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滯漲現象
滯漲的含義就是一方面即經濟發展衰退,一方面又出現了通貨膨脹,是經濟陷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局面,擴張的財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長的效果,而僅僅導致通貨膨脹。
通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因此,通脹只是滯漲的一個表現。經濟的滯漲一定伴隨著通脹,而通脹的時候卻不一定代表一個經濟體進入滯漲。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果還有什麼問題請直接HI我
Ⅱ 經濟滯脹,股市會怎麼走
大幅振盪
是很多人一生很好的一次機會
Ⅲ 經濟處於滯漲,政府採取什麼措施
滯脹是高失業率高通脹並存的現象。 而且此時的通脹往往由總供給沖擊所致! 針對滯脹,一般情況下政府要麼任由市場自動調節;要麼主動增加政府支出,付出高通脹的代價!
Ⅳ 經濟滯漲如何理財
首先想解釋下滯漲的概念,滯漲就是通貨膨脹和經濟蕭條並存的狀態。這種情況在七八十年代的里根政府出現過。當時對該經濟狀態採用的政策是一方面減稅,一方面採取通貨緊縮想結合。就是說一放面刺激需求,一方面克服通貨膨脹。這種政策是有效的相信如果我國出現這種情況也會採取相同的策略。
那麼,在這時候減稅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家手裡有更多的錢。但是通貨緊縮又告訴我們,銀行利率在提高,存錢也不錯,陷入兩難的境地。確實如此,政府陷入兩難的境地,每個人也是這樣。
如果是我就把錢存入銀行,有了更多的錢不花,存入銀行,在適度高利率下等待通脹過去。
總之,滯漲是矛盾的,卻發生了。
經濟不景氣,股市也會受到影響,萎靡不振
Ⅵ 經濟滯漲時如何使用貨幣政策
一般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以美國為例:
80年代初期上台的美國總統里根面臨滯脹(經濟停滯不前,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逆差及由此帶來的美元疲軟,採取政策:(1)大規模削減聯邦稅收和調整公共支出,即為松的財政政策,其目的是保持工商企業的活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2)實行高利率即緊的貨幣政策,目的是壓縮通脹,穩定國內物價,使大量的短期國際游資源源湧入,為改善其國際收支助了一臂之力,也為國內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結果:美國經濟狀況明顯好轉,83-84年GNP實際增長4-5%,通脹83-84年穩定在3%,這對於一直不振的美國經濟來說很不容易。
Ⅶ 1973年滯漲出現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調整政策
美國採取了4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負、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特別是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會引起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最後,美國在83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
再看看西方其它國家的實例。就70年代以後的滯漲而言,走抑制物價上漲道路的西方國家都取得成功。而為了擺脫經濟停滯採取擴大經濟政策的國家都因經受不住物價持續上漲而中途剎車。
在滯漲時期,股市大部分時間都是跌的。
Ⅷ 經濟滯漲通貨膨脹下投資什麼呢
這很簡單,要大量負債,同時大量購置固定資產和能源、礦產資源、基礎農產品等。在通版貨膨脹的條件下權,貨幣會貶值,那麼債務也會貶值,100萬元的債務在一年後還100萬,但是一年後的100萬比現在的100萬已經貶值了。企業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收取經銷商訂金、延期支付工人工資等方式來獲得負債;個人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向私人或單位借款、延期支付應付款項獲得負債。通過負債而獲得的現金一定要用來購買固定資產或者能源、礦產資源、基礎農產品等可以保值增值的商品,手裡保留大量現金會遭受貶值的損失。
Ⅸ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處於滯漲,應該怎樣解決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滯漲是由於2008年4萬億投資後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是拉動中國經濟源動力,因此,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情況下,藉此機遇期,加強基礎工業建設,調整投資結構,推進城市化建設,提高國內消費水平,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提高出口貿易檔次,迎接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