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發展碳匯林業
CDM這個項目咱們國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勢頭非常快。我本來准備了咱們國家在CDM上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的PPT材料,但剛才趙所長在論述中提到了生態建設碳的減排,我又改變了主意,想談點「森林碳匯減排項目的現狀和前景的分析」。應該說溫室效應氣體對整個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生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這個話題可能會和我們所談的生態問題更緊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討一下。
森林碳匯是指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CO2吸收並以生物量的形式貯存在植物體內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這種碳匯作用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積累,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環重要的匯和庫,它與氣候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系。數據表明,森林每生長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著很強的碳匯功能。周國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凈生產力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土壤持續積累有機碳,表現出強大的碳匯功能。實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匯量是世界公認的最經濟有效的解決CO2上升的辦法。
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致使燃燒大量化石燃料產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匯與碳源不能達到平衡,出現碳失匯,大氣CO2濃度增加導致了溫室效應,並影響到全球碳循環。降低和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污染物減排,二是吸收溫室氣體,後者則與森林有著密切聯系,這是因為森林具有通過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2的森林碳匯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長期單位成本遠遠低於通過工業產業升級、利用工業污染治理減排的成本。這也是近些年林業碳匯項目日益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森林碳匯發展背景
節能減排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責任。地球向大氣層排放的溫室氣體與日俱增, 削減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保護人類的共同利益,已經成為共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於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發大會(地球首腦會議)上通過, 該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對付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旨在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使氣候系統免遭破壞的水平上。為緩解全球氣候變暖趨勢,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地區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審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議定書》規定所有發達國家在2008年到2012年間必須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減5.2%。有約束的溫室氣體排放機制為碳交易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國際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潔發展機制)、JI(聯合履行)、ET(排放貿易)三種機制。碳交易已成為面對氣候變遷的一個市場解決方案。其它一系列氣候公約國際談判中,國際社會對森林碳匯作用越來越予以關注,如《波恩政治協議》、《馬喀什協定》都將造林再造林等林業活動納入《京都議定書》確立的CDM(清潔發展機制),鼓勵各國通過綠化、造林來抵消一部分工業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9次締約方大會,國際社會已將造林再造林等林業活動納入碳匯項目達成了一致意見,制定了新的運作規則,為正式啟動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京都議定書》不但規定了41個工業化國家的減限排額度和時間表,還在3.3和3.4條款引入了溫室氣體吸收匯,允許通過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動獲得的碳匯用於抵消工業和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減限排量。同時還在第6條規定可通過包括林業活動在內的項目活動獲得的碳匯來抵消減限排額度。同時,《波恩政治協定》為附件1國家利用造林碳匯項目設定了上限,即附件1國家在第一承諾期的每年中從CDM 造林碳匯項目中獲得的減排抵消額不得超過其減排年排放量的1%,也就是說附件1國家所承諾減排任務的20%可以通過COM 碳匯項目來完成。但森林碳匯必須是森林固碳能力減去造林活動、林地流轉造成所產生的排放量相抵後的凈吸收量。
二、森林碳匯項目開發現狀
綜觀整個《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國際碳交易市場,國際碳市場所交易的大都是減少排放的工業項目,而森林碳匯項目由於規則、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以及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等諸多因素,目前實現交易少。因此,森林碳匯在CDM中的項目所佔的比例和交易量都比較小。以巴西為首的拉美國家和印度等在森林碳匯工作踴躍,特別是處於熱帶地區的部分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的碳吸收速率比較快,造林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他們過去的造林規模有限,現在可以用來進行造林和再造林的土地潛力較大。而且這些國家開展相關研究和試點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按照有關規定,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第一承諾期內,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實現的減排量占其減排量的比例有限,即不超過總減排量的1%。也就是說,在全球流動可以抵工業減排量的森林碳匯大約為3500萬噸,已在國際森林碳匯活動形成競爭機制。
我國開展森林碳匯相對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好。我國政府於2001年啟動了全球碳匯項目,對開展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及其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和積極支持。2003年底國家林業局針對氣候談判出現的新進展,成立了國家林業局碳匯管理辦公室以來,國內推行碳匯項目試點和研究日增。2007年頒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強調,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碳匯功能等是應對氣候變暖的重要措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林業局等部門積極搭建碳匯信息交流平台,組織實施全球第一個清潔發展機制林業碳匯項目和多個林業碳匯試點項目。由中國國家林業局與義大利環境和國土資源部簽署的中國第一個林業碳匯項目落戶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雙方約定,在第一個5年有效期內,義大利投資153萬美元,在敖漢旗荒沙地造林4.5萬畝,項目產生的可認證的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將歸義大利所有,通過該項目碳匯交易籌集了生態補償資金,減輕財政補償公益林的壓力。以中國科學院為首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對全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和碳儲量以及碳匯功能等進行了初步觀測和研究。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綠化基金會等已聯合發起了中國綠色碳基金,以促進吸納民間資金開展以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的的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並投資森林碳匯項目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北京市將建立中國綠色碳基金北京專項,專門管理北京市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為林業碳匯造林所捐贈的資金。
⑵ 森林碳匯的市場交易
中國已經明確把增加森林碳匯作為了一個重要的增匯的措施,而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是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2011年11月1日,經國家林業局同意,由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合作開展的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在浙江義烏正式啟動。儀式上,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為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頒發了「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銅牌,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10家企業簽約認購了首批14.8萬噸林業碳匯。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經國務院批准,於2010年7月19日成立,是我國第一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經浙江省政府批准,於2010年12月6日成立,是全國唯一的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主要從事林權交易、原木(木材)等大宗林產品交易、林業碳匯交易等。
以德國為例,說德國雖然目前(2010年)森林覆蓋率超過30%,但是卻沒有申請CDM的項目。原因是如果申請森林碳匯的CDM項目,就必須證明這片碳匯林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額外」種植的。並且由於樹木種類的不同,年份的不同,甚至土壤土質的不同帶來的固碳性的不同,這些都給計測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五大環節
這5大環節包括:①生產標准,②計量碳匯的標准,③認證標准(即檢查驗收的標准),④交易的規則,⑤交易的標准。關於交易的標准應由交易所來制定和執行,而認證標准則應該由生產方和交易方之外的第三方來完成。認證驗收的第三方機構,也在建立培訓中。
⑶ 林權交易所是個什麼性質的單位
中國林業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中國林權所)是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林業局聯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性林權及森林資源交易的市場平台,是國內唯一從事全國林業要素與資源的綜合性交易和服務機構。
來源網址:http://www.chinaforest.com.cn/augsjj/index.htm
⑷ 什麼是林權交易
1、林權交易是指林權所有人將其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版權和林木使用權權通過林權交易機構全部或部分有償轉讓的一種經濟活動。
2、林權交易模式的分類 :林業信託擔保模式、買賣雙方直接協商或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的交易、通過林權交易中心進行的交易、由鄉鎮招投標辦(或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等主體)統一組織招投標的交易、通過其他具有公司性質的中介機構組織的交易、林權流轉電子交易平台模式、林權在線競價交易模式 。
⑸ 森林碳匯的現實問題
從全球來看,經濟增長必然引起能源消耗的增長,能源消耗增長的結果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空間減少。森林碳匯創造了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間,二氧化碳排放空間作為一種可 再生的無形資源,要實現可持續利用,就必須加強對人類自身生產方式、經濟行為的約束,必須在生產領域提高生產效率,在消費領域改變消費方式,以達到最高限度地利用資源。資源資產問題、資源產權問題、資源價值問題、資源核算問題與資源產業問題是資源經濟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
森林碳匯資源資產問題:一般經濟學理論認為,能夠帶來收益的物品稱為資產。無論是天然的還是經過人類勞動投入形成的自然資源,都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收益,自然資源既有固定資 產的特徵又有流動資產的特徵,因此自然資源也是資源資產。森林碳匯作為二 氧化碳排放空間的具體載體,是一種無形的資源資產。
森林碳匯資源產權問題:森林碳匯作為資源資產與其它資產一樣,也 存在產權管理問題。只有明確產權關系,改變資源無償佔有和無償使用制度,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建立起資源有效利用的內在機制,促使資源資產化工作、市場化工作的進展。由於森林碳匯是以森林資源蓄積為載體的,所以森林碳匯資源產 權與森林資源產權保持一致。
森林碳匯資源價值問題:所有 的自然資源,包括未經人類勞動參與或 者參與交易的天然的自然資源,都是有價值的。資源的價值是資源所有權經濟權益的具體體現,這種價值取決於自然資源對人類的有用性、稀缺性和開發利用條件等因素。森林碳匯資源具有有用 性和稀缺性,並且表現得越來越稀缺。
森林碳匯資源核算問題:森林碳匯資源核算是完善資產管理、實現資 源價值和促進資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森林碳交換的基礎性工作。實行森林碳匯資源核算制度是緩解和消除經濟發展中資源危機、尋求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徑,有助於全面、客觀、合理地評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發展水平和未來發展潛力,有助於可更新資源的不斷補充和耗竭資源有節制的消費,有助於界定資源資產 的所有權關系,有助於理順資源產業內部及其與外部的關系。
森林碳匯資源產業問題:森林 碳匯資源產業是通過企業和社會投入進行保護、恢復、更新,增加和積累自然 資源的生產事業,是協調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關系,完善資源資產管理,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
⑹ 什麼是林權交易林權交易包括哪些內容
1、林權交易是指林權所有人將其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林木所版有權和林木使用權權通過林權交易機構全部或部分有償轉讓的一種經濟活動。
2、林權交易模式的分類 :林業信託擔保模式、買賣雙方直接協商或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的交易、通過林權交易中心進行的交易、由鄉鎮招投標辦(或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等主體)統一組織招投標的交易、通過其他具有公司性質的中介機構組織的交易、林權流轉電子交易平台模式、林權在線競價交易模式 。
⑺ 急!!請教高手回答!林地/林權轉讓問題。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八條規定: 土地承包方案應當遵循, 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的原則.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第三十九條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綜上, B公司抽身退出合同關系 , "B公司與C公司的轉讓" 實質上是終止B公司與發包方的原土地承包合同, 而由C公司與發包方建立新的土地承包合同, 並非是原合同期內的轉包或出租.
故 "B公司與C公司的轉讓" 仍需要A村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⑻ 尋找林業碳匯的合作夥伴,我已收集有50多萬畝林地的林權證想做碳匯資
哪裡的符合條件我可以幫你申報
⑼ 我有40多萬畝林權想做碳匯交易怎麼聯系
我是評估林權的,交易方就不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