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國內有哪些資產轉移的方式方法,普通老百姓會用哪些
想法把手中的資產盡量多的保值比較建議買房子.因為房價漲價速度很快.比黃金更能保值你可以對比下解放前5兩黃金能買一套四合院現在5斤黃金只能買四合院的一個廁所.通貨膨脹你不能改變他,只能改變自己理財方式了從投資角度來看目前通貨膨脹率遠遠高於銀行儲蓄利率所以應當尋求更高的投資途徑打新股啊權證啊期貨啊投資實物資產啊這些還是要看個人具體情況的從生活角度看物價上漲使得日常支出增加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開源節流保證固定支出前提下減少額外支出減少資金消費,消費時思考是需要,還是想要。只消費需要的。減少不必要消費。把剩下的錢,進行投資。如何投資,就看您個人需要。是喜歡高風險高回報,還是低風險,低回報.小老百姓可能每天關注菜價,日用品消費的價格些,現在這些商品的價格並沒有上漲,原料價格持續在下跌,目前恐懼的倒不是商品價格,而是收入!這個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的,在產業鏈上的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種波及,今年和明年再有大幅度加工資的現象不大會有了。。。。。失業率會上升,工作量會加大,那是肯定的,原來一個人干一個的活,現在炒掉一個,你就得干兩個人的活了。最可怕的,我覺得是社會的不安定,這些負面效應出來後,社會上的盲流和偷盜事件肯定會上升。其實在這場由歐美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面前,我們中國真的算風險低的了,只是我們持有太多國外的債券,再加上進出口貿易都要受到影響,包括日元上漲,美圓下跌,這些都會對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帶來巨大的壓力。我也沒啥法,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這段時間,不做大事,以穩定為主,雖然存款利率在下跌,但是還是有些高於銀行利率的產品,暴利的時代已經終結,所以就小碎步走走,風險意識放第一位。其實通脹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直存在的,否則國家的總體經濟就會下降,出現經濟蕭條,因為有美國等國家的借鑒,國家也在不斷調整經濟整體運行狀況,特別像像存款准備金率的上調以及存款利率等的變化都是為了應對固定投資過熱國家利用經濟手段對市場做出的調控.目前這種通脹對於普通老百姓生活來說影響不大,如果自己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的話可以進行一些保值品的投資.但不一定僅限於糧食或黃金.離我們最近的92年的通脹也對我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但對普通百姓的生活基本沒產生多大影響.所以個人觀點認為,現在沒有必要恐慌,雖然現在通脹的確對物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隨宏觀手段的不斷調整,相信這次通脹一定會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內.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有一個新提法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即「管理通脹預期」。會議首次提出,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並將保增長、調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列為今後幾個月的重點調控內容。各種數據和現實情況都表明,目前我國並不存在通貨膨脹,為什麼要提出管理通脹預期的說法,而且將其與保增長和調結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呢?筆者認為至少有兩點原因:第一,目前已經存在通脹預期。10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其中,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繼續收窄,環比則分別上漲0.4%和0.6%;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環比7月份由下降轉為持平,8、9月份分別上漲0.5%和0.4%,雖然從數據和現實看,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但是,無論CPI還是PPI,環比都出現了上漲,存在著通脹的預期。第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大,必須高度關注通貨膨脹。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把穩定物價作為貨幣政策目標之一的原因。管理通脹預期,那不是國家該做的事嗎?其實,除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大以外,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投資理財的影響更不容小覷。因此,老百姓也要將「管理通脹預期」放在重要位置上。許多人將通貨膨脹稱為侵蝕老百姓財富的「小偷」,因為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一方面,人們手裡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購買力下降,用同樣的錢能買到的商品越來越少,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錢越來越毛了」;另一方面,人們存在銀行里的錢也在貶值,其利息可能難以抵擋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因為存在銀行的錢所得的利息趕不上錢貶值的速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負利率」現象,也就是通貨膨脹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舉個例子說明,目前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是2.25%,100元錢存一年可得本息102.25,但是,如果通貨膨脹率達到3%,那麼,一年後100元錢僅值97元,加上2.25元的利息,合計99.25元,也就是說,存款一年,實際購買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0.75元。當然,短期內,通貨膨脹的影響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如果通貨膨脹率較高,且持續較長的時間,那麼對老百姓財富的影響將會非常大。假設通貨膨脹率為5%,現在的100元錢,10年後僅值59元,20年後僅值不到36元。既然通貨膨脹對我們的影響如此之大,而且當前通脹預期越來越強烈,國家也提出將管理通脹預期作為重點調控內容,那麼作為普通老百姓是不是也應該提前做好一些防通脹准備呢?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負利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負利率和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無動於衷。只要我們未雨綢繆,把管理家庭的通脹預期及早納入重要日程,就能夠較好地應對通貨膨脹對我們的生活和財富的影響。「你可能跑不過劉翔,但你一定要跑過CPI」,這句話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在管理通脹預期中,我們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如何才能跑過CPI呢?跑過CPI的途徑可能很多,但至少應該做好以下兩點:其一,一定要投資,做好理財規劃,不能把錢全部放在銀行里。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人特別偏好存款和國債,家庭金融資產中,基本上全部是存款和國債等無風險或者低風險的產品,沒有基金、股票、保險(投資型)、本外幣理財等產品。當然,這些人中,有的是對基金等理財產品不了解,也不願意去了解,的人則是因為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忍受態度較差,不願意承擔風險,這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穩定、收入較高、正當年富力強的人。我們知道,投資是有風險的,但是,在通貨膨脹時代,不投資也會有風險,所以,在通脹預期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適當做好投資規劃,建立家庭資產配置組合,主動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對於有效抵禦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持有隨脹(通貨膨脹)而漲的資產。在通貨膨脹中,貨幣和財富是貶值的,與此相對應,商品和資產價格卻是上漲的,所以持有隨脹而漲的資產是應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措施。通常情況下,以下資產是抗通脹的最好工具:一是權益類資產,如股票,偏股型基金等,特別是明顯受益於通貨膨脹的股票和主要投資於這些股票的基金;二是商品類資產,如房地產和黃金等,當然,如果因為資金實力等原因不實際購買房屋和黃金,也可以通過購買地產和黃金資源類股票來間接投資通脹類商品;三是保險類資產,特別是分紅型保險、萬能保險和投資連接險等。當然,這些資產各有特點,風險和收益特徵也不相同,投資者需要進行學習,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進行投資,也可以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切不可盲目投資,以免帶來較大的風險。不管我們承認與否,通貨膨脹不再是一個很久遠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此形勢下,及早行動起來,認真做好管理通脹預期的准備,積極應對通貨膨脹,有效降低通貨膨脹對我們的生活和財富的影響,有利於增加我們的財產性收入,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我們的財富。
⑵ 上億資產被轉移,算是什麼罪
依據主體不同,對資產的處理方式不同,罪名也不同。
我國刑法三百八十四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所以,如果行為人是國家工作人員,依據其行為不同可構成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行為人挪用資產的,如果行為人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可構成挪用資金,如果是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則構成挪用公款。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行為人侵佔資產,如果行為人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構成職務侵佔罪,如果行為人是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則構成貪污罪。
⑶ 有錢企業家為啥都喜歡把錢轉移出中國根本原因
這也是一種保值、保險的措施吧!時局不穩,政策易變,沒問題給一些有資產、有財富人的心裡不安因素。
⑷ 有錢人如何把在國內的財產同等值的轉移到國外比如怎麼把500萬人民幣變成500萬歐元,
那是不可能的。有錢人也是人,他不會「變戲法」,要想把自己的財富增加,也只有一分錢一分錢的努力去掙錢,哪裡會有什麼叫財產增值七八倍的「訣竅」?
⑸ 兩年中國走了2萬個富豪是怎麼回事
根據財富研究機構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富豪移民人數居全球第二,9000個。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數據,中國也是9000個。
澳大利亞打敗了傳統的移民目的國家——美國和英國,成為全球最受富豪歡迎的移民目的地,尤其受到中國和印度富豪們的青睞。
在富豪們的眼中,優質教育、清潔空氣、安全食品、資產轉移、安全感,都將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而2000-2014年,14年間中國逾9萬個富豪移民。
⑹ 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富人把資金轉移出國
這是需要知道其移民之後有沒有入籍,如果入籍了,那就看入籍的國家承不承認雙國籍,如果承認又沒被中國發現就是沒被撤銷國籍的話在中國賺的錢資產是屬於中國的,而在國外賺的錢就看在該國的全球資產配置如何了,如果有手段方式的話是可以不讓資產屬於中國而屬於在國外的;如果不承認雙國籍,那麼就等於完全放棄了中國國籍,所以資產是屬於移民之國了。而如果沒有入籍就不用說了,屬於中國無疑。
⑺ 中國富人怎樣把自己的資金轉到美國
基本上在香港都有賬戶
先把錢打到香港,再從香港劃到美國
⑻ 如何看待中國富人向海外轉移資產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一種現象。比如這些資產本來可以沉澱到國內的實業、服務投資。但是資本是逐利的,追求高回報,低風險。所以,從現在經濟基本面的角度來講,他們沉澱在國內會有資產價格提升的風險,轉移出去會降低國內的熱錢流動。
⑼ 為了避稅讓全家能逃往國外,富豪轉手套現500億,結果怎麼樣了
當今社會稅收制度非常完善,我國稅收制度也相對比較人性化,合理的稅收也便於國家發展,用於政府工作展開。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總想要逃避稅收,想方設法逃避責任,給國家帶來相當大的損失。之前有一個中國富豪為了避稅,注銷國內300家公司並套現500億捐款逃往國外,全家移居英國躲避法律的制裁。
這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成為真正大的企業,要善於回報國家和社會,才不會做偷稅漏稅的事。比如騰訊阿里等著名企業,經常在慈善事業上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還有非常多企業在疫情期間盡自己的技術加大力度生產口罩或是購買救災物資,讓大家都非常為之點贊。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人民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是難以成大器的。富豪們應該向這些企業學習,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中國人自古以來遵崇"知恩圖報"的處世法則,富豪雖然沒有直接被我們所捐贈,但是開放的經商環境,每位顧客的購買,都是支撐他們企業的基礎。國家盡力促進他們企業發展,他們是應當作出自己的一份回報給國家的。就像不久前的某明星偷稅案,一經曝光,便再也沒法出現在公眾視野,還要面臨法律的嚴懲,她之所以有現在離不開國家和粉絲的支持,沒有了他們,她什麼都不是。
⑽ 中國富豪為啥都移民國外他們的財富是怎樣成功轉移的國家不管嗎
「在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造成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即屬於惡意轉移資產的行為。 對此行為,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應答時間:2020-10-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