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交易費用盈利模式和服務費用利益模式
計入利潤,不等於是分配利潤。
這里的分配利潤,是指向投資都分配股利。
如:分配上年股回利10萬元,這答10萬元經濟利益流出了企業,也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但它不是企業的費用,而是對利潤的分配。
除了上述之外的,會導致所有都權益減少的流出企業的經濟利益,才是費用。
❷ 淺談什麼是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認為,企業邊界是由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邊際價值確定的。交易成本是指通過市場進行的對資源進行組織的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業內部對資源進行組織的成本。當市場運作的成本大於管理成本時,利潤最大化要求企業替代市場,企業出現。
❸ 現貨交易中怎麼算盈利
現貨原油計算公式如下:投資收益=(單手平均盈利-交易成本)×交易倉位×盈利次數-(單手平均虧損+交易成本)×交易倉位×虧損次數。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影響交易結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單手平均盈虧、交易倉位、盈虧次數和交易成本。
現貨白銀盈利公式:盈利點數*規格*手數-手續費-點差 就拿100T的原油作為例子,假如你現在買入一手100T的原油,現價是2800,到了2850點位平倉,那麼你這一單的收益就是50個點的盈利,即(2850-2800)*100*1,再減去手續費就是純利潤,大概你這一單的利潤是4000左右。這是現貨原油和現貨白銀的計算方式。
❹ 為什麼交易成本很重要
交易成本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交易成本決定交易利潤,交易成本是利潤的基礎;
企業必須根據交易成本制定交易計劃;
營銷手段必須根據營銷的成本決定。
❺ 萬三的手續費,買賣10萬元的股票大概交易成本是多少
買賣10萬元的股票大概交易成本是160元。
股票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傭金、印花稅和過戶費。
交易傭金是由券商收取,不同的券商,收取的費率不一樣,通常在萬分之三以下。券商主要的來源是經紀收入,隨著行業的發展,傭金在逐步下降,券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壓縮利潤。券商行業面臨變革,從依賴經紀收入向多元化業務發展,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業務。
印花稅是股票買賣需要上繳國家的稅收。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稅率為1‰,由賣方來承擔,即買入不需要繳納印花稅,賣出才需要繳納。
過戶費:每1000股收取1元,不足1000股按1元收取。
(5)交易成本利潤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手續費注意事項:
1、不同的營業部的傭金比例不同,極個別的營業部還要每筆收1-5元的委託(通訊)費。
2、交易傭金一般是買賣金額的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一般網上交易0.18%,電話委託0.25%,營業部自助委託0.3%),每筆最低傭金5元,印花稅是買賣金額的0.1%(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基金、權證免過戶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3、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5÷傭金比率、約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
4、如果沒有每筆委託費,也不考慮最低傭金和過戶費,傭金按0.3%,印花稅0.1%算,買進股票後,上漲0.7%以上賣出,可以獲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交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交易手續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交易印花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交易傭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易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過戶費
❻ 股票成本盈利如何計算
股票成本盈利計算方法:
市盈率是反影出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公告的業績)的比值關系。
計算公式是:市盈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利潤
市盈率是衡量股價高低和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同行業股票市盈率高低可看作為投資價值高低,作為參考。但又因為股票盤子大少有一定關系,盤小的較活躍市盈率會高一些,盤大則相對低一些,這也是正常的。
靜態市盈率=目前市場價格/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動態系數(系數為1/(1+i) 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
股票買賣要交費用:1、傭金0.1%-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傭金每筆交易最低收取是5元。賣出時加收印花稅0.1%(單向收取)。2、過戶費(僅限於滬市),每買賣一千股收取1元。
❼ 炒股交易成本怎麼計算
股票交易成來本計算:
1、印花稅0.1%,傭金源自由浮動,但不能超過0.3%,過戶費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證管費0.02%(有的券商把這筆費用合到傭金里,有的單收)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報單費,每筆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其他的費用都沒了,撤單不收費雙向收費指買時收一次,賣時也收一次。
實例如下:費用包括(單邊):印花稅0.1%,傭金自由浮動,但不能超過0.3%,(深市最底收取5元,滬市最底收取10元)過戶費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證管費0.02%(有的券商把這筆費用合到傭金里,有的單收)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報單費,每筆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
❽ 關聯企業交易成本利潤率是按照10%確定嗎
不一定,這只是最基本的確認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你的利潤率本來就沒有10%,難道給關聯企業也要按10%核定嗎?
第四十一條 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三)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進行定價的方法;
希望能幫助到您!
❾ 多次交易總利潤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劃算,
這道題目貌似很簡單,但也容易落入思維陷阱。先介紹正確的解法。
1。設買進為-,賣出為+
那麼-8+9-10+11=2元。你的錢包多了2元啦。
2。本來你應該賺11-8=3元。但是中途被「中間人」賺了1元(追加成本,也就是9-10),所以你得了2元。即11-8+9-10=2元。
3。第一次買賣賺了1元所以+1,第二次買賣是關鍵,如果你認為確實折了1元,所以-1。此時雞的成本已經被你認為是9元,(「9元的雞,10元買了,豈不是賠了1元」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已經默認"雞應該是9元的雞而不是10元的雞")最後當你11元賣出,必須是11-9=2元。這就是10不能被11減的原因。 即9-8+9-10+11-9=2元。
雖然思考不同,但每種解法都從-8+9-10+11演化而來。
附
PS:錯誤觀點一:1元利潤
「8元買入,9元賣出」=1
「9元賣出,10元買進」=-1
「10元買進,11元賣出」=1
PS:錯誤觀點二:0元利潤
8塊買了,9塊賣了,賺了一塊
又花10塊買了,倒貼一塊.
11塊又賣了,賺了一塊.
沒倒貼也沒賺!
ps:錯誤觀點三:3元利潤
8塊買了,9塊賣了,賺了一塊
又花10塊買了,倒貼一塊.此時保本
11塊又賣了,原來8塊,豈不是賺了3塊?
ps:錯誤觀點四:6元利潤
雞的購入價格為8元,而最高可賣11元
也就是說此人一次交易應該可以最高攥到3元
這么說第一次交易就損失了2元利潤
而他第二次交易的時候,以10元的價格進貨
明顯在進貨階段也損失了2元
所以此人兩次交易應該攥得6元利潤。
ps:幾個觀點都把從口袋裡拿的剛剛賺的准備再次投資的1塊錢算成虧了1元,但你別忘了雞還在我手裡,而且我賣了11元,也就是說我不僅收回了我的投資1元,而且還賺了1元,你怎麼能說虧了1元呢。就算把投資的1元說成虧了1元,收回成本的時候你也應該+回來,於是+1(第一次交易)-1(追加投資)+1(收回成本)+1(利潤)=2元。
總評:歸根揭底,算錯的原因都在於違法了會計學中最基本的准則--「有借必有貸」。通俗的說:買賣一 次算一次交易行為!買賣必相應。
「9元賣出,10元買進」!並不是一次交易行為,要不然「8元買入」和「11元賣出」沒有上下也沒有因果關系,不能對應。所以題中交易行為有2次。不能隨便拆來拆去。即:
「8元買入, 9元賣出」=1
「10元買入,11元賣出」=1
這樣問題就簡單了把。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PS: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說明了日常經濟生活中最平常的現象。「頻繁的交易行為會增加交易成本」。當然交易成本始終都會存在,如何盡量減少這種現象是投資者和經理人考慮的事情。呵呵!另外為題中的人叫屈,如果知道11元能賣掉,還會賣給中間人嗎。這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也是么有辦法啊。有2句名言說得好!(其實是偶說的)
「世上一定有一個最適合我的新娘,但她在哪兒呢。」
「結婚是因為她可能適合我,離婚是因為她肯定不適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