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時事
一、如何寫時事評論文章
1、首先要評論一件事情要說出這個事情的現象。
2、其次引出問題的原因,由來,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最好是有新聞報道或文章作為論據,這樣可使人信服。
3、然後對這一件事情進行評論,發表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4、最後對這件事情進行結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或進行呼籲,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二、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高考對發展等級作文的要求之一。見解新,給人驚喜,畢竟是暫時的、表層的。若要讓人感動,讓人深省,讓人難忘,還要開掘深刻,立意深邃,「發人所未發」。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你卻看到了隱藏在深層的本質;別人只能「知其然」,你卻能「知其所以然」。這就能給人啟迪,催人深思,發人深省。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呢?
1、探究並解釋現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並解釋現象的共同特徵;
3、探究並解釋現象的特殊含義;
4、從特殊到一般並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推演;
梅德韋傑夫:俄不打算向吉爾吉斯派遣維和部隊
時事: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聲明說,俄羅斯不打算向吉爾吉斯斯坦派遣維和部隊。吉爾吉斯斯坦6月份發生種族沖突。
報道稱,梅德韋傑夫證實收到了奧通巴耶娃的申請。他說:「俄羅斯聯邦沒有打算也不會向吉國派遣維和部隊,盡管就該問題進行了磋商。」
評論如下:
第一,這次「吉爾吉斯南部騷亂」與稍早前「吉爾吉斯政權更替」的最大不同,是「美國色彩」非常濃厚,但「俄羅斯因素」也不能忽略。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色彩」之所以非常濃厚,主要在於美國准備繼續將吉爾吉斯、甚至整個中亞五國都推入亂局,從而最大限度地干擾中國從中亞獲取能源、輸出商品的效率,最大限度地「紊亂」中國經濟的「穩定運行」,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紊亂」中國社會的「穩定」,從而為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進行「戰略准備」。
第二,我們認為,「俄羅斯因素」之所以也不能忽略,則是俄羅斯要試探一下「上合(實際上是中國)」在維護上合內部團結問題上的「底線」。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這一波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是俄羅斯弄出來的事情,那麼,在如何維護吉爾吉斯穩定的問題上,在那個「成員復雜」的「臨時政府」沒有「合法(俄羅斯與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有利益分岐)」之前,特別是,在「上合組織」沒有做出「組織決定」之前,就應該由俄羅斯、或者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來負責,如果集安組織有這個能力的話。
我們知道,6月21日,上海合作組織發表了一份正式聲明,《聲明》主要內容如下:
1:上合組織對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發生暴力殺戮慘案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表示嚴重關切;
2:上合組織呼籲制止犯罪和違法活動。這些活動受到有關勢力唆使,旨在挑起世世代代友好、和睦相處的各民族的對立。
3:上合組織希望盡快穩定局勢,恢復法律秩序,實現民族和解,相信智慧的吉人民能夠確保本國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4:上合組織強調,吉政局穩定對維護整個中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上合組織指出,目前大部分吉難民位於烏茲別克境內,盡快向全體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十分必要。
對俄羅斯而言,如果它有足夠的能力,在中亞「製造出」一種「上合」與「北約」公開對峙局面,而屆時,自己或以俄羅斯的「個人名義」,或者以集安組織的「組織名義」游刃其間,從而既「超然」於「上合與北約的中亞對峙」以策應「集安組織的東歐戰略」,又「超然」於「中美的南亞對峙」以策應「俄羅斯的中亞戰略」,繼而再以上述兩個「超然」來牽動對俄羅斯的「經濟未來」至關重要的「俄歐新關系框架進程」,最後,再以此來求解、至少是緩解、平衡上述的「格格不入」與「戰略沖突」,從而伺機謀取一份可以「通吃中、美、歐(上合與北約)」的全球戰略態勢,正是俄羅斯「之前」一邊在天安號事件上持「有別於中國與美國」的態度,一邊又在美國的充分配合下主導「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最後又與中國、歐盟等一道,共同參與「土耳其救援船隊」之「聯合行動」的主要戰略動機。
非常清楚,「上合(中國)」之所以堅決地「冷處理」吉爾吉斯問題,就是看清楚了這一點,並有心「以靜制動」;
而美國之所以充分配合俄羅斯進行「吉爾吉斯政權更替」,也是看清楚了這一點,並企圖伺機利用之,至於這次主導、策動吉爾吉斯南部騷亂,就是華盛頓在這個問題上「伺機而動」的典型案例。
自己看看吧,開頭是消息,後面是評論,我有註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