至的賬號對應的公司名稱很陌生,並非大家理財時的那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賬號。
原因是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都用了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理財款項代收代扣代理人,賬號對應的那個公司很可能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這種情況下,要去找這個第三方支付公司,向他們索要一個該筆理財款流向的流水單證明,並加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公章。
如果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流水單上顯示的理財款項匯至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賬戶或者互聯網金融公司平台上借款人的賬戶,則以上證據就能證明金融消費者把理財款項支付給了互聯網金融公司或者該公司平台上的借款人。
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打出來的流水單顯示理財款項流轉到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一個內部員工名下,這種情況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違規做資金池。
如果金融消費者發現第三方支付公司打出來的流水單顯示理財款項流轉到了和互聯網金融公司不相關的自然人或者公司名下,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遇見金融詐騙了
另外在投資的時候,最好做好電腦截圖和手機截圖。
第二種線下支付:理財人直接將現金支付、劃卡或者無卡無密支付給互聯網金融公司。
投資者直接將現金支付、POS機、無卡無密給金融公司時,金融公司往往會給一個收費憑證,上面有公司的印章和經辦人的簽字。
如果沒有拿到這種收據,這就需要趕緊和當時的經辦人進行聯系,進行對賬,讓他出一個理財證明,或者做一個電話錄音。
POS機有數卡的憑證,無卡無密支付支付,就參考第一種方法找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給出憑證。
2、合同協議類證據
如果有紙面協議,則是最好的。
如果沒有紙面協議,可以下載電子合同,另外一定要截圖該公司的基本簡介,風險控制,媒體報道等相關材料。
如果網站已經關閉或者無法登陸,則可以聯系同一案件的其他維權人,應該有人會有。
投資人在投資某平台時,一定要下載和保存相關憑證和證據。
3、其它作證材料
進行互聯網理財,宣傳資料(互聯網、電視、紙質等宣傳材料)、聊天記錄、往來郵件,都可以作為輔助性的證據。
如果媒體或者電視虛假誇大宣傳,欺騙金融消費者,最終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第二要務是報案
目前的互聯網和線下的一些平台,可依法立案的種類大約有三種。
構成非法集資:非法集資主要是非固定人群,承諾固定收益等等特徵,大家可以自己學習一下。
傳銷:只要是傳銷就是非法的,直接報案就可以,傳銷的特點是五級三晉制和沒有實物載體。
金融詐騙:金融詐騙更簡單就是宣傳和承諾的與實際操作不符合。
三、第三要務:聯合投資人建立維權群
⑻ p2p行業資金鏈斷裂錢款到期不兌付怎麼辦
有擔保公司呀,可以承擔。現在的互聯網金融都是有權威擔保、第三方資金託管方,這些都是最重要的風控手段,選擇國資的投寶金融平台,可以省去好多麻煩啊。
⑼ P2P公司資金鏈斷裂,投資者應該怎麼辦
報警後更沒錢、如果其公司有實體還是讓其重新鑒定一份還款計劃、如果數額大就選一個實體充當股份
⑽ 現在P2P如資金鏈斷裂對下面員工有什麼後果
如果一個P2P理財公司資金鏈斷裂,該不該和他們共度難關,支持他們自救?答案是:不,堅決不!
第一個坑:還款計劃書因為就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理財公司幾乎都是在遭遇擠兌的第一時間,就馬上拿出來一個所謂的還款計劃書,而且這種還款計劃書幾乎全部都是跨年版的——公司將在12個月以上的周期內償還客戶全部本息雲雲。這里邊包含幾個問題:1.公司目前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總額究竟是多少?2.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當中,有多少能夠收回?如何保障?3.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是否已經得到了債務人的書面確認以及當面公開確認?4.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有多少來自於真實借款人?5.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有多少來自於理財公司的關聯企業,或者與理財公司是同一實際控制人?6.歸屬於理財客戶的債權,有多少不存在實際借款人,虛構借款人和借款項目有多少?如果這些還沒有搞清楚,這份還款計劃書就如同廢紙,沒有任何的可操作性!公司之所以能夠短時間內就拿出來還款計劃,只是一個拿來臨時敷衍、穩定局面的廢紙,甚至更深層面的目的是盡快掩護幕後控制人轉移資產、逃脫責任!
第二個坑:實際控制人、股東自有資產第一時間,伴隨著還款計劃書,有些公司還會出來展示:老闆實力雄厚,資產XX億雲雲。展示的手段,有的是直接拿產權證明,有的是私底下口頭宣傳。1.所展示出來的資產,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都需要徹底查清,是否已經被設置抵押。對於理財公司所展示出來的所有不動產,需要即時到產權登記機關調取檔案並列印、加蓋公章才算事,只拿權證不拿檔案都是耍流氓。這就是所謂拉產調。比如,有房產證,不算數,因為這有可能是抵押之前就掛失補辦出來一套等著備用,房管局馬上列印一份檔案出來,才能看清楚有沒有抵押甚至已經變賣。2.對於該公司及該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名下的全部資產,應該馬上設立抵押、質押等他項權利,甚至可以申請法院予以查封,不能在展示完之後仍然處於理財公司的完全控制范圍之內。在這個環節,尤其建議委託第三方公立機構介入,如:律師事務所。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理財公司老闆利用理財客戶當中的自己人或者利誘接受大家委託的理財客戶「叛變」。對於簽署的各項協議,應當盡可能的在律師見證下進行,或者到公證處進行公證,以保持協議合法有效。3.及時通過各種手段,包括但不僅限於:利用私人在公檢法司的關系、私家偵探等方式,盡快摸清理財公司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身邊人,尋找隱匿資產。多個身份、親友名下代持資產現象普遍發生,一些理財公司老闆為了隱匿財產,從鄉下找一個甚至幾個老光棍、五保戶、放羊老頭幫其代持資產、開立賬戶,因為很多時候彼此之間沒有親戚關系、平時來往私密,很難被發現。包養二奶、私生子、假離婚的前妻在這個圈子裡基本上屬於家常便飯,查清楚、揪出來,會有意外收獲。大老婆沒有男娃的老闆,有錢之後都會盡量想辦法搞個親生的出來.......
第三個坑:還款計劃跟不上變化從過去的經歷來看,這種還款計劃得到嚴格執行的先例,基本為0.1.一個足夠漫長的周期,期間計劃不斷變化,不斷博同情,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理財客戶讓步,理財客戶的情緒一次次被洗刷,期間一部分賺錢能力強的客戶、工作忙的客戶開始麻木,最終大家開始對於收回自己的資金無動於衷,理財公司的目的就達到了!制定一個18個月的還款計劃,連續三個月按時打款,理財客戶開始鬆懈了是不是?第四個月,苦苦等了一個月,沒有收到錢。第五個月,已經逾期半個多月了,還是沒有打錢?公司忽然通知,大家都來開會。會議主題:催收工作暫時遇到困難,最近1、2個月可能都沒錢打!公司負責人一把鼻子一把淚的痛訴債務人如何賴賬、自己如何被人刁難、被人侮辱,簡直生不如死。這是真的嗎?不是。這都是裝的。一切都已經計劃好了!2.擬處置債權的理財物權,已經被設置了多項其他權利,根本無法正常處置。比如某房地產公司借款2000萬元,當初的理財標的是一處樓盤,理財客戶都過去「參觀」了,挺好!但是,等到開始處置的時候發現,這個樓盤有20多個法院的查封,有的來自哈爾濱,有的來自蘭州,有的來自昆明,根本就無法變賣、也無法拍賣!土地被抵押、抵押之後有查封、一房多賣、項目公司股權被質押、公司股權有爭議、、、、、這不是段子,這是真實案例。怎麼辦?甚至原本毫無爭議的資產,當你開始處置的時候,忽然就「長」出來一大堆的查封、一大堆的「善意第三人」的有效協議,怎麼辦?這特碼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特碼都是理財公司在搞鬼!一個字:拖!一直拖到你沒有耐心為止!
第四個坑:等我們項目建成了/完成了給大家分多少如何如何,大家可以雙贏。你問問他,「臉」字怎麼寫!1.拿著理財客戶的錢去做生意,風險全部讓理財客戶承擔,賭贏了給大家分,天下還有這么好的買賣?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自己搞個理財公司,融資3000萬,拿了一塊地,項目已經封頂,資金鏈斷裂。這個時候,老闆提出來說:等我三個月,房子開始預售,到手就可以還大家錢了,連本帶利一起還。如果你是理財客戶,你怎麼想?先調查清楚手續是否齊全、合法合規,然後,找個靠譜的項目管理公司把項目拿過來,做完,賣掉,賺錢大家分。至於那個開發商?想給就給,不想給的話直接踢走!太殘忍?對不起,活該!記住,這是拿著你的錢搞的,收益應該全部歸你!如果不是資金鏈斷裂,你不知道他在幹啥,他賺了錢要是肯付完利息再給你分紅,太陽從西邊出來。2.拿著理財客戶的錢去投機,但是投機水準渣的不能再渣。很多理財公司老闆,是相當勇敢的。他們敢於拿些理財客戶3-6個月到期的資金,去投機於數年糾紛未解的爛尾項目、訴訟項目。之所以敢去,是因為他們自認為獲得了別人所不具備的超能力,比如,獲得了某個「領導」的承諾。我之所以加上引號,是因為他們結識的那些人,實際上要麼是一些任職於行政機關、專門幫人跑事的江湖混混,要麼就是一些正牌的江湖混混,而實際上一個大家看起來都是肥肉的爛尾樓如果能閑置數年,中間一定有著紛繁復雜的利益糾紛,想吃肉的高人很多、知難而退的高人更多,只有那些江湖混混才會忽悠一些不知深淺的理財公司老闆介入其中,威逼利誘的從這些人手中獲取所謂的「活動經費」。說句題外話,我曾在某地見過一個女的,帶我認識她的那個朋友,跟我說她是當今聖上的丈母娘,我說是不是有點太年輕了?他說,人家閨女那是小的、、、、、你信嗎?反正人家的車是某4S店老闆送的,某開發商送上了200萬的活動經費,托她給辦個銀行的營業執照!這只是我知道的,別人送了我不知道不曉得還有多少。對於這樣的垃圾理財公司老闆,建議直接打臉,打到鼻青臉腫為止,不要客氣。因為到最後,你什麼都分不到,你所有的錢都被他們拿去做善事了!
第五個坑:讓領導先走有些理財公司一出現資金鏈問題,經偵就會第一時間介入。這是好事嗎?未必。過去看到的一些真實情況,經偵介入之後第一時間開始進行債權登記,最終的結果是登記的可能比大家知道的實際數字少一大截,一部分理財客戶憑空消失。緊接著,理財公司的一部分優質資產被快速處置。這就是讓領導先走。在知名的吳英案當中,這種手法被運用到了極致。那有些人會疑惑,到底要不要立案?當然要,一旦發現有可疑情況,要敢於及時舉報,及時散步。按照當前的行情,廣告店裡邊條幅的市場價大概是3.5/米,可適當購買,效果極好。
後邊還有N個坑,坑坑都能坑人於無形,寫太清楚我很擔心被拿去兌付理財客戶。
總結:盡可能把事情早點放到桌面上,盡可能的聘用專業人士介入,盡可能的團結一致。最後,關於老闆跑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跑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天朝,逃亡國外或者在國內長期隱匿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所以,現在大多數老闆都不會跑,而是坐在那耗,一直耗,耗到大家都沒有耐心或者被起訴判刑為止。他不跑,變著法的不還錢,才是目前最蛋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