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金是什麼怎麼運作
基金指為興抄辦、維持或發展某種事業襲而儲備的資金或專門撥款。基金必須用於指定的用途,並單獨進行核算。廣泛的目的組成各種需求的基金。做為不同的投資基金,通常都有人專門打理並有相關的管理辦法。
運作基金的組織有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國家或地方政府,如運作財政專項基金的政府部門;有公司法人,如設立了職工福利基金的公司;有非盈利機構或事業單位,如運作各種慈善基金的紅十字會。
(1)交易員四大擴展閱讀:
國家機關設立的各種基金
1、鐵路建設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從鐵路貨物運輸費用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部分資金專款專用,保證鐵路建設不斷發展的資金。國家財政部《關於印發〈鐵路建設基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工字(1996) 371號)
2、三峽基金:為中國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在電價中徵收。
3、中央水利建設基金:國務院《關於印發〈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1997]7號)
企業年金是根據企業年金募集計劃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運營收益形成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
㈡ 四大國有銀行的投行部具體的工作有哪些
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根據投行的規模和業務覆蓋面來說,投行又分為Bulge Bracket(即大投行)和Boutique bank(精品投資銀行)。前者包含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銀美林(BoA Merrill Lynch)等,除了傳統投行業務外,還會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這些公司會有專門從事證券交易的部門(Capital Markets),也會為機構/個人提供相關證券的調查(sell-side research)以及投資管理等(Asset Management)。後者一般規模較小,或專注於某類金融產品、或專注於某些行業、 或專注於某些業務、或專注於某些市場,又或者平台齊全但規模相對較小。
從職位部門、職能來看,外資投行一般分為IBD、Sales&Trading、Research、PrivateBanking、quant和其他支持部門等幾塊。
IBD
投行的核心業務包括launch IPO、offer additional stock 或者是Merge & Acquisition (M&A)等為需要通過上市融資的公司提供的服務。這些都是投行里核心的也是傳統的項目,所在的division叫做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簡稱IBD。
一般IBD分為proct group以及instry/sector group。Proct group主要分為兼並(M&A)、杠桿融資(lev fin)以及重組(restructuring)三大塊。在這個group從業的人員需要有一定的產品知識,並且是各類交易的執行者。而在instry group需要cover各具體行業,並且工作更多的是進行市場活動(pitching)。行業劃分例如FIG (Financial Institution Group)、TMT (Telecom, Media and Technology)以及Real Estate等。
Instry coverage group 會focus 在一個特定的instry 比如 healthcare、technology等等,並且和這個行業的公司們保持聯系以便給自己的bank帶來業務。Proct coverage group 主要是focus on financial proct比如M&A、leverage finance、equity、high-grade debt 等等,他們會配合instry group 來完成客戶的特殊需求。
從職位等級來說,IBD部門又分為analyst、associates、VP(Vice President)、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這幾個level。
這里需要注意三點:1、IBD里Analyst是初級職位,而部分Research里Analyst是高級職位。2、為了業務方便部分外資投行前後台採取兩套職位頭銜,有的投行會設置不同的職位名稱,也就說你結識到的某位VP,可能並不是真的VP。3、高盛最高職位級別在MD上還有一個Partner Managing Director。
Analyst
投行中的Analyst(分析員)一般都是為各大院校應屆生准備的一個2年的program,具體工作包括:
Research work:基本上就是finding and organize data、using excel and powerpoint、from internet或者銀行可以access到的database,比如找一個公司shareholder的名字,或者一個地方的mobile phone subscriber的number,總之什麼雜七雜八的信息都有。
Benchmarking:就是做一些comparison的工作比如compare一下UK top 25 的奢侈品商的revenue、growth、EBITDA、margin等等。
Profile:就是准備專門一個公司的PPT presentation, 介紹這個公司從歷史到財務等的各種情況。
Prepare 『Pitchbooks』:其實這個pitchbook不過就是PPT的一種fancy的表達,顧名思義,就是准備各種presentation的材料,包括profile的也包括給client看的建議。
Financial Modeling:建立一些初步的模型,包括merger model、DCF、LBO等等,然後交給associate進一步review和加工。
Comparables(Comps):需要create和update一些comparable multiples 像price to equity ratio、EV/EBITDA等等,由於用於定價,所以要做大量的工作,更新各種數據。
Administration:就是像meeting上做會議記錄、打電話接電話各種雜活。
Associate
Associate一般翻譯為副經理。在analyst職位上2-3年後,一般就可以升為associate。Associate是比Analyst高一級的職位。這個職位要麼是從Analyst晉升而來,要麼是公司從各名校招入的MBA學生。
Associate的工作包括接收你上級就是VP、Director和MD的指示,然後給analyst分配工作,並且監督指導他們完成工作,其中包括要handling 更加復雜的model。除此之外,Associate要負責presentation中文字部分的編寫,並且負責大多數建模工作。另外,在交易中,Associate需要和Analyst一起承擔administrative work,並且主要負責與客戶的溝通。
VP
在Associate這個位置上工作3年左右才能升職成為VP(副總裁,或經理),VP的工作主要由兩大塊組成,一就是充當project manager的角色,當D或MD接到deal的時候,VP的工作就是負責executing the deal,或者說making it happen。他需要plan所有需要的過程和任務分配給associates,並且確保整個過程的順利按期進行。他同時也是和客戶接洽以及聯系各個support的人比如accountant、lawyer等等的核心人物。
Director
在VP這個職位上三年左右,一般就會升任為Director(總經理或董事)。Director主要就是負責重要的transaction比如fee negotiation、deal tactics 和senior level client meeting。還有就是做marketing吸引client。 MD工作性質與其近似,不過focus在最重要的客戶上。
MD
Director三年左右一般就會升任MD(董事總經理)。MD級別有很高的業務收益指標以及客戶責任要求,需參與公司的整體戰略及業務方向制定。MD再往上發展就會去做team head, country head, proct heads, 最後成為head of M&A或者investment banking, 或者是做CEO之類。
以上說的是一個典型的投行職稱序列,有些銀行會設置一些中間職稱,比如assistant VP(AVP)即助理VP、senior VP(SVP)即高級VP、executive director,安慰那些應該得到升值卻沒有升的人。
從升值路徑來看,對於投行的普通Banker而言,職業路徑一般分為Executional Banker和Coverage Banker兩種——說白了,前者業務水平精湛管執行,後者人脈資源廣泛拉關系。投行本質上是服務中介,沒有客戶,就沒有收入,百萬分紅更加無從談起。Executional的技能保證你不被踢出去,Coverage的能力才能讓你升值。
Sales&Trading
簡稱S&T,是做交易經紀業務的,也就是focus在二級市場的。客戶一般是機構投資者(因為機構投資者沒有交易牌照,不能自己交易股票,所以需要一個經紀商),通過收取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的傭金來賺錢。自己炒過股的都知道,券商除了代收印花稅之外,還會收一個交易費。這個就是經紀業務的賺錢模式。似乎一些交易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也是這個部門的工作。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設計和推廣。這個在大陸做的很少,HK多一些。
其中,sales主要負責拿著portfolio去介紹給客戶並且賣給他們,代表客戶跟trader溝通然後告訴trader清單;trader要做的事情就是代表客戶去找他們要買的instrument,以盡可能好的價格去買,然後進行hedge。這些人統稱為交易員。
交易員入職一般從交易員助理做起,他們開始時的工作是協助交易員,為他們准備早餐和午餐,做很多繁瑣的事情。他們也要將交易員的非自動交易輸入系統。完成記錄工作(booker,記賬員)。
一般一年之後得到上司賞識便可以勝任初級交易員,可以在高級交易員休假時代其交易,這也代表他們正式交易員生涯的開始。
Reseacher
Research 部門很像前面那些sales、trading 或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的library。主要會對小的一個group的company進行研究,並且做出buy或sell 的recommendation。他們沒有直接generate revenue,但是是幫助trader trading、sales force給客戶提供idea,還有investment banker尋找客戶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本質上這個部門做的工作屬於增值服務,當然,有時候研究部也是投行面向媒體的一個窗口,大家經常看到某某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對經濟形勢發表看法,或者看好某個行業什麼的,這些人基本都出自研究部。
PrivateBanking
這個私人銀行不是普通的商業銀行的對私業務,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訂制一些投資產品的組合來替富人理財和保證他們的財產不縮水的。當然商業銀行也有類似的業務,但是投行的私人銀行的門檻遠遠高於商業銀行。一般都是百萬級以上的。賺錢模式是向客戶收取管理費。
Quant
Quant翻譯成中文叫寬客,也被戲稱為『礦工』。主要一開始來自於做物理數學研究的人,跑到華爾街上給投行,還有其他的各種基金做financial model。Quant有時也作為買方交易員的身份存在。
其他支持部門
主要包括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財資)、internal control(內控)等各種office部門,確保投行作為一個機構,其各種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運營下去。
比如risk management,不少投行都有單獨的risk management部門,他們的工作就是運用自身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分析trader的market risk 和credit risk,然後決定給他們多少trading 的限額。其他的工作還包括同樣地正確評估economic risk 和operating risk以確保market和credit risk的評估正確。
目前投行普遍缺乏足夠的專業人士來填補risk management相關的職位空缺,所以投行risk management相關職位雖然壓力同樣巨大,但職位十分穩定且有保障,而且晉升壓力相對較小。這里的專業人士一般認為是專業技能過關、通過相關認證(FRM,金融風險管理師)和具有一定行業經驗的從業者。
以上分析希望對你有用!內容轉自FRM金融風險管理師 微信。向金融大咖獲取更多職場經驗請點這里!
㈢ CFA 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美銀美林、摩根士丹利、富達投資集團、JP摩根資產、瑞銀集團、貝萊德集團、匯豐銀行、花旗集團及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
國內CFA持證人最大僱主: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銀證券、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銀行:研究部分析師;固定收益部分析師與交易員;資本市場部或交易部產品經理及交易員;投資銀行部上市顧問。
基金公司:研究部行業、策略與宏觀分析師,投資部投資經理,銷售與市場部銷售經理。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部並購交易、債券發行、財務顧問、行業研究人員;全球金融市場部外匯交易、衍生品交易、國際債券交易等交易員以及資金運營人員;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產品設計經理,資產負債部門資金系統管理、外匯管理、資本數據分析員等。
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債券、股票投資經理以及另類資產投資經理
私募股權公司:項目經理、投資經理。
信託公司:信託經理。
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經理。
作為緊缺人才,全球擁有CFA認證的超過15萬人,中國內地僅6000多人,因此CFA有著令人羨慕的高收入。
CFA年收入統計(單位:美元):美國19萬、英國20萬、新加坡11.3萬、香港13.6萬、加拿大10.8萬、全球平均17.8萬。
CFA與MBA年收入比較(單位:美元):哈佛MBA在美平均年薪12.8萬,CFA在美平均年薪17.8萬。
㈣ 金融從事的崗位有哪些
金融專業可從事的崗位有
1.銀行業: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外資金融機構的櫃台、客服、結算、財務、貸審等。
2.證券業:主要由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協會組成,工作有投資顧問、行政工作、證券經紀人等。
3.保險業:壽險經紀人、保險業務員、核保人員、理賠人員、保險代理人等。
4.基金業:基金研究人員、研究助理、基金助理、基金經理
5.信託業:信託經理、客戶經理、、銷售經理、資金監管、投資經理等。
6.資產管理業:高學歷的資產評估人員和資產經營管理人員。
金融專業主要用計算機來實現數學模型,從而解決金融相關的問題。所以,金融專業不同於MBA和MSP,它主要是培養金融界的技術工作者,也稱作金融專業師。它的職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負責的主要工作根據職位也有很大區別,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別負責衍生品定價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模型驗證、模型研究、程序開發和風險管理。總體來說工作相對辛苦,收入比其他行業高很多。
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㈤ 美國3大銀行,4大投行各自的業務分類是什麼
花旗銀行,作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業務戰略的銀行, 不單為遍及56個國家的5000萬消費者提供服務,也在近100個國家為跨國、跨區及當地的企業客戶服務。除了花旗銀行, 沒有哪家金融機構的業務和資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應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銀行已成為金融服務的世界品牌。花旗銀行的名稱即意味著服務, 不僅是滿足客戶的需要,更要比客戶預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業務范圍包括:
電子銀行業務。通過花旗銀行的計算機, 自動櫃員機或花旗電話銀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內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務。
信用卡業務。世界范圍內, 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客戶都可通過花旗銀行發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銀行與其他知名機構共同發行的信用卡滿足其消費需求,並適應其不同的財務狀況, 花旗銀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行機構。
私人銀行業務。花旗銀行在32 個國家中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員工可透過銀行的人才、產品及策略網路, 令客戶獲得全球投資組合的第一手資料,花旗銀行協助其尋求投資機會及識別投資風險。
新興市場業務。花旗銀行在新興市場服務客戶接近100年,源遠流長,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因為花旗銀行就像一家當地商業銀行一樣,持有營業執照,了解當地市場,並擁有訓練有素的當地雇員,配合著跨區域性的優勢向客戶提供世界水平的銀行服務, 這是花旗銀行與從不同的優勢。
企業銀行業務。目前,花旗銀行在100多個國家與全球性、區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戶進行著合作。 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場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是企業銀行業務的基石。無論是在國內, 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銀行優質的服務和專業的建議。
跨國公司業務。 花旗銀行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之間的成功合作,是基於花旗銀行數十年來所積累的銀行業關系和經驗。 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擴展,特別是向新興市場擴展, 因為那裡的消費者和商品市場欣欣向榮。
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深遠發展是最具競爭力的特點。就規模,產品,能力,產業知識和經驗而言, 花旗銀行都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花旗銀行的目標是將花旗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 簡而言之, 花旗銀行全球獨一無二的網路可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其所需的服務。
Morgan稱號的金融機以前都是約翰摩根控制的摩根集團下屬的,後來由於美國大蕭條後出的反壟斷法被分割,現在比較出名的是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J.P.Morgan,摩根大通是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並的產物,摩根大通是個全能金融集團,而摩根斯坦利是專業的投資銀行。從規模上來比,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顯然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摩根大通也就是JP MORGAN CHASE,是由原JP摩根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並而成。摩根大通銀行是其在中國的注冊名稱。而且去年年底已經與美國排名第四的美一銀行合並(bank one)合並了。不過即使在沒合並的時候,以商業銀行業務論其也是美國第一的商業銀行。
摩根斯坦利是一家大型的資本投資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J.P.摩根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Pierpont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美國)商業咨詢委員會
華爾街老牌投行貝爾斯登的轟然倒下,成為今年以來次貸風暴中金融行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不僅僅是因為貝爾斯登破產對金融市場產生的直接沖擊,也包括對市場預期的顛覆,一年之前,有誰會知道一個有著85年歷史的傳統投行在傾刻之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而且,貝爾斯登的慘劇引發了市場更多的猜想:會有更多的投資銀行加入到貝爾斯登的行列嗎?在目前美國的四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雷曼兄弟中,雷曼兄弟的日子最為艱難,之前該投行預計需要募集高達100億美元的資本金來支持其資產負債表,截止到7月30日,雷曼兄弟的股價今年已經下跌了72%,同樣遭受了大幅資產減記的美林跌幅位居第二,今年以來股價跌去了近一半,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表現稍好,今年以來股價分別跌去了25.9%和12.9%。從估值的方面看,四家投行的08年P/E已經跌入10倍之內;次貸危機中損傷不大的高盛的市值按7月30日收盤價為737億美元,幾乎等於其餘三家投行的市值之和。雖然股價大幅下滑,但四大投行受基金青睞的地位並沒有太大改變,基金在四家投行的持倉比重在33%到44.5%之間不等,其中雷曼兄弟的基金持倉比重最高。
表1 美國四大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 市值(十億美元) 08年P/E今年以來回報% 基金持倉比重%
雷曼兄弟 12.64.97-7244.49
美林 26.57.34-48.941.31
高盛 73.79.35-12.940.97
摩根士丹利 42.66.8-25.933.55
數據來源:Morningstar晨星 數據截止到2008-7-30
目前,貝爾斯登已經被摩根大通成功收購,為了進一步了解和透視那些重倉於這些投資銀行的基金的表現,晨星為投資者精選了美國十隻最重倉於上述四家投資銀行的基金。我們的篩選條件排除了行業基金,集中投資於金融行業的基金,它們在四家投行的倉位比重可達到總資產的10%以上。
當貝爾斯登的兩支對沖基金在今年夏天倒閉後,華爾街大搖其頭——這種情況看起來是那麼難以避免:兩支基金的杠桿高達1:10。這樣高風險的杠桿固然能在市場繁榮時創造奇跡,但在衰退時則會導致災難。這正是華爾街眼下對貝爾斯登的現狀憂心忡忡的原因——該公司整體的杠桿已是令人震驚的1:29.9,每1美元的資本,都對應著29.9美元的杠桿。
華爾街大行的交易員們再次被愁雲慘霧籠罩,惟恐陷入以前在流動性危機中倒台的同行們的噩夢:從邁克·米爾肯內部交易丑聞爆發後破產的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到被巴菲特拯救的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以及最終被瑞信(Credit Suisse)收購的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
投資者和分析師或許還能自我安慰:貝爾斯登只是遭遇重創,但還並沒有出局。投資銀行業的特點從來當是振盪劇烈,財富倏去倏來。
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華爾街的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定義了今日的華爾街,但眼下,他們的境況就像那些陷入次級抵押貸款麻煩的借款人,買了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房子。他們的麻煩緣於讓自己同花旗和摩根大通這樣的全能銀行區別開來的努力。為此,在過去的10年中,他們偏離投行主業,進入一個風險更高的細分市場,並用自己的資金投下重注。曾幾何時,這種轉變是高回報的,但是現在,基礎正在逐漸坍塌。
10月底,美林宣布在第三財季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的重估及其他沖減給它造成了84億美元的損失,使得該公司在第三季共虧損22.4億美元。美林強勢CEO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 被迫下台,成了他所言今夏以來「史無前例流動性危機」的犧牲品。而在此前,他被廣泛視為在近幾年將美林從低谷中拉出來的功臣。
奧尼爾或可寬慰自己。這次,他是敗在了凱恩斯所言的「慣例之下」——僅一周內,全能銀行霸主花旗集團也「史無前例」地蒙羞:在第三財季業績中已沖銷了約22億美元的抵押貸款相關資產損失後,它在11月初宣布接下來還需再做80億至110億美元的沖銷。自2003年從花旗集團傳奇掌門人桑迪·韋爾接過權杖後便一直處於爭議中的CEO查爾斯·普林斯由此黯然下台。沒多久,摩根士丹利也宣布在第四財季中沖銷37億美元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資產。
一片悲歌聲中,只有高盛眼下仍維持著令人目眩的利潤,證明它仍是華爾街最聰明的交易商,不但主宰著華爾街,甚至主宰著世界。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如果評級公司接下來對抵押債券評級再進行大規模下調,它可能也不會倖免。隨著各大行第四財季報告的陸續公布,分析人士預計華爾街大行需總共沖銷掉逾600億美元的資產——自1987年股災以來,華爾街大行的日子從沒有像眼下這么難過。
在分析人士看來,他們中的一兩家會不會被迫合並是個懸念。更大的疑問則在於,他們的商業模式,在本質上是否就是缺陷的。
交易員時代
在人們的通常想像中,華爾街投行由一群傲慢而不受拘束的傢伙組成。沒錯,他們的確有很強的冒險精神,但其核心業務——承銷和收購兼並這樣利潤非常豐厚的投行業務——卻是一個相當安全的業務。
不過,從1990年代末開始,情況開始變化。股票承銷業務開始商品化,使得來自公司支付的傭金看起來好像縮水了。同時,像花旗這樣同時擁有投行和商業銀行業務的全能銀行由於資金雄厚,可以用通過提供貸款的辦法誘使企業向他們尋求投行服務,專業投行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
接下來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真正出現下滑的是那些全能銀行的「金融超市」模式:花旗和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縮水,美洲銀行則放棄了投行業務,德銀和瑞信的表現也只能說勉強。相反,自市場從網路泡沫破滅的打擊中恢復來後,絕大多數專業投行枝繁葉茂,利潤和股東回報飛速上升,正如他們的股票價格一樣。從2002年底到今年中,高盛的股票上漲了240%,同期雷曼兄弟股票上漲200%,在危機爆發前,貝爾斯登的漲幅也高達175%,全部跑贏大市。
投資者注意到了專業投行的驕人戰績以及不敗能力。成立於1923年的貝爾斯登宣稱其從來沒有遭遇過沒有盈利的年份。雷曼成了固定收益和抵押市場的贏家。而高盛,則成了王者中的王者。
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拿更多自己的錢去冒險。當然,他們仍舊提供一流的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但其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是自有資金的投資回報。他們在公司內部成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在做市和自營交易業務上投以重注。在雷曼,自有資金投資收益佔到總收入的55%,而從1999年到2004年,這個數字平均維持在44%。
將高盛比喻成是一家對沖基金已不是新鮮的提法了。當然這不是說這個比喻有什麼不對。在高盛2006年的收入中,其交易部門的收入貢獻佔到了68%。而在1999年到2003年,這個數字從來沒有突破50%。
正是高盛,確立了交易員在華爾街最近10年的主導地位。這一點可從最近幾任高盛掌舵人的變遷見端倪。
1999年高盛上市前夜,在一場「宮廷政變」中,交易員背景的聯席CEO約翰·科贊被迫離職,投資銀行家背景的亨利·鮑爾森成為惟一的CEO。原因?當時高盛收益近30%已是自營交易。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也打擊了在交易領域頗為活躍的高盛,讓其被迫推遲上市計劃。高盛需要向投資者表明,其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穩健的投資銀行業務之上的,而非交易業務。
鮑爾森當時辯稱:「投行業務與交易業務對高盛一樣重要。」但正是在他治下,高盛成了一個更純粹的交易機器。在高盛的三大部門中,交易部門的收入自1999年到2006年翻了4番,去年為250億美元;資產管理佔到總收入的17%;傳統的投行業務比例最小,為15%。去年,高盛為其2.65萬名員工平均支付了62萬美元的薪資,堪稱是華爾街最賺錢的機器。
其樂融融背後,是交易員開始成為真正的主角,投資銀行家們的影響力大不如以前。當鮑爾森在去年離職赴白宮任美國財長時,接替他的正是讓固定收益商品部(該部門從事抵押債權、原油和貨幣等大量商品的交易)這一高盛支柱部門笑傲同儕的勞埃德·布蘭克費恩。從2002年開始,隨著黃金交易員起步的布蘭克費恩在高盛內部迅速崛起,鮑爾森最初掌管高盛的左右手約翰·桑頓和約翰·賽恩相繼掛冠而去。在布蘭克費恩成為CEO後,包括副董事長蘇珊·諾拉·約翰遜(Suzanne Nora Johnson)在內的幾位投行高管也離職。
高盛把弱化的投資銀行業務視為公司的「前端」。作為公司客戶初次接觸高盛的部門,投資銀行業務建立的關系能使這些公司會成為高盛交易部門的客戶,交易部門既為這些客戶也為高盛自己的賬戶創造利潤。資產管理部則把投資者的錢投入到高盛的投資銀行家們做顧問的交易和股票中,同時吸引由高盛承銷或做並購顧問的公司客戶中富起來的人成為資產管理部的新客戶。高盛自己的明星玩家,則會把個人財富也放到賭注里。
這就是高盛的內部杠桿機制。在杠桿收購領域,高盛通常既是投資者,也是顧問。根據Dealogic的估計,高盛的私人資本運營業務與其它業務融合的是如此無間,以致去年高盛的投資銀行家們僅從其私人資本收購的交易中就賺取了1.05億美元的傭金。
這一模式本身也有其問題:與自己客戶的利益沖突。比如,一家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可能是高盛投資銀行部的客戶,也是高盛自己的私人資本運營部的競爭對手。一些銀行家感覺,高盛越來越把其作為投資者的利益放在了客戶利益之上。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交易業務本身的高風險特徵,這讓一些投資者對高盛的態度非常謹慎。盡管高盛擁有作為風險管理者的出色紀錄,一旦市場由熱轉涼,或是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爆發,它便會發現自己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畢竟,固定收益商品部的損失差點讓它在 1994 年和 1998 年瀕臨絕境。
在其它華爾街大行這里,看到的只是效仿的動力——2005年重返摩根士丹利出任CEO後,麥晉桁(John Mack)一直在公司內外宣講要利用公司的資產進行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作為結果,華爾街五大行去年45%的收益來自它們的自有資金投資。1999年科技股熱潮達到頂點時,其交易部門的收入貢獻比例只有30%。從那時開始,大行們的資產負債表膨脹起來,並幸運地迎來了市場機會絕佳的7年。投資者願意投入資金並承擔風險,這讓大行有充裕的資本,資產價格開始攀升,大家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並更多地使用杠桿。
然而,這個模式的核心就是「高買」——顯然不是一個多棒的商業模式的范疇。當然,大行們也為自己的風險做了對沖。即便考慮到這個因素,他們仍使自己置於高風險之中。在今年第二季度末高盛的杠桿比率為24.5,2003年底的比率則為18.7,雷曼在第三季度的杠桿比率為30,一年前的數字則是25.8。可資比較的是,1998年崩潰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杠桿比率為25。在最近一個季度,投資者才意識到這個收入模式有多脆弱。貝爾斯登、雷曼和摩根士丹利的交易部門都受到重創。
另外次貸中,誰的QDI投入成份越大,貸款貸得越多誰就損失越慘重
㈥ CPA ,CFA,ACCA 之間有什麼區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路上關於ACCA與CPA的爭論變得越發激烈。「acca和cpa哪個好?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問題是小編每天都會遇到的。其實那些財會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士,看待這種問題的時候只會會心一笑,然後告訴你證書難言高低,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就知名度而言,CPA無疑是國內最知名的財會證書,甚至在多年以前,CPA和高薪、社會地位幾乎就是等價關系。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上需要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人士,所以ACCA才成為如此受人矚目的存在。表面上看兩者都是「注冊會計師」,但仔細分析一下還是有不少差別的。
從證書類型
來說,CPA是很典型的財務會計認證,而且偏審計方向。ACCA則更傾向於傳遞「商業精英」的理念,從它的知識框架可以看到一個非常綜合全面的世界觀。學習ACCA還極大提升了自己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並且讓一個財務人思考問題的角度高了不少。
從考試難度
來說,ACCA和CPA都是物以稀為貴,難度均不小,但兩者的難點又不盡相同。CPA由於是千年科舉之鄉——我大天朝的產物,所以單純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都非常之大,有「中華第一考」的稱謂。而ACCA則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一次學習過程,其飽滿和系統的知識維度讓學習者通過14科後就像研修了一個碩士學歷一般,需要學習者具有較強的韌性。
從職場適用性
來說,兩者在國內可以說是不相上下。CPA可以讓你通行國內的任一財會領域,而ACCA的認可僱主也是遍及世界500強企業。兩者**的不同,可能在於CPA更偏審計方向,這也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對CPA非常看中(ACCA在事務所也是有Qpay的),而ACCA則更受到外企的青睞。
從考試規則
來說,ACCA更加靈活一些。每年四次的考試機會,並且還有一定的免考政策,讓即使毫無商業背景的人,也可以通過系統學習而拿下ACCA。
想要更多了解ACCA,也許你需要這個!ACCA相關資料和電子教材!應該還是很有用的,整理了ACCA考試所需所有資料!你還不快打開看看,戳:ACCA考試資料&相關資料較全匯總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㈦ 成為一個合格的交易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品質,且該如何培養這些品質呢
您好,您提出的問題很寬泛。事實上一個標準定義的交易員,主要是交易的執行者,並且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做一些應變操作,分析市場則不屬於交易員的核心任務。
您所指的應該是更類似於一個從分析到決策執行都要獨立進行的交易者,這種情況下,對於交易者的要求要比一個純粹的交易員更高。
這里單獨就交易者應具備的「品質」做一些簡要說明,需要進一步補充的話,請補充提問。
事實上各種關於心態和素質的討論,從交易事業誕生之後就不斷持續著,但是很少有人將交易者的心態,素質與他們的處境聯系起來。
要持有一個良好的操作心態,首先必須擁有一套有勝算的交易方法。
這里的「勝算」並非指他人測試之後得出的「勝算」,而是必須由交易者親自驗證之後得出的「勝算」。
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從人類的本性出發。
所有的信任都必須源於了解,如果無法做到了解自己的交易方法,那麼任何「信任」都只是盲信,經不起時間和暫時性虧損的考驗。
唯有親自驗證,根據自己的需要親手修正這套交易方法,才能幫助交易者充分地了解,進而信任這套方法。
在我們看來,培養交易者信心的途徑,唯有不斷地通過歷史圖表,模擬交易,實錢交易反復地了解,運用,修正自己的交易方法,這條道路永無止盡。
另一方面,交易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必須著重培養的一項素質。
心理承受能力的植根點,在於交易者的物質承受能力。
一個動不動就把全副身家投入交易事業,不成功便成仁的交易者,是很難保持冷靜的。
因此要維持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下大單,不做重倉是基本,規劃好自己投入的資金占自身總資金的比例是根本。
所謂的「錢財身外物」,「擯棄勝負心」都是建立在「輸得起」的基礎上,如果「輸不起」,無論再怎樣有天賦的交易者都會失去冷靜。
除了規劃好投入的資金和交易的頻率,每次開倉比例,每次盈虧幅度之外,另一項能夠幫助交易者培養自身承受能力的,就是「開眼看世界」。
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資產,自己的交易方法,自己所參與的市場,還要去了解相關市場,相關的經濟學知識,相關的政治風雲,相關的風土人情。
見識廣博了,見多識廣了,心胸自然會更加開闊,對於一些「不可思議」的行情,也就能做到見怪不怪。
比如那些見證了1990年開始的日本經濟大蕭條,見證了「廣場協議」之後日經指數和日元一路狂泄的走勢的交易者,對於上證指數去年年底瘋狂後的泡沫破滅,次貸危機帶來的金融災難,就不會有太過驚恐的感受,因為再大的風浪都經歷過了。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㈧ 哪些行業才算CFA 要求的工作經驗
cfa持證人應聘較多的幾個崗位:
3%Accountant/Auditor(會計師/審計師) 7%Chief-Level Executive(首席執行官) 6%Consultant(咨詢師) 5%Corporate Financial Analyst 5%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 4%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3%Manager of Managers(經理管理者) 22%Portfolio Manager(投資組合經理) 5%Relationship Manager(客戶經理) 15%Research Analyst(研究分析師) 5%Risk Manager(風險管理經理) 3%Strategist(戰略加) 3%Trader(交易員) 4%Unemployed(待業) 11%Other(其他)
CFA持證人通常就職於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或成為私人財富經理。在國內CFA持證人的僱主較多包括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銀、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那麼只通過cfa一級、二級的小夥伴都能應聘哪些崗位?
通過CFA一級考試者:
公司會計、投資管理師、初級股票研究分析師、基金分析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助理會計經理、投資產品分析師。
通過CFA二級考試者:
美國精品投資銀行中的分析師、美國投資銀行的產品控制員、「四大」中的高級審計項目經理
通過CFA三級考試者:
投資組合經理、量化分析師、高級投資組合經理
㈨ 電影魔鬼交易員里的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產品可以是沒有實質性錢物的一張合約,魔鬼交易人利用了這一點,一下是版比較官方的解釋:
金融衍生權產品是指以貨幣、債券、股票等傳統金融產品為基礎,以杠桿性的信用交易為特徵的金融產品。
如:期貨、遠期合約。
)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象 原生資產 金融衍生產品
利率 短期存款 利率期貨、利率遠期、利率期權、利率掉期合約等
長期債券 債券期貨、債券期權合約等
股票 股票 股票期貨、股票期權合約等
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期貨、股票指數期權合約等
貨幣 各類現匯 貨幣遠期、貨幣期、貨幣期權、貨幣掉期合約等
商品 各類實物商品 商品遠期、商品期貨,商品期權、商品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