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標准2」Block IV艦空導彈介紹
標准-2導彈(SM-2)是RIM-156 SM-2ER Block4導彈的派生型號,也是未來美國海軍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NTW-TBMD)中的導彈組成部分。這是一種高層彈道導彈防禦武器,最初計劃是作為低層SM-2ER Block4A導彈的補充,但後者的發展計劃已於2001年12月被取消。
SM-2(RIM-161A)使用SM-2ER Block4A基本型號的彈身和推進裝置,加入了第三級火箭發動機(ASAS,先進固體推進階段,由Alliant科技公司製造),一個GPS/INS導航部分(GAINS,GPS輔助慣性導航系統),一個輕型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彈頭(LEAP),所採用的發射船將同時更新「宙斯盾輕型大氣層外攔截系統」(ALI)的相關軟硬體。
LEAP使用一個前視紅外感測器(FLIR)來定位目標,1992年至1995年搭載在小獵犬導彈上進行了4次發射試驗。實驗中使用改裝的小獵犬和標准2導彈,嘗試了進行兩次攔截發射,但兩次均告失敗。RIM-161A SM-3的第一次搭載試驗於1999年9月進行,2001年1月進行的第三次試驗成功地進行了導彈飛行,並進行了動能彈頭的分離。2002年1月,RIM-161A進行了第一次成功的全程實驗,擊中了Aries彈道導彈。
早期的發射試驗也有失敗時刻,攔截彈頭所使用的固定轉向和姿態控制系統(SDACS)在2003年6月18日進行的代號「FM5」發射試驗中出現故障,這次試驗是首次在一個真實模擬場景中來測試SDACS。2003年的「FM-6」發射試驗成功攔截了目標,但SM-3計劃仍然出現了明顯的延誤。「FM-7」實驗屢次推遲,最終還是在2005年2月24日進行,這次試驗中使用了標准配置的RIM-161A導彈。
2006年年中,SM-2的實驗按期進行,2006年6月22日的實驗使用了最新的BlockIA導彈(編號RIM-161B)並進行了成功的攔截。RIM-161B特點在於升級了導彈發動機和制導控制軟體以增強整體性能,同時也包括生產和維護設計上的變更。
未來計劃發展的RIM-161導彈包括使用雙色導引頭和新轉向和姿態控制系統的RIM-161C Block IB,Block II系列則會增加其他改進措施,包括第2和第3級火箭發動機將會增大彈徑以改進導彈機動性。
RIM-161A的數據:
彈長(包括助推器) 6.55米
翼展 1.57米
彈徑 0.34米
重量 不明
速度 9600 km/h
射高 > 160 km (100 miles)
射程 > 500 km (270 nm)
推進裝置: United Techologies MK 72固體火箭
主發動機: Atlantic Research Corp. MK 104 雙重推力固體火箭
第三級發動機: Alliant Techsystem MK 136 固體火箭
戰斗部:碰撞式動能彈頭
⑵ 標准導彈的簡介
「標准」系列導彈主要分Ⅰ、Ⅱ、Ⅲ型三大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多種型號。最早投入使用的是「標准」Ⅰ系列(SM-1)。美國海軍主要使用的是「標准」Ⅱ系列(SM-2)。倍受關注的「
標准」Ⅲ型(SM-3)是正在研製中的一種新型遠程防空導彈,是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此外,美國海軍還在研製「標准」lV對陸攻擊型(SM-4),用於對陸火力支援。
「標准」Ⅱ型是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防空系統攔截彈,在SM-1型的基礎上研製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裝備的就是這個系列。SM-2系列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由MK41垂直發射系統或MK26導彈發射器(GMLS)發射,由尾部彈翼控制飛行方向。在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74「韃靼人」或Mk76「小獵犬」火控系統向導彈發送目標修正指令,或通過「宇宙盾」艦上的指令制導上傳數據鏈向導彈發送目標指令,直到末端才需要雷達照射。此外,SM-2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單脈沖導引頭和數字計算機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導彈的缺點,提高了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等。先後裝備美國海軍的SM-2系列有BlockⅠ、BlockⅡ、BlockⅢ、BlockⅢA、BlockⅢB以及BlockⅣ增程型(ER)。 SM-2 BlockⅣ增程型是在SM-2的基礎上加裝助推器而成的,編號是RIM-67B/C,最大射程達到185公里,最大射高24000米,彈長8.23米,彈徑346毫米,彈重1451公斤。SM-2 BlockⅣ主要用於艦隊區域防空;除了增加了射程和復雜電子干擾情況下的攔截能力,其機動能力也比BlockⅢ型更強。RIM-67B型採用可提供高機動性的Mk30-2改進型主發動機,並安裝了Mk12型助推器。RIM-67C型則採用Mk30-3發動機,並安裝了Mk70新型助推器。 1993年美國海軍開始研製具有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BlockⅣA型,BlockⅣA型採用BlockⅣ的彈體,制導裝置換成無線電指令/紅外線雙模式感測器,使導彈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改進了自動駕駛/控制系統。按照設計要求,該彈可以由「宙斯盾」系統跟蹤,攔截彈道導彈,構成海面艦艇與近海岸地區的彈道導彈防禦網,同時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防空能力。1997年1月24日,美國海軍首次進行反彈道導彈試驗,BlockⅣA型導彈的「發展測試彈」(DTR-1)成功的攔截了彈道導彈靶彈。
⑶ 什麼是block 2型滾體導彈
你說的是美國的RAM防空導彈吧。英文直譯的話是滾動彈體導彈,其實是誤導,說白了拉姆就是防空導彈,作為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空屏障,雖然價格貴,但是性能還是很好的。
⑷ AIM9X最大過載是多少
AIM-9x結構強度有多高並不是最重要的,sprint導彈的前向加速度就100G,一般的空空導彈在60G的過載都不會有什麼結構損壞,最大問題是你能拉出來多少。AIM-9x是短距離導彈,短距離導彈要面臨的就是低速度,近距離的目標。在近距離空戰甚至是過失速戰斗中起始速度是很低的,不像中距離的AMRAAM可以讓飛機加速到超音速發射的,這會直接降低氣動控制面的效率,實際上幾十G的過載都是在M3,M4才拉得出來,而向心加速度是V²/r。而近距離,大角度離軸也要求導彈能夠迅速的轉向,和低速度正好矛盾,尤其是還沒有距離讓導彈充分加速,大離軸角度也要求盡可能以高角速度轉向。為了補償這個問題AIM-9x才使用推力矢量,雖然因為速度原因不見得拉得出多少過載,但是絕對比一般導彈強多了。
我也建議你看raytheon的宣傳視頻,這還是早期Block 0之前的AIM-9X。
http://www.raytheon.com/capabilities/rtnwcm/groups/public/documents/media/rtn_rms_proct_aim9x_asx.asx
⑸ L-M的CUDA雷達格鬥導彈 會不會取代F35.F22的AIM9X9X可以現在在F35內部鎖定發射嗎
目前不會。即使是主動彈,其彈體本身的引導頭也是有范圍限制的,在近距離格鬥時,雙方都是大過載機動,即使戰斗機的雷達也無法跟上的,更何況導彈自己的,這就否決了大離軸發射方式,而這又是近距離格鬥的一個重要手段。
另外還有一個電池問題,導彈自己的電池是沒多少電量,現在的中距離主動彈用的是中途指令+慣性制導+末端雷達引導,也就是說即使是主動彈,也僅僅是到最後階段彈體本身的雷達才工作。
所以在沒有解決引導頭小型化、低功耗、掃描范圍前都不會有實用型的,俄羅斯倒是把R73改成雷達引導頭,但喊了一聲後就沒下文了。
AIM9X自己不能內部鎖定,紅外格鬥彈有6種鎖定方式,一是機載雷達鎖定後將數據傳給格鬥彈,發射後格鬥彈飛行一段距離後自己的引導頭工作、鎖定目標;二是發射後,導彈自己尋找目標;三是格鬥彈在發射軌中就啟動自己的紅外引導頭,鎖定目標後發射。
前二種通常用在大離軸發射方式或者超近距離方式,後一種一般是早期的格鬥彈發射方式。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格鬥彈的紅外引導頭需要冷卻,而導彈自帶的冷卻劑是極其有限的,無法冷卻的紅外引導頭是沒用的。
所以AIM9X可以在彈倉內部通過機載雷達鎖定後接收數據,然後直接發射,但其引導頭沒有探出彈艙外,所以在艙內其自身是無法鎖定目標。
⑹ 美國標准2防空導彈的導彈型號演變及技術性能
SM-2型是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防空系統攔截彈,在SM-1型的基礎上研製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目前裝備的就是這個系列。SM-2系列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由MK41垂直發射系統或MK26導彈發射器(GMLS)發射,由尾部彈翼控制飛行方向。在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74「韃靼人」或Mk76「小獵犬」火控系統向導彈發送目標修正指令,或通過「宇宙盾」艦上的指令制導上傳數據鏈向導彈發送目標指令,直到末端才需要雷達照射。此外,SM-2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單脈沖導引頭和數字計算機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導彈的缺點,提高了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等。先後裝備美國海軍的SM-2系列有BlockⅠ、BlockⅡ、BlockⅢ、BlockⅢA、BlockⅢB以及BlockⅣ增程型(ER)。 SM-2 Block Ⅳ增程型(ER )是在SM-2的基礎上加裝助推器而成的,編號是RIM-67B/C,最大射程達到185公里,最大射高24000米,彈長8.23米,彈徑346毫米,彈重1451公斤。SM-2 BlockⅣ主要用於艦隊區域防空;除了增加了射程和復雜電子干擾情況下的攔截能力,其機動能力也比BlockⅢ型更強。RIM-67B型採用可提供高機動性的Mk30-2改進型主發動機,並安裝了Mk12型助推器。RIM-67C型則採用Mk30-3發動機,並安裝了Mk70新型助推器。1993年美國海軍開始研製具有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BlockⅣ A型,BlockⅣ A型採用BlockⅣ的彈體,制導裝置換成雙模無線電頻率/紅外RP/IR)探測器,使導彈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改進了自動駕駛/控制系統和換裝改進的破片戰斗部。按照設計要求,該彈可以由「宙斯盾」系統跟蹤,攔截彈道導彈,構成海面艦艇與近海岸地區的彈道導彈防禦網,同時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防空能力。1997年1月24日,美國海軍區域』TBMD計劃在白沙靶場進行了第一次戰術彈道導彈攔截試驗,驗證了RP/IR成像導引頭的能力,隨後進入工程和製造發展階段。首次進行反彈道導彈試驗,BlockⅣ A型導彈的「發展測試彈」(DTR-1)成功的攔截了彈道導彈靶彈。
⑺ 殲20戰機究竟價值多少
而讓美國決定快速升級F-22戰斗機並盡快復建F-22戰斗機的最終原因其實是這個:每架殲-20的造價大約在8500萬美元到9500萬美元之間,對比F-22戰機2004年1.9億美元的造價,殲-20性價比非常高,中國國力可以支持其大量裝備。而重啟F-22生產線沒有看上去那麼容易,雖然擁有廠房,但整體來說幾乎等於是從頭來過,期間耗費的人力物資又將是一大筆開銷。但美國這一步卻非走不可,否則,一款單發隱身戰機要想應對中國大量高質量的殲-20,幾乎是痴人說夢
⑻ 「標准」2block III A\B防空導彈詳細資料
Biock Ⅲ型導彈的研製工作始於1984年,是在SM-2 MR BiockⅡ的基礎上研製的,與BiockⅡ相比,提高了電子性能,並加入了Mk45 Mod 8目標探測裝置。
Biock Ⅲ A是Ⅲ的改造型,採用Mk125戰斗部和Mk45 Mod9目標探測裝置,強化反掠海目標的能力,1992年,Biock Ⅲ A獲得全面生產許可,1994年1月,裝備「維克斯堡」號巡洋艦,開始服役。
SM-2 MR Biock Ⅲ B導彈加入了一套輔助紅外感測器,是根據美國海軍的「改進導彈自動尋的能力」計劃研製的,在該計劃中研製完成了半主動式雷達自動尋的通道,提高了導彈在最後階段對付重要目標的性能,擴展了導彈制導邏輯運算功能。導彈通過評估每個感測器的信息,來決定由哪個感測器制導攻擊目標。
標准2是目前最完善最有效的區域防空導彈,不過MS樓主的發問居心不良啊
「標准」系列艦空導彈是美國海軍為取代RIM-2「小獵犬」和RIM-24「韃靼人」艦載防空導彈於1963年開始研製的中遠程全天候艦隊防空系統。「標准」防空導彈可以攻擊中高空飛機、反艦導彈及巡航導彈,必要時還可攻擊水面艦艇。經過幾十年不斷的改進,「標准」導彈已經發展成擁有數十種型號的龐大家族。不但成為美國海軍的主要防空系統,而且還裝備在其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艘艦艇上。另外,美國還在防空型的基礎研製了「標准」空對地反輻射導彈,在70年代和80年代被美國海軍和空軍大量裝備。
「標准」Ⅰ系列(SM-1)艦空導彈
型號演變及技術性能
「標准」系列導彈主要分Ⅰ、Ⅱ、Ⅲ型三大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多種型號。最早投入使用的是「標准」Ⅰ系列(SM-1)。目前美國海軍主要使用的是「標准」Ⅱ系列(SM-2)。倍受關注的「標准」Ⅲ型(SM-3)是正在研製中的一種新型遠程防空導彈,是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此外,美國海軍還在研製「標准」lV對陸攻擊型(SM-4),用於對陸火力支援。
1、「標准」Ⅱ(SM-2)系列
「標准」Ⅱ型是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防空系統攔截彈,在SM-1型的基礎上研製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目前裝備的就是這個系列。SM-2系列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由MK41垂直發射系統或MK26導彈發射器(GMLS)發射,由尾部彈翼控制飛行方向。在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74「韃靼人」或Mk76「小獵犬」火控系統向導彈發送目標修正指令,或通過「宇宙盾」艦上的指令制導上傳數據鏈向導彈發送目標指令,直到末端才需要雷達照射。此外,SM-2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單脈沖導引頭和數字計算機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導彈的缺點,提高了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等。先後裝備美國海軍的SM-2系列有BlockⅠ、BlockⅡ、BlockⅢ、BlockⅢA、BlockⅢB以及BlockⅣ增程型(ER)。
SM-2 BlockⅠ型導彈
SM-2 BlockⅠ型導彈編號為RIM-66C;由MK26發射器發射的編號為RIM-66D;1978年投入使用,1984年停產。該型與SM-1 BlockⅣ型導彈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制導和推進系統,但採用了新型的Mk115爆破殺傷戰斗部,並加裝了中段指令修正系統,導彈的有效射程46千米。RIM-66D為反輻射自導引型導彈,稱為「標准」ARM,該型只用於出口,曾經是許多國家海軍的主力防空武器。「標准」ARM採用了一套反輻射尋的器以避開雷達散射,該導彈的射程能夠達到80海里以上。
SM-2 BlockⅡ型導彈
1983年裝備美國海軍,編號為RIM-66G;由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的編號是RIM-66H,由MK26發射器發射的是RIM-66J。該型導彈採用了新的Mk104雙推力火箭發動機,進一步增大了射程,達到166公里;提高了對抗更快、高機動目標的能力。同時,還引用了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並採用Mk115爆破殺傷戰斗部。
SM-2 BlockⅢ型導彈
SM-2 BlockⅢ型導彈的研製工作始於1984年,是在SM-2 BlockⅡ的基礎上研製的,與BlockⅡ相比,提高了電子性能,並加入了Mk45 Mod 8目標探測裝置,以提高對抗低空目標的性能。由MK26發射器發射的型號是RIM-66K,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的是RIM-66L和RIM-66M。BlockⅢ於1988年6月獲得批量生產許可。
SM-2 BlockⅢ及BlockⅢA、BlockⅢB等型一直用於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CG-47)導彈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是上述兩型艦上「宇宙盾」武器系統中的重要武器。BlockⅢA是BlockⅢ的改造型,加入了Mk125戰斗部,戰斗部爆片具有更大的速度,對來襲目標的毀傷能力更大,還加入了Mk45 Mod9目標探測裝置,進一步增加了反掠海目標的能力。1992年,BlockⅢA獲得批量生產許可,1994年1月,首先裝備在「維克斯堡」號導彈巡洋艦上。「標准」Ⅱ中程導彈家族中的新秀是雙模式SM-2 BlockⅢB導彈,該導彈加入了一套輔助紅外感測器。BlockⅢB導彈是根據美國海軍的「改進導彈自動尋的能力」計劃研製的,在該計劃中研製完成了半主動式雷達自動尋的通道,提高了導彈在最後階段對付重要目標的性能,擴展了導彈制導邏輯運算功能,使導彈能夠更好地處理從艦上和導彈尋的器上傳來的信息。導彈通過評估每個感測器的信息,來決定由哪個感測器制導攻擊目標。SM-2 BlockⅢB導彈於1995年2月開始了小批量試生產。一年後的1996年4月,BlockⅢB導彈進行了作戰評估,由美國海軍「夏洛」號巡洋艦承擔了發射任務,試驗結果表明導彈的作戰效率和適應性均有提高,但同時發現對中程目標的識別能力有所減弱,經過改進,1998年2月又進行了一次飛行試驗,結果表明該導彈性能仍有待改進。美國海軍接著於1998年12月,在新服役的「德凱特」號驅逐艦的「軍艦作戰系統資格試驗」中對BlockⅢB進行了試驗,發射了8枚導彈,有7枚導彈分別命中了低空、高空、近程目標。
SM-2 BlockⅣ增程型
SM-2 BlockⅣ增程型是在SM-2的基礎上加裝助推器而成的,編號是RIM-67B/C,最大射程達到185公里,最大射高24000米,彈長8.23米,彈徑346毫米,彈重1451公斤。SM-2 BlockⅣ主要用於艦隊區域防空;除了增加了射程和復雜電子干擾情況下的攔截能力,其機動能力也比BlockⅢ型更強。RIM-67B型採用可提供高機動性的Mk30-2改進型主發動機,並安裝了Mk12型助推器。RIM-67C型則採用Mk30-3發動機,並安裝了Mk70新型助推器。
1993年美國海軍開始研製具有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BlockⅣA型,BlockⅣA型採用BlockⅣ的彈體,制導裝置換成無線電指令/紅外線雙模式感測器,使導彈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改進了自動駕駛/控制系統。按照設計要求,該彈可以由「宙斯盾」系統跟蹤,攔截彈道導彈,構成海面艦艇與近海岸地區的彈道導彈防禦網,同時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防空能力。1997年1月24日,美國海軍首次進行反彈道導彈試驗,BlockⅣA型導彈的「發展測試彈」(DTR-1)成功的攔截了彈道導彈靶彈。
2、「標准」Ⅲ(SM-3)反彈道導彈
SM-3型是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用來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該型沿用SM-2 BlockⅣ型的彈體和發動機;改裝了第3級發動機以及加裝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攔截方式則採用波音公司研製的「動能攔截彈頭」(LEAP)直接撞擊目標。美國海軍計劃在「宙斯盾」艦艇上部署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截至2004年1月,SM-3已經進行了4次攔截試驗。目前,雷聲公司已向美軍交付了6枚SM-3的改進型Block I導彈,還將根據合同交付其它5枚或更多。2005年7月,有消息稱,美海軍與雷錫恩公司簽訂了一項價值1.241億美元的合同,旨在生產、測試和向導彈防禦局交付追加的SM-3導彈,以滿足"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部署的需求。該合同是改進型SM-3 Block IA導彈的第一項生產合同。SM-3 Block IA型導彈提高了導彈的可靠性和保障性,同時降低了導彈的成本。SM-3導彈已經從工程研製階段轉換到生產加工階段,並和SM-2導彈一起在雷錫恩公司導彈系統分公司的軍工廠生產,這些軍工廠分別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和阿肯色州的卡姆登市。SM- 3導彈的動能戰斗部將在圖森的最新式的攔截器生產工廠進行生產和測試。雷錫恩公司將負責SM-3導彈(包括動能戰斗部)的研製和集成工作,公司領導的研製小組包括波音公司、航空噴氣系統公司和阿連特技術公司。SM-3導彈還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海姆市和馬里蘭的埃爾克頓市進行研製和生產。
3、「標准」Ⅳ(SM-4)對陸攻擊型
由SM-2 BlockⅡ/Ⅲ型導彈改進而來,裝備先進的全球定位制導系統,MK125改進型彈頭;同時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將在美國海軍的近海火力支援(NSFS)中扮演重要角色。
⑼ 韓國一共采購了多少枚標准2防空導彈
你好在07年開始采購48枚「標准-2」BlockIIIB
後來又追加采購了150枚
現在庫存在130枚左右 但是韓國在多次試射中失敗 所以向美國廠房表達了希望重新調查標准2的缺陷或者其中是否有劣質零件的觀點
望採納!!;
⑽ 美國「標准2」Block IV艦空導彈於哪一年開始研製的
「標准」導彈是美國海軍裝備的全天候、中遠程艦載防空導彈系統,分為中程和增程兩種,能有效地對付中高空飛機、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它是在「韃靼人」和「小獵犬」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標准I」型1969年開始服役,1972年開始研製「標准II」型導彈,1981年裝備部隊。「標准II」中程導彈的主要戰技指標為:射程74千米,最大高度24千米。彈長4.47米,彈徑340毫米,翼展1.07米,彈重610千克,最大速度3900千米/小時。採用慣性/無線電指令+半主動尋的制導方式。
標准2型導彈SM-2是海軍主要的艦隊防空武器。當前部署的SM-2 Block II/III/IIIA系列導彈是全天候、艦射中距艦隊防空導彈,起源於至今仍在艦隊中服役的SM-1型。SM-2使用其半主動雷達的電子反干擾單脈沖接收機進行末端導航,其用於中段導航的慣性導航系統可以在航程中段接受艦載火控系統的指令。SM-2可由MK 41垂直發射系統或MK 26導彈發射系統發射。SM-2在繼續進行改進,以對付日益增長的威脅。其重點在於高空與低空攔截能力,特別是在電子干擾的環境下,將採取模塊化組裝導彈。
標准導彈有兩種生產型,SM-1MR與SM-2(中距)和SM-2(增距)。它是海軍最有效的導彈之一,用來反導、防空與反艦。它在10年前首次進入艦隊服役,用來取代小獵犬與韃靼人導彈,成為100多艘海軍艦艇的組成部分。SM-2(中距)承擔著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利福尼亞級與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與基德級驅逐艦的防空任務。
佩里級護衛艦使用的是SM-1(中距)標准2型SM-2是艦艇發射的固體燃料、尾舵控制型艦對空導彈。設計用來對付先進電子干擾環境下,高空、高速反艦巡航導彈,其對目標交戰的方式是,在導彈來襲的飛行末端,根據艦載雷達對目標的照射引導攻擊目標。SM-2也可用於反艦。SM-2 Blocks II型至IV型所擁有的長射程可以為防禦飛機與反艦導彈的進攻提供更大的作戰空間。SM-2的Block II型改進了信號處理以對抗電子干擾;改進了引信並採用聚能破片彈頭提高對小型堅硬目標的殺傷概率;新型的推進劑提高了速度和機動能力。
SM-2的Block III型改進了攔截低空目標的能力,SM-2的Block IIIA型具有對付超低空目標的能力。RIM-66C Block IIIA還提高了彈頭碎片的速度。
SM-2的Block IIIB型作為標准導彈家族改進的下一步,將導彈制導改進計劃發展的紅外引導模式與已被SM-2 Block IIIA證明行之有效的半主動雷達引導模式結合。導彈制導改進計劃的雙模式:半主動+紅外製導能力結合,是用來對付現代飛機和反艦巡航導彈威脅上不斷改進的電子戰系統。
SM-2系列導彈具有中等射程,可以被宙斯盾系統的導軌式發射裝置、宙斯盾系統的垂直發射裝置以及韃靼人導彈的發射裝置發射。
Block IV型將增大射程,改進宙斯盾垂直發射系統艦只的發射高度,以及改進對付低雷達反射面積目標與對抗復雜電子干擾的能力。SM-2 Block IV型將通過裝備推力轉向的助推器以及加強彈體來改進SM-2 Block III型的機動能力。通過這些改進,將保證其有效對抗強電子干擾環境下的高性能、低雷達反射面積威脅。除了對艦艇的防空能力有很大改進以外,SM-2 Block IV還將發展SM-2 Block IVA,海軍的戰區導彈防禦型。
標准2型導彈Block IV計劃在1991年遇到了很多問題。首先是助推器,推進器的首次成功試射推遲了一年多。結果是本該在1991財年中期作出的預生產決定拖到了1992財年12月,遲至1993財年才啟動。SM-2 Block IV未能成功證明攔截反艦巡航導彈威脅,機動目標未能擊中低空、低雷達反射面積目標。於是,Block IV計劃被重建,Block IVA替代Block IV對付防空威脅。
Block IVA型換裝半主動雷達+紅外感測器、改進的彈頭裝葯與增強型自動駕駛與控制。SM-2 Block IVA導彈使用改進的巡洋艦或驅逐艦上的戰區導彈防禦計劃宙斯盾武器系統來跟蹤與攻擊戰區彈道導彈,提高了宙斯盾在美國沿岸對艦射及陸射戰區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
SM-2 Block IVA現已部署,提供了對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同時它也保留了對空中目標的攻擊能力。1993年12月對SM-2 Block IVA計劃進行了系統設計評審。1996年夏季成功進行了環境測試發射。1997年1月24號,當海軍首次用標准家族系列的導彈擊中彈道導彈時,他們證實了防禦彈道導彈的能力。這次發展試驗證明了圖像紅外引導頭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