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論戰黃金

論戰黃金

發布時間:2021-05-08 07:11:27

黃金非貨幣化的有關爭論

在西方國家,黃金非貨幣化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隨著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和凱恩斯經濟學的問世回而產生答了。60年代初發生第一次美元危機,以美國經濟學家R.特里芬的觀點為代表,黃金非貨幣化形成思潮。70年代中後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牙買加協議》宣布廢除黃金的世界貨幣職能後,黃金非貨幣化遂成為西方國家有關黃金貨幣作用理論問題的主流。但主張黃金再貨幣化的觀點仍時有反映,主要是擔心國際儲備多元化與分散化失卻了黃金的自動約束,會導致世界貨幣無限制增長,從而引起世界性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頻繁變動;但同時也考慮到恢復金本位制的現實可能性不大,因而只是希望維持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再度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在西方國家學術界黃金非貨幣化已成定論。
在中國,學術界關於黃金非貨幣化問題存在著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已不再是世界貨幣,而且不再是決定貨幣匯率的主要因素;另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實際上只是被人為地非貨幣化,盡管如此,它仍然維持其世界貨幣地位,在不遠的將來還有可能發生黃金再貨幣化。
雖然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已不具有明確的貨幣職能,但仍是各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黃金非貨幣化仍是現實。

Ⅱ 辯論主題:書中自有黃金屋。正辯:書中有黃金屋。反辯:書中沒有黃金屋; 給我一點反辯教材!謝謝了!

膚淺!樓上的,你們知道這個黃金屋的真正含義么?它指的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質上的!我覺得出題的人也很膚淺,一個是要拿精神上的去辯,一個又要拿物質上的去辯。

Ⅲ 辯論 "是金子不一定發光" 急求

「我已經不相信『是金子就會發光』這句話,因為地太深了,很多金子都會變成古董,所以還是需要折騰。」本報記者郭延冰攝

人物

楊黎,1962年生於成都,1986年和周倫佑、藍馬等創辦《非非》,1990年,和藍馬、何小竹、吉木狼格等出版《非非作品稿件集》,創作長詩《非非1號》。2001年,創辦「橡皮先鋒文學網站」,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燦爛》。

記者手記

2001年1月23日創辦的「橡皮網」一定會像「非非」一樣載入史冊,它是詩歌愛好者在網上最初的殿堂———楊黎這樣認為,但是這種觀點不妨礙他在2004年5月的時候把橡皮網關閉。

為什麼要關呢?「如果繼續辦下去,那就是把它當一個事業來做了,詩人怎麼能把這個當事業呢?

寫詩才是一個詩人的使命。「眼前這個說話帶有濃厚四川腔、言語間顯得非常縱情酒色的男子如此這般解釋。

除了寫詩之外,楊黎堅持得最久的大約就是寫博客了。按他的說法,在「博客」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他就已經在開始寫了。

最早的形式是在橡皮網每天寫3000字的小說,接著是開了一個名為《早課》的帖子,每天寫一首詩,寫了40多天。

「博客」出現之後,他開始把詩、隨筆與日記貼到博客里,每天有幾千的點擊率。實踐發現,詩歌的點擊率不高。

高中生把《鼠疫》刷在牆上

在2001年11月之前,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今天》。我接觸到的第一本詩歌刊物是在1978年,當時成都的幾個中青年詩歌愛好者辦了一本《野草》,展示給公眾的方式把詩歌張貼在街頭。

我和幾個高中同學莫名其妙地愛上了文學,對於我來說,童年期和文學之間發生的惟一一點關系是看了有限的幾本小說。1980年,我開始認真寫詩,6月份的時候我和朋友都寫出了讓我們自己高興很久的詩,所以我們開始籌備辦一本詩歌刊物。

加繆的《鼠疫》是我在70年代偶然看到的一本灰皮書,一讀便很喜歡,所以我們的詩刊就取名叫《鼠疫》了。我們把稿子交給一個朋友,他的姐姐是打字員,她從1980年的10月打到第二年的2月,才艱難地幫我們出了10本。

我們這一群高中生和外界根本沒有什麼交流,就是這少得不能少的幾本都不知道該拿來干什麼。一天早晨,我們幾個人偷偷地把《鼠疫》貼在成都春熙路的新華書店門前。第二天上午10點,我偷偷跑去看,看到有二三十個人圍在那兒看,我都不敢走近,深怕被別人認出來。我們在刊物上留下了一個同學的地址,希望別人來信和我們聯系,竟然還真的接到了很多來信,而且寫信的人都比我們大,他們不知道寫這些詩的是一群高中生。

《鼠疫》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不過是一群少年做了一場文學夢而已,我之所以對它還有興趣,是因為它完全和「朦朧詩」不一樣,它的出現也和北京的《今天》沒有任何關系。

我發表在《鼠疫》上的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惠特曼的影響,1979年初我在書籍自由交換市場遇到駱耕野,他願意拿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交換我的《中國新詩選》,我到他家去取書,他給我看一本書頁已經發黃的《草葉集》,我坐在他家門口讀得不忍釋手。

三輯詩刊三種創作方向

1984年,在全國各地共青團的領導下,成立了很多青年組織。四川省委下面也已經成立四川省智力開發工作者協會和四川省青年經濟工作者協會。周倫佑的哥哥周倫佐當時就是在省智協辦公室工作。

周倫佑和萬夏是我最早接觸到的詩人,在1983年之前我已經寫出了一些詩,但都是自己刻印了給幾個朋友看,他們都是在朋友家看到我的詩之後來找我的。我向周倫佑建議辦四川省青年詩人協會,因為我覺得我們這些詩人都是分散的個體,需要有個組織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這件事情很快談成,詩協掛靠在智協的下面。

我和萬夏決定自己辦刊物,名字就叫《現代主義同盟》,後來改名叫了《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在這期間,全國范圍內已經出現了很多詩歌刊物,各地的詩人之間也有了廣泛的交往,但是從來沒有整體亮相過,包括那個時候韓東、於堅在南京辦的《他們》也都屬於是流派型刊物,《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則雲集了全國的青年詩人。

《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把同時代的三種詩歌態度和創作方向都編輯在一起:一輯是「朦朧詩」,收錄了七八個朦朧詩人的作品,以《結局已開始》命名,寓意很明顯;第二輯是以江河、楊煉、石光華、宋煒、海子為代表的史詩派,以海子的《亞洲銅》命名,這個名字不含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因為它具有強烈的東方文化意識。

除此之外,就是我們「第三代」。這本刊物清晰地將第三代確立為80年代一個流派,其實,第三代根本就不是一個純粹的流派,詩歌也不存在什麼第幾代一說,只不過是大家被強行拉在一起,來一個整體亮相罷了。

販賣愛情的「Y咖啡」

成都人都知道,四川話里Y的發音代表的含義是「不正經的」和「歪門邪道的」,1985年冬天,我和萬夏在成都西大街18號開了一間名叫「Y咖啡」的咖啡店,起名的人是石光華。

西大街18號是我們詩歌圈子經常開會的地方,駱耕野跟我說他有一張書店的營業執照,要我幫他開一家書店,他跟我說這個話的時候已經是12月了,我們必須得趕在第二年的元旦開張。書店的裝修是萬夏來做的,因為他從小就會畫畫。我們在裝修的過程中,發現這間房子完全可以在晚上利用起來,開一間咖啡館,因此咖啡館的成本幾乎為零。

書店白天開張,咖啡店晚上開業。書店的生意並不怎麼好,但是咖啡店的生意卻好得叫人大吃一驚,房間里的三張桌子基本上天天都是滿的,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還得在外面多擺兩張桌子。

咖啡店賣得最好的是「愛情咖啡」,味道苦不堪言,實際上是由咖啡和苦丁茶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但這種咖啡每天晚上都能賣20多杯。喝「愛情咖啡」的基本上都是女性。有時候,那些女性問男服務員說:「你們認為這就是愛情嗎?」這時我們的男服務員就會坐到她們身邊,叫她們幫他叫一杯同樣的咖啡,和他們探討愛情和人生問題。

咖啡店常常會迎來一些詩歌圈的朋友。有一天咖啡店裡來了一個客人,說是找萬夏的。那個時候《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已經出來好幾個月了,我對他說我是楊黎,以為他會知道我是誰,結果他根本不記得這個名字。我的一個朋友看出來我很失望,就對他說,楊黎是《怪客》的作者,他才恍然大悟的樣子,還背了我的一首詩,極大地滿足了我作為一個剛剛出道的青年詩人的虛榮心。

「非非」中找不到最好的朋友

1986年之後,各種詩歌刊物像雨後春筍一樣四處涌現,「非非」是在這個大背景之中出現的,我對「非非」的感情很復雜,甚至很多時候我不願意承認自己屬於「非非」。

第一次聽到「非非」這個有幾分甜軟和矯情的詞,我就覺得很不習慣。那時我剛剛新婚不久,周倫佑給我寫了一封信要我趕快去西昌,說有重大的事情商議。

我與妻子坐了一夜的火車,聽到「非非」這兩個字從周倫佑嘴裡吐出來的時候,我感到一陣發冷。

「莽漢」聽起來像小地方的男人,「非非」像小地方女人的名字。周倫佑是一個喜歡把事情講得玄虛的人,他說這兩個字是他夢里出現的。我是一個不善於反對別人的人,也沒法反對周倫佑和藍馬兩個人。

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說,我有我的私心:在我抽屜裡面藏著幾首寫好了很久的詩,我覺得它們馬上就要影響中國了,但是我找不到發表的地方,更加捨不得隨便拿給別人看,因此我加入「非非」實際上是有非常單純的實用主義目的的。

「非非」第一次印刷了1000本詩刊,第一期詩刊中收錄了東北一個名叫邵春光的《青春的證明》,這首詩的內容就是說他賣血辦詩歌刊物,後來說來說去就變成了「非非」辦雜志沒錢,只好賣血來籌經費。

其實,喜歡詩歌的人都會更喜歡《他們》,包括我自己也是更認同韓東和於堅,當時在「非非」之中,我找不到最好的朋友,也找不到最認同的詩人,但是「非非」卻因為有效運作而出盡風頭,譬如刊物出來之後應該怎麼寄、寄給誰都有講究。

首先,「非非」拉了很多人加入進來,它的成員人數是非常多的。第二,「非非」

帶有強烈的理論色彩,在那個時期,詩人們不專心寫詩,卻去談易經、文化、巫術、氣功,我最早讀到藍馬的《語言作品中的語言事件及其集合》是在「非非」第二期刊物,當時這篇文章隨著「非非」風靡中國詩壇。

詩歌刊物在80年代的確對中國詩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一個真正的詩人需要這些嗎?我的代表作在1986年以前就已經寫完,辦刊物的目的是要「亮劍」,不然別人怎麼會知道你呢?我已經不相信「是金子就會發光」這句話,因為地太深了,很多金子都會變成古董,所以還是需要折騰。

口述:楊黎

采寫:本報記者劉晉鋒

Ⅳ 李嘉圖如何看待金價論戰

"金價論戰"發生在18世紀末。英國由於對拿破崙的戰爭處於財政困境,政府利用大量發行銀行券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引起金價上漲,銀行券貶值。李嘉圖在《晨報》上匿名發表了《黃金價格》引起了所謂"金價論戰"的論戰。論戰分為"金屬派"和"反金屬派"兩方,李嘉圖是金屬派的首領,他以貨幣數量論為依據,認為金價上漲的原因是銀行券發行過多,從維護工業資產階級利益出發,要求有一個穩定幣值的貨幣制度。

Ⅳ 虛擬貨幣和黃金的辯論觀點

一、虛擬貨幣的定義
虛擬貨幣本指非真實的貨幣.
在虛擬跟現實有連接的情況下,虛擬的貨幣有其現實價值.知名的虛擬貨幣如騰訊公司的Q幣,Q點、盛大公司的點卷,新浪推出的U幣米票(用於iGame游戲),俠義元寶(用於俠義道游戲),紋銀(用於碧雪情天游戲).
二、虛擬貨幣的種類

如果不算上銀行系統的電子貨幣,網路虛擬貨幣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類是大家熟悉的游戲幣.在單機游戲時代,主角靠打倒敵人、進賭館贏錢等方式積累貨幣,用這些購買草葯和裝備,但只能在自己的游戲機里使用.那時,玩家之間沒有「市場」.自從互聯網建立起門戶和社區、實現游戲聯網以來,虛擬貨幣便有了「金融市場」,玩家之間可以交易游戲幣.
第二類是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訊工具服務商發行的專用貨幣,用於購買本網站內的服務.使用最廣泛的當屬騰訊公司的Q 幣,可用來購買會員資格、QQ秀等增值服務.
三、真實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區別

第一個特點:價值形成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價值基礎不同,前者代表效用,後者代表價值.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它所「等」之「價」,語言上雖稱為價值,但實際上是指效用.而虛擬貨幣代表的不是一般等「價」之「效」,而是價值本身.
虛擬貨幣不是一般等價物,而是價值相對性的表現形式,或者說是表現符號;也可以說,虛擬貨幣是個性化貨幣.
第二個特點:貨幣決定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由央行決定,虛擬貨幣由個人決定.
反映到貨幣決定機制上,真實貨幣由央行決定;而虛擬貨幣市場(如股市、游戲貨幣市場)是由央行之外的力量決定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經濟學中有人把股票市場稱為虛擬貨幣市場,把股市和衍生金融市場形成的經濟稱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的本質是以個體為中心的信息經濟.
第三個特點:價值交換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的價值轉換,在貨幣市場內完成;而虛擬貨幣的價值轉換,在虛擬貨幣市場內完成.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價值交換,通過兩個市場的總體交換完成,在特殊條件下存在不成熟的個別市場交換關系.因此可以說,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處於不同的市場.
有人擔心游戲虛擬貨幣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這是由於他不了解虛擬貨幣的市場交換機制,把貨幣市場與虛擬貨幣市場混為一談了.正如商品市場的供求失衡,不能直接導致貨幣市場的供求失衡,而一定要通過在總體市場上增發貨幣才能導致通貨膨脹一樣;虛擬貨幣市場上的供求失衡,也不能直接導致貨幣市場的通脹.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形成了統一的虛擬貨幣市場.目前股市是統一市場,而游戲市場還不是這樣.
舉例來說,某種游戲虛擬貨幣與人民幣的比值,最初可能是80萬比1,隨後可能變化為800萬比1.也許今天能夠購買一座城堡的虛擬幣,到明天也許就只夠買一隻戰斧了.這種現象確實可能發生;如果虛擬貨幣形成了統一市場,也確實可能對貨幣市場形成壓力,問題是,現在並不存在這樣的統一市場,游戲幣的發行主體相互獨立,且不具備金融主體的地位,更談不上在金融市場水平與貨幣的交換.而且更主要的是,無論是基礎貨幣還是增值貨幣,貨幣量(M)和貨幣價格水平(V,即流通速度)都沒有因此發生變化,因此不能認為會出現貨幣膨脹或緊縮.
對於當前的游戲幣貶值現象,寧可解釋為作為增值服務的某一游戲的服務條件發生了變化.由於游戲者水平的普遍提高或游戲者數量的增多,對虛擬幣的需求增加,所涉及服務的價格及虛擬幣的價格水平有所下降.由於這種服務供求條件的變化,導致服務價格的下降.這是一個實體商品市場就可以解釋的現象.

Ⅵ 辯論賽:A黃金更適合收藏B黃金更適合交易,我是A方一辨,麻煩寫一份2

從古至今黃金都是保值收藏的硬通貨,其價值一直都是相對穩定上升的,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泡沫經濟提升了經濟發展但是也導致物價上漲,錢不值錢的境地,這個時候黃金收藏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投資項目,不是你是保值還是後期的上升都可以獲得收益,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

Ⅶ 我們要舉行辯論賽,金融危機下黃金比信心更重要,我們支持這個觀點,還希望高手多多幫助,詳細

以這個論點出發,有很多方式,比如從古至今黃金在哪裡都是硬通貨。再有從實用性上延展。 既然你選擇了這個觀點,就要盲目維護這個觀點了。黃金美麗好看、密度強、稀有等都是題材。

Ⅷ 辯論賽的題目:未來十年,黃金是應該標配還是超配正當和反方的觀點

辯題有點不明確呀,黃金標配 黃金超配什麼意思? 黃金只是物品,不能成為句子的主語呀。。。
我猜應該是 未來十年,黃金對群眾而言應該是標配還是超配吧?
標配:
1、當下群眾的經濟水平分析,我國當前經濟水平的增長速度,預估10年後群眾的經濟水平。。。
這辯題好像沒什麼好打的。。。

Ⅸ 辯論「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急呀……

金子,能夠永存的東西,但人不是永存的。

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就算你是鑽石,也會很快的淹沒在污泥和亂石中。

能被發現並使用的絕對是少數。沒有被利用的金子,和頑石沒有區別。

因為你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是金子,更不是鑽石,你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只有那些外表破損一點,甚至破裂為幾塊的的石頭,才有可能別人發現。

如果你是金子,至少你自認是金子,那就臨時犧牲一點什麼,比如時間,優越的條件,去為了自己的光芒而奮斗吧。

如果你是金子,但你不認為自己是,那麼就不要亂動,否則發現了會被當成黃銅一通亂用,然後丟棄。

金子不一定會發光,發光的也不一定都是金子。

能不能發光,並不在於你是否是金子,而在於你的能量,你釋放的能量。
要不要發光,則完全取決於你的態度。

低調。。低調。。。我無法高調,所以只好低調。。。。 所以我只能是頑石。。。也許裡面。。。。

就是頑石。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但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如果發光的一定是金子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發光叫做金子的「確定性徵兆」,所謂確定性徵兆,就是指如果A出現則必定有B,而每次有B時則必定A現象會出現。我們常常會問一個問題:100O只白天鵝飛過,第1001隻是什麼顏色的呢?一定是白的嗎?不,還是黑白的幾率各50%。因為這是一個獨立事件,前面的1000隻並不能成為第1001隻的確定性徵兆,所以有很多被我們稱為經濟學規律的東西,事實上並不是真正的規律。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幾乎都出現了一個小陽春現象,從銷售中的價跌量升進一步演化為量價齊升。在今天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冬中,這樣一個小陽春現象的出現,無疑是讓人非常振奮的。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將這件事形容為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一個強有力的象徵,並廣泛加以宣傳,這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增強信心的作用。

可是,如果讓我們真的去深入了解一下這件事情背後的動因的話,我們的心情或許會沉下去很多—正所謂菩薩慧因,凡人慧果。在很多情況下,同一個結果並不一定代表著同樣的原因!

的確,當經濟發展處於順境的時候,房地產需求量的上升,通常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大眾財富的溢出效應。也就是說,做實業的人在自己的實業上真正賺錢了,而且錢已經多到在充分滿足實業上擴大再生產的需要的同時,尚且有一部分盈餘。這時候實業領域的從業者們,就會將資金投入到房地產這些資產領域來,這是一種宏觀經濟的良性循環狀態。但在另外一種狀態下也會出現房地產需求的上升,而且這種上升常常會更加強烈:這就是在經濟發展處於逆境的時候,當實業家們覺得繼續做下去沒有希望的時候,他們多數會選擇從實業領域退出,從而將退出後的資金轉投到他們認為更保值更安全的領域。什麼領域更安全呢?在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看來,房產是最具保值能力的實物資產。這種心理現象我們將其稱為:亞洲人的置業偏好。如果通俗一點說,那就是猶太人更信貨幣,而我們中國人更信「磚頭」或者說更信「瓦片」。正是由於這種置業偏好的存在,使得我們中國人在兩種情況下都會表現出強烈的購房意願:一是當我們從實體經濟中真正賺到錢的時候;二是當我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實體經濟徹底不抱希望的時候--那現在到底是出現了那種情況呢?

我們在東南沿海省份做調查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實體經濟的老闆們,聽說我是做房地產顧問的,他們都會向我咨詢房地產下半年的走勢,這時候我總會問他們一句話:您是做什麼的?您覺得您所從事的行業下半年走勢會怎麼樣?雖然大家所從事的行業各不相同,但對下半年的看法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不看好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比如有人說:我是搞造船的,這個行業下半年是肯定不能做了,所以咱們別說造船的事兒了,還是多說說房地產吧。下半年我想轉投房地產了,多買幾套房放著,風險總小過去做造船!還有一種說法則更為典型:現在想想以前搞紡織辦工廠真是太傻了,搞了半輩子太悟出一個道理來—辦廠是低層次的活,資本運作才是高層次的事。今後要麼做股票搞金融,要麼投資房地產。總之一定要把錢放在那些可以迅速變現的地方,千萬不要辦工廠,那是最累最笨的辦法!

如果一兩個人這么想沒有問題,如果大家都這么做問題可就大了。資本運作的確比做實業來得更高檔,但是一切資本運作和金融投資都必須基於實體經濟這個基礎。資本運作的實質就其最終效果而言,無非是通過對高端資源投向的調控,來達到調控低端實體生產的目的。所以對於前線打仗的士兵而言,我們的確需要一批人在司令部里指揮我們,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但如果大家都回到司令部去搞指揮工作去了,弄得前線沒了人,司令部也就沒了運作的必要。從這種意義上講,這些原有的實業家們最近思想境界的「提高」,對於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可真不是什麼好消息。

看看現在用電量的數據,再看看我們現在海關進出口的數據,我們就不難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現在的實體經濟沒有復甦,實體經濟的困難並沒有過去。這輪樓市小陽春,絕不是實體經濟的財富溢出效應,其真正的原因,恰恰是由於許多實體經濟的從業者對未來發展信心的喪失。這種信心喪失後他們選擇了退出,退到他們認為相對最安全的投資領域,最具代表的就是房地產。很可惜,這種所謂的安全性也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理解。

我們現在在討論著通脹和通縮的兩種可能性,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也正在進行著通脹與通縮的兩種辯論,其實這兩種結果都不太可怕。尤其是通脹,如果真的能適度出現的話,那對於我們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反而是件好事情。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很多經濟學家都把這輪的房價上漲看成通脹到來的先兆。其實房地產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品,它更是一種資產。最近這幾個月來各種資產價格都在上升,不光房產,黃金、股票、石油都是如此。但與此同時,我們的CPI和PPI都在下降,這在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一個既不是通脹也不是通縮的第三種判斷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叫滯脹--這是一種非常難以解決的經濟死結。它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來源於企業家對實體經濟信心的喪失,和由此產生的對資產投機的熱衷,所以當經濟真的好的時候,資產價格會上升;當經濟真的不好的時候,資產價格也會上升。正如同一個商人去店裡買金子,其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他真正賺到了錢,二是要應對戰亂。所以我們說同樣一個現象,並不能說明一定是基於同樣的原因—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但是閃光的卻未必是金子!

Ⅹ 辯論是金子總會發光,我是反方二辯:是金子不一定會發光,求幾個能有力打擊對方的問題

1、「金子」本身不一定要「發光」,自已不想發光,就不會「發光」(例子就是很多厭世的人才,不想做事,也有些是「看破給塵」的人、經歷過「大風浪」的人,他們對「發光」不感興趣); 2、就算「金子」想「發光」,需要時機和機會,(也需要「世道」,(例子:很多「懷才不遇」的人,還有就是受社會制度的影響,如晚清的譚祠同、梁啟超他們,一肚子熱血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出力,結果還是「發不了光」)。 3、「金子」要「發光」必需是「有正確的路子發光」,(例子:很多的罪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個「人才」或者說就是「金子」,但走錯了路,結果是「毀光」,而不是「發光」)

閱讀全文

與論戰黃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謝克對人民幣匯率多少 瀏覽:354
看看貨幣基金 瀏覽:424
安泰豐貴金屬投資公司58同城 瀏覽:162
股票價格還有負的嗎 瀏覽:825
丹麥對人民幣匯率計算器 瀏覽:867
中國農業銀行外匯轉帳 瀏覽:214
今天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50
南京商廈古今內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1000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