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存貨業務處理是否正確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單獨看丙公司的話是提了減值准備50*2-70=30
並且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30*25%=7.5
從集團的角度看應該提50*1.6-70=10
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該是10*25%=2.5
即多提了資產減值准備30-10=20
多計了遞延所得稅資產7.5-2.5=5
所以要進行(2)的兩個分錄進行沖減。你提到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5萬元,確實是因為存貨跌價准備的抵消
合並財務報表做的分錄性質不是企業記賬的依據,只是每年要調節報表項目的依據,所以去年做的調整分錄今年還要重做,而上年的損益項目在本年都是用「年初未分配利潤」來表示的。上年度做的涉及損益的都要再做一遍。
(3)中前兩個做的分別是(1)的第二個第三個;(3)的第三筆指的是2011年將內部交易來的存貨全部售出,從而集團角度的存貨高估部分消失了,所以沖減那部分高估形成的遞延資產。
(4)中的前兩個分別是(2)中的第一個第二個演變而來的;存貨售出後,跌價准備是要計入營業成本的,隨著這部分跌價准備的消失,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的遞延資產也就要抵消了。
不知道我有沒有說明白,不明白再問吧。
❷ 集團內部的存貨交易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問答題哦~
這個關鍵是看關聯交易的存貨交易是否銷售給外部第三方,如果已經銷售了就不用地笑了,否則就需要抵消。
抵消時還分兩類,一類是投資公司賣給子公司的存貨,叫順流交易;一類是子公司賣給投資公司的存貨,叫逆流交易。
❸ 存貨的多少對三表的影響舉例
公司如果是生產型企業,存貨的收發存對公司財務來說很重要,涉及到資產負債表科目的存貨/存貨跌價准備/存貨周轉率分析、利潤表的收入成本結轉/資產減值損失(如有跌價)、現金流量表中的采購商品、支付勞務收到的現金(采購存貨)及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賣出存貨)。簡單舉例如下:
公司本期采購存貨100件,每件成本100元,本期賣出50件,每件賣出價格120元,期末存貨結餘50件,期末由於市場環境不好,存貨存在積壓的可能性較大,售出價格遠低於成本價,公司基於謹慎性原則考慮計提存貨跌價准備1000元,本期入賬如下:
采購時: 借:存貨 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此時現流表裡采購商品支付現金增加10000元
賣出時:借:銀行存款 6000元 貸:收入 6000元(此處不考慮稅),同時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00元 貸:存貨 5000元
一方面利潤表裡體現收入6000元、成本5000元,表示利潤增加1000元,一方面是資 產負債表存貨期末結存減少5000元、一方面是現流表裡銷售商品收到現金增加6000元
期末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賬面入賬:借:資產減值損失 1000元 貸:存貨跌價准備 1000元
該跌價准備一方面減少利潤1000元,一方面減少資產總額1000元
截止期末,存貨成本金額=5000元、存貨跌價准備=1000元,存貨凈值=4000元
❹ 什麼是內部交易,內部交易的好處和它的影響
內部交易在阿米巴經營推行中的切入點,阿米巴經營推進的八步連環落地法:第一步明確理念,第二步策略定位,第三步組織劃分,第四步經營會計構建,第五步量化分權,第六步內部交易,第七步評價改善,第八步二元激勵。那麼按照我們以術載道的思路,我們做完了組織劃分、經營會計,接下來我們就要做內部交易。
那麼內部交易有什麼好處和弊端?內部交易是指把外部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內部,在企業整體理念戰略框架之下,使企業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存在服務關系的部門和崗位之間,從原來以行政手段比如說計劃、調度、會議、行政命令等推動下彼此分工協作變成了買賣關系,有償服務,和一種契約的關系,自動調節運行。企業裡面最簡單的交易關系,那就是采購的原材料賣給生產,生產車間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營銷。
以市場為導向的獨立核算制度不等於承包,承包是為了短期利益,是從利己的角度出發,目的是追求利潤,是承包人與企業之間的博弈,而阿米巴經營它的根本性目的是為了培養經營人才,它是在保持企業整體性與一致性的基礎上面,把原來原來集中管理的各業務部門實行分權管理,將經營權利下放至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打破各個部門之間利潤不權責不清的一些狀況,獨立核算各阿米巴的貢獻,在企業內部引進市場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通過內部交易讓企業各部門之間直接面對市場,在市場壓力下激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同時促進企業間的協作和專業化分工,形成資源的最大化有效利用。
接下來香港人文比佛利帶大家來看看內部交易的一些好處:
第一:可以提高內部反應速度。實行內部交易以後各個阿米巴的銷售額就是以交付給到內部客戶為衡量標准,如果要想把銷售額做大,他們就會盡可能的快速的將生產出來的半成品提供的服務快速的提供到內部客戶,如果各個阿米巴都能夠這樣思考的話,那麼內部的物流速度、服務速度、信息的溝通速度都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第二:可以降低企業內部成本。實行了內部交易獨立核算,各阿米巴能夠自覺的把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當做視為自己的費用。從而形成自我管理,實現「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主動降低損耗,努力減少費用支出,使我們的生產成本也好,經營費用也好,使我們不斷的降低。
第三:可以優化企業人才的配置,使我們的組織扁平化。實行內部交易以後,企業內的各種資源都可以通過價格引導而合理流動,各阿米巴按照生產需要和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優化組織,人員的數量以人月勞動生產力的指標自動調節。而且有了阿米巴自主經營以後,中間的一些計劃統籌的職能顯得沒有必要,組織自然而然的就扁平化了。在我們推行項目的過程中有很多企業都已經從以前的四級五級變成了三級這樣一種扁平化的組織。
第四:可以為企業大量的培養經營性人才。阿米巴經營中認為員工的經營能力是在算賬中算出來的。是在實際的摸爬打滾中練出來的,在以前的組織結構中員工是按照上級命令執行工作,很少有發揮的空間。而內部交易獨立核算呢,要求員工成為內部的經營者,給予員工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自我算賬自主經營,經過實際工作當中的歷練那我們的人才就可以培養出來,企業的發展就有了人才的保障。
當然,除了以上一些好處以外,阿米巴經營內部交易如果沒有處理好的話,也可能存在一些影響:那就是一旦組織化分了,就分而不和,各個阿米巴組織各自為政,企業的統一性受到影響,企業的戰略方針難以貫徹,造成分裂的局面,短期來看利潤是上升了,但是長期失去了競爭力。
❺ 集團內部的存貨交易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主要是抵消分錄。上下游均為存貨的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存貨
主營業務成本
如果上游的存貨,下游為固定資產,則
借:主營業務收入
存貨
貸:固定資產
主營業務成本
還應考慮已計提折舊因素
借:累計折舊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成本費用
❻ 合並財務報表內部存貨交易抵消分錄,求詳細
關於內部交易存貨的抵銷,套路其實並不復雜!
例1:2017年5月1日,母公司把賬面價值10萬的存貨以15萬賣給了子公司(100%股權),子公司尚未將存貨對外出售,很顯然,對於合並層次來說,收入是沒有的,成本也是沒有的,存貨的價值也應該保持原有的10萬不變,那麼抵消分錄就是: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00 000
存貨 50 000
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遞延所得稅,稅務機關不認可你的合並報表,只認可子公司個別報表,因此本年底存貨的計稅基礎為15萬,合並層面的賬面價值為10萬,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即: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2 500
貸:所得稅費用 12 500
例2:再比如,2017年5月1日,母公司把賬面價值10萬的存貨以15萬賣給了子公司,年內子公司以18萬對外出售。很顯然,對於合並層次來說,收入是對外的18萬,成本是本來的10萬,但是母子公司簡單相加一共確認了15+18萬的收入、10+15萬的成本,各多了15萬,於是: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50000
我們也可以用如下方法來理解這個問題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00 000
存貨 50 000
可是,存貨已經對外出售,在貸方寫一個存貨,實在是不正確的,那麼,青春應該何處安放?我們想像一下,調減了存貨5萬元,而存貨已經對外出售,存貨的金額影響的是營業成本,那麼對外確認的營業成本就應該相應的調減5萬元,既然存貨無法安放青春,那就沖減營業成本、安放在營業成本裡面吧!
以上會計分錄就應改為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00 000
例3:再比如,最讓人痛苦的是,2017年5月1日,母公司把賬面價值10萬的存貨以15萬賣給了子公司(100%股權),子公司對外出售40%,這個怎麼處理呢?
川哥要教大家一個方法,先確定營業收入、存貨的金額,倒擠營業成本的金額。這里,我們依然可以使用安放青春的方法,首先在草稿紙上寫如下一筆會計分錄: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00 000
存貨 50 000
可是,存貨並不需要調減5萬元,為什麼?因為已經對外出售了40%,只剩下60%的部分,所以調減的存貨金額只能安放得下3萬元的部分。另外的2萬元只能安放到營業成本的貸方,為什麼?因為調減2萬元存貨,相當於調減營業成本2萬元。所以上述會計分錄應寫為:
借:營業收入 150 000
貸:營業成本 120 000
存貨 30 000
對於剩餘部分存貨的賬面價值為10*60%=6萬元,計稅基礎為15*60%=9萬元,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應該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25%=0.7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 500
貸:所得稅費用 7 500
❼ 存貨投資的影響因素
企業之所以要擁有存貨,或者說對存貨投資,是出於多種原因。
(1)企業持有成品存貨,是為了能在產出需求變化不定的條件下,維持平穩的生產。因為生產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所以避免生產率忽高忽低,維持平穩的生產水平是合算的。
(2)企業保持成品存貨,是為了避免缺貨。在每一個時期,企業都必須在觀測到它將面臨的需求水平以前就作出投資決策。如果需求大於當前產量,則動用上期存貨是滿足需求的一個方式。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企業就將承受各種損失。
(3)企業持有存貨,是為了避免過於頻繁的訂貨的交易成本。一次較大量的訂貨通常比連續若干次小批量的訂貨成本更低。
(4)企業保持存貨,有時也是因為生產過程必不可少。比如快餐店對牛肉的存貨。
❽ 內部交易的遞延所得稅影響求助
這里實際上是把合並報表看出一個正常的報表,分析比較報表上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對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題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貨項目,對於存貨,先將存貨的抵消分錄做完,然後直接看這些抵消分錄,如果出現借記存貨(不用管後面的明細是什麼),它使合並報表上存貨的賬面價值增加,如果是貸記存貨,則相反,這樣,計算出這些抵消分錄使存貨賬面價值變化減少了多少,這就是應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因為無論怎樣做抵消分錄,存貨的計稅基礎是不變的,所以賬面價值減少多少,就產生了多少遞延所得稅資產;
在連續編制的情況下,上面的處理仍不變,同時還要注意上期確認的遞延所得資產已經照抄下來了,所以應該用應有餘額減上期余額,即得到本期應確認或轉回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多少。
除了內部交易存貨外,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涉及的遞延所得稅也是類似的處理思路。
❾ 關聯交易為什麼會使存貨周轉率降低
關聯交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為存在,但它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卻不相吻合。按市場經濟原則,一切企業之間的交易都應該在市場競爭的原則下進行,而在關聯交易中由於交易雙方存在各種各樣的關聯關系,有利益上的牽扯,交易並不是在完全公開競爭的條件下進行的。關聯交易客觀上可能給企業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從有利的方面講,交易雙方因存在關聯關系,可以節約大量商業談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並可運用行政的力量保證商業合同的優先執行,從而提高交易效率。從不利的方面講,由於關聯交易方可以運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進行,從而有可能使交易的價格、方式等在非競爭的條件下出現不公正情況,形成對股東或部分股東權益的侵犯。
還有一個定義,這些公司和關聯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交易,附屬公司,另外一家公司的董事,或者是他的總裁,或者是他的高級管理人員與甲方是一個聯系人的方式,也屬於關聯關系。聯系人是什麼呢?比如親戚,這些都屬於關聯關系。對這個關聯關系的管理,關聯交易的管理應該是保證一個公司不被掏空,對關聯關系嚴格的監管,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對關聯交易的監管,是保證董事不會出現違法違規最基本的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