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虹膜掃描股票

虹膜掃描股票

發布時間:2021-10-17 07:43:23

1. 全世界范圍之內人臉+虹膜識別掃描儀設備哪個公司做的最出色識別准確率最高

人臉識別屬於新范疇,目前沒有橫向對比。虹膜識別主要是美國Iridian,Iriteck韓國Jiris公司。他們掌握識別的核心演算法。所以這三家識別率最高。演算法好識別率就高。其實人臉識別也是一樣的需要演算法。現在虹膜識別不可能識別失敗,因為虹膜具有唯一性。

2. 研究生初試掃描虹膜么

我不了解實際情況。
我認為,現在研究生考試的學生識別,可能沒有先進到這種程度。
如果真有掃描虹膜,您讓掃就可以了。

3. 什麼是虹膜識別,以及它與你何干

拜好萊塢所賜,如下場景早已被視作未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某Boss級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張地進入實驗室等神秘部門,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來去自如——不過,時至今日,倘若你還認為科幻中的虹膜識別遙不可及,那麼閱讀這篇文章或許對你很有必要。

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范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最直觀的例子當然來自三星剛發布的Galaxy 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義上的主流旗艦智能手機之上。

在不少人看來,考慮到三星之於手機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號召力,與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軟Lumia 950XL等小眾機型對虹膜識別的倉促不同(譬如識別時間過長),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種帶動之力——據報道,三星的加入甚至讓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一度飄紅。

技術的成熟當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對「精準識別身份」心嚮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來,安全地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這件事上,至少看起來,虹膜識別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體而言,在所有常規生物特徵識別(包括指紋,人臉,虹膜,聲音,掌紋等)當中,由於虹膜自身的精準性,防偽性,唯一性,穩定性,主流學界通常認為虹膜是比指紋或者面部識別更「高級」的識別方式,要知道,相比於指紋0.8%,人臉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蠱惑性。

那到底何為虹膜?人眼結構由鞏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即是位於其他二者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屬於眼球中層,負責自動調節瞳孔大小,從而適應不同光照環境。而交叉錯雜的細絲,斑點和條紋等細微之物構成虹膜大量獨一無二的信息特徵,也因此具備了某種與生俱來的不可復制性(順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樣存在於同卵雙胞胎身上,後者DNA信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復雜度遠超如今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指紋識別,有研究表明,虹膜識別准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

可想而知,細小的動態特性讓偽造虹膜變得幾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無論照片,假眼,乃至在隱形眼鏡上列印(對了,當眼球剝離人體,虹膜也會隨瞳孔放大從而失去活性),都幾乎沒辦法欺騙機器對於主人虹膜的信賴。

而極強的穩定性是虹膜用於生物識別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之後,虹膜即終生保持不變,且幾乎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在眼瞼的庇護下,它不易受到外傷侵襲,更重要的是,目前看來,諸如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沙眼結膜炎,近視眼手術這些常見的眼部侵擾都無法影響虹膜自身紋理。這意味著,虹膜不會出現指紋解鎖時易磨損,靈敏度低,蛻皮或者潮濕而致使手機無法識別的困擾。

另外,最後想說,相較於指紋,虹膜中遠距離的非接觸式採集無疑要衛生許多。

怎麼用

很好理解,虹膜識別技術能將虹膜信息特徵轉為密碼儲存。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拿Note7來說,在前置鏡頭同側增加了IR LED與虹膜攝像頭,在識別過程之中,前置攝像頭輔助虹膜攝像頭確定持機者的大體輪廓,再經由IR LED發射紅外光源(虹膜識別無法用最常見的彩色可見光感測器,要用獨立的紅外感測器,以保證能為暗光下使用),虹膜攝像頭通過光源掃描持機者虹膜信息,然後將虹膜信息轉為編碼,與已知密碼進行比對,以最終決定是否解鎖。通常來說,相比錄入指紋時的繁瑣,初次錄入虹膜要迅捷許多,大概只需要幾秒鍾;而當用戶試圖用虹膜解鎖手機時,根據視頻演示,雖不比指紋,但仍談得上靈敏。

而直覺便知,虹膜識別的應用場景可被延伸至屏幕解鎖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種場景方案是新增了一個「安全文件夾」,通過虹膜解鎖存放一些包括應用,照片,便簽在內的私人數據或信息(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讓其獨立於其他手機數據之外,唯有虹膜可以打開,算是上了份雙保險。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業界對於虹膜識別普及性的擔憂——事實上,至少在現階段,作為科技急先鋒的虹膜識別與已然成熟的指紋識別並非取代關系,而更接近於不同場景中的互補或進階,Note7的安全文件夾即是如此,你大可將其視作指紋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防護,電影里出入神秘部門也得布防重重關卡不是?

嗯,在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上,人類經歷了各種密碼,數字證書,硬體KEY(譬如U盾)等多種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識別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將由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完成。其實追溯人機交互歷史,一個清晰的脈絡是:主流計算設備的每次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人機交互難度下降,而隨著虹膜等識別技術的完善,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信任關系」勢必將邁向一個新篇章。

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就曾發表過一份《生物識別的未來》報告,報告顯示,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未來10—15年迅速普及,並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16%的市場份額,虹膜識別產品總產值也將達到35億美元。畢竟無需贅言,在智能手機之外,未來整個IOT產業的崛起理論上都可被視作虹膜技術普及的基石——你知道,當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數據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人們都在企盼一種與機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未來由現實鋪就,而「未來已經來臨」。在科技領域,未來十年將會令過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願這其中會有生物識別技術很大的功勞。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4. 如果要你推廣虹膜掃描識別技術,你會介紹這種技術的哪些優勢

當前,虹膜識別被公認為是識別精度最高的生物識別系統,通過我們擁有的獨一無二的眼睛虹膜特徵來識別身份,它的准確性甚至超過了DNA匹配。而虹膜識別技術是將獨特的虹膜特徵翻譯成數字編碼,用這種編碼可以識別、檢驗身份。

虹膜識別是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們的身份,它的核心是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虹膜特徵進行描述和匹配,來達成自動的個人身份認證。虹膜識別技術的主要步驟有虹膜圖像的獲取、預處理、特徵提取與編碼、分類。

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的技術原理

虹膜的圖像獲取是虹膜識別中的第一步,操作方式是使用特定的數字攝像器材對整個眼部進行拍攝,並把拍攝到的圖像通過圖像採集卡傳輸到計算機中存儲。

接下來的虹膜圖像預處理是由於拍攝到的眼睛圖像包括了多餘的信息,需要對其進行包括圖像平滑、邊緣檢測、圖像分離等預處理操作。

虹膜識別特徵提取則是通過一定的演算法從分離出的虹膜圖像中提取出獨特的特徵點,並對其進行編碼。

最後,對當前採集的虹膜圖像進行特徵提取得到的特徵編碼與資料庫中事先存儲的虹膜圖像特徵編碼進行比對、驗證,從而實現識別的目的。

虹膜識別的優缺點

虹膜識別是目前精確度、穩定性、可升級性更高的身份識別方式,優勢顯而易見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方便快捷

虹膜是身體自身的功能器官,不會像鑰匙、密碼那樣容易忘記和丟失。

無法復制

不同於指紋和面部容易被磨損和復制,虹膜在眼睛內部,幾乎沒有被復制的可能。

非接觸性

使用虹膜識別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可以獲取圖像,干凈衛生,避免了疾病的接觸傳染。

萬事萬物不可能都是完美無瑕的,虹膜識別也存在一些缺點。

虹膜識別相較於其它生物識別方式,技術難度更高,相關產品的造價和成本也較高,大范圍推廣存在困難。

另外,如果用戶佩戴美瞳、有色眼鏡、太陽鏡時,會對虹膜識別造成一定干擾,影響用戶的良好體驗。

結合虹膜識別的優缺點,EyeCool推出了一款智能虹膜人臉一體機,既能快速准確的抓取高質量虹膜圖像,又可以採集高清人臉信息,進行人臉比對。

支持虹膜識別、人臉識別、智能卡等多重身份組合認證方式,滿足了對身份安全要求較高的各類門禁控制、考勤管理的應用需求。

希望本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望採納~點贊~

5. 虹膜識別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徵。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5)虹膜掃描股票擴展閱讀

優點:

1、便於用戶使用;

2、可能會是最可靠的生物識別技術;

3、不需物理的接觸;

4、可靠性高。

快捷方便:擁有本系統,不需要攜帶任何證件,就能實現門控,可單向亦可雙向;既可以被授權控制一扇門,也可以控制開啟多扇門;

授權靈活:本系統根據管理的需要,可任意調整用戶許可權,隨時了解用戶動態,包括客戶身份、操作地點、功能及時間次序等,實現實時智能管理;

缺點:

1、很難將圖像獲取設備的尺寸小型化;

2、設備造價高,無法大范圍推廣;

3、鏡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而使可靠性降低;

4、兩大模塊:硬體和軟體;

5、一個自動虹膜識別系統包含硬體和軟體兩大模塊:虹膜圖像獲取裝置和虹膜識別演算法。分別對應於圖像獲取和模式匹配這兩個基本問題。

6. 虹膜識別的手機有什麼

目前三星S9/S9+/Note8手機支持虹膜識別功能:設置-鎖定屏幕和安全-虹膜掃描儀。

7. 生產人工虹膜的上市公司

人工智慧虹膜識別吧?
生物識別相關公司有:漢王科技、歐菲光、碩貝德、晶回方科技、水晶光電、恆生答電子、新開普、易聯眾、林州重機(大股東虹霸)等。

震盪如期而至,本月後半段震盪恐加劇,注意短期風險,建議新手適當降低倉位
建議今日(2015年6月18日)上午大半離場,安度端午。
暗渡陳倉,顯性記憶,立足股票,分散投資,歡迎私信聯系

8. Face ID和虹膜掃描之間有什麼區別

三星首次將虹膜掃描技術引入是在 Galaxy Note 7。它是讓電腦掃描用戶的眼球來驗證身份,這是我們在電影經常中看到的東西,它被用於在真實的政府設施中保障安全出入。三星在其虹膜掃描系統中也採用了同樣的理念,只是縮小了范圍,這樣它就能更快地工作,並能利用智能手機有限的資源。這對你的手機來說已經足夠安全了,即使不是 100% 的萬無一每隻眼睛都有不同的虹膜圖案結構,即使是同一個人的右眼和左眼都有很大的不同。
虹膜圖案實際上比指紋更獨特和清晰。因為每一隻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三星可以用你的眼睛來識別你,並把它當作你的身份憑證。這些憑證可以用於任何指紋,甚至密碼都可以。用戶只需要拿著手機對准相關位置,這樣特殊的攝像頭就能看到你的眼睛,你的手機也能解鎖。
為了做到這一點,三星在手機上使用了專門的硬體。二極體發出近紅外光,照亮你的眼睛。這是一種人類無法看到的光的波長,但它是相當強烈和「明亮」的。使用近紅外光有兩個原因:你的瞳孔不會收縮,你的視覺也不會改變,而且它能比我們所看到的其他波長更好地照亮任何有顏色圖案的物體。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的虹膜,你會發現有幾百種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圖案。在近紅外線下,有成千上萬種顏色,它們之間的對比非常好。這會更好地抓取你的虹膜圖像,因為即使你沒有看到任何這樣的圖像,你的手機也可以用它來建立一個數據集。
三星使用近紅外光和一個特殊攝像頭來收集和處理你眼睛的數據。
一旦虹膜被照亮,一架經過特殊調諧的窄焦鏡頭就能捕捉到一張圖像。你的 Galaxy S8 上的普通前置攝像頭可以在紅外照明下注冊顏色信息,但是一般的相機,無法識別虹膜,這就是為什麼需要第二個攝像頭的原因。
設備分析了這張圖片後,會在你的手機上建立了一組清晰的數據。所有的數據處理、分析和存儲都是在本地完成的,而且是經過加密的,因此只有識別用戶本人的虹膜才有機會訪問它。這些數據被用來創建一個令牌,如果虹膜掃描的過程提供了正確的標記——安全檢查通過——就是檢測用戶注冊的的虹膜信息,接下來任何需要身份的軟體就都可以繼續進行操作。
當然,三星也會使用普通的前置攝像頭收集用戶的面部數據。最可能的是,面部數據被用來幫助構建用戶的臉部位置,這樣虹膜掃描儀就有了清晰的視野。
你的眼睛需要在正確的位置設置和使用虹膜掃描儀。
這其中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因為用戶使用虹膜掃描來解鎖手機往往希望非常快的速度,而不是等眼睛裡收集的數據完全匹配無誤。三星必須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點,因為沒有人願意為每一次掃描等待5到10秒,因此虹膜識別可能會被彩色高解析度激光列印照片和普通隱形眼鏡模擬而誤導。但是老實說,基本上沒有人會有一張你的眼睛的照片,清晰到足以解鎖你的 Galaxy S8 或 Note 8。如果他們能做到獲取照片,那這種情況下手機安全或許不會是你面對最大的問題。
只要你的眼睛處於「最佳位置」,三星的虹膜掃描就能很好地工作。
更大的問題是准確性。你的虹膜需要經過分析才能通過軟體檢查,因為相機捕捉到的圖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你的眼睛需要有一個「最佳平衡點」。你需要在那個點度過足夠長的時間來通過驗證。如果沒有收集到足夠的數據來阻止別人隨意破解進入你的手機,這個系統就沒有用處了,所以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這是一個很好的系統,就生物識別安全而言。而對很多使用者來說,這會有效的增加他們的設備安全。只有你的眼睛數據才能讓其工作,而且速度相當快。你只需要學會正確地使用它——是的,通常這項功能不起作用,是由於很多時候你的眼睛睜得太大不自然導致的。

9. 虹膜識別概念股有哪些 虹膜識別概念股票一覽表

1、在虹膜識別演算法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林州重機(002535)和漢王科技(002362);

2、紅外LED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三安光電(600703)、聯創光電(600363)、國星光電(002449)、乾照光電(300102);

3、紅外攝像頭模組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歐菲光(002456)、水晶光電(002273)、聯創電子(002036)、金龍機電(300032)和碩貝德(300322);虹膜識別系統方面,涉及的上市公司有神思電子(300479)等。

4、碩貝德(300322)全資子公司惠州凱爾光電有限公司用於擴大高像素圖像感測器模組的生產規模、新增投資新一代生物識別感測器模組的研發、設計與製造(包含指紋識別感測器、虹膜識別感測器等)以及新增投資感測器模組及應用集成系統研發中心。

5、新開普(300248):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智能一卡通系統研發、生產和集成業務的企業之一。今年年初,公司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的身份識別技術主要圍繞指紋、人臉識別來開展。指紋識別技術目前已相對較為成熟,公司主要是在考勤和門禁上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技術門檻高,未來應用空間廣闊,公司目前正在自主研發該項技術。

(9)虹膜掃描股票擴展閱讀

虹膜識別技術還有一下幾大優勢:

1、穩定性。人出生7個月之後,虹膜基本穩定,終身不變;

2、唯一性。每個人的左眼和右眼虹膜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的虹膜紋理亦不相同;

3、非接觸。跟其他的生物認證技術如指紋、指靜脈、掌靜脈等相比,虹膜識別在使用上更靈活、更方便;

4、具有天然的活體檢測優勢。與目前流行的指紋和人臉識別技術相比,虹膜識別在假體攻擊上具有很多優勢:指紋的復製成本較低,用指紋套可以輕松攻破許多指紋模塊;人臉識別尤其是可見光下的人臉識別准確度較低,不適用於精準定位,更無法解決易容、人皮面具和雙胞胎等人群的使用。

10. 一篇文章弄懂什麼是虹膜識別

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曾發表過一份《生物識別的未來》報告,報告顯示,虹膜識別技術將在未來10—15年迅速普及,並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16%的市場份額,虹膜識別產品總產值也將達到35億美元。畢竟無需贅言,在智能手機之外,未來整個IOT產業的崛起理論上都可被視作虹膜技術普及的基石——你知道,當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數據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人們都在企盼一種與機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拜好萊塢所賜,如下場景早已被視作未來理所當然的一部分:某Boss級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張地進入實驗室等神秘部門,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來去自如。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范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最直觀的例子當然來自三星剛發布的Galaxy
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義上的主流旗艦智能手機之上。

在不少人看來,考慮到三星之於手機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號召力,與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軟Lumia
950XL等小眾機型對虹膜識別的倉促不同(譬如識別時間過長),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種帶動之力——據報道,三星的加入甚至讓與虹膜識別相關的企業股票也一度飄紅。技術的成熟當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對「精準識別身份」心嚮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來,安全地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這件事上,至少看起來,虹膜識別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體而言,在所有常規生物特徵識別(包括指紋,人臉,虹膜,聲音,掌紋等)當中,由於虹膜自身的精準性,防偽性,唯一性,穩定性,主流學界通常認為虹膜是比指紋或者面部識別更「高級」的識別方式,要知道,相比於指紋0.8%,人臉2%左右的誤識率,虹膜識別低至百萬分之一的誤識率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蠱惑性。

那到底何為虹膜?人眼結構由鞏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即是位於其他二者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屬於眼球中層,負責自動調節瞳孔大小,從而適應不同光照環境。而交叉錯雜的細絲,斑點和條紋等細微之物構成虹膜大量獨一無二的信息特徵,也因此具備了某種與生俱來的不可復制性(順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樣存在於同卵雙胞胎身上,後者DNA信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復雜度遠超如今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指紋識別,有研究表明,虹膜識別准確性是指紋識別的1萬倍。

可想而知,細小的動態特性讓偽造虹膜變得幾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無論照片,假眼,乃至在隱形眼鏡上列印(對了,當眼球剝離人體,虹膜也會隨瞳孔放大從而失去活性),都幾乎沒辦法欺騙機器對於主人虹膜的信賴。

而極強的穩定性是虹膜用於生物識別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之後,虹膜即終生保持不變,且幾乎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在眼瞼的庇護下,它不易受到外傷侵襲,更重要的是,目前看來,諸如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沙眼結膜炎,近視眼手術這些常見的眼部侵擾都無法影響虹膜自身紋理。這意味著,虹膜不會出現指紋解鎖時易磨損,靈敏度低,蛻皮或者潮濕而致使手機無法識別的困擾。

另外,最後想說,相較於指紋,虹膜中遠距離的非接觸式採集無疑要衛生許多。

怎麼用

很好理解,虹膜識別技術能將虹膜信息特徵轉為密碼儲存。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拿Note7來說,在前置鏡頭同側增加了IR
LED與虹膜攝像頭,在識別過程之中,前置攝像頭輔助虹膜攝像頭確定持機者的大體輪廓,再經由IR
LED發射紅外光源(虹膜識別無法用最常見的彩色可見光感測器,要用獨立的紅外感測器,以保證能為暗光下使用),虹膜攝像頭通過光源掃描持機者虹膜信息,然後將虹膜信息轉為編碼,與已知密碼進行比對,以最終決定是否解鎖。通常來說,相比錄入指紋時的繁瑣,初次錄入虹膜要迅捷許多,大概只需要幾秒鍾;而當用戶試圖用虹膜解鎖手機時,根據視頻演示,雖不比指紋,但仍談得上靈敏。

而直覺便知,虹膜識別的應用場景可被延伸至屏幕解鎖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種場景方案是新增了一個「安全文件夾」,通過虹膜解鎖存放一些包括應用,照片,便簽在內的私人數據或信息(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讓其獨立於其他手機數據之外,唯有虹膜可以打開,算是上了份雙保險。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業界對於虹膜識別普及性的擔憂——事實上,至少在現階段,作為科技急先鋒的虹膜識別與已然成熟的指紋識別並非取代關系,而更接近於不同場景中的互補或進階,Note7的安全文件夾即是如此,你大可將其視作指紋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防護,電影里出入神秘部門也得布防重重關卡不是?

嗯,在告知機器「我是誰」這件事上,人類經歷了各種密碼,數字證書,硬體KEY(譬如U盾)等多種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識別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將由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完成。其實追溯人機交互歷史,一個清晰的脈絡是:主流計算設備的每次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人機交互難度下降,而隨著虹膜等識別技術的完善,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信任關系」勢必將邁向一個新篇章。

未來由現實鋪就,而「未來已經來臨」。在科技領域,未來十年將會令過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願這其中會有生物識別技術很大的功勞。

閱讀全文

與虹膜掃描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