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
該國外匯收入的增加就等於國外對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外匯增長的另一方面就是本幣兌換本幣的多了,本幣需求增長
㈡ 國際收支中的缺口是指什麼謝謝了
國際收支中的缺口是指:綜合收支差額
綜合差額也稱為總差額,所包括的線上交易最為全面,僅僅將官方儲備作為線下交易,是指經常賬戶與資本金融賬戶中的資本轉移、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所構成的余額。
在特定期內,一個國家進行的所有對外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的系統記錄,可用作比較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活動量。
國際收支差額,是指自主交易的差額。當這一差額為零時,稱為「國際收支平衡」;當這一差額為正時,稱為「國際收支順差」;當這一差額為負時,稱為「國際收支逆差」。後兩者統稱為「國際收支不平衡」。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口徑:商品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基本收支差額、官方結算差額。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類型:周期性不平衡、結構性不平衡、價格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
表達式
國際收支差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
或者 BP=nx-F
㈢ 外匯收支缺口擴大
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
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貿易順差會使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貿易逆差會使外匯支出大於外匯收入。
中央銀行通過貶值本幣來扭轉外貿逆差:打個比方說,目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1:6.8。那麼按照現在的1:6.8的匯率,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假設在美國賣100美元,那麼在國內相當於680元人民幣。如果使人民幣貶值,達到1:8的匯率,那麼還是這個在國內價值680的商品,在美國按照1:8的匯率,就可以賣到85美元(680除以8),相對於1:6.8時的匯率(那時該商品在美國賣到100美元),這時該商品在美國就是賣的便宜了,那麼該商品的競爭力就會增強,因為它賣的便宜了,買的人自然會多,這樣外匯收入就會增加,貿易逆差就會扭轉。
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
㈣ 儲蓄缺口與外匯缺口的關系
你首先要明白出現儲蓄缺口跟外匯缺口的真正原因。要加快經濟增長,必須加大投資,而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儲蓄不能滿足投資需求,就會出現儲蓄缺口。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各種資本品和中間產品,發展中國家自己不能生產,必須從外國進口,進口支出超過出口收入,就會出現外匯缺口。兩個缺口一方面反映了一國所使用的資源超過了它實際擁有的資源,另一方面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出現這2個缺口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從目前中國的儲蓄缺口看,中國的儲蓄是每年都在增加的,為什麼又會出現儲蓄缺口,原因有1.投資效率低下2.用儲蓄的錢償還那些不良資產和日見增加的金融機構的經營費用。這是主要的原因。外匯窗口的出現有一部分是真正引進了外國的先進技術,也有一部分資金利用外資在國內的優惠待遇,先流出再流回,就形成了外匯缺口。想真正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提高投資效率及風險約束機制,減少不良資產的比例,同時對外匯流入進行系統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兩個缺口做到互補。
㈤ 外匯收支申報超過五天沒申報會有什麼結果
外匯局讓你上黑名單,你基本上什麼也幹不了啦,折騰死你,還是別上,對你聲譽不好
㈥ 「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向外匯市場提供外匯,彌補外匯市場哦國內國際缺口」怎麼理解
一國將匯率穩定作為對外調控的目標,國際收支逆差,會引起外匯市場上本幣供應增加、需要量減少,從而引起本幣貶值,相對地外幣需要量,外幣幣值上升。國家通過向外匯市場提供外匯,增加國際市場外匯的供應量,使市場本外幣供求獲得平衡,以穩定匯率。
㈦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就供不應求
國際收支逆差說明,一國的出口小於進口。出口業務掙的錢都是外匯,進口業務需要付出外匯,當掙的外匯不夠支付進口業務所需支付的外匯時,說明外匯供應不足。
逆差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在貨幣需求增量小於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貨幣需求應由外匯順差彌補,而過度國內信用創造反映為赤字。
如果貨幣需求不變,則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完全反映為外匯儲備的變化。前者過量對產出和就業的長期影響完全為外匯儲備的流失所抵償。
正是外匯儲備的變化而非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彌補了國內貨幣需求和國內貨幣供給之間的差額,這就是貨幣主義關於補償的原理,即當貨幣需求不變,減少外匯儲備,必然提高國內信貸水平。
(7)外匯收支缺口高於上限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逆差彌補政策:
資助政策由減少外匯儲備和國際借款政策組成。資助政策僅適於短期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逆差受貨幣供給和利率的影響,而它們是由基礎貨幣所決定的 基礎貨幣由國內信貸水平和外匯儲備組成。
採用資助政策時,金融當局一方面賣外幣,買本幣,使外匯儲備下降,引起基礎貨幣減少;另一方面盡量買本幣資產,放本幣,使國內信貸水平提高, 引起基礎貨幣增加。這樣,在彌補逆差過程中,基礎貨幣的減少和增加互相補償。
簡而言之,資助政策通過提高國內信貸水平的補償過程,平衡基礎貨幣的增減量,使貨幣供給和利率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上,並不改變逆差產生的環境。
因此,它並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提倡。但在具備外匯儲備能力和國際借款可能性的條件下,資助政策的執行更加簡易,代價和阻力更小。
㈧ 外管局外匯監測系統里的匯兌差缺口是怎麼計算的
所謂的匯兌差缺口就是指匯兌損益中的匯兌損失。
匯兌損益是指涉及外幣的經濟業務在向記賬本位幣折算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折算差額。按照折算差額產生的正差和負差,分為匯兌收益和匯兌損失。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
一種是在進行貨幣交易(即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
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
第一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交易發生時與確認實現時匯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
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復雜,
暫時先簡單說下此情形下會計上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
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
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
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
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㈨ 國家外匯管理局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低於下限(綠色),高於上限(紅色),是什麼意思,需要進行處理嗎
一般低於下限沒問題,高於上限的話,是說明你們進出口收支不平衡,要馬上平衡,下個月外管局監測的時候就會取消紅線了。不然時間長了會被降級,列為重點關注企業,之後進出口會很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