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芪、當歸零售價格
一般對於氣血兩虛可以選用八珍湯,也可以參考以下食療方法:[方一>牛肉1000克,食鹽適量,黃酒250毫升。將牛肉洗凈,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去除血污和浮沫,繼小火煎煮半小時調入黃酒和食鹽,煮至肉爛汁稠時即可停火,待冷裝盤食用。佐餐食用。本方補脾胃,益氣血,肥健人,適用於虛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方二>童子雞1隻,黃酒、生薑、食鹽、蔥白各適量。將雞宰殺,去除內臟和雞毛,洗凈切塊,在汽鍋內放入雞塊,並放蔥、姜、黃酒、食鹽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鍋生成的蒸餾水,製得「雞露」。佐餐,飲露食肉。本方益氣、補精、肥健,凡體弱、產後、病後、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選用。 [方三>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松子仁、胡桃肉搗成碎末,與蜂蜜拌勻,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裝並備用。本方潤肺益腎、補中肥健,適用於身體瘦弱者長期服用。[方四>太子參15克,山葯、白術各10克、生黃芪15克,麥冬、黃芪各10克,黃精、雞血藤各15克。水煎服,每周服1劑。本方益氣補血,主治形體消瘦,膚色無澤,精神不振。[方五>黑大豆10闐克,豬油適量。黑大豆如作醬法,取黃搗末,調入豬油熬煉成膏。每次1匙,開水沖服,每日2次。本方長肌膚,益顏色,加增氣力,肥健人, 《圖經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方六> 黑驢肉500克,豆豉、黃酒、食鹽各適量。驢肉沖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豆豉、黃酒、食鹽、清水,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本方有補血益氣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風眩,心煩。本方出自《飲膳正要》,原方用於「風狂,憂愁不樂,安心氣」,為補血益氣方。久病體虛,或勞傷過度,氣血耗損,則見勞損;血氣不足,不能上榮頭目,則見虛風眩暈;氣血虧虛,心神失養,則見心煩。法宜補血益氣。方中重用驢肉為主,血肉有情之物,大能補血益氣;以豆豉為輔佐,兼清心除煩,合用而為補血益氣之方。本方補氣血重在補血,用治氣血虧虛而以血虛為主。[方七>人參10克,大棗5枚。人參切片備用。大棗洗凈備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本方有大補氣血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虛弱勞損。本方出自《十葯神書》,原方用於「止血後此葯補之」,為大補氣血的代表方。日久調攝不當,久病失於調治,或失血過多,均可導致氣血嚴重虧虛和虛弱勞損,法宜大補氣血。方中以人參為主,大補元氣;以大棗為輔佐,補氣養血。人參與大棗配伍,並可益氣生血,合用而成大補氣血之方。本方可用於貧血。本方補益之力較強,對實症、熱症者不宜食用。[方八>鮮葡萄汁500毫升,蜂蜜1000毫升。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粘稠如膏時,加入蜂蜜,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一湯匙,以沸水化開代茶飲用。適用於熱病煩渴,或食慾不振等症。葡萄性味甘酸乎,能滋肝腎陰液,配合蜂蜜,具有補益氣血,潤燥作用。[方九>黃精50克,粳米100克。黃精清水浸泡後撈出,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備用。黃精與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旺火燒沸後用小火煮至粥成。本方有補虛損,益氣陰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原方用於「一切諸虛百損,不拘陰陽氣血衰憊,無不宜之」,為治療虛弱勞損常用方。虛弱勞損,多由久病失於調治,耗損氣陰而成,法宜補虛損,益氣陰。方中以黃精為主,補虛損,填精髓,益氣陰;以粳米為輔佐,補氣養血以增強黃精補虛之力。兩者合用而為補益虛損之方。本方滋補之力較強,虛弱勞損以陰虛精虧為主者尤為適宜。本方加冰糖調食,可增強其滋補潤肺功效。適宜於肺癆咳嗽,咯血。本方可用於肺結核。本方性質滋膩,易助濕生痰,故脾虛濕困、痰濕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方十>肥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20克,乾薑15克,醬油、黃酒、白糖、食鹽各適量。羊肉沖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當歸、生地、乾薑、黃酒,煮至七成熟時,再加醬油、白糖、食鹽,小火燒煮收汁即成。 本方有補氣養血,溫中暖下功效。適用於血虛宮冷崩漏,產後虛寒腹痛,虛勞羸弱。本方出自《千金方》,原方用於「崩中去血,積時不止」,為溫補氣血方。氣血虛寒,不能溫煦和充養胞宮;則見崩漏諸症,法宜溫補氣血。方中以羊肉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益氣血,暖胞宮,以當歸、生地、乾薑為輔佐,當歸、生地助羊肉養血調經,乾薑助羊肉溫中暖下,合用而成溫補
Ⅱ 太子參黃芪五味子的功效
總體是滋陰益氣,是用生脈飲的方義。
Ⅲ 中葯材 炙黃芪,太子參,在葯房中的價格大概是多少,最好能提供萊陽地區的價格。
炙黃芪大概在1.4 元10克 太子參1.8元10克 各地區價位都不同 差別不會很大 這是山東地區的價位。
Ⅳ 白雲山黃芪太子參真假
10歲身體就虛弱,要找原因。缺鈣也可能盜汗
、、、、、、。多找幾個醫生檢查。不能一味進補。在戶外多運動很重要。出的汗是不是冷汗?
這兩味葯可以同煮。
Ⅳ 太子參15克,山葯15克,黃芪15克,枸杞15克,蓮子15克這個葯方是起什麼作用的
補脾益氣、生津潤肺、固表利水、清心安神、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遺。
Ⅵ 太子參15克,山葯、白術各10克、生黃芪15克,麥冬、黃芪各10克,黃精、雞血藤各15克 看到一方子請問有什麼用
中葯黃芪有炙黃芪和生黃芪兩種.它們同屬於一種豆科植物,但是前者經過炮製加工,而且葯理作用有所不同.一般保健或者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都是生黃芪,也就是黃芪曬干以後的切片。它的主要葯理作用是利水
理氣
收汗
固表.
炙黃芪是用蜂蜜炮製而成,它的葯理作用是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Ⅶ 江西天元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黃芪太子參口服液多少錢一盒
好像是30多一盒
Ⅷ 黃芪30克太子參10克山葯20克山萸肉10克當歸10克甘草16克茯苓10克這方子治什麼病的
提氣合胃。
Ⅸ 太子參15克,山葯、白術各10克、生黃芪15克,麥冬、黃芪各10克,黃精、雞血藤各15克.水煎服,每周服1劑.
用水煲,三碗水用大火煮開後改為小慢火,存一碗,十到十五元,
Ⅹ 黨參30克,太子參15克,黃芪30克,白術20克,山葯30,陳皮12克,茯苓15克,棗仁30克遠志
心脾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