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供求與需求和價格之間的正反比關系
橫軸為數量 縱軸為價格 前提:在其他外在條件不發生變化的前提條件下
需求曲線則為一條向左下方傾斜的函數曲線
而供給則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函數曲線
兩條曲線的交點 從橫軸看均衡點坐標為均衡數量 縱軸則為均衡價格 表示需求量和供給量相一致時該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和其對應的數量。
因此需求和供給對價格(均衡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下四種方式:
1、供給不變,需求上升,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反之,供給不變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2、需求不變,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反之,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3、供給與需求同時增加,但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可能上升,可能下降
4、供給與需求呈反向變動,均衡價格按需求變動方向變動,但均衡價格和數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結論:1、供給不變時,需求的變動會引起價格與產量通向變動,即 需求增加 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2、需求不變時,供給發生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反向變動,即 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3、供給與需求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按供給與需求的變動方向發生變動。但均衡價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4、供給與需求反向變動,均衡價格按需求變動的方向變動,但均衡數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補充:上述變動只適用於一般商品並在其他外在條件不發生變化的基礎上。不適用於吉芬商品或特殊商品(收藏品、藝術品等)
❷ 供給和需求的供求價格
從短期來看,市場供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直接因素,它使價格圍繞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市場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的平衡與不平衡,調節著生產要素的流入或流出。其次,短期的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方向和程度。一般來說,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往往高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市場供過於求,市場價格往往低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不僅如此,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決定著市場價格偏離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的程度大小。最後,長期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形成的條件,進而影響市場價值。一般來說,長期供過於求很少出現,而供不應求是長期供求關系的主要形式。正如馬克思所說:「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需求超過通常的需求,或者供給低於通常的供給時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也適合生產價格的形成。馬克思說:「市場價值(關於市場價值所說的一切,加上必要的限定,全都適用於生產價格)包含著每個特殊生產部門中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人所獲得的超額利潤。把危機和生產過剩的情況完全除外,這一點也適用於所有的市場價格,而不管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或市場生產價格有多大的偏離。」
❸ 是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還是價格決定供給與需求
根據供求理論,在供給與需求曲線相交的時候達到均衡狀態,這個均衡狀態時的價格時均衡價格。
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又是生產廠商在預期市場價格的基礎上,作出投資與否的決定,以及決定產出量,使MR=MC,達到受益最大化。
在基本競爭模型下,廠商是價格接受者,此時,供求平衡決定價格。
但是同時價格也是作為一種信息傳導機制,從而使得消費者抉擇使得消費者效用達到最優化,廠商利潤達到最優化,從而引導資源達到最優配置,因此,價格也影響著供求。
一般均衡價格不是外生變數。只是當交換者為無窮多數的假設成立時,單個廠商的供給需求的變化才被認為不影響均衡價格,「價格接受者」才成立。如果廠商數量少到一定程度,供求變化將影響以至決定價格。本質上,需求、供給與價格是函數關系,不是因果關系;同時在變。此外,投資時預期的不只是產品價格還有原料價格,這兩個價格一定隨著投入產出的實現發生變化,只是幅度大小不等;直到某一個供給需求價格組合使得利潤為零。
如果是競爭性行業,單個廠商的產量對市場的供給影響很小,所以是價格接受者.該廠商根據價格決定自己生產什麼,生產多少; 而多個廠商相互作用,形成市場供給,而市場總體的供給又影響著價格的形成
如果是寡頭市場市場,則寡頭們可以根據產量來影響價格,也可以通過寡頭們之間的博弈來控制價格.由於寡頭數量少,所以常常被指責為價格操縱者.
❹ 價格與供給、價格與需求的關系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供給和需求簡稱供求,按均衡來說價格影響供求,版價格高則供給量大需求量權小,反之亦然;從彈性角度來說,彈性越大,受價格變化波動越大,像一些奢侈產品,可有可無,有些物品彈性很小,比如糧食,價格高一些需求量也不會減少。(這只是課本上的分析,真實情況實際很復雜)
❺ 經濟學 市場需求 供給 和價格的關系
市場價抄格是供需兩者襲間用貨幣表現的平衡。
那麼,假設A,你這個月產能是100萬斤,下個月預測需求是200斤(本月是100斤),那麼你的價格必然是上漲一倍對吧。(產能小於需求時)
那麼,假設B,你這個月產能是200萬斤,下個月預測需求是200斤(本月是100斤),那麼你的價格必然是維持不動對吧。(產能等於需求時)
那麼,再假設C,你這個月產能是200萬斤,下個月預測需求是100斤(本月是50斤),那麼你的價格必然下降。(產能大於需求時)
而你指的,當知道下月需求增大,為了滿足需要而增大產能,那麼還是看你增大後的產能和需求的關系,是大是小還是平衡,來決定價格。
❻ 需求與供給是如何決定市場價格的
一、需求:
需求指的是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而需要指的是消費者想得到某種商品的願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觀的願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2個條件:消費者有慾望的購買和有能力的購買。
消費者有購買某種商品的願望是因為該商品有滿足人的某種慾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種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須具備2個條件:必須有用和稀缺。因此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消費者的需求量都應是給他帶來最大效用的商品數量。
影響需求數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價格(需求量隨著價格上升而下降,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上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需求量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隨著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關產品的價格(需求量在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的偏好(需求量隨著偏好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偏好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需求量隨著價格預期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預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需求曲線是需求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用數學形式繪制的曲線,總是向右下方傾斜。這是因為1、由於邊際效用遞減(即在一定時間內,一個人每增加一單位某商品的消費所增加的效用),隨著消費總量的增加而減少,而消費者願意為滿足效用而對某種商品付出的貨幣,即需求價格,是由其所獲得的邊際效用而定的,因此,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2、由於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種影響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後,這種商品向對於其他商品變得相對便宜,因此,消費者會用這種變得相對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這種影響就是「替代效應」。在商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為了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所需花費的支出減少了,消費者會用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購買這種商品,又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種影響就是「收入效應」。對正常商品,這兩種效應都是正的,它們共同作用決定了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就導致了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下方傾斜。
需求量的變動指在其他條件保持不點,當商品本身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商品的需求量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線變動。而需求的變動指的是當商品本身的價格保持不變時,消費者的收入,或者是相關商品的價格,或者是消費者的偏好發生變動,會引起需求曲線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動。
需求的變動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動。需求變化的後果為:1、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行移動;當消費者收入減少時,需求曲線則向左平行移動。2、當替代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當互補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左平移,反之則向右平移。3、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
由於商品的需求受到價格和收入的影響,就有了需求彈性的概念。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或者說是價格變動應起的需求量變動的幅度,稱之為價格需求彈性。具體而言,它是在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用價格變動的百分比除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而得到的數值。由於兩者的增減總是處於相反的方向,所以其結果是一個負數。但為了表述方便,把價格需求彈性定義為一個正值。
當需求彈性大於1時,此類商品為富有彈性商品,隨著價格的下降,銷售收入上升,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下降。當需求彈性等於1時,此類商品為單一彈性商品,價格的增減對銷售收入無影響。當需求彈性小於1時,此類商品為缺乏彈性商平,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銷售收入下降。當需求彈性等於0時,此類商品為完全無彈性商品,隨著價格的上升,銷售收入以同比例上升。當需求彈性為正無窮時,此類商品為完全彈性商品。
二、供給
供給指的是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這種供給是指有效供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生產者有出售的願望和供應的能力。
影響供給數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價格(供給量隨著價格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生產成本(供給量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而下降,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而上升)、生產的技術水平(供給量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關產品的價格(供給量在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供給量隨著未來預期的上升而上升,隨著未來預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供給曲線是供給價格與供給量的關系用數學形式繪制的曲線,總是右上方傾斜。這是因為:1.廠商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動機的,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產品數量,應該在既定的價格下能給他帶來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產品數量。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短期均衡條件是:(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產品市場價格,因而廠商的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上的每個點對應的價格下都有一個最優均衡產量,這也是生產者願意並且能提供的產品數量,所以供給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是重合的。2、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隨著產量擴大,邊際成本是先遞減後遞增的。當產品價格較高時,廠商有盈利並會擴大產量,直至邊際成本與價格相等時候達到短期均衡,廠商獲得最大利潤,此時對應的產量是廠商願意提供的最優產量;當產品價格很低,低到等於平均可變成本時,廠商在邊際成本等於價格時,產量是虧損最小的最優產量,此時廠商繼續生產仍能彌補可變成本,但是如果再低,則廠商會停止生產,不再願意供給。所以,供給曲線是短期邊際曲線高於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的曲線部分,此部分中,邊際成本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因此,短期供給曲線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供給量的變動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在數學圖形中,這種變動表現為同一既定的供給曲線上點的運動。而供給的變動指的是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供給的變動也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化,供給變化的後果為:當替代品價格下降、互補品價格上升、預期商品價格上漲、技術水平進步時,供給曲線向右平行移動;若上述因素發生引起供給數量減少的變動,則供給曲線向左平行移動。
三、需求與供給能均衡市場價格在供給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場同樣會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市場的均衡過程就是商品均衡價格是商品市場上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市場均衡,分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如果市場上只有一種或幾種商品達到供求平衡,這是局部均衡。如果所有的商品都達到了供求平衡,這就是一般均衡。必須強調,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暫時的均衡。
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一般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自動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首先,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商品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出現商品過剩,一方面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另一方面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供給量,這樣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到均衡價格水平。相反,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出現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❼ 價格與需求的關系 高中政治
需求價格彈性
編輯
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市場商品需求量對於價格變動作出反應的敏感程度。通常用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對價格變動幅度的比值,即以需求價格彈性系數來表示。計算公式分為點彈性公式和弧彈性公式。影響產品需求彈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 產品對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奢侈品需求彈性大。(2) 商品的替代性。難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小,易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大。(3) 產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單一的需求彈性小,用途廣泛的需求彈性大。(4) 產品的普及程度。社會已普及、飽和的產品需求彈性小,普及低的產品需求彈性大。(5) 產品單價大小。單價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彈性小,單價大的高檔消費品需求彈性大。(6)需求影響價格[1]
中文名
需求價格彈性
外文名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理論的應用:需求價格彈性與收益關系的分析。
總收益也可以稱為總收入,指廠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銷售量與價格的乘積,如果以TR代表總收益,Q為銷售量,P為價格,總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TR=Q*P
我們假設需求量也就是銷售量,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不同,價格變動引起的銷售量(需求量)的變動不同,從而總收益的變動也就不同。下面我們主要分析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與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
(一)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
1、商品價格下降對銷售者的總收益變動的影響。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那麼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銷售量)增加的比率大於價格下降的比率,銷售者的總收益會增加。
2、商品價格上升對銷售者總收益變動的影響。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那麼當該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需求量(銷售量)減少的比率大於價格上升的比率,銷售者的總收益會減少。
(二)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
1、商品價格下降對銷售者總收益變動的影響。對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當該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於價格下降的比率,銷售者的總收益會減少。
2、商品價格上升對銷售者總收益的影響。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麼當該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的比率小於價格上升的比率,銷售者的總收益增加。
含義
編輯
彈性理論的目的在於說明價格變化比率與需求量(或供給量)的變動比率之間的關系。
需求彈性的概念:影響需求量的某因素(自變數)的值每變動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即:
一、需求價格彈性
1、定義
價格的值每變動百分之一而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通常,用價格變動的百分率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來表示。這兩個百分率的比值,稱為彈性系數,記為Ed,即:
Ed的性質
(1) Ed的數值,不隨選用的計量單位而變化。
(2) Ed的數值,可能為正數、負數、等於0或等於1。依賴於有關兩個變數是同方向變化,還是反方向變化。
Ed為正還是為負,所表示的僅僅是有關變數變化的方向性關系,而Ep的絕對值的大小則表示了變化程度的大小。有時,為了便於比較彈性值的大小,在等式右端添加一個負號,使其成為正值。通常用絕對值的大小來表示價格變動對需求量變動的影響程度。當我們說,某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即指其絕對值大。
(3) Ed的數值,隨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一種商品的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上,也隨價格不同而不同。
Ed的變動范圍
(1) Ed=1(單位需求價格彈性)。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與價格變動幅度相同。即價格每提高1%,需求量相應地降低1%。反之則反是。
需求曲線特點:等軸雙曲線或正雙曲線。需求方程:PQ=K(常數)。
(2) 1<Ed<∝(需求富有彈性)。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大於價格變動幅度(ΔP/P<ΔQ/Q=。即價格每變動1%,需求量變動大於1%。
需求曲線特點:比較平坦(斜率較小)。
(3) 0<Ed<1(需求缺乏彈性)。 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小於價格變動幅度(ΔP/P>ΔQ/Q)。即價格每變動1%,需求量變動的百分率將小於1%。
需求曲線特點:較陡(斜率較大)。
(4) Ed→0(需求完全無彈性)。此時,意味著ΔQ/Q=0。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狀況具有如下特點:需求量不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需求函數的形式為:Q=K(任意既定常數)。在二維空間圖上,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於橫坐標的直線,在橫坐標上截距等於K(=Q0)。這表示不管價格怎樣變動,需求量總是固定不變。即不管ΔP的數值如何,ΔQ之值總是為零。這種情況是罕見的。
(5) Ed→∝(需求完全有彈性),此時,ΔP/P→0。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狀況具有如下特點:在既定價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變動。需求函數的形式為:P=K(常數)。需求曲線將是一條與橫坐標平行的直線,與橫坐標的距離,既定為常數K(=P0)。這種情況也是罕見的。在現實生活中,自由市場上某些同質的產品,由於競爭的結果,都按同一價格出售,基本屬於這類需求曲線的例子。
需求價格彈性的數學計算
(1) 一般計演算法。計算公式為: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的彈性值,雖然ΔQ與ΔP的數值相同,但據以計算價格變動百分率(ΔP/P)的P和據以計算需求變動百分率(ΔQ/Q)的Q,在兩種場合(價格上升、價格下降)各不相同。就是說,雖然價格變動的絕對值與由此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相同,只是由於計算的基礎不同,所以得出的彈性值也就不同。
為解決上述問題,可採用另一種計算方法。即把計算價格變動的百分率所用價格用變動前後兩個價格的算術平均數來代替,而計算需求變動百分率的需求量則用變動前後兩個需求量的算術平均數來代替。這樣,不管從價格向下降落還是從價格向上提高出發,據以計算變動百分率的P和Q的數值相同,於是得出彈性系數的另一種計算方法,即求弧彈性。
(2) 求弧彈性。 求弧彈性,即要計算需求曲線上某兩點之間一段弧的平均彈性。因而稱之為弧彈性系數。如果不知道需求曲線方程,只知道需求曲線上兩點的坐標(更多的屬於這種情況)。只要假定在兩次數據觀察之間,所有別的影響需求的變數保持不變,則可由上式求得弧彈性系數。
需要指出:要使價格向下與價格向上時的Ep一致,取價格的小者,數量的小者為基數,也可得到Ep值相同的結果。
(3) 求點彈性若需求函數為已知,即可根據上式求出任一價格下的點彈性系數。
例:設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 30-5P
∵dQ/dP=-5
∴EP=|-5×P/Q|=5P/(30-5P)
這表明點彈性EP是價格P的函數。
若P=2,則Q=20→EP=0.5
若P=3,則Q=15→EP=1.0
若P=4,則Q=10→EP=2.0
結論:對一個既定的需求函數,在不同的價格之下會有不同的彈性值。
圖2-5中,B為中點,當BC=AB時,EP=1;
當BCB→C時,因BC→0,所以EP→0;
當BC>AB時,EP>1,位於B點左上方任一點的彈性系數的絕對值大於1,而且距A點越近的彈性系數,其絕對值越大;
當B→A時,因BA→0,所以EP→∝。
價格彈性與需求曲線的斜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所聯系。價格彈性與需求曲線的斜率ΔP/ΔQ成反比,與P/Q的值成正比。因此,如果需求曲線是一條<a>直線,盡管這條直線上各點的斜率不變,但由於P/Q的值是變動的,所以這條直線上的價格彈性也是變動的。但如果其它條件相同,那麼,平坦的需求曲線彈性大,陡的需求曲線彈性小。
(4)需求價格彈性的幾何求法
當需求曲線為直線時,可以證明B點的點彈性為BC/AB。
已知價格彈性的公式為:
ΔQ=LM=GH;Q=OL;
ΔP=EF=BG;P=OE。
代入①式得:
GH OE
Ep= —— · —— ②
BG OL
∵ΔBGH~ΔBLC,BL=OE
GH LC LC
∴——=——=——
BG BL OE
代入②式得:
LC OE LC BC
Ep=—— · ——=——=——
OE OL OL AB
∵ΔAEB~ΔBLC (BE=OL)
LC BC LC BC
∴——=—— ——=——
BE AB OL AB
5、Ep與TR之間的關系
P
Ep>1
Ep=1
Ep<1
P上升
TR減少
TR不變 TR增加
P下降
TR增加
TR不變 TR減少
Ep>1時,P、TR反方向變動;
Ep<1時,P、TR同方向變動。
政策含義
編輯
需求價格彈性的政策含義: 如果需求是富於彈性的,漲價後廠商收入反而下降,因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大於價格上漲的速度;如果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麼漲價可提高廠商收入,因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小於價格上漲的速度;如果彈性正好為1,則廠商收入不變,因為需求量下降的損失正好抵消了價格上漲的收益。所以,在廠商制定價格時,必須考慮有關商品的需求彈性情況。
若Ep<1,採取提價政策;
若Ep>1,採取降價政策。
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這種簡單而又重要的關系,被廣泛地運用於產品定價決策和對外貿易之中。例如,對於一個謀求最大利潤的企業來說,決不會選擇在其需求曲線缺乏彈性的區間降價。因為這樣做一方面雖可使銷售量增加而增加了銷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卻因價格降低而減少了銷售收入,最終凈結果將因產品缺乏彈性而使銷售收入減少。而且,銷售數量的增加又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其結果必然是利潤的急劇下降。
因素
編輯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1)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必需品彈性小,奢侈品彈性大。
(2) 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質越接近,彈性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毛織品可被棉織品、絲織品、化纖品等替代。
(3) 購買商品的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大,彈性就大;比重小,彈性就小。
(4) 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廣泛,它的需求彈性越大,反之越小。
(5) 時間因素。同樣的商品,長期看彈性大,短期看彈性小。因為時間越長,消費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
實例
編輯
需求價格彈性應用舉例
用於價格和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
例1、某國為了鼓勵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於1973年採取措施限制石油進口,估計這些措施將使可得到的石油數量減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在0.8—1.4之間,問從1973年起該國石油價格預期會上漲多少?
解:∵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率/價格變動百分率
∴價格變動%=需求量變動%/需求的價格彈性
當價格彈性為0.8時,價格變動%=20%/0.8=25%
當價格彈性為1.4時,價格變動%=20%/1.4=14.3%
所以,預其1973年該國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在14.3—25%之間。
用於決策分析
價格彈性對有些經濟決策是很有用的。例如,怎樣給出口物資定價?如果出口的目的在於增加外匯收入,那麼對價格彈性大的物資應規定較低的價格,而對彈性小的物資應規定較高的價格。又例如,為了提高生產者的收入,人們往往對農產品採取提價的辦法,對電視機、洗衣機、手錶等高級消費品採取降價的辦法,就是因為前者彈性小,後者彈性大。
用於分析「谷賤傷農」這一經濟現象
案例: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穀物歉收,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後穀物價格會上漲,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分析:評價氣候不好對農民是否有利,主要看農民的農業收入在氣候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變動。氣候不好對農民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歉收,即農產品的供給減少,這表現為農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如果此時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不發生變化,即需求曲線保持不變,那麼農產品供給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
一般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由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入的上升之間的關系可知,此時農民的農業收入將隨著均衡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狀況不因氣候不好發生變化並且對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氣候不好引致的農業歉收對農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當然,若需求狀況也同時發生變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彈性,那麼農民將不因氣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應該首先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及需求狀況做出假定,而不能籠統地下判斷。
❽ 價格與需求,為什麼成反比。還有價格與供給為什麼成正比
一般情況下,價格越高,承受不起的人越多,需求越少。所以是反比關系。
價格越高對專於生產銷屬售者而言,越有利可圖,所以會想方設法增加供應,所以成正比。
以上都是一般情況下。也會的特殊相反的情況。
如果價格預期上漲,需求會增加,投機出現了。
還有一種飢餓營銷法,價格上漲,且故意限量供應。
❾ 供給與需求是怎樣影響價格的
彈性高意味著,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或供給變化的百分比大於其價格變化百分比。彈性低則相反。通俗點說,需求彈性高,意思是說某種商品不是必需的,買不買影響不大,供給彈性小,就是說即使價格上漲很高,產量變化也很小。商品征稅之後,賣者必定想直接把稅收加在價格上,這樣就不會負擔稅收,但問題在於價格提高之後,很多原來的買者覺得太貴,不買了。這時候,賣者就有幾種選擇:燒掉,捐給希望工程,低價處理。前兩種情況不在分析的范圍之內所以不考慮。那麼,問題就變成,低價到什麼程度可以獲得與征稅之前同樣的收益。由於需求彈性高,所以即使把稅收的一半加在原來的價格上,買者還是寥寥無幾,賣者為了盡可能的賣出商品,只好將稅收的小部分加在原來價格上,這樣對該商品的需求就和征稅之前相差不大,賣者獲得了這種條件下的最大利潤。同時,稅收的一小部分以商品價格的形式由消費者負擔,大部分則被包含在商品的成本中,由生產者負擔。需求彈性低、而供給彈性高的商品,正好相反,像是生活必需品、香煙(對於吸煙者),離開了誰受得了啊,價格再高也得買啊,所以國家加了多少稅,商家只需要在原有價格上加上同樣或接近的金額,只要不是太離譜,銷售就不是問題,這樣,商家沒有什麼損失,稅收就全落在消費者身上。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舉例說明,根據供求關系圖分析更好理解。另外,需要明確的是,這里的彈性高低是供給與需求相對而言的,並非絕對意義上來說的。
❿ 試述價格與市場供求的關系
供求與價格的關系
「需求和供給變動所引起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不同變動在經濟學中稱為供求定理。」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一般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自動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首先,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商品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出現商品過剩,一方面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另一方面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供給量,這樣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到均衡價格水平。相反,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出現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
例如,拿現在的蔬菜價格來說明這一點:
當供不應求時,目前天氣的寒冷,蔬菜表現為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因既有強烈的購買願望又有較強的支付能力,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於是就出現了「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時蔬菜的價格就高。
當供過於求時,蔬菜表現為過剩,購買者雖然有支付能力,但與個人的預期有差異,故持幣等待出現預期的情境時才購買;賣方不得不按照消費者的預期降低價格,接受較低的價格賣出蔬菜以減少他們過剩的存貨,於是就出現了「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時的價格因下調而變低。
供求影響著價格
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取決於供需雙方。均衡是市場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的正常狀態。而脫離均衡點的價格必然形成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
供求關系有長期供求關系和短期供求關系。長期供求關系從影響價值的基礎上調節和決定著價格的形成。而短期的供求關系從供給和需求影響消費的慾望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從而影響生產者對商品價格的變化。
供給與需求影響北方的蔬菜價格。天氣寒冷,北方蔬菜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當蔬菜出現供過於求情況時,價格下降。這就是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