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計算盈利是看「點」
舉個例子,比如歐元兌美元是1.2310,那麼波內動到了容1.2311就是波動了1個點,1標准手的情況下就是波動了10美金,如果此時你做多就是賺了10美金,如果你做了空,就是虧了10美金
⑵ 在外匯市場中利用利差進行無風險套利
實際上有很多不可預知因素:如戰爭突發事件等引起匯率大的波動,點內差巨增,甚至兩邊容打,重倉會暴掉的,輕倉賺利息則無意義。另外一些外匯經紀商的信譽問題,一年時間不算短啊,公司關門怎麼辦?而大的公司又不可能不收利息啊。這種方法能行的話,索羅斯巴菲特不早就幹了?為什麼巴菲特去年還虧了幾十億呢?
⑶ 利差交易是什麼意思 如何運用利差套利
利息套匯(Interest Arbitrage),又稱套利,是指投資者根據兩個國家金融市場上短期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同,從利率較低的國家借入資金,將其在即期外匯市場上對換成利率較高的國家的貨幣,並在那個國家進行投資,或直接將自由資金從利率較低的國家調往利率較高的國家進行投資,以賺取利差收益的一種交易。 根據是否對套利交易所涉及的外匯風險進行了抵補,套利可分為未抵補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和抵補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未抵補套利是指將資金從利率低的貨幣轉向利率高的貨幣,從而賺取利率差額的收入,但不同時進行反方向交易軋平頭寸。這種套利要承受高利率貨幣貶值的風險,具有投機性。 假設在國內,一年期國庫券的年利率為3%,而美國的一年期國庫券的年利率為5%,當時即期外匯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7.76人民幣/美元。如果以企業想將手頭上暫時閑置的資金100萬美元進行1年期的投資。那麼它現在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國內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購買國內的國庫券,那麼到期連本帶息可收到779.28萬人民幣。二是其將100萬美元投資於美國的國庫券市場,到期使連本帶息可收回105萬美元。這兩種投資選擇孰好孰差,就要取決於投資期滿時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即期匯率。如果匯率繼續維持在7.76的水平,那麼企業將從美國國庫券市場上的所得兌換成814.8萬元人民幣,那麼其將獲利35.52萬元。 然而,相隔1年,外匯市場上的匯率不可能仍然維持在原來水平上。還而言之,投資期滿時的即期匯率往往與進行投資時的即期匯率部一樣,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如果投資結束時的匯率為7.86人民幣/美元,即美元升值,這樣收回的美元投資(105萬美元)可兌換成825.3萬元人民幣。投資者除了獲得利息收入,還可以有一定的外匯收益。但是根據實際的外匯市場,一般情況下,利率較高的國家的貨幣往往匯率會下跌,而利率較低的國家貨幣匯率往往會上升。因此匯率下跌到7.42以下,那麼投資者將在美國市場上的收益兌換成的人民幣會小於其直接在國內進行投資的收益。 總而言之,未抵補套利由於匯率的不確定性,其結果也是不確定的。 抵補套利是指在較低的利率水平上借入一種貨幣,通過即期外匯交易將其兌換成利率水平較高國家的貨幣並用來投資以賺取利差收益。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在投資期間匯率變動的風險,這種套利通常與掉期交易結合進行,即從較高的利息收入中減去做掉期交易時買入現匯、賣出期匯所支付的成本,賺取一定的利潤。 假設,國內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是1美元=7.76-7.78人民幣,一年期的匯率預測為1美元=7.68-7.70人民幣,美國的一年期利率為5.25%,而國內的利率為3.06%。假定一外資企業在美國市場上買進現匯100萬美元,存放在美國銀行收取利息。同時賣出一年期期匯100萬美元,以防止匯率變動的風險。 掉期成本:買入現匯100萬美元,付出778萬元人民幣。賣出一年期期匯100萬美元,收入768萬元人民幣。掉期成本10萬元人民幣。 利息收支:利息收入 100×5.25%×7.68=40.32萬元,利息成本 778×3.06%=23.81萬元,這樣的話利息凈收益為16.51萬元人民幣。套利凈收入等於利息凈收益減去掉期成本,為6.51萬元。 由此可見採用抵補套利,即使在當前某種貨幣匯率情勢不看好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利率之間的差異進行套利,獲得一定的收益。
⑷ 為什麼對於貿易獲利的雙方而言,他們進行貿易的價格在兩種機會成本之間呢
如果貿易價格高於或者低於兩者的機會成本而進行交易的話,必有一方會獲益,一方會虧損。如果價格在兩者機會成本之間進行貿易的話,雙方都會從中獲益
⑸ 如何在交易中獲利
債券從個人定期持有到上市流通,是經濟發展的一種需要,因為允許流通,所以產生了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是通過債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資金,通過債券的買賣活動引導資金流動,有效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支持和推動經濟發展,是資本市場的核心和基礎,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債券市場的交易對象是作為資本商品的各類債券。因而債券市場也就成為資本供求的中心。
正因為如此,債券市場不僅和一般商品市場不同,而且,也和借貸市場不同,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徵。按照市場功能分類,可以將債券市場分為債券發行市場和債券流通市場。
債券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或「初級市場」,是投資者認購新發行債券所形成的市場。
債券流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已發行的債券通過買賣交易實現流通轉讓的場所。
投資者通過債券市場,可以買賣自己認為可獲利的債券,實現投資理財的最重要的目的。
債券交易簡介:
債券交易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准備階段和買賣階段。
(一)准備階段
准備階段包含三方面內容。
1.收集信息。進行債權的買賣,首先要收集相關的信息。
2.整理信息。在獲得大量充分可靠的債券信息資料後,接著進行信息的整理。把信息進行歸類、排序,去偽存真,以使自己對信息瞭然於胸。
3.選用信息。通過分析,選出可用的信息,使之成為自己進行債券投資理財具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二)買賣階段
目前我國辦理的債券買賣主要有兩種方式:自營買賣和委託買賣。
1.自營買賣
是指有價證券的經營機構用自己的資金從債券持有者手中買入債券,再向債券購買者出售。證券經營機構直接隨行就市與投資者交易債券,風險由經營機構自己承擔。
2.委託買賣
是指投資者通過證券經營機構進行買賣,證券經營機構充當買賣雙方的中介人,由證券商根據債券的出售人或購買入的委託,按其市場價格或者指定價格,代委託人買賣債券,成交後由交易機構向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有以下一些主要程序:
(1)開立賬戶。即證券買賣人在證券經紀商處開立委託買賣賬戶,成為證券交易中介機構的客戶。單位和個人都可開戶。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開戶時都必須填寫如下內容:委託交易方式。即選擇現貨交易還是期貨交易;經紀人通知客戶的方法;應遵循的其他營業准則。
投資者開立的賬戶有以下幾種類型:
現金賬戶:開立這一賬戶的客戶,當通過證券商買入債券時,必須在清算日或者清算日之前交清全部價款。
保證金賬戶:客戶在開立這一賬戶後,在購買債券時,券商將以契約的形式向其融通一部分資金。
聯合賬戶: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可以共同在一個交易機構開設一個賬戶。
(2)接受委託。投資者開戶後,如需要買進或賣出債券,即向證券經濟商發出委託指令,委託可以採取書面的形式或電話委託。
委託方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A.市價委託。客戶只是要求券商執行自己發出的買入或者賣出命令,經紀商的代表人就可以按照當時的叫價買入或者賣出債券。
B.限價委託。投資者按照自己滿意的價格,向經紀商發出包含最高價格或者最低價格的買入或者賣出指令,當交易價格與指令不相符時,經紀人不能執行買賣。
C.停止委託。在客戶購買某種債券已經取得部分贏利的情況下,如果擔心市場價格下跌,就可以要求經紀商實行停止委託。
(3)交割。交割是在債券買賣雙方之間進行,而不是在委託機構與購買者之間進行。
(4)過戶。對於不記名證券,投資者辦完交割手續以後,交易程序即告結束。
債券交易和股票交易一樣有風險,所以投資者在買賣之前要謹慎抉擇,千萬不要草率行事。
多關注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如市場利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貨幣政策、通貨膨脹以及國際間利差和匯率的波動都會影響債券市場價格。
債券買賣,賺或賠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態。
⑹ 什麼是利差交易
利差交易一般用在外匯市場上,是指利用兩市場的不同利率專水平進行一系列套利操作的屬的交易方式。
以低利率借貸的資金用於投資在證券或其他投資,以爭取更高回報。例如,投資者認為短期利率將維持在低水平,可能需要短期債務,購買長期債務資產。投資回報將是長期債務息率減去短期借款的息票。如果長期債務的價格下跌,由於利率上升,投資變得不那麼有利可圖。另一個例子是貨幣的套利交易,投資者以低息借入日元以購買歐元計價的投資項目,因其回報率較高。如果投資的回報率下降,或對日元的匯率不利,投資者可能會有損失。
⑺ 幾種利差套利操作介紹。
幾種套利方式簡介 利差套利操作對提高固定收益投資組合回報大有裨益。幾種常見的套利策略包括: 1、使用7 天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據或短期融資券; 2、使用7 天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 3、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之間的信用利差套利。 限於市場流動性,目前的信用利差套利在實現上存在一定障礙,但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套利操作的交易成本必然逐步降低,可行性也會逐漸增強。
套利策略損益分析 幾種套利方式中,使用 7 日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的方法,回報較為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使用7 日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或買入短期融資券的套利方式,在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央票流動性要好於短期融資券,信用風險也小於短融,收益也略低。信用利差套利在幾種套利方式中收益較高,此外情景分析還表明:假定利差不變,當收益率曲線上移時該套利操作回報上升。 幾種套利方式簡介 本文關注的重點主要是當前市場環境下存在一些套利機會。在市場收益率普遍較低的情況下,恰當運用套利機會將對提高投資組合收益有所幫助。盡管本文討論的某些套利策略受市場流動性所限,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障礙,但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套利操作交易成本必然逐步降低,可行性也會逐漸增強。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據的套利操作
從目前的市場利率看 7 天回購利率和央行票據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利差;1Y期央行票據和7 天回購的利差約為50~55bp;3M 期央行票據和7 天回購利差大約在35~40bp。可以在交易日T 進行7 天正回購融入資金,並用融入的資金購買央行票據;在交易日T+7 賣出央行票據獲得資金,並用此資金支付7 天正回購的本金和利息。該方法不佔用資金,但會佔用現券,即在交易日T 進行正回購融資時,套利操作人手中必須持有可以作為抵押券的現券。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短期融資券的套利操作 套利操作方法與上相同,只不過在交易日T 買入短期融資券,而非央行票據。由於短期融資券收益率比同期限央行票據高,此方法可獲得較高收益;但應注意的是短期融資券流動性較央行票據略差,套利操作風險也相應較高。投資者在進行套利操作時應選取信用評級高且流動性好的短融。另外,06 年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有較大幅度提升,相應券種二級市場收益率也有較大提高,與當前回購利率利差較大,選擇此類券種進行套利操作獲利更高。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的套利操作 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年化收益率較為穩定(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7 天年化收益率在1.9%~2.0%之間),與7 天正回購利率利差穩定,且無申購贖回手續費;套利回報較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但需要指出的是,贖回貨幣市場基金時,資金到帳日和贖回申請日之間可能相隔2~3 個工作日;而且基金管理人有權拒絕或暫停基金投資者的申購申請。
圖1:7 天正回購和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 / 申購貨幣市場基金)套利策略流程圖
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之間的信用利差套利 期限相近但發債主體資信等級不同的債券之間存在信用套利機會,例如期限相近的短期融資券和央行票據。以剩餘期限在1 年左右的短期融資券和央行票據為例,其利差在60bp 左右;可構建如下的套利操作:
交易日 T,進行7 天買斷式逆回購融入央行票據,立即將融入的央票賣出,再用賣出央票獲得的現金購買短期融資券,對短期融資券進行正回購操作,以融入的資金覆蓋買斷式逆回購的融券成本;若上述交易均在1 日之內完成則基本不佔用資金和現券。交易日 T+7,買斷式逆回購到期,買入央票,完成買斷式逆回購交易,獲得現金用於覆蓋買入央行票據的成本;正回購到期,支付交易對手本息,獲得短期融資券,立即將其賣出,並用獲得現金覆蓋完成正回購交易須支付的本息。套利操作流程圖如下。圖2: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套利操作在交易日T 的流程圖 圖3: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套利操作在交易日T+7 的流程圖
⑻ 為什麼「利差交易」可以獲得利潤
一旦完成了這一交易,你就將會獲得差額。該投資策略不過只是"強化"了對杠桿作用的使用而已。 非拋補利率平價(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縮寫為:UIP)理論說明,以不同貨幣計價的可比的金融資產的預期回報率都應該是相等的。因此,我們應該會想到,低收益貨幣升值的金額與回報差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我們有著壓倒性數量的經驗證據都可以反駁非拋補利率平價理論。 2011年的論文《外匯風險溢價的屬性(Properties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Premiums)》的作者們試圖為有關非拋補利率平價的難題提供答案,從而為利差交易的存在提供一個經濟學原理的解釋。他們用超過20年的時間研究了6個主要的外匯交易市場。以下是對他們的研究結果的摘要: * 風險溢價解釋了利差交易的成功。 * 隨時間變化的超額回報是對貨幣風險及利率風險兩者的補償--高利率的貨幣通常會在國內消費增長水平低(比如2008年)時貶值,而在同等條件下,低利率貨幣會升值。 * 金融和宏觀經濟變數是外匯風險溢價的重要驅力。 * 預期超額回報率與全球風險規避相關。在全球市場處於不確定性以及較高的資金流動性受約束的時期,投資者們會要求高收益貨幣產生更高的風險溢價,並接受低收益貨幣的較低(或負)的風險溢價。這支持了利差交易中風險溢價的"尋求高質量(flight-to-liquidity)"和"尋求流動性(flight-to-liquidity)"的說法。 * 預期超額回報是與美國的經濟現狀周期相反的。 該論文的作者們總結說:"外匯交易風險溢價是由全球風險認知與宏觀經濟變數以一種符合經濟直覺的方式推動的。"這些研究發現與針對利差交易所進行的其它研究的結果相一致,為表明了利差交易的存在及其成功的原因的大量研究又增加了一項證據。
⑼ 幾種利差套利操作介紹
幾種套利方式簡介 利差套利操作對提高固定收益投資組合回報大有裨益。幾種常見的套利策略包括: 1、使用7 天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據或短期融資券; 2、使用7 天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 3、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之間的信用利差套利。 限於市場流動性,目前的信用利差套利在實現上存在一定障礙,但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套利操作的交易成本必然逐步降低,可行性也會逐漸增強。 套利策略損益分析 幾種套利方式中,使用 7 日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的方法,回報較為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使用7 日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或買入短期融資券的套利方式,在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央票流動性要好於短期融資券,信用風險也小於短融,收益也略低。信用利差套利在幾種套利方式中收益較高,此外情景分析還表明:假定利差不變,當收益率曲線上移時該套利操作回報上升。 幾種套利方式簡介 本文關注的重點主要是當前市場環境下存在一些套利機會。在市場收益率普遍較低的情況下,恰當運用套利機會將對提高投資組合收益有所幫助。盡管本文討論的某些套利策略受市場流動性所限,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障礙,但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套利操作交易成本必然逐步降低,可行性也會逐漸增強。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央行票據的套利操作 從目前的市場利率看 7 天回購利率和央行票據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利差;1Y期央行票據和7 天回購的利差約為50~55bp;3M 期央行票據和7 天回購利差大約在35~40bp。可以在交易日T 進行7 天正回購融入資金,並用融入的資金購買央行票據;在交易日T+7 賣出央行票據獲得資金,並用此資金支付7 天正回購的本金和利息。該方法不佔用資金,但會佔用現券,即在交易日T 進行正回購融資時,套利操作人手中必須持有可以作為抵押券的現券。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買入短期融資券的套利操作 套利操作方法與上相同,只不過在交易日T 買入短期融資券,而非央行票據。由於短期融資券收益率比同期限央行票據高,此方法可獲得較高收益;但應注意的是短期融資券流動性較央行票據略差,套利操作風險也相應較高。投資者在進行套利操作時應選取信用評級高且流動性好的短融。另外,06 年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有較大幅度提升,相應券種二級市場收益率也有較大提高,與當前回購利率利差較大,選擇此類券種進行套利操作獲利更高。 ·使用質押式正回購融資,同時申購貨幣市場基金的套利操作 由於貨幣市場基金年化收益率較為穩定(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7 天年化收益率在1.9%~2.0%之間),與7 天正回購利率利差穩定,且無申購贖回手續費;套利回報較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但需要指出的是,贖回貨幣市場基金時,資金到帳日和贖回申請日之間可能相隔2~3 個工作日;而且基金管理人有權拒絕或暫停基金投資者的申購申請。 圖1:7 天正回購和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 / 申購貨幣市場基金)套利策略流程圖 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之間的信用利差套利 期限相近但發債主體資信等級不同的債券之間存在信用套利機會,例如期限相近的短期融資券和央行票據。以剩餘期限在1 年左右的短期融資券和央行票據為例,其利差在60bp 左右;可構建如下的套利操作: 交易日 T,進行7 天買斷式逆回購融入央行票據,立即將融入的央票賣出,再用賣出央票獲得的現金購買短期融資券,對短期融資券進行正回購操作,以融入的資金覆蓋買斷式逆回購的融券成本;若上述交易均在1 日之內完成則基本不佔用資金和現券。交易日 T+7,買斷式逆回購到期,買入央票,完成買斷式逆回購交易,獲得現金用於覆蓋買入央行票據的成本;正回購到期,支付交易對手本息,獲得短期融資券,立即將其賣出,並用獲得現金覆蓋完成正回購交易須支付的本息。套利操作流程圖如下。圖2: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套利操作在交易日T 的流程圖 圖3:央行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套利操作在交易日T+7 的流程圖
⑽ 怎樣進行有效的交易才能盈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弄明白交易盈利的基礎和方法。以裸K交易法為例:
裸K交易的由來和依據:裸K交易者在進行交易分析時,認為所有技術分析指標,是對市場價格運動已經形成的盤面的復述,而非提前預知的行為數據。
裸K交易的流派里,交易者相信所有的利多或者利空信息,早已被有能力提前知道的人或者機構消耗過後,體現在已經形成的一根根K線上面。已經形成的K線是結果,而非起因。起因我們無法預知,也不重要。
圖文來自知乎用戶@喬希拉格
然而單憑裸K交易獲利的人,背後都有一套成熟的價格行為(Price Action)判斷系統,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方法,它是邏輯,是市場本質,是價格移動背後人性及情緒力量的博弈。
所以裸K交易,在交易領域里,是依靠K線本身作為分析理論,價格行(Price Action)為分析依據來進行交易決策。從而不依賴任何交易指標的交易方法。
人在處於緊張狀態時,人性的決策制定和行為的可預測性大大提高,一般會表現得更加不顧一切,更加充滿緊迫感。這恰恰是裸K交易背後價格行為的研究本質——供需失衡。
供需失衡實際上不一定意味著一方的數量多,一方的數量少,而是絕望和緊迫感的失衡。
試想,在海灘上,遊客的行為,位置,行走路線,基本上我們是無法預知的。但是當突然拉響海上紅色警報,不管是海嘯,還是鯊魚來襲……此時他們的行走路線開始變得容易預測。這就是裸K交易價格行為分析的理論基礎。
裸K交易能盈利的人,根本基於2點。
①反弱勢
②反被套交易者
在市場交易中,場內交易者清楚知道你的進場位置和止損位。弱勢的對手盤(套牢訂單)是價格推送的燃料,他們的止損訂單或爆倉強平訂單,都會成為價格短時間內反向運動的強勁力量。裸K交易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反弱勢交易。
找出弱勢,找出被套交易者,反弱勢入場,讓自己的訂單成為觸發圈套訂單流的一部分,讓被套交易者成為價格推送的燃料(多頭的離場訂單,是空頭的燃料,空頭的離場訂單,是多頭的燃料),從而高概率的從中獲利。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價格行為邏輯,要完全理解並掌握運用到實戰交易中,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你真正理解了價格行為,通過訓練,掌握了它,你再去看外匯、A股、期貨、乃至數字貨幣……任何交易圖表K線,慢慢的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角度和視野。
散戶往往是趨勢運動的反向指標。這也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為何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原因。願所有人都能走在最貼近市場本質的道路上。避免自己的訂單成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