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做外匯, 外匯是干什麼用的
外匯,根據我國1996年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第三條對外匯的具體內容作出如下規定:外匯是指:①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的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⑤其他外幣計值的資產。 外匯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匯的靜態概念: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可用於國際之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種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如:銀行存款、商業匯票、銀行匯票、銀行支票、長短期政府證券等。
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對換成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匯兌(Foreign Exchange)的簡稱。
外匯是干什麼用的:
外匯是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進行兌換的結算工具。
外匯的作用可以是,促進國際間的經濟、貿易的發展。
外匯的作用可以是調,劑國際間資金餘缺。
外匯的作用可以是,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清償國際債務的主要支付手段。
Ⅱ 狹義的外匯是指以什麼表示的,可直接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回的各種支付手答段。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Ⅲ 國際匯率對國際結算方式的影響
國際匯率對結算方式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匯率風險(又叫做外匯風險。)匯率風險是經濟實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波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發生漲跌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外匯風險產生於包括本幣、外幣和時間三大因素,一般時間結構越長,外匯風險就越大。
外貿中,進出口商從訂立買賣合同到結算支付貨款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如果計價結算貨幣匯率上漲,進口商將承擔外匯風險;如果匯率下跌,出口商將承擔外匯風險。例如歐元,因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導致歐元的急速貶值對我國出口企業帶來致命打擊。外匯風險是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會計風險,國家風險等。
我國國際貿易中的結算方式有匯付、托收(D/P、D/A)和信用證(L/C)。信用證中的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外匯風險最小。D/A(承兌交單)方式的安全性和及時性最差。D/P(付款交單)也會面臨進口商到期不付款,出口商貨、款全部落空的損失。所以,安全和及時是結算中最主要考慮的問題,企業在了解對方資信的情況下,靈活謹慎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遠期L/C收匯雖然安全有保障,但收款不及時,企業只能辦理貼現押匯,故匯率發生波動的概率當然高。
托收屬於商業信用,能否收到款完全取決於進口商的信用,收款的安全性差。
Ⅳ 請問:國際結算和國際支付有什麼區別
區別:
1、行為方式不同
國際結算是指國際間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聯系而發生地以貨幣表示債權債務的清償行為或資金轉移行為。
國際支付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當事人以一定的支付工具和方式,清償因各種經濟活動而產生的國際債權債務的行為。
2、支付方式不同
國際結算的支付方式:
(1)現金/貨幣結算。這是原始結算方式,就是買方一手交錢,賣方一手交貨,錢貨兩清,通常稱為現金交貨(Cash on Delivery),現在較少採用。
(2)票據結算。
(3)憑單結算。
(4)電訊結算。
國際支付的支付方式:票據化的支付方式,即買方憑單付款的支付方式。
3、作用不同
國際結算可以促進國際貿易交易,服務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國際金融一體化,進而繁榮整個世界經濟;同時還可為本國創收和積累外匯,引進外資,合理使用外匯,輸出資金向外投資,起到鞏固本國貨幣匯率,提供本國對外支付能力的作用。
國際支付買方憑單付款的支付方式,要求銀行以單據為抵押向出口商融資,使銀行信用引入普通的國際支付業務中。銀行的融資使商人增加貿易量,銀行本身也得以擴展業務,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了貿易支付與融資相結合為特徵的和以銀行為中樞的國際支付體系。
Ⅳ 轉外匯已經經行國際結算了是不是已經轉出去了
國外電匯一般兩天左右到賬。
Ⅵ 國際結算與國內結算之間的區別
國際結算與國內結算在貨幣的活動范圍和結算方式上有所不同。
1、活動范圍不同
國內結算活動范圍是在一國的范圍之內,國際結算活動范圍是在兩個國家之間進行的。
2、結算方式不同
國內結算方式包括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匯兌結算,委託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結算等等。
而國際結算方式有國際匯兌結算、信用證結算和托收結算。出口商在貨物裝船後,將提單等貨運單據和匯票交給托收銀行,而托收銀行在進口商付款後,將貨運單據交進口方。委託人在交給托收銀行一張或數張匯票向國外債務人付款的支付憑證或有價證券。
結算的支付工具
使用的支付工具有票據,出票人簽發的無條件約定自己或要求其他人支付一定金額,經背書可以轉讓。
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簽發的要求對方於見票時或將來某一時間,對某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書面支付命令。匯票流通使用要經過出票、背書、提示、承兌、付款等法定程序,若遭拒付,可依法行使追索權。
國際結算可以促進國際貿易交易,服務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國際金融一體化,進而繁榮整個世界經濟;同時還可為本國創收和積累外匯,引進外資,合理使用外匯,輸出資金向外投資,起到鞏固本國貨幣匯率,提供本國對外支付能力的作用。
Ⅶ 請問銀行國際業務部的外匯業務崗和國際結算崗有什麼不同做的工作等有什麼區別謝謝!
不同銀行有所差異。主要為:
國際結算崗:主要從事信用證、跟單托收專等單證業務,也有的銀屬行把對外保函和備用信用證業務也放到國際結算崗處理。工作上主要是按照國際慣例開立、通知信用證和保函,處理單據。
外匯會計崗:主要是處理外匯匯款、外匯存款、結售匯和外匯買賣業務,工作上主要是根據外匯政策(主要是外管局政策)處理這些業務。
供參考。
Ⅷ 為什麼要用美元做國際結算的貨幣
用美元做國際結算貨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貨幣制度不是按各國的鑄幣平價來確定匯率,而是根據各國貨幣法定金平價的對比,普遍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例關系。
二、金本位制度下,國際儲備資產主要是黃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儲備資產則是黃金、可兌換貨幣和特別提款權,其中黃金與美元並重。在外匯儲備上,戰前包括英鎊、美元與法國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貨幣制度幾乎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美元是最主要的外匯儲備。
三、國際金本位下,黃金的流動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黃金的流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美、法三國都允許居民兌換黃金;
實行金匯兌本位的國家也允許居民用外匯(英鎊、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國兌換黃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只同意外國政府在一定條件下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不允許外國居民,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8)國際結算外匯擴展閱讀:
體系瓦解
20世紀70年代初,在日本,西歐崛起的同時,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無力承擔穩定美元匯率的責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相繼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各國紛紛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採取浮動匯率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歐洲各國的許多人一度拒收美元。在倫敦,一位來自紐約的旅客說:「這里的銀行,旅館,商店都一樣,他們看到我們手裡的美元時流露出的神情,好像這些美元成了病菌攜帶物一般。」
在巴黎,計程車上掛著「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
Ⅸ 國際結算與國際貿易有什麼聯系
國際結算與國際貿易聯系如下:
國際結算可以促進國際貿易交易,服務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國際金融一體化,進而繁榮整個世界經濟;同時還可為本國創收和積累外匯,引進外資,合理使用外匯,輸出資金向外投資,起到鞏固本國貨幣匯率,提供本國對外支付能力的作用。
國際貿易主要是指跨境貿易往來,比如境內企業與歐洲或者香港之間的貿易。國際結算是指跨境的資金償付,比如境內企業出口貨物給非洲,非洲客戶需要將貨款支付給境內企業。這種資金跨境的結算就是國際結算。兩者關系:國際結算主要是由於國際貿易引起的,但也可能是非貿易引發的結算。
(9)國際結算外匯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增加國民福利、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四,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