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東漢末年的黃金

東漢末年的黃金

發布時間:2021-05-11 18:27:31

1. 東漢末年的黃金起義是什麼意思這些起義兵是什麼目的,其他那18路諸侯是正義嗎

黃巾是他們的起義部隊的名字, 起義就是打著正面的口號起兵造反的意思。

黃巾起義的目的是推翻東漢皇朝,建立自己的理想角度和政權。不過黃巾軍不是正常的部隊,是被扭曲思想侵蝕很深的一群人。跟現代的IS有點相似

至於18路諸侯也不是什麼善良之輩,各個都是心懷鬼胎,通過討伐從中獲利。他們的正義只是掛在嘴邊的「東西」 並不是真的正義。

2. 漢朝的黃金都去哪兒了

西漢晚期以後,史書上關於使用黃金的記載明顯減少,究其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大量黃金被用於塑造佛像金身,書寫金文,鑄造法器,成為佛藏。此說在時間上不相吻合,且高估了寺廟建築的用金量。
另一種說法是,帝王貴族窮奢極欲,竭力聚斂黃金,鑄造飾品、器皿,去世後陪葬入墓,或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大量窖藏入土。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漢代墓葬和窖藏出土發現的證實。
還有一種說法,西漢時為了抑商,限制黃金開采,加之淺層黃金挖掘殆盡,開掘深層金礦技術難度加大,且開采成本增加,於是生產急劇下降,導致供給減少。但開采減少並不能說明現實生活中黃金存量減少,且東漢以後各地淘金並沒有完全終止,歷代仍不斷有黃金產出。
目前,較為權威的看法是黃金外流說。西漢時期對外貿易興起,對西域各國香料、珠寶的購入,很多採用黃金作為支付手段。雖然難以對漢代貿易入超或出超的規模作出確切的估計,但黃金、白銀作為國際貨幣在國與國之間流動,應當是沒有疑問。
近年來,也有人從全新的角度來探索這一問題。認為先秦時黃金的稱量單位斤(左金右斤),不同於常衡單位斤。通過計算,認為兩者相差63.6倍。由此得出結論,先秦數以萬計的黃金並無所謂失蹤與否的問題。

3. 黃金起義對東漢的影響

你好:
應該是黃巾起義。
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義日期上,張角的確這為黃巾軍起了帶頭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導,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佔地死守或到處搶劫。加上當友方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漢軍就用此一個一個擊破。雖然黃巾起義,令天下震動,但因這些原因,黃巾軍未能成就推翻漢室的事業。

並且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影響,由於盡快平定戰事,因此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時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是官員,藉著在黃巾之亂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序幕,並為了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4. 東漢末年曾經消失了大量黃金,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多金的王朝,據史書記載,其黃金存有量為歷朝之最,達500多噸。如此多的黃金發現使學者想起來一個多年懸而未決的西漢巨量黃金之謎“西漢這些黃金從何而來,有什麼用途,又為何在東漢年間突然消失?”

1. 以金幣的形式窖藏,如1999年陝西西安發現的219枚金餅,重達50千克的窖藏。


2. 以隨葬品形式深藏地下。


3.東漢之後,佛寺的興起,大量黃金背用來塗貼佛像,泥金寫經。


4.東漢的黃金散落民間,王莽之後,長安的幾次戰亂,國庫中的黃金被起義軍奪走散入民間,東漢之後,政局動盪,官吏都窖藏黃金,流通中的金鑄幣就越來越少,黃金不在是王侯貴族專屬之物,成了普通百姓家的首飾用品。


而貨幣史學家彭信威先生認為,東漢黃金數量的減少是因為黃金的外流即賞賜外人,經濟史學家傅築夫則認為,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主要是因為漢朝用於向西域地區購買汗血寶馬、珍貴琉璃珠寶。

5. 請問下東漢末年靈帝時期的黃金值多少錢,還有百姓們每年掙多少錢

漢代黃金是比較少的,尤其中後期,北方的礦產主要掌握在鮮卑人手中。
至於南方,主要在:蜀郡、廣漢、永昌、豫章
漢代的主要貨幣是銅錢與布帛,黃金是奢侈品(其實中國人極少把黃金作為貨幣使用,唐代所論黃金其實是黃銅,漢代是真金),官吏收入是按糧食核算的(不受貨幣價值影響)。
至於黃金價值,這是個難點,現存史料中明確記載的只有《漢書·食貨志》「黃金一斤,直錢一萬」,但前後漢的出入應該是比較大的。
至於漢靈帝以後,由於動亂,糧食問題尚不能解決,黃金又有多大意義呢?李傕當政時期,一石糧食賣到50萬錢(五銖),黃金有價但作為奢侈品,其市場又有多大呢?

6. 為什麼漢朝之後黃金變少了

說到土地,其中最神秘的應該就是那些埋藏千年的寶物。眾所周知,中國是個貴金屬匱乏的國家,並不是出產黃金的大國。然而據《史記》記載:“婁敬說帝都關中,田肯說帝當以親子弟封齊,即各賜(黃金,以下同)五百斤;叔孫通定朝儀,亦賜五百斤;呂後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斤。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西漢時期,皇帝賞賜功臣的黃金少則五百斤,多達千斤。可見在西漢時期,我國的黃金儲備量特別多。那麼漢朝之後,中國的黃金為什麼又極度缺少了呢?

▲“蜀世子寶”金印

03

截至2019年底,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共發掘文物近18萬件套。發掘提取的文物種類豐富,主要有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錢幣等。這次考古的發現,對於我們認識南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有著莫大的意義。

2020年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考古人員歷時5年挖掘,在成都市新川創新科技園園區內發現大量古代遺存,有超過6000座墓葬。墓葬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時間軸從戰國到秦代,到兩漢六朝,再到唐宋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考古人員還發掘出土了大量陶、瓷、銅、玉、玻璃、石質等遺物。而這超過6000多座的墓葬,從戰國到明清,跨越兩千多年,見證了中國歷史社會發展的脈絡。

7. 東漢末年的一金值多少五銖錢

漢代二十兩為一金,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所以一金等於24銖×20兩,就是480銖,一枚銅錢是五銖,也就是說,一金錢應該是96枚五銖錢。一金萬錢,不是一金萬銖,一金萬錢是表示同等重量的金錠等同一萬枚銅錢,這是後來才用到的,一千枚銅錢等於一兩白銀,十兩白銀等於一兩黃金,這是清代演算法。所以一金萬錢顯然是錯的,金和銖在這里都是重量單位,金不表示黃金。漢代所謂的一金是表示一金重的錢,如果拋開銅錢重量是否達標這個問題,理論上96枚五銖錢就是一金錢。否則按一金萬錢的話人家請客吃個飯本來就是一串銅錢的事,你要拿麻袋裝一萬枚銅錢付賬?

8. 東漢末期黃金起義到三國鼎立之間發生了什麼

嗯,過年的三國時期,黃巾起義,最後發展到三國點力,如果沒有黃巾起義的,也不會國典淋的

9. 漢朝的大量黃金去哪兒了

一種說法是,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大量黃金被用於塑造佛像金身,書寫金文,鑄造法器,成為佛藏。此說在時間上不相吻合,且高估了寺廟建築的用金量。

另一種說法是,帝王貴族窮奢極欲,竭力聚斂黃金,鑄造飾品、器皿,去世後陪葬入墓,或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大量窖藏入土。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漢代墓葬和窖藏出土發現的證實。

還有一種說法,西漢時為了抑商,限制黃金開采,加之淺層黃金挖掘殆盡,開掘深層金礦技術難度加大,且開采成本增加,於是生產急劇下降,導致供給減少。但開采減少並不能說明現實生活中黃金存量減少,且東漢以後各地淘金並沒有完全終止,歷代仍不斷有黃金產出。

目前,較為權威的看法是黃金外流說。西漢時期對外貿易興起,對西域各國香料、珠寶的購入,很多採用黃金作為支付手段。雖然難以對漢代貿易入超或出超的規模作出確切的估計,但黃金、白銀作為國際貨幣在國與國之間流動,應當是沒有疑問。

閱讀全文

與東漢末年的黃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