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什麼是政府負債率、償債率、債務率有急用,謝謝啦!
償債率是指一國當年還本付息額對當年商品和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這是衡量一國還債能力的主要參考數據。償債率是衡量外債償還能力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也是用來顯示未來債務償還是否會出現問題的一個「晴雨表」。
負債率(債務率),指一國當年外債余額對當年商品和勞務出口收入的比率,這是衡量負債能力和風險的主要參考數據。國際上公認的負債率參考數值為100%,即超過100%為債務負擔過重。
政府債務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的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債務。具體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並藉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
(1)政府債務的評價指標擴展閱讀:
償債率含義的界定,理論上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觀點稱為「需要量學說」,認為償債率是年本息償還額與年盈餘積累額的比率。
第二種觀點稱為「償債儲備基金學說」,認為償債率是負債余額與企業利潤總額的比率。第三種觀點認為:償債率是當年還本債務額與上年積存自有資金和當年盈餘積累之和的比率。
償債率應該反映企業當年實際應支付的債務額(含本金和利息)與企業當年可用來支付債務資金的比率。
「年盈餘積累」是企業經過一定利潤分配之後的自有留存部分,它包括企業自身發展的積累和當年償還債務額兩部分,因而「年盈餘積累」只能表示當年創利可供支付債務的能力,不能說明企業本身所具有的實際支付能力。
B. 公債規模衡量的指標有哪些
公債規模的衡量指標[1]
1.絕對量指標
一般來說,衡量公債絕對量的指標有以下幾種。
(1)公債總額,也稱公債余額,是指政府現存且尚未清償的債務總額。這一指標反映了政府的債務總規模。在沒有短期公債的情況下,公債總額是當年新債發行額與歷年公債累計余額之和。
(2)公債發行額,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內發行債務的數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收入角度衡量公債數量。在平價發行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發行手續費等因素,公債發行額就是這一年的公債收入。
(3)公債還本付息額,是指在某一年度內政府對公債的償還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支出角度衡量政府的債務負擔。只有當公債發行額大於公債還本付息額時,政府才有公債凈收入可以利用。
2.相對量指標
對公債規模的衡量除了可採用絕對量指標外,還可以採用相對量指標。而且由於相對量指標綜合考慮了公債數額與國民經濟和財政狀況之間的關系,所以,相對量指標更具有普遍意義。國際上通用的公債相對量指標主要有三個,即公債依存度、公債負擔率和公債償債率。
(1)公債負擔率。公債負擔率是指公債余額占當年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負擔率=
當年公債余額
× 100%
當年GDP
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宏觀經濟對政府債務的負擔能力。一般來說,公債負擔率越高,國民經濟承受債務負擔的能力越大,財政的償債能力也越強。
(2)公債依存度。公債依存度是指當年的公債發行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依存度=
當年公債發行額
× 100%
當年財政支出額
該指標包括兩種計算口徑:當分母是國家財政總支出時,稱為國家財政的公債依存度;當分母是中央財政總支出時,稱為中央財政的公債依存度。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財政支出對公債的依賴程度。公債依存度越大,說明財政的基礎越薄弱,對債務收入的依賴程度越高,財政潛在的風險也越大。
(3)公債償債率。公債償債率是指公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償債率=
當年公債還本付息額
× 100%
當年財政收入額
公債償債率指標反映了財政還本付息的能力。公債償債率越高,扣除公債還本付息支出後,可供財政支配的收入份額越少,財政收入的壓力越大。
除上述三個指標外,衡量公債的規模還可以採用一些其他的參考指標。例如公債發行額占當年國民收入的比重、公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C. 政府債務率怎麼計算
政府債務率的計算公式為:
政府債務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總負債+地方政府對外有內息負債)/地方公共容財政預算收入
該指標越高,說明地方政府的負債越多,還債壓力越大。
政府債務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的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債務。具體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並藉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
政府債務分為中央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中央政府債務即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舉借的一種債務。除中央政府舉債之外,不少國家有財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機構也舉借債務,即地方政府債務。
D. 衡量國債負擔的主要有哪些指標
衡量國債規模(限度)的指標主要有:國債負擔率、國債依存度、還本付息率(國債償債率)
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占當年中央財政支出或財政支出的比率。該比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財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賴發行國債籌措資金的指標。當國債發行規模過大、債務依存度過高時,表明財政支出過多依賴債務收入,財政狀況脆弱。國際上關於國債依存度公認的警戒線是20%。國債依存度,表明財政支出靠債務收入的安排程度,該指標越高說明財政對債務依賴性越強,對財政未來發展威脅也越大。
國債償債率:
國債償債率是指某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率,即當年財政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部分所佔的份額,該比率衡量的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中央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低,說明中央政府的償債能力越強。公式:國債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支出額÷當年財政收入總額)×100%。
E. 什麼是「政府債務率」
政府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
政府債務(亦稱公債)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的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債務。具體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
也是政府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並藉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政府債務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府債務(Governmentdebt)分為中央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中央政府債務即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舉借的一種債務。
除中央政府舉債之外,不少國家有財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機構也舉借債務,即地方政府債務。由於中國地方政府尚不能舉債,因此中國的政府債務即為國債。
(5)政府債務的評價指標擴展閱讀:
政府債務作為一種財政分配的特殊形式,與財政分配的其他形式相比較,有其特殊性:
雙重性
政府債務收入是財政收入的特殊形式,其收入列入政府預算,由政府統一安排支出,還本付息由政府預算列支,是財政分配的特殊形式,屬於財政范疇。但政府債務又是利用信用形式,按照信貸原則,以償還為條件的資金分配,屬於信用范疇。因而政府債務具有財政與信用的雙重屬性。
信譽性
政府債務的發行主體是政府,政府是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主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及權威性。政府債務的發行是以政府信譽和國家資產作擔保,因此,具有較高的信譽。
靈活性
政府債務是根據某一預算年度或某一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財政資金的需求而發行的,其發行規模和范圍,償還期限和形式都可以靈活調劑,只要經過政府批准就可以。
而政府收入的其他形式,如稅收和利潤上繳收入,則要根據法律規定和財政體制的確定,獲得固定收入,不太可能大幅度調整變化。相比之下,國債更具有靈活性。
有償性
政府財政收入的其他形式,或是憑借政治權力強製取得,或是憑借財產權利參與收益分配獲得,都是無償的。但政府債務是利用信用形式,按照信貸原則,到期需要償付本金和利息的有償分配,政府與債券持有人之間是債權與債務關系。
F. 政府債務風險的評估應遵循哪幾個層次
政府債務風險的步驟是:首先估計資產市場價值及波動率;其次計算違約距離和違約概率,獲得政府債務風險 指標;最後評價政府債務風險水平。
G. 債務風險矩陣各指標意義及其
財政風險矩陣是由國際上財政風險研究的代表人物、世界銀行的高級顧問漢娜(hana polackova brixi)在2002年首先提出的。在風險矩陣中,她從法律責任和道義責任的角度將政府負債劃分為「顯性負債」和「隱形負債」,從債務責任確定性和非確定性的角度將政府負債劃分為「直接負債」和「間接負債」。
對政府財政風險矩陣的評價:漢娜提出的財政風險矩陣,從政府需要承擔的職責,對政府負擔(或需要負擔)的債務進行了歸類。可以看到,這里所指的債務是廣義的概念,並非會計意義上的債務,而是更多的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以及由此產生的風險進行考察。這樣做的積極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
H. 中國公共債務指標是什麼
公債是指的是政府為籌措財政資金,憑其信譽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一種格式化的債權債務憑證。
1、公債是各級政府借債的統稱。中央政府的債務稱為中央債,又稱國債;地方政府的債務稱為地方債。我國地方政府無權以自身名義發行債務,故人們常將公債與國債等同起來。
2、公債是政府收入的一種特殊形式。公債具有有償性和自願性特點。除特定時期的某些強制性公債外,公眾在是否認購、認購多少等方面,擁有完全自主的權利。
3、公債是政府信用或財政信用的主要形式。政府信用是指,政府按照有借有還的商業信用原則,以債務人身份來取得收入、或以債權人身份來安排支出,或稱為財政信用。公債只是財政信用的一種形式。財政信用的其他形式包括:政府向銀行借款、財政支農周轉金、以及財政部門直接發放的財政性貸款等。
4、公債是政府可以運用的一種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
I. 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范圍是多少
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為90~150%。其中,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地方公共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專項轉移支付,各項收入均包括上年結余以及下級的凈上解收入(下級上解收入-補助下級支出)。
決定債務率變動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外債余額,二是出口規模。在外債余額呈直線趨勢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債務率的變動取決於出口增長速度,如果出口增長率快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下降,像1994年以後就是這種情形,如果出口增長率慢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上升,1994年以前就是這種狀況。因此,如果要緩解債務率的壓力,要麼削減外債余額,要麼擴大出口規模,當然,後者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不過,用債務率衡量一國的外債償付能力其實不太科學也不太可靠,原因是出口收入在對外支付時通常會先解決進口付匯,只有在支付進口付匯仍有節余(即貿易順差)時,其盈餘才能用於償還外債。許多國家為了緩解外債壓力,通常要緊縮進口,就是這個道理。對我國外債償付能力的評估1994年以前就不適合用債務率指標,因為在這一段時期,我國幾乎年年貿易逆差,出口收入不但不能償還外債,由於外匯儲備短缺,實際上還要利用外債來平衡貿易逆差,這正是在這一段時期我國的債務率運行在安全區,但債務儲備/外債比率卻運行在「緊急狀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