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哪個銀行可以買到現貨黃金
現貨黃金並非銀行的理財產品,因此哪個銀行都不能買現貨黃金。
現貨黃金是外盤投資產品,因此做現貨黃金只能找國際七大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平台開戶入金,之後下載其交易軟體,在軟體上進行買賣操作。
Ⅱ 銀行有現貨黃金業務嗎
現貨黃金:
是一種國際性的理財產品,由各國際黃金公司建立國際化交專易平台,以杠桿比例的形屬式向坐市商進行網上買賣交易,形成的投資理財項目。
紙黃金:
是指黃金的紙上交易,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涉及實物金的提取。盈利模式即通過低買高賣,獲取差價利潤。相對實物金,其交易更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對較低,適合專業投資者進行中短線的操作。目前國內已有三家銀行開辦紙黃金業務,分別是中國銀行的黃金寶,中國工商銀行的金行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賬戶金。
Ⅲ 哪些銀行有現貨黃金交易
銀行沒有現貨黃金交易,銀行只有紙黃金或者黃金基金或者理財通道的上海期貨黃金
Ⅳ 黃金現貨交易只能通過銀行來做嗎
銀行也沒有黃來金現貨源的,銀行只有紙黃金。另外國內目前只有一家正規的平台可以做現貨黃金,其他正規的只能做期貨黃金,比如上海TD。其他公司就都是做的外盤了,或者都是不正規的。
不是很建議做外盤,畢竟資金和正規性方面得不到保證。
怎麼想起來要做黃金呢,石油和白銀也可以的。
要是有不懂的也可以私信我或者追問我,互相交流。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Ⅳ 黃金可以在銀行買現貨嗎
銀行一般為紙黃金
【概念】
「紙黃金」是一種個人憑證式黃金,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虛擬」黃金,個人通過把握國際金價走勢低吸高拋,賺取黃金價格的波動差價。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不發生實金提取和交割。 「紙黃金」在外匯中的概念是「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69年年會上正式通過決議創設的一種帳面資產,目的在於增加國際儲備手段,以調節國際收支逆差。
【解釋與操作】
"紙黃金"業務是指投資者在帳面上買進賣出黃金賺取差價獲利的投資方式,即使是沒有嘗試過任何黃金或外匯交易的人,入門也相對容易,只要掌握一些交易技巧並關注市場進展就能有所斬獲。
紙黃金屬於交易類產品,其操作和報價類似外匯寶,雖然黃金市場也有風險,但相比多變的匯市卻要穩定和容易掌握得多。上海中行於2003年11月推出的"黃金寶"就屬於紙黃金業務,投資者可根據"黃金寶"牌價,通過櫃面、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及自助理財終端,直接買進或賣出紙黃金。與實金相比,紙黃金全過程不發生實金提取和交收的二次清算交割行為,從而避免了黃金交易中的成色鑒定、重量檢測等手續,省略了黃金實物交割的操作過程,對於有"炒金"意願的投資者來說,紙黃金的交易更為簡單便利,獲利空間更大。
操作方式:辦理紙黃金業務的手續並不復雜,以市中行為例,投資者只需持本人身份證到銀行櫃面開立活期一本通(長城電子借記卡),就能按照牌價直接進行紙黃金買賣。市中行的"黃金寶"業務已經實現了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和自助終端交易功能,投資者只需撥打一個電話或輕擊滑鼠,就能足不出戶輕松"炒金"。
Ⅵ 銀行紙黃金和交易所現貨黃金有什麼區別
紙黃金交易
什麼叫紙黃金?說的簡單一點,就相當於古代的銀票!投資者在銀行按當版天的黃金價格購權買黃金,但銀行
不給投資者實金,只是給投資者一張合約,投資者想賣出時,再到銀行用合約兌換現金。
優缺點評價:
[優點]投資較小,可以從0.1盎司做起,交易比較方便。
[缺點]紙黃金只可買漲,也就是說只能低買高賣,當黃金價格處於下跌狀態時,投資者只能 觀望。投資的傭金比較高。
現貨黃金:利用杠桿原理的合約式現貨黃金延期交收交易 (現貨黃金交易)
簡單說就是,既當前國際金價618.50美元/盎司,但投資人只需交納10美元的定金,就可以達成和約,在投資者獲利出貨後,在將10美元的定金加上投資者的獲利額一同交換投資者 。因為存在杠桿,所以收益大,同事他的風險也高。現貨黃金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不存在熊市、牛市。
Ⅶ 有哪些銀行提供黃金買賣
目前有紙黃金業務的銀行有: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能進行實物黃金買賣的銀行有: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招商銀行等等(這個不太清楚,不好意思啊,具體還得咨詢當地銀行有沒有開通相關的業務)
Ⅷ 銀行間現貨黃金什麼意思
目前國內唯一的黃金現貨交易所,就是上海黃金交易所
黃金交易主要是分為,紙黃金,現貨黃金,實物黃金,期貨黃金
紙黃金買賣在銀行,現貨黃金買賣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黃金買賣在銀行或是金店,期貨黃金主要在上海期貨交易所
Ⅸ 怎麼在銀行買黃金現貨
銀行買不了現貨金。
銀行可以做黃金T+D,交易方式和期貨、現貨差不多,也可以做空、也有放大交易,就是手續費高了點。
天交所可以做現貨。
如果是指買實物黃金的話,到大一點門面的銀行,一般都有金條賣的。
Ⅹ 中國哪些銀行提供黃金現貨買賣服務
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陸續更多銀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