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之首嗎
10月19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在北京表示,中國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專和網路大國地位。根據屬工信部當天公布的材料顯示,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已超8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位居全球之首。
針對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當天公布的材料顯示,中國移動應用累計數量超過800萬款,累計下載量超過1.5萬億次;物聯網產業鏈日益完善,已部署的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突破1億,成為全球最大的M2M市場;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1萬億元,約佔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
❷ 中國移動支付用戶達多少億人了
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近150萬億元,居全球首位。
❸ 中國的移動支付到底有多厲害
據悉,移動支付在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2016年,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倍。在美國,手機付款額僅占店內付款總額的3.0%,移動支付在日本的利用率也僅為6.0%,都遠低於中國的水平。難怪有外媒預測稱,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在未來更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停用現金的國家。
雖然不知道這名店主最後到底有沒有給自己店裡接入支付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日本,支付寶的「出鏡率」已經很高了:在機場免稅店、百貨店、便利店、葯妝店等地,處處可見支付寶的標志,那些「日本旅遊必買清單」里的絲襪、足貼、退熱貼、日本本土化妝品、電飯鍋等,都可以通過刷支付寶的方式在日本買到。
不過,有件特別需要提醒的事情是:盡管中國的移動支付遍布全球,但出國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帶點現金。就在今年5月,一名山東遊客前往泰國旅遊,在曼谷機場被抽查現金,因沒有帶夠4千元現金被當即遣返。原來,這是因為泰國有規定,入境泰國的外籍人士隨身需攜帶現金不少於2萬泰銖(約合4000元人民幣)。除了類似因素外,國外的移動支付畢竟還不如國內普及,很多店鋪暫時還無法接受支付寶或微信付賬,出國前准備點該國的現金還是很有必要的。
曾幾何時,因為中國遊客出國游時喜歡隨身攜帶大量現金而頻頻成為被搶劫的對象,以至於媒體和我駐外使領館不斷提醒中國遊客「出國要少帶現金」,到今天,這種提醒變成了「出國要記得帶點現金」,這其中的轉變,正是中國移動支付飛速發展的結果。
大勢所趨。
❹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市場是真的嗎
據互聯網某研究機構統計,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已達約回29.5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答226.2%。而在僅僅數年前,這一數字還接近於零。
「隨著非現金支付手段不斷推廣和應用,『輕現金社會』正在形成。」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推動在經濟活動中減少現金使用、提高非現金支付結算比例。
經過30多年發展,如今移動支付在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防範洗錢和腐敗等方面作用明顯,同時便利了民眾生活,促進了經濟發展,一個消費者、政府、企業都能從中受益的輕現金社會悄然而至。
❺ 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高於美國數倍,為什麼美國人不喜歡移動支付
因為移動支付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出門幾乎都不會帶錢了,帶上一個手機就可以付款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使用移動支付的人越來越多,相比於美國來說,中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確實比較高。
而美國人的人口相對較少,所以美國人相比中國人來說,支付次數較少。移動支付可以讓收款更加方便,也可以後面的顧客付款時不用等太久,所以在中國可能比較受歡迎。
因為美國的人口相對少一些,所以出現交易的次數也相對少一些,因此美國的商家收款的時候一般可以應付,收付款即使用現金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
當然,這只是網友的猜測,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不妨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❻ 2017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增長了多少
據報道來,互聯網研究機自構日前發布報告稱,今年二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230408.2億元,環比增長22.5%。
移動支付方便了購物出行,為中國科技的進步點贊!
❼ 移動支付的國內發展
最早在1999年,中國移動與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部門合作,在廣東等一些省市開始進行移動支付業務試點;
2002年,中移動在廣州即開始小額移動支付的試點;2004年銀聯也常常開展以手機和銀行卡綁定的移動支付合作;
2006年中移動在廈門啟動近場支付的商用試驗;
2008年近場支付試點擴大到長沙、廣州、上海、重慶;
2010年銀聯聯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8家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家電信運營商,及部分手機製造商共同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
2011年6月,央行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銀聯、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獲得許可證。但由於支付標准不統一等原因,國內的移動支付一直沒有大規模推廣。
2012年6月21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移動支付標准基本確定為13.56MHz標准。標准統一,阻礙移動支付發展的技術分歧去除。
三大運營商紛紛成立了移動支付公司:中國移動於2011年7月成立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於2011年4月組建了聯通沃易付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運營商移動支付子公司同時在獲得央行頒布的支付業務許可證,運營商在開發移動支付產品和推廣上的積極性得到提升。
移動終端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移動支付迅速發展的重要前提。2011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609%;預計2012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1.5億元,到2015年將達到1046.7億元。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業界也紛紛看好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前景。
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迅速,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742億元,同比增長67.8%;移動支付用戶數同比增長26.4%至1.87億戶。易觀智庫預計未來3年移動支付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2014年交易規模將達到3850億元,用戶數將達到3.87億戶。
2011年之後移動互聯網和移動電子商務的普及率提高,不僅為移動支付提供廣闊的商用平台,更培養了用戶網上支付的消費習慣,是移動支付市場爆發的重要催化劑。
智能手機普及率提高,支持移動支付發展的硬體條件逐步具備。
隨著3G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帶來移動電子商務的興起,使手機成為更便捷的交易終端。最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普及率不斷提高為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隨著網上商務活動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政策法規來規范網上市場的發展。國家也在這幾年不斷出台政策及相關法律來規范網上市場如《電子簽名法》。
2014年Q3的數據,第三方支付的移動支付市場仍是支付寶錢包一家獨大,份額達到79.26%,在應用內支付市場,支付寶也以66.82%的份額領跑,表面風光,但其實兩個市場都不穩固。微信和QQ的手機支付正在快速成長,而整合百付寶之後的網路錢包也不可輕視,特別是直達號的移動入口如果真正發力,網路錢包會有叫板支付寶和微信的實力。更大的威脅還有蘋果。
❽ 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普及,那外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移動支付
尼爾森近期與支付寶合作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四分之三的超市和便利店都在接受中國移動支付。報告稱,在過去的兩年裡,中國遊客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迅速上升,去年中國遊客在國外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超過了現金支付。
該報告還說,大約60%或更多的被調查中國人表示,他們在去年前往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的旅行中都在使用手機支付。報告稱,總體而言,去年中國遊客使用手機支付的次數多於現金支付的次數。銀行卡仍然是最常見的支付方式,而購物、住宿和餐飲仍然是前三大消費類別。
中國移動支付無法本地化
顯然,海外對這項技術的支持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當地人很快就會使用它。例如,支付寶需要中國行動電話號碼和銀行帳戶。支付技術通過與當地商人和公司的合作在國外工作,例如北美的First Data。然而,正如奢侈品商店僱傭講普通話的員工為中國遊客服務一樣,更多的旅遊目的地可能會覺得需要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支付寶跨境業務負責人陳嘉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展望未來,我們將支持更多本地商家與中國遊客建立聯系,促進他們的業務增長。」盡管中國經濟放緩,但攜程今年預計將有700萬出境遊客,與去年預計的650萬相比略有上升。
此外,數據顯示,來自小城市的更多人對出國旅遊感興趣。中國的城市分為幾級,北京和上海在第一級,南京和成都在第二級。尼爾森調查發現,去年來自二線城市的遊客比一線城市的遊客多,在出境旅遊上平均花費了6006美元,高於2017年的472美元。
❾ 中國移動支付全球領跑嗎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中顯示:移動支付在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2016年,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倍。
李勇堅介紹,我國在支付方面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我國的信用卡支付雖然有較快增長,但由於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一直未能占據主導地位。而移動支付相比信用卡,便捷性更高,同時對物理設備的依賴性低,使中國有機會跳過信用卡支付階段,直接到移動支付階段。
「相比於NFC技術,二維碼勝出的關鍵在於用戶的使用和教育成本。」李勇堅介紹,雖然二維碼的技術性和便捷性不如NFC,但是推動二維碼的整體成本要低得多,並且二維碼技術不依賴於硬體設備,具有跨平台的特徵。
❿ 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平台交易額與美國移動支付交易額對比
由於中國移動用戶每個號碼對應著相應的省份,歸屬於每個省份的移動公司所回管轄與提供服務。因此您可以直答接致電你所在地區10086人工客服來詢問; 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平台交易額與美國移動支付交易額對比的問題的詳細情況及相關問題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