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銀行外匯風險暴露及其影響因素
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版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權法律風險、戰略風險。其中,市場風險又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外匯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是市場風險中的一種。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匯率制度劃分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這里的「單一貨幣」實質上是指美元。這種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都比較小。然而,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稱「匯改」)。「匯改」之後,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性逐漸增大,並步入快速升值的軌道。
⑵ 銀行經營面臨的外匯風險有哪些
國內銀行主要是金融產品的市場風險,我國銀行除了中行外市場風險的管理能力較差,尤其是計量能力。
主要體現在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的利率和匯率的管理能力較差。
⑶ 外匯匯款的法律風險
1.辦理外匯匯款業務的主體資格風險
2.匯出行與匯款人的契約風險
銀行辦理外匯匯款業務須具有合格的主體資格。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及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的相關規定,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必須經相應的主管機關批准。根據1997年9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的《銀行外匯業務管理規定》第48、49條的規定,銀行未經批准擅自經營外匯業務的,由外匯局(指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取消外匯業務經營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銀行擅自擴大外匯業務范圍的,或者外匯局已經取消其部分外匯業務後仍繼續經營被取消的外匯業務的,由外匯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人民幣lO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外匯局責令整頓或者取消經營外匯業務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匯款申請書是匯款人向匯出行提交的辦理外匯匯款業務的依據。該申請書一經匯出行確認,匯出行與匯款人的契約關系即成立。匯款申請書的內容體現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對銀行來說,是其實現權利、履行義務的依據所在。如果匯款申請書的內容不全面,匯款方式指示不明,記載事項不清晰或有缺漏,都可能在未來產生爭議,延長匯款業務的操作時間,增加銀行成本。
3.匯出行與匯入行的償付風險
匯款的償付是匯款業務的核心環節之一,無論是匯出行還是匯入行對此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匯出行與匯入行沒有在償付問題上達成一致,匯款業務將無法繼續開展。在選擇匯人行、撥付指令的准確、完整及指令傳輸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償付風險。
4.匯款指令內容違反相關國際組織或國家經濟制裁令的風險
相關國際組織或國家經濟制裁令,主要是指聯合國安理會及美國政府基於制裁恐怖主義或其他經濟、政治原因發布的經濟制裁令及制裁名單。如匯出行向外匯款時,在匯款指令中出現聯合國安理會或美國制裁對象的名單,則可能被相關國家外國資產控制部門凍結,危及銀行資產安全,並會造成社會名譽的損失。
5.外匯匯款業務的合規性問題
合規性主要是指銀行受理外匯匯款業務必須符合國家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由於外匯匯款業務涉及外匯資金的流動,具體體現為外匯的匯入和匯出,而我國目前實行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無論是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的外匯流動,都涉及結售匯問題。因此,符合國家結售匯制度的規定是外匯匯款業務合規性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
根據《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銀行在辦理外匯匯款業務時,首先負有審核結匯、售匯及付匯制度規定的有效商業單據和有效憑證的責任,經審核符合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相關規定的,方可辦理結售匯業務。同時,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應當接受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監管,定期按照規定向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報送結匯、售匯及付匯情況報表。根據《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第4l條的規定,「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和有結匯、購匯、付匯業務的境內機構,應當無條件接受外匯局的監督、檢查,並出示、提供有關材料。對違反本規定的,外匯局可對其處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的處罰;對違反本規定,情節嚴重的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局可對其處以暫停結售匯業務的處罰」。
對於票匯項下的外匯匯款業務,銀行還須注意簽發銀行匯票的合規性。如果銀行出具不符合規定的銀行票據,會帶來業務風險,還可能受到監管部門的查處,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外匯匯款業務的合規性問題還涉及賬務管理不符合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等方面。因此,對於辦理外匯匯款業務的銀行,必須對合規性問題引起重視,防止發生違規行為。
⑷ 關於銀行外匯業務方面的問題,請教專家
辦理支票托收是銀行一項外匯業務,一般有托收行,就是你說的中行,還有代收行,一般是中版行的國權外代理行,辦理委託收款時,中行將支票寄給國外的代理行,由其代為收款,一般是從委託方收取一定比例的托收費,郵電費等,由於你的支票不屬於銀行信用,托收風險由委託方承擔,估計支票簽發人或背書人不願支付此款項。由於辦理此業務銀行已產生業務成本(電報費用於支付銀行聯網費用),故要跟你收取一定費用。
⑸ 外匯銀行在經營外匯業務時存在哪些外匯風險
外匯業務在為商業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又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這版些風險包括:1、國際結權算風險,主要指開立信用證風險、修改信用證風險、拒付風險、欺詐風險、政策風險等;2、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是匯率波動使商業銀行在持有或運用外匯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3、外匯融資風險,主要有打包貸款風險、出口押匯風險、外匯貸款風險等;4、外匯業務管理風險。 由於外匯業務涉及跨國交易,並且以外幣計價,這就使得外匯風險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⑹ 銀行外匯業務存在哪些風險以及防範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及防範對策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完善人民幣匯內率形成容機制改革的公告》,對人民幣匯 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7 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加劇了市場匯率波動,商業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風險隨之增大, 商業銀行如何採取積極措施,借鑒國際銀行業的先進做法,盡快建立完善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是銀行必 須研究的新課題。
⑺ 銀行外匯業務中,出口信用證押匯存在哪些風險點
外匯業務在為商業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又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
這些風險包括:
1、國際結算風險,主要指開立信用證風險、修改信用證風險、拒付風險、欺詐風險、政策風險等;
2、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是匯率波動使商業銀行在持有或運用外匯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3、外匯融資風險,主要有打包貸款風險、出口押匯風險、外匯貸款風險等;
4、外匯業務管理風險。
由於外匯業務涉及跨國交易,並且以外幣計價,這就使得外匯風險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⑻ 最近銀行的外匯業務風險提示,大家有什麼看法
銀行很多時候是要收到央行和zf調控的,甚至可以說銀行是很多金融政策的專具體實施人屬。
銀行的這些風險提示很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上頭的一些要求和建議。所以銀行這么告訴你,其實是為了反映和傳達上級的意思。
至於外匯業務的風險,其實有木有提醒,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一直都有。
現在因為國家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對於外匯的投資管控比較嚴格,政府肯定是不希望大家把錢都往海外用,這樣就會更大限度的導致人民幣的風險。
怎麼說呢,如果真的大量的去做外匯業務的投資,本質上還是在和央行的政策作對對抗,可能在市場上有一些回報,但畢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