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機構資本和流動性抵禦風險的能力如何體現
資本流動性比率指標是在側重資產管理方針下,商業銀行衡量流動性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比例越高,表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越小,但同時也意味著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計算公式為: 1、人民幣指標、本外幣合並指標: 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25% 2、外幣指標: 外匯各項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外匯各項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60% 流動性資產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可變現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人民銀行存款、存放同業款、國庫券、1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凈拆出款、1個月內到期的貸款、1個月內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其它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的證券。 流動性負債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到期的存款和同業凈拆入款。 2.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 計算公式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指標釋義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按照《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及《關於推進和完善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03]22號)文件)及相關法規要求執行。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貳』 商業保險有必要買嗎
普通人應該買保險,小老百姓承受風險的能力低,一旦生活中遇到突然事件,無權無勢的小老百姓是很難抵禦風險的。
所以一定要重視保險,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完善好保險體系,以增強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
下面奶爸就來教教大家如何去選購適合自己的保險:《不同年齡階段,如何正確購買保險?》
一.保險的作用是什麼
1.保險是家庭的屏障
當自己和家庭生活出現重大事故變更的時候,保險這一道屏障,可以保障家庭原有的生活質量不被破壞。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保險這道屏障顯得更重要。
2.保險能規避風險
世衛組織調查顯示,面對各類重大疾病,僅20%的患者能存活10年以上。
況且重大疾病的治療花費是巨大的,少則8萬10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
3.保險能抵制通貨膨脹
購買某些理財型保險的收益是相對穩定度的,有些產品採取保額逐年遞增或養老金逐年遞增的方法,基本上可以抵消通脹。
二.普通人該買哪些保險
1.重疾險
重疾險是保障重大疾病的保險,當被保人罹患合同約定的疾病,且達到保險公司賠付條件後,可以從保險公司那一次性獲得一大筆錢。
一個人患重疾,對於這個家庭的打擊是沉重的,如果沒有重疾險的高額賠付金,實在是很難。
2.醫療險
醫療險帶有報銷性質,是作為醫保的補充存在。
醫保對起付線、封頂線和用葯目錄等等都有限制,這時候就需要商業醫療險來滿足特殊方面的需求。
3.意外險
意外險保障外來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和突發的傷害。
所有人都應該買一份意外險,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意外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這兩個群體是意外高發的群體,在給這兩類人購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把意外險放在首選列表裡。
4.壽險
定期壽險適合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人購買,它可以保障家庭不至於因為經濟支柱倒塌而陷入過大的經濟危機。
以上四種人身保險建議每個人都要配上,不過這里不建議小孩和老人買壽險,因為這兩類人不承擔家庭責任,不能真正發揮壽險的作用。
三.奶爸總結
奶爸覺得普通人是很有必要買保險的,因為普通人更需要安全的保障。不過買商業保險也是有前提的,不能因為買保險而買保險,一定要貨比三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先搞清楚自身的保障需求再去購買保險才是真正明智的選擇。
資料來源:奶爸保
『叄』 商業銀行的局限性
1.內部模型的局限性,運用壓力測試和其他非統計類計量方法對內部模型方法進行補充
2.次級債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方式,但必須
『肆』 新手如何購買基金
按交易場所的不同,基金可以分為場內基金和場外基金兩種。場外基金是指不在證券交回易答所上市交易,在銀行、證券公司、第三方理財平台或基金公司直銷平台交易的基金。目前,大多數基金都是場外基金。 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在基金公司直銷平台或者授權代銷機構進行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操作,具體流程如下:基金申購:(1)開立基金賬戶,投資者購買開放式基金需要開立個人基金賬戶,通過基金公司或者代銷機構(銀行/證券公司等)都可以方便的開立。(2)認真閱讀需要申購基金的法律文件,包括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基金定期公告等。(3)選擇基金並通過銷售機構申報購買份額,交付申購款項,經基金管理人等相關登記機構確認後完成基金申購。 參與場內基金交易須開立滬、深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可以是人民幣普通股票賬戶或證券投資基金賬戶。開立賬戶後,投資者可以進行認購、申購、贖回以及買入和賣出。買入是指投資者通過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競價買入或大宗買入其他投資者持有的場內基金份額的過程。買入不同於認購和申購,買入只是投資者之間的交易過程,不會創設新的基金份額,基金的在外流通量不會增加。
『伍』 如何應對通貨緊縮
『陸』 什麼是撥備前利潤\撥備後利潤兩者有何區別
撥備前利潤:指尚未扣除減值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稅前利潤與減值准備金之和。
撥備後利潤:指已經扣除減值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稅前利潤。
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兩者的區別在於:
1、減值准備金是否被扣除:
撥備前利潤並未扣除減值准備金,而撥備後利潤已經扣除了減值准備金。
2、保守性原則的不同:
撥備前利潤不基於保守性原則,撥備後利潤基於保守性原則。
3、利潤數值的不同:
撥備前利潤數值相對比較高,撥備後利潤數值相對比較低。
(6)抵禦風險能力指標擴展閱讀:
在銀行或類似金融機構的在確定收入之前,通常會考慮到未來的壞賬可能性而作出資金上撥備,而實際上基於保守性原則,這種撥備通常略大,因而當年時點上賬面的利潤將會減少,但這並不是現金從銀行流出。
這些大量的未償貸款中,許多不同的客戶在不同時期的償債能力不同,而且拖欠的貸款也存在回收的可能。因而需要有PPOP這個指標,PPOP在於提供一個銀行作出撥備前合理的利潤水平,以供投資者了解其撥備前方面的經營利潤,合理、全面地比較分析銀行的經營水平。
對業績而言,撥備率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而撥備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此外,撥備率與PPOP也從宏觀上反應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