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601020歷史交易

601020歷史交易

發布時間:2021-05-16 13:14:41

1. 中國輕紡城的發展歷程

1986 年,建成佔地3500平方米的棚屋式柯橋輕紡市場,場內設門市部77個,攤位89個。
1988 年10月,紹興輕紡市場建成開業,建築面積23000多平方米,營業用房600間。
1991 年輕紡市場一期擴建33500平方米,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輕紡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市場經營戶1548戶。
1992 年1月8日,擴建的東交易區開業,交易門市部1020個。同年3月,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的北交易區開工建設。同年6月,正式更名為「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先被冠名「中國」的專業工場。
1993 年5月,全國第一家以大型市場為依託的股份制企業----中國輕紡城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中、北兩大交易區落成,至此,中國輕紡城建築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擁有營業房6000多間。
1994 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成為全國專業市場中唯一家列入試點的企業。
1998 年,建設中國輕紡城會展中心, 同時在廣西東興市建立分市場。
2000年6月,對東、中、西、北。大主體市場實施改造。
2001 年,啟動1200畝土地的輕紡城經營者創業園區和。「網上輕紡城」,建設,北六區、北七區市場成立。
2002 年,縣政府確定總面積8萬平方米的公司式交易區。
2003 年,中國輕紡城紡織品出口到157個國家和地區,外貿交易額達60.6億元,外銷比重達到35%以上,市場加速啟動「全球紡織網」、「網上輕紡城」、「市場管理信息系統」三大網路平台建設。投資2.5億余元、20餘萬平方米的國際物流中心建成。同年12月,輕紡城市場改造升級工作開始實施。
2004 年,中國輕紡城國際貿易區一期和聯合市場開工建設。
2006 年2月,中國輕紡城國際貿易區一期和聯合市場開業。
2006 年4月,縣委、縣政府正式下發<<關天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國輕紡城的若干意見>>,確立:「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目標,成立中國輕紡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和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
2006 年7月,中國輕紡城東升路老市場區改造升級工程動工建設。2006 年9月,《中國輕紡城市場管辦法》(試行)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國輕紡城招商隆市的若干意見》出台。
2007 年10月,在第八屆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上發布了我國首個紡織品指數「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指導紡織品市場和紡織產業健康發展。
2007 年12月,紹興縣「611」重點工程項目——錢清永通國貿廣場一期盛大開盤。與此同時,大錢門國貿東區以及西區地塊的設計方案分別進入論證階段。
2008 年2月,中國輕紡城建管委和縣工商局聯合發起「中國輕紡城2007最具價值品牌」評選活動。歷時2個月,最終評出10個「中國輕紡城最具價值品牌」和10個「中國輕紡城最具影響力品牌」。
2008 年8月,縣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大力實施紡織集群升級工程,著力打造國際性紡織製造中心,國際性紡織貿易中心,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
2008 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商務部下發「同意舉辦中國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的復函」,這標志著已歷經八屆的紡博會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展會。
2008 年11月,縣委縣政府正式收購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輕紡城」控股權股。
中國輕紡城圖

2. 誰能給我大致講講英國的文化和歷史急!!!!!!!!!!!!!!!

英國的歷史,其實可以分成四部分
1066年前,(結束標志:1066年諾曼登陸)
被稱為古英格蘭時期
著名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此人是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冠之「大帝」頭銜的人。可見此人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
當然,這個時期,還有一群傳說人物:亞瑟王和他的十二圓桌騎士。如果你看過電影《亞瑟王》,會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066-1688年,(結束標志:1688年光榮革命)
被稱為中世紀英格蘭時期
鼎盛時期:愛德華三世和他的黑太子時代(1327-1377)。愛德華三世,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優秀的國王。而他的長子也叫愛德華,史稱黑太子,則是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英法百年戰爭前期和中期,英國之所以能占據壓倒性優勢,這父子倆功不可沒。而他倆一死,百年戰爭的形勢馬上倒轉,也為後來的國內三大家族的恩怨埋下了禍根(其實這三大家族表面上是英國歷史上相互承接的三個王朝,實際上也可說是一個家族的三支。)
下面就來看看家族之爭吧——英國著名的內戰:玫瑰戰爭。舊貴族蘭開斯特家族和新貴族約克家族之間的戰爭。這兩個家族都是安茹家族愛德華三世的後代,家族標志都是玫瑰,只是一紅一白區別而已。(安茹家族的標志也是花:金雀花)
至於英國革命,要劃到中世紀還是近代史,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里權且按照史學界最傳統的1688年為標志。不過應該革命大家都應該知道得夠詳細了,這里也不嘮叨了。
1688-1914年,(結束標志:1914年一戰爆發)
被稱為近代不列顛聯合王國時期
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日不落帝國(1837-1901)。在1914年,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已達3350平方公里,統轄3.9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這相當於英國本土的137倍,本國人口的8倍多,被稱作「日不落帝國」。在19世紀中,英國的煤產量佔世界的60%,鐵產量佔世界的5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當時航行於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飄揚著米字旗,乃至整個19世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稱作「英國世紀」。
1914至今
被稱為後維多利亞的現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
日不落帝國隨著英國的衰弱而逐漸瓦解,現在只空餘一個「英聯邦」,似乎還在追憶往昔的光輝。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2005-11066前英格蘭國王世系
一,撒克遜王朝(七國時代)
西元五世紀初開始,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的統治已經日漸虛弱,西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原來生活在日德蘭半島的朱特人(也譯為裘特人)紛紛湧入不列顛島,他們在和當地羅馬人和凱爾特人(稱不列吞人,布立吞人,布列塔尼人)的戰斗中,從六世紀初起,形成了七個部落聯盟,也稱七國,他們分別是麥西亞,西撒克遜(威塞克斯,西塞克斯),南撒克遜(蘇塞克斯),東撒克遜(伊塞克斯),東盎格魯,肯特和諾森伯利亞。六世紀末,傳教士聖奧古斯丁在肯特登陸,隨後在坎特伯雷開始了傳教,以後坎特伯雷成了英格蘭宗教活動的中心。七世紀初,西撒克遜國王埃塞爾伯特漸漸強盛,一度控制了英格蘭南部的西撒克遜、南撒克遜和肯特。七世紀中葉,東撒克遜國王雷德瓦爾德在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後,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建立了霸權,此後雷德瓦爾德幫助一個流亡王子埃德溫獲得了諾森伯利亞王位,而埃德溫通過一系列的勝利,使除了肯特以外的諸王國公認為其為王中之王,他所建立的聯盟為此後麥西亞和西塞克斯統一英格蘭奠定了基礎。諾森伯利亞王國此後領導著各地的撒克遜人同布立吞人作戰,最終獲得了對布立吞人的勝利,並統一了撒克遜人的基督教信仰世界。此後,諾森伯利亞的霸權開始衰退,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從731年到829年的一個世紀時間內,七國之間陷入混戰,在混戰中,麥西亞脫穎而出,至八世紀中葉,麥西亞控制了亨博河以南的所有地區,麥西亞國王奧法即位後,自稱英格蘭國王,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稱英格蘭國王的君主,我們的世系就從這位「英格蘭國王」奧法開始寫起。

1.奧法(757-796)麥西亞國王,東盎格魯國王,肯特國王,布萊特瓦達。 (布萊特瓦達Bretwalda, 是當時七國時代的稱號,可以譯成王中之王,很類似於我們春秋時代的霸主,表示是諸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老大,這個稱號不能繼承,要憑實力去爭取。)是被衛士謀殺的前麥西亞國王埃塞爾博德的堂弟。在撒克遜編年史里,說奧法和肯特在776年爆發戰爭,勝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奧法獲得了勝利,因為785年,奧法獲得了肯特的王位。779年他在牛津打敗了西塞克斯,此後他打敗了東盎格魯,並砍了其國王的頭,794年,他獲得了東盎格魯王位。奧法還發動了多次對威爾士人的戰爭,並修建了留存至今的著名的「奧法牆」(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東長城)。奧法和歐洲的查理曼大帝是同時代的人,查理曼宮廷的編年史家寫道:「他是不列顛的光榮,對付敵人的刀劍.」 奧法去世後,麥西亞霸業中落, 霸權轉到了西塞克斯王國手裡.所以以下的世系轉入西塞克斯王國世系之中.

2.埃格伯特(802-839), 西塞克斯國王,麥西亞國王, 布萊特瓦達. 埃格伯特的身世不明,撒克遜編年史稱其父名字叫埃爾蒙德,但在當時的各國王系中找不到這個人(肯特國王也叫這個名字,但似乎死在埃格伯特出生前.) 789年,他一度被奧法以及與他結盟的西塞克斯國王貝奧提克流放到了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 802年貝奧提剋死後, 埃格伯特經過和兩位伯爵的戰爭,奪取了西塞克斯王位.815年,他征服了西威爾士(英格蘭西南以埃克塞特為中心的康沃爾地區),並最終將康沃爾並入了西塞克斯,825年他擊敗麥西亞國王貝昂沃爾夫,此戰之後,伊塞克斯、肯特,東盎格魯均承認其為霸主,829年,埃格伯特徵服麥西亞,(但麥西亞很快又獲獨立)。並迫使諾森伯利亞承認了其霸權。

3.埃塞沃爾夫(839-856)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格伯特長子,曾擊敗丹麥人的入侵。855年他前去羅馬朝聖,但回國後被其長子埃塞巴爾德廢黜。

4.埃塞巴爾德(856-860)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長子。856年,迫使其父退位,其父去世後,娶了他寡居的繼母。

5.埃塞伯特(860-865)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次子,他在位期間,丹麥人洗劫了肯特和諾森伯利亞。

6.埃塞雷德一世(865-871)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三子。埃塞雷德一世在位期間無法有效遏制丹麥人的入侵,871年,在於丹麥人的作戰中陣亡。

7.阿爾弗雷德大帝(871-899)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英格蘭國王。埃塞沃爾夫四子。871年24歲的阿爾弗雷德繼其陣亡的兄長為王,當時丹麥人已經占據了東盎格魯,而肯特,諾森伯利亞和麥西亞也已相繼亡國,並已入侵至西塞克斯中心區域的溫切斯特。阿爾弗雷德初戰丹麥人遭受慘敗,阿爾弗雷德不得不以重金求和,丹麥人退回了英格蘭中部,西塞克斯贏得了5年的寶貴時間。878年,丹麥人再次入侵西塞克斯,西塞克斯陷入一片混亂,阿爾弗雷德和少數軍官不得不逃進沼澤和森林裡去打游擊。但此後運氣站到了阿爾弗雷德一邊了。同年,阿爾弗雷德在伊桑頓(今埃丁頓)展開反擊,大破丹麥人。此後他和已臣服於丹麥的麥西亞結盟,886年,收復了倫敦,並和丹麥首領定立了合約。《編年史》中說:「阿爾弗雷德大帝收復了倫敦,所有的不受丹麥人奴役的撒克遜人都站到了他的一邊。」892年丹麥人再次入侵,經過四年的苦戰,阿爾弗雷德大帝和他的兒子愛德華帶領撒克遜了擊敗了丹麥人,使其退回了不列顛島東部的丹麥法地區和歐洲大陸。擊敗丹麥人後,阿爾弗雷德大帝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全英格蘭的國王。

8.愛德華一世(899-924)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長子。愛德華一世是優秀的軍事統帥,在和丹麥人的作戰中戰功赫赫。918年在將丹麥人徹底趕跑後,他在麥西亞等地取消的丹麥人的法令,重新恢復了撒克遜法。他女兒嫁給了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三世。

9.埃塞維爾德(924)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繼位16天後去世。

10.阿瑟斯坦(925-939)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被認為是英格蘭第一位正式的全國性的國王。 在位期間他擊敗了維京人和蘇格蘭人。

11.埃德蒙一世(939-946)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阿瑟斯坦同父異母的弟弟。944年他收復了被愛爾蘭的都柏林國王(維京人王國)占據的諾森伯利亞。945年他和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一世簽訂合約。946年他被闖入其聚會的賊殺死。

12.埃德里德(946-955)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在位期間,擊退了維金人的入侵。自阿爾弗雷德大帝開始,其子孫連續五位都是尚武的國王,打敗了不斷入侵的北歐人,使撒克遜人的統治在英格蘭全面復興。

13.埃德維(955-959)英格蘭國王。埃德蒙一世長子。他在位期間,麥西亞和諾森伯利亞的領主們擁立埃德維之弟埃德加為國王起來反叛。957年,埃德維在格羅斯特戰役中被擊敗,被迫簽訂合約,將王國以泰晤士河為界分裂,埃德維占據肯特和西塞克斯,而將北方領土交給了他弟弟。埃德維死後,埃德加重新統一了王國。

14.埃德加(959-975) 英格蘭國王. 埃德蒙一世的幼子.被稱為「和平的」埃德加。埃德加統治時期。英格蘭行政機構趨於完善。他劃分了各郡,每郡有郡守,直接對國王負責,在郡下面設區,區下面是市。從郡、區到市有一套嚴密的司法系統維持治安,稅收制度也得到恢復,英國文學也開始萌芽,英語開始發展成為書面語言。埃德加的制度和西歐的領主制度完全不同,是一套相當先進的維護君主制統治的制度,雖然埃德加死後君主制度不幸衰弱,但他設立的組織機構和英格蘭文化卻已根深蒂固,此後丹麥人和諾曼人的王朝均無法加以改變。 埃德加的行政組織制度,保證了此後英格蘭避免了類似於歐洲大陸國家那樣領主割據局面的出現。973年,埃德加在巴斯舉行了加冕典禮,從而奠定了日後加冕的程序,而這次加冕標志著英格蘭王國的徹底統一。

15.愛德華二世(975-978)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為「殉教者」, 978年被無神論者信徒所謀殺. 1001年被封為聖徒,稱「聖愛德華」。

16.埃塞雷德二世(978-1013, 1014-1016)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無准備者(Unready)。980年,20年的平靜再次被打破,大規模的入侵活動又開始了,切斯特遭到愛爾蘭人的洗劫,南安普頓人則受到維京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或丹麥人的大肆屠殺。埃塞雷德面對入侵,一味賠款而不敢動武。991,994,1002,1006年,他一次次提高賠款數以換取短暫的和平,1012年,埃塞雷德繳納了4.8萬英鎊的賠款(相當於當時英國大約4到5年的國民收入),但卻沒能阻止北歐海盜繼續橫行,1013年,丹麥人領袖斯韋恩將丹麥人控制的麥西亞、丹麥法及諾森伯利亞合並,並稱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不得不逃往他妻舅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那裡去避難。(其妻愛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女兒)。1014年初斯韋恩去世,埃塞雷德得以復位。但斯韋恩的兒子卡紐特王子繼續要求獲得英格蘭王位。

17.埃德蒙二世(1016),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二世之子。被稱為「勇敢的」埃德蒙。1014年起,埃德蒙不顧其父的反對,聚集了一支人馬,開始和丹麥人作戰,雖然敵我懸殊,但他仍然多次取勝,還解了倫敦之圍,於是成為了眾望所歸的人物,埃塞雷德死後,他登上英格蘭王位,但數月後,不幸英年早逝,英格蘭因此陷於絕望之中。英格蘭教界的貴族們於是在南安普頓宣布,永遠廢黜埃塞雷德的後代,承認卡紐特做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王族的末代子孫們不得不下野流亡,撒克遜王朝中斷。

二 丹麥王朝

1 卡紐特(1016-1035),丹麥國王,挪威國王,英格蘭國王。 被稱為卡紐特大帝,丹麥國王斯韋恩之子。1016年被宣布為英格蘭國王,他登基後,將丹麥和英格蘭的行政機構合並,1017年,他將英格蘭諸王國重新分成了四個伯爵國,分別是西塞克斯伯爵國,麥西亞伯爵國,東盎格魯伯爵國和諾森伯利亞伯爵國,為了避免諾曼底的干涉,他娶了寡居的埃塞雷德的妻子愛瑪(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妹妹)。1018年,他抽取了大量英國賦稅後,返回了丹麥。1020年,他將撒克遜習慣法納入其編制的法典之中。1028年,卡紐特徵服了挪威,迫使蘇格蘭臣服。卡紐特還將其女兒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兒子亨利(日後的亨利三世),由此卡紐特帝國在歐洲盛極一時。

2,哈羅德一世(1035-1040),英格蘭國王。 卡紐特大帝的私生子。他的綽號是「兔子的腳」,大概是說他打獵的時候跑得快。卡紐特死後,其合法繼承人是他和諾曼底的愛瑪所生的兒子哈瑟卡紐特,但哈羅德趁其不在英格蘭之機,搶先宣稱是英格蘭國王。1040年,哈羅德在哈瑟卡紐特准備入侵前去世。

3. 哈瑟卡紐特(1040-1042),丹麥國王,英格蘭國王,卡紐特大帝和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哈瑟是個文盲加暴君。他在英格蘭橫征暴斂激起反抗,在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他邀請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在諾曼底避難的愛德華回國於他共同執政。(愛德華是愛瑪與其前夫埃塞雷德二世之子)。1042年,哈瑟卡紐特去世,愛德華繼位,撒克遜王朝復辟,丹麥世系在英格蘭中斷。

三 撒克遜王朝(復辟)

1。 愛德華三世(1042-1066) , 英格蘭國王, 埃塞雷德二世與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 被稱為「懺悔者」愛德華。1041年回國和哈瑟卡紐特共同執政。哈瑟卡紐特死後,1043年在溫切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1045年,愛德華三世娶了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的女兒伊迪絲。1051年,戈德溫受英格蘭宮廷的諾曼底勢力的排擠被流放,在其流放期間,諾曼底公爵威廉(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之子,愛德華三世的表兄弟)訪問了英格蘭,據說和愛德華三世達成了由威廉繼位的協議,(愛德華三世沒有子嗣)。這成了日後威廉跨海征服的借口。1052年戈德溫和其子哈羅德率軍回到英國,並強迫愛德華三世恢復了他們的權力,從此英格蘭政權落入戈德溫父子之手。1066年1月5日,末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在彌留之際,他喃喃地說:「一個罪惡的時代即將降臨」。此後愛德華三世一直是撒克遜民族情緒的化身,作為撒克遜人王族最後一位國王,成為人民普遍崇拜的偶像。1161年愛德華三世被宣布為聖徒,從此聖懺悔者愛德華三世一直是英格蘭王國的保護聖徒,直到百年戰爭時期,才被聖喬治取代。

2.哈羅德二世(1066),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之子。愛德華三世去世後,哈羅德聲稱愛德華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了他。隨後英格蘭賢人會議批准哈羅德為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繼位,激起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1066年10月14日,在蘇塞克斯的黑斯廷斯一役,哈羅德兵敗被殺,威廉一路向北殘酷殺 戮,於該年聖誕節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三世所建)加冕。撒克遜王朝滅亡。
英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和法國相當。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麗諾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在位期間確立對愛爾蘭統治權)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蘭國王1189-1199)(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只有六個月)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無地王」,在貴族脅迫下簽署《大憲章》,布汶戰役被法國擊敗,失去大部分大陸領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被王後伊莎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謀害)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發動英法百年戰爭,在克萊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國騎士團,獲得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長子為黑太子愛德華,次子為蘭開斯特公爵約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黑太子愛德華之子。遠征愛爾蘭時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拘捕,並廢黜,由亨利即位
補充一下,一般稱亨利二世至約翰為安茹王朝,亨利三世至理查德二世為金雀花王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1486年與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並,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蘭國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後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於離婚問題而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下不再註明)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國王1553)(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5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於****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6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1603)(終生未婚,去世後都鐸王朝結束) -----------------------------------------------------------------------------------------
此後英格蘭王室轉入諾曼世系

3.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抓住了歷史機遇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形成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梯次開放的格局,實現了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領域不斷拓展的開放格局,呈現了從數量小到數量大、從質量低到質量高的開放新趨勢。中國正在以開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開放格局經過先試驗後推廣,採取了分步驟、多層次、逐步推進的戰略,經歷了一個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過程。

(一)對外開放從局部地區向全國推進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優惠措施,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航船正式揚帆起程。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對外開放的范圍由特區逐步擴大到了沿海、沿江、沿邊地區,初步形成從沿海向內地推進的格局。1992年相繼開放沿江城市和三峽庫區、邊境和沿海地區省會城市、沿邊城市,開放太原等11個內陸省會城市。隨後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縣市。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區域性推進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至此,一個從沿海到內地、由南向北、自東向西、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

(二)對外開放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推進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對外開放以「出口創匯」為切入點,千方百計擴大出口成為政策的基本指向。針對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鄧小平同志指出,對外開放不僅要繼續擴大商品貿易,而且可以讓外商來華直接投資辦企業、搞加工貿易。這樣就使原來的對外經貿交流從貿易領域擴展到投資和生產領域。外商直接投資、借用外債、到國際市場融資等多種方式被廣泛採用。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服務領域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服務貿易迅速發展。

二、對外貿易連上新台階

對外貿易是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與出發點。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一)貨物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0倍

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猛增到21737億美元,增長了104倍。其中,出口總額從98億美元增加到12178億美元,增長了124倍;進口總額從109億美元增加到9560億美元,增長了87倍。1979-2007年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17.4%,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8.1%,進口年均增長16.7%。

特別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抓住國際產業加快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對外貿易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贏得了歷史上最快最好的發展時期。2002-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以年均28.5%的速度增長,其中出口年均增長28.9%,進口年均增長27.3%。2001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097億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7年又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

自1950年起的58年歷程中,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用了29年,從200億美元到5000億美元用了23年,從5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用了3年,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也僅用了短短的3年時間。2002-2007年入世6年間,進出口貿易總額合計已超過1979-2001年即從改革開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總和。

30年來,進出口貿易從逆差轉變為順差,使我國從一個外匯捉襟見肘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從改革開放到1993年,除少數年份進出口貿易有小規模順差外,多數年份均為逆差。進入1994年以來,進出口貿易均保持順差,且規模不斷擴大。1995年貿易順差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67億美元。2005年又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20億美元。2007年再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618億美元。2007年我國外匯儲備從1978年僅有的1.67億美元迅速擴大到1.5萬億美元。

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不斷提升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改革開放初期位居第32位,2004-2007年穩居第3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其中,2007年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躍居到第2位;進口額佔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也提高到6.7%,位居世界第3位。

(二)貨物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從出口商品結構看,30年來,從以初級產品為主到以工業製成品為主,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到以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佔53.5%,工業製成品出口佔46.5%。1985年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已近平分秋色,分別為50.5%和49.5%;到1986年,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大大超過初級產品,達到63.6%,初級產品出口比重下降到36.4%。2007年,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進一步轉變為5.1%和94.9%,工業製成品占據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絕對主導地位。

令人欣喜的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持續提高,1994年為26.4%,2000年提高到42.3%,2003年進一步提高到51.9%,2007年則達到57.6%。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2000年為14.9%,2003年提高到25.2%,2007年進一步提高到28.6%。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

從進口商品結構看,為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需要,進口商品結構中,資源、基礎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所佔比重明顯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

1985年初級產品在進口商品中所佔比重僅為12.5%,2007年這一比重提高到25.4%。其中,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和非食用原料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由1985年的0.4%、7.6%提高到2007年的11.0%、12.4%。近幾年,大豆、鐵礦砂、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進口量呈持續大幅增長之勢。

與此同時,國內對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工業製成品進口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為4990億美元和2870億美元,分別是1994年的8.7倍和2000年的5.5倍;機電產品占進口額比重從1994年的49.4%提高到52.2%,高新技術產品占進口額比重從2000年的23.3%提高到30.0%。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不僅彌補了國內經濟建設資源和技術的不足,而且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了條件。

從貿易市場結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貿易夥伴已達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與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的貿易合作蓬勃發展,對東盟、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取得較大進展,與其他貿易夥伴往來發展較快。

1998-2003年,日本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和歐盟位居第2位和第3位;2004-2005年,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和日本位列第2位和第3位。2007年,中歐、中美和中日雙邊貿易額分別為3561億美元、3021億美元和2360億美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5.2倍、4.5倍和3.8倍。

2007年,東盟為我國第四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2025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7.6倍。俄羅斯、印度分別為我國第八、第十大貿易夥伴。

(三)服務貿易取得長足發展

2007年服務貿易總額由1982年的43億美元增加到2509億美元,25年增長了57倍,年均增長17.6%。其中,出口額從24.8億美元增加到1217億美元,年均增長16.9%;進口額從18.7億美元增加到1293億美元,年均增長18.5%。

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嚴格履行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的承諾,極大地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入世6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24.4%,高於同期世界平均13.8%的增速,也高於同期世界主要國家服務貿易出口增長速度。同時,服務貿易的結構也逐步優化,初步形成了通訊、保險、金融、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廣告等全面發展的格局。改革開放之初,以旅遊、運輸、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出口比重達80%以上,2007年這一比重已下降到60.8%。

2007年,服務貿易總額占我國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982年的9.4%上升到10.3%,佔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從0.6%升至4%;世界排名僅次於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位居第5位,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其中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位居第7位和第5位。

三、利用外資發展迅速,連續多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之一。外資的進入,彌補了長期困擾我國的資金和技術雙缺口,推動了經濟增長,增加了稅收和就業機會,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國經濟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

(一)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外商直接投資漸成主流。

1992年以前,我國利用外資主要是對外借款特別是政府貸款,外商直接投資一直偏小。1979年至1991年,每年都是對外借款大於外商直接投資,13年間累計對外借款高達526億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資僅為251億美元。1992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對外借款,此後,外商直接投資逐年大幅度增長,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最主要的方式。

從外商直接投資情況看,1983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僅9.16億美元,2007年已達到748億美元,24年增長了81倍;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外商直接投資累計超過7700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為20.1%,遠高於同期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其中,1983年至1991年吸收外資較少,平均每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約26億美元;1992年以後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1992年吸收外資首次突破100億美元,1993年登上200億美元台階,1994年邁過300億美元,三年跨過三道坎,此後,我國成為全球投資熱點的地位逐步確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穩步擴大。1992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吸收外資超過450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19.4%,比同期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額年均增速高出7.5個百分點。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07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達到創紀錄的1.5萬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達1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近4400億美元。2007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748億美元,加上金融領域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合計約835億美元,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5.4%,占發展中國家的19%。我國從1993年起已經連續15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2007年末在我國實有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28萬家,實有投資總額達2.11萬億美元。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額12549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的57.7%,繳納的稅收超過9900億元,佔全國稅收收入的20%,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5000萬個。

(二)利用外資方式不斷拓展

改革開放初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我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方式相對單一,一直以綠地投資為主,並購投資和到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很少。入世以來,我國認真履行加入WTO承諾,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開放資本市場,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正在有序推進。

首先,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中國政府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擴大融資渠道,參與國際競爭。截至2008年4月底,共有150家境內公司到境外上市,籌資總額1105億美元,其中有55家企業同時發行A股。

其次,主動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目前,QFII投資額度已提高至300億美元,54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獲准投資額度約105億美元,另有5家外資銀行獲准開展QFII託管業務。QDII方面,有21家基金管理公司和9家證券公司取得QDII資格,9隻QDII基金產品和1隻QDII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獲得批准,獲批投資額度已達375億美元。

第三,在WTO框架內開放證券業。截至2008年4月底,中國證監會已批准設立7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和31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其中15家合資基金公司的外資股權已達49%。

第四,改進和完善外資並購政策。2006年頒布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我國外資並購政策和環境全面改善。

截止到2007年底,外國投資者共並購2.18萬戶中國境內企業的股份,占外商投資企業實有總戶數的7.6%,其中外國投資者購買1.94萬戶外商投資企業的中方股份,購買2373戶內資企業的股份;並購的企業實有注冊資本1343億美元,占外商投資企業實有注冊資本的11.6%。

(三)利用外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利用外資總體上呈現出數量擴張型特徵,為了出口創匯和引進外資,各級政府對出口導向型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用地、稅收和融資等多方面的優惠,並由此形成了以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商投資格局。入世後,我國相繼修訂完善了相關政策,頒布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取消了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進一步擴大了服務業開放;嚴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外資項目進入。同時,充分發揮外資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優化外資區域布局、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積極穩妥擴大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拓展利用外資的新領域。

在新的外商投資政策指導下,外商投資的重點,從一般製造業發展到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近幾年外商投資於研發中心、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產品等高技術項目明顯增加;開放服務貿易領域後,商業、外貿、電信、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服務業已成為外商新一輪投資的熱點。

外商投資的產業構成顯著改善,第三產業投資比例大幅度提高。2005-2007年,第三產業外商投資金額佔全部外商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4.7%、31.6%和41.4%;第二產業比重分別是74.1%、67.5%和57.3%,呈現出相反的變動趨勢。

四、「走出去」戰略實施取得初步成效

「走出去」戰略的主要內容是,推動企業以對外投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對外經濟合作范圍不斷擴大,競爭力逐步增強。

對外經濟合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新生事物,經過不斷努力,迅速發展成我國對外經貿的重要組成部分。

1976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勞務隊伍第一次走向國際舞台,到1980年共有29家企業從事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主要市場集中在西亞和北非。1981年以後,我國的對外經濟合作隊伍開始逐步壯大,企業的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在外承攬的業務規模擴大,綜合競爭力增強,市場多元化戰略初見成效。自1995年起,開展了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對外經濟合作的領域進一步拓寬。

入世以來,對外經濟合作駛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從改革開放之初僅有幾家企業,到2007年已發展成為一支由1000多家企業組成的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隊伍,業務范圍向技術性較強的領域不斷擴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2002—2007年,對外經濟合作簽訂合同累計48.6萬份,合同金額257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633億美元,分別是1976—2001年對應項目總和的1.9倍、2倍和1.8倍。

2007年是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新簽合同金額85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7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1%和34.2%;派出各類勞務人員75.3萬人。其中,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3%。業務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資金技術密集的電力、冶金、石化、軌道交通和電子通訊等領域的項目已佔到總營業額的一半;大項目數量增長迅速。2007年有49家企業入選美國《工程新聞雜志》(ENR)全球最大承包商225強,14家躋身百強。

(二)對外投資規模增勢強勁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起步於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經國家批准,只有少數國有企業主要是貿易公司走出國門,開辦代表處或設立企業。

經過30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雖依然較小,但已取得積極進展。入世以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入較快發展期。200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僅有27億美元,到2007年已經上升到265億美元,2002—2007年6年間年均增速25.1%。截止到2007年底,7000多家境內投資主體設立的境外直接投資企業已超過1萬家。

對外投資的領域不斷拓寬,對外投資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目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呈現出市場多元化發展態勢,投資國別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2007年,亞洲地區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比重為62.6%,拉丁美洲佔18.5%,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合計佔13%。

對外投資由單一的綠地投資向跨國並購、參股、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擴展。跨國並購已成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主要流向資源、電訊和石油化工等行業。2007年,以收購、兼並方式實現的對外直接投資佔全部投資流量的23.8%。一批境外研發中心、工業產業集聚區逐步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不僅採掘業、製造業和商務服務業繼續加大對外投資,金融業也開始了境外投資試點。截至2006年底,中國工商銀行等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海外總資產達2268億美元。國有商業銀行在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等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7家分行、31家附屬機構和12家代表處。到2008年4月底,我國已批准10家證券公司、6家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31家境內企業獲准從事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境外期貨交易。

截止2007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1179億美元,其中,金融類企業存量167億美元,非金融類企業存量1012億美元。

五、多雙邊經貿合作成就矚目

一是把建設自由貿易區提到戰略高度。自由貿易區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以及與其他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平台。我國從2000年開始建設自由貿易區,截至2007年10月,我國跟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由貿易區,對其出口佔到我國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與東盟簽署並實施了自貿區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議,促進了「10+1」、「10+3」機制的深化。

二是雙多邊和區域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我國已與123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129個國家和地區、13個國際組織建立了180多個多雙邊聯委會機制,對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戰略經濟對話機制。2006年9月20日,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正式啟動,迄今為止已舉行了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雙方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簽署了多項協議。與此同時,中國還相繼與日本、歐盟、東盟等建立了相應的經濟對話機制,加強了與主要經貿夥伴的協調與溝通。與俄羅斯互辦「國家年」,涉及多項經貿活動。豐富了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合作內容。創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落實了8項對非經貿合作舉措。建立了「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論壇」兩個機制。

展望未來,推進對外開放的任務仍十分繁重。我們要按照十七大確定的對外開放的方針路線,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性經濟體系,努力創造並保持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

4. 不知道廣州的皮毛交易市場在

保定市保定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市民崇尚文化,文化底蘊比較豐厚。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距北京市中心140公里,是首都北京的重要衛星城,與京、津兩市呈三足鼎立之勢。2002,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820億元。全市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20萬。年平均氣溫12.2℃,全年無霜期約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保定市有華北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滿城縣一畝泉水質可與礦泉水媲美。保定自然資源豐富,西部山區蘊藏著50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煤、鐵、銅、鋅、鉬、金、銀、石棉、石墨、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高嶺土等儲藏量大,品質好。其中鉬的儲量佔中國第三位,鋅、石棉、大理石的儲量占河北省第一位。東部平原的石油、天然氣,埋藏淺、地下水最高溫度可達80℃,有著很好的地熱資源。 基礎設施 綜述 近幾年,保定市的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市區交通方便,環境清潔優雅。保定市建有4個水源區,日產水能力20多萬噸,兩個8萬噸污水處理系統已竣工投入使用。全市的各類賓館、飯店達100多座。交通 保定市交通四通八達。京廣(北京-廣州)鐵路、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107、207國道、京贊線(北京-贊皇)、寶平線(寶昌-平山)橫貫南北,保津(保定-天津)高速公路、112國道、河龍線(河間-龍泉關)、保淶線、保阜線、保滄線、京原(北京-原平)鐵路橫跨東西。即將建成的保霸(保定-霸州)鐵路、朔黃(朔州-黃驊)鐵路將連通京廣(北京-廣州)、京九(北京-九龍)、京滬(北京-上海)三大鐵路干線,並直通北京機場、石家莊機場及天津港、黃驊港。 經濟概況 工業 保定市工業基礎雄厚,基本形成了以機械、紡織、化工為支柱產業,以電子、輕工、建材為主導行業,以食品、醫葯為新興產業的工業體系。全市形成了以著名的粘膠長絲生產廠家天鵝集團為核心的化工行業,以長城汽車集團、田野汽車集團、勝利汽車集團為代表的汽車製造業,以依棉集團為核心的棉紡工業,以三利集團為骨乾的毛紡工業,以長天集團等企業為代表的食品飲料業。保定市還擁有在中國同行業居領先地位的樂凱膠片公司、金風帆蓄電池有限公司和國內唯一獲得核電站認可的大型變壓器合格供應商--天威集團。保定市自1986年被國家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以來,先後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外商投資領域也由加工工業逐步拓展成全方位投資,涉及到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建材、汽車、食品、醫葯、旅遊、房地產等十幾個行業。2002年,外商直接投資達10多億美元,已建成投產的三資企業達500多家。其中菲律賓生力公司、美國通用公司、法國歐麥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大公司相繼落戶保定。農業 保定土地肥沃,糧豐果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是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最大的食品及生活物資供應地。保定市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及干鮮水果。有進入中國500農業大縣的定州、涿州、徐水、清苑,有中國24個噸糧縣之一的望都縣,還有辣椒、草莓、葯材、蔬菜等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林業資源面積大、質量好、品種多,有大棗、鴨梨、蘋果、核桃、柿子、草莓等十大林果基地。保定市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很快,現在已建起了11個農業產業化集團,各種種植、養殖協會19787個,高科技農作物示範區168個。特色經濟 保定的物產豐富,特色經濟和特色市場發展迅速。200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81.5億元。形成了滿城草莓、望都辣椒、曲陽石雕、安國葯業、蠡縣皮毛、白溝箱包、高陽紡織、容城服裝、安新製鞋、順平腸衣、涿州"貢米"、博野油漆、易縣硯台、定興景泰藍、徐水釀酒、雄縣塑料製品、清苑花生、定州市的蔬菜和鴨梨等特色經濟帶。並涌現了安國市東方葯城、白溝革製品專業市場、蠡縣留史皮毛市場、高陽縣龐口汽車農機配件城等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專業市場。滿城縣是中國最大的草莓種植和加工基地,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每天供應北京市場約200噸鮮果,一年中八個月有鮮果供應市場。望都縣是著名的辣椒種植、加工基地。其辣椒肉厚、味純、色艷,並開發出各種西餐風味的調料。曲陽縣是聞名中外的石雕之鄉,民間傳統的石雕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產品的品種也由傳統的獅子、花鳥等發展到現代人物、動物、器皿等,表現手法為圓雕、浮雕、鏤雕和線刻等。安國葯業興旺發達,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素以"葯

5. 【100分懸賞】南宋之初,岳飛抗金時期中國地區的歷史狀況

宋金對峙時期的南北政治狀況

一、宋室南遷

金軍進入開封時,除囚禁皇帝百官外,還按宋皇室譜搜捕老幼900人,盡擄北去,以削除後患。在金軍第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時,欽宗派其弟,微宗第九子康王趙構迎金軍求和,想把金軍勸阻在黃河北岸,但金軍已渡過黃河,趙構見狀便逃到相州(今安陽)。開封被圍時,欽宗以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名義募兵勛王。結果在金軍擄趙宗室時倖免,成為留在故土的皇室成員地位最高者,在宗澤的支持下,趙構紹繼大位,於1127年在南京(今商邱)繼位,改之建炎,是為宋高宗。後因遷都東南稱「南宋」。

原金軍北返前,曾經主降派頭子,原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駐守開封,替金人守中原。趙構繼位後張謝罪罪歸附,迎趙構到開封。但趙構不敢在開封滯留,放棄中原,向東南逃竄。只留下宗澤等人駐守開封。

第二年秋天,金軍得知趙構繼位之後再次南下,企圖滅掉趙構政權。金兵從山東、河南、陝西三路進發,山東一路在金兀術的統帥下攻下徐州,直追楊州。此時高宗在楊州,聞訊逃至杭州。金軍渡江追至杭州,高宗從杭州逃到截止州(今紹興),明州(寧波),在定海將皇室和官員裝進幾只「樓船」中,「浮海避敵」。金軍善騎射,不懂水,下海近三百里後不獲而返,於建炎四年春北返。

全軍北返後,高宗才從海上返回,經越州時改元紹興(趙州也同此名),回到杭州。1138年正武定都於此,稱臨安。

不久,金朝放回了原北宋御史中丞秦檜。秦檜向高宗獻計「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也稱「南自南,北自北」,隔江而治,搞南北朝;只能爭取金不不渡江南下,不要指望恢復北方了。

此時的開封有宗澤留守,抵擋金軍。力勸高宗回開封,不被採納,憂憤而死。由杜充接任,但杜充投降金軍,開封再度失陷。金朝在大名之北宋的濟南知府劉豫為「大齊」皇帝,後遷至開封代金人守中原。

按:此時已自然形成南宋與金朝的對峙,而開封處在緩沖過渡地帶,金人統治漢人會反抗,所以造張邦昌、劉豫為傀儡統治之。此時的南北對峙尚未明確劃界,接下來的宋金和戰中實際解決了「界限」問題。

二、宋金和戰

南宋初君臣都不願放棄中原,當秦檜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時,高宗曾說:「我北人,應歸何處?」並罷免了秦檜。但很快都明白了當時的態勢,接受了不願接受的現實。此後,除了頭腦簡單的軍將處,君臣都不真想收復北方了(韓例外),和戰的目的,實際是劃定界限,保住東南一隅。

1、南宋初抗金與紹興和議

金兀術北返後想從陝西入四川,沿長江南下迂迴包抄南宋受到宋軍的玩強抵抗:吳氏兄弟在陝西大散關連敗金軍,阻止余軍入川;岳飛中線出擊,打敗劉豫偽齊的主力,收復信陽、襄陽;韓世忠向淮河南岸進軍,對金軍發動進攻。

此時金朝撻懶一派掌權,對宋朝主和。先取消了偽齊劉豫政權,對南宋「以和議佐攻戰」(大金國志七)。高宗聞知後起用秦檜前去議和。但撻懶失勢,強硬派掌權,反對議和,再次大舉攻宋。

原來抵抗金軍的西、中、東三路人馬仍在堅持。尤其中線的岳飛三次北伐,收復中原失地:

紹興四年,收復襄陽、信陽、已如前述;

紹興六年,收復盧氏、長水、抵蔡州城;

紹興十年,收復鄭州、洛陽、大敗金兀術主力;

金兀術受挫准備北撤,岳飛准備攻開封。但高宗、秦檜恐以此影響議和,連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飛班師,岳飛只好服從,自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班師回朝後,岳飛被任為摳密副使使(韓世忠為摳密使),實際解除了帶兵權。不久誣告岳飛、岳雲謀反,殺之。

附:岳飛被殺後韓世忠責問秦檜謀反說有何證據?秦檜說:「莫須有」(可能有吧)。韓世宗傷心,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軍事了。

有記載說殺岳飛是金兀術對高宗、秦檜的暗示:「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但又說是萬俟與岳飛有問而誣告。

岳飛評價代表作見鄧廣銘《岳飛傳》。紹興十年(1141),宋金正式簽署「紹興和議」,內容有三條:

①宋向稱臣,金封高宗為「大宋皇帝」;

②宋向金歲貢銀250萬兩,絹25萬匹;

③宋金東以淮河中流,西到大散關(寶雞西南)為界。宋割唐、鄧、二州,商(陝西商縣)、秦(甘肅無水)之半予金。

按:須注意者,此和議與以下兩個和議的用語。此處稱臣,以下為叔侄、伯侄之圖,此處稱歲貢,下稱歲幣,表示雙方地位的變化。

除此三條外,還要求迎回徽宗梓宮(紹興五年死),應之。又請還回欽宗,金熙宗派人問高宗:「不知歸後何處安置」?高宗遂不再提此事。欽宗於紹興三十一年死在金國。

2、完顏亮南下與隆興和議

金朝對中原的統治,先是扶立張邦昌「大楚」,劉豫「大齊」,又設「行台中書省」代表金朝中央管理這一帶。紹興議和後,明確規定以淮河為界,中原歸金朝,全朝統治中心開始向南移(此前其都城在會寧府,軍隊至力在長城外)。

完顏亮稱帝時擴修燕京城,1153年遷都於此,稱中都大興府。是北京作為首都的開始。隨即經營開封,將兵力向黃河以南轉移,1161年遷都開封。

遷都開封的當年,完顏亮號稱統兵百萬南下,直逼長江北岸。雖有軍將自發抵抗,如東路李金、中路和西路的吳氏兄弟都主創了金軍,臨安仍面臨危險,朝臣們「遣家預邂」,高宗也准備再次「浮海避敵」,因宰相除康伯力諫才未棄成而逃。

正在此時,金朝後方發生動亂。完顏亮是金朝最昏庸,荒暴的皇帝,《宋史紀要本末》有「金亮之惡」專目。他殺熙宗自立,又殺功臣,近親,納叔母為後宮。率軍南下時軍事渙散,「將士自軍中亡歸者相屬於道」(金史)。在遼陽的從弟完顏雍乘機自立,是為金世宗。完顏亮聞訊北返爭位,在採石口渡江時被宋將虞允文用「霹靂炮」(火葯炮)打敗,完顏亮為部將所殺。金世宗正式繼位後,將都城由開封遷回燕京,並派人與南京議和。

南宋方面,高宗已傳位給孝宗,改元隆興。孝宗主張抗擊金軍,但主帥、摳密使張浚不懂軍事,與金交戰大敗。雙方處在均勢,金世宗派人議和,南宋湯思退主和,於是在隆興三年(1163)雙方簽署「隆興和議」,內容有三:

①南宋向金稱臣,改為與金約為叔侄之國;

②疆界與紹興時同,宋軍放棄收復的唐地區;

③改南宋給金朝的歲貢為「歲幣」,減為年支絹二十萬匹,銀三十萬兩。

3、韓北伐失敗與嘉定和議

隆興議和後雙方休戰四十餘年。13世紀初,金朝北面蒙古人興起並開始向南進逼,南宋權相韓見狀想主動出兵,收復北方失地,建「蓋世奇功」。他起用主戰的辛棄疾等人,返封岳飛為鄂王,追論秦檜誤國的罪。開禧二年(1206)北伐,史稱「開禧北伐」。開始有所獲,但很快慘敗。金人南下進逼,主和派史彌遠殺韓,函其道送金人求和。於嘉定元年(1208)簽署「嘉定和議」,內容有四條:

①南宋與金由叔侄之國改稱叔伯之國;

②界與紹興時同,金軍放棄新占的大散關以南地區;

③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區;

④一次性賠「軍銀」300萬兩。

南宋前中期近百年間與金簽三個和議,其中的核心內容是一直約定以淮河為界,南北對峙。

三、南北各方的社會狀況

1、南宋的社會矛盾

南宋苟安東南一隅,朝中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不減,加之奸相誤用(詳下目),朝政一直很混亂黑暗。官員貴族集中於東南,土地兼並集中,賦役征派加,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在南宋初期即有農民起義斗爭。1130年,洞庭湖地區鍾相、楊么起義,宣稱「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貪富」,鍾相自稱楚王,「謂劫財為均平」。南宋派兵鎮壓之。

鍾相死後楊么繼續斗爭,自稱「大聖天王」,造車船數百隻,義軍20萬,據險以守。南宋派岳飛鎮壓,岳飛破閘堰,降低水位,放進大量腐草,車船失效,被鎮壓下去。

南宋中後期有淳熙二年(1175)北賴文政起義,打到湖南、江南和廣東。被辛棄疾率官軍鎮壓之。

2、北方金統治下的社會狀況

南宋時期淮河以北直至漠北,全是金朝的統治范圍。遷都燕京後把猛安謀克制推行至中原地區,將女真人星羅棋布地安播在漢人村鎮中間,用租佃方式經營土地,詔免的「稅戶」為民,在生產生活方式上迅速漢化了。

在燕京,全朝仿遼宋的制改革了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設尚書省,下轄六部;地方上與宋一樣設路、府州、縣三級政區。開科舉,譯《論語》為女真語。吸收漢人進入各級政權。

仿照宋制收二稅,但雜稅很多。用「通檢推排」方法勘查民戶資產,據之定稅;還用「括四」方式(名義上收復北宋國有土地歸官府)多強占民田,侵害漢民戶利益。

北方人民反抗,主要是1214年山東、河北的紅襖軍起義。主帥楊安兒在魯東、劉二祖在魯南,李全在魯中地區,建政權,攻州府。楊安兒犧牲其妹楊妙真(四娘子)為帥,和李全結為夫婦,全力戰斗。後來李全先降宋後降蒙,被宋軍殺死。

總之,宋金對峙時期雙方誰也未能吃掉對方,各自統治區內農民起義也不足以推翻其政權。到蒙古人南下時,金朝正南和南宋同歸於盡了。

四、蒙古人南下與金、南宋滅亡

先接著上一目的內容,從南宋朝政腐敗混亂談起。南宋各朝共同特點是:皇帝昏庸,朝政被權臣左右。初有奸相秦檜,中期有輕狂人韓佗胄,後期由史彌遠把持朝政,最後是賈似道當政誤國。

史殺韓,簽「嘉定和議」時正值寧宗朝。寧宗太子死,史稱運之宗室子貴和,又改之貴誠(民間子,史為放心計而選之)。宋宗死後,貴誠繼位,為理宗。史彌遠把持朝政26年。

此時,蒙古人已開始南下。蒙人戰略是先滅金,後滅南京在進攻金。金在蒙古軍的逼迫之下遷都開封,又遷蔡州,公元1234年,蒙軍和宋軍攻走蔡州,金朝滅亡。

金滅後南宋試圖收復黃河以南地區,以黃河為防線防禦蒙軍。蒙軍不許。1259年,忽必烈向川、鄂進攻,理宗起用賈似道為相,率軍抗蒙。賈暗許以長江為界,年貢銀絹各20萬,蒙軍返回。賈隱瞞術和改,謊報擊潰蒙軍。理宗贊之:「吾在賴之而更生,五室有同於再造」。賈由此掌了大權。

度宗繼位後屬奉賈為師,朝政悉委之。

1273年蒙軍攻下襄樊,並水路並進,東下滅宋,直通臨安。賈率13萬宋軍迎擊,在池州下游丁家灣潰敗。賈被貶往循州(廣東龍川)安置,路上被押解士兵殺死。

1276年,蒙軍攻入臨安,俘恭帝,南宋名存實亡了。

張世傑等人立端宗,在廣東棗州近海船上躲避,遇大風船人亡。陸秀夫立宗室子趙昺,被困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十多天,負帝投海自盡。時為1279年,以此為南宋滅亡之時。

文天祥在江西抗蒙,被俘後押至元大都。過零丁洋時曾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在元大都拒絕忽必烈和恭帝勸降後被殺。

附:蒙人問文天祥,南宋已亡,回天乏術,何以不降?文祥說救主如救父母,痛雖不可治也要治。治不治是心意,治好治不好是天意。

與唐代帝位繼承比較,觀宋代帝位繼承狀況。兩宋凡十八帝,除太祖、端宗,昺帝特殊情況外,餘十五帝中長子2人,餘子6人,太祖太宗孫4人、以弟繼兄者3人(含太宗高宗兩次特殊)。除度宗為權相史彌立系外人干預外,全是自然傳位。如此混亂無規則,說明在帝位繼承中並不嚴格按「長子制」執行。

6. 什麼是黃金現貨交易怎麼樣抄黃金哪位大蝦解釋下,謝謝!聽人說現在炒黃金利潤空間大,我想炒黃金!

現貨黃金是一種杠桿式投資,既不同於紙黃金,也和期金是有區別的,說起來現貨黃金的交易方式和期金類似,但是它沒有到期必須交割的規則,
所以風險上會降低。交易方式靈活:24小時交易,T+0交易,有杠桿1:100 ,里軟空間大!
為什麼要關注黃金交易市場?
對於中國投資市場而言,機構和民間資金迅速膨脹且宣洩慾望強烈,但投資渠道狹窄,不外乎期貨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實盤)。由於國內期貨市場投資品種少,做莊和欺詐行為時有發生,投資風險極大;而國內證券市場由於制度缺陷,已經過三年多的熊市洗禮,而且股市根本性問題近期內無法解決;目前部分銀行推出的外匯實盤交易,由於缺乏杠桿效應而被戲稱為「換外匯」,即使不少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也存在著嚴重的泡沫現象,所以黃金交易作為一個新的理財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和追棒,已經成為中國機構和百姓又一個投資熱點。

3月23日黃金市場分析

一、昨日回顧
上周五開盤954.4,最高966.7,最低946.2,收盤951.6,振幅20美金,收了一根帶上下影線的小陰線。
二、基本面分析
SPDR黃金基金公司3月20日增加持倉量11.31噸再創歷史新高達1114.6噸,上周類增加持倉57.7噸。
三、技術面分析
1、從周圖上分析,上周開盤925.1,最高966.7,最低883.2,收盤951.6,振幅83美金,收了一根帶長下影線的中陽k線,這也是3月1日來第三根帶長下影線的k線。從均線系統上看,大部分均線都是多頭排列,其中5周均線空頭向下,但是上周收盤已經收在5周均線951之上了;還有目前20周均線和66周均線已經匯合在881位置有慾望形成金叉,30和60周均線距離在逐漸縮小,30均線位於852,這也是目前均線系統中唯一沒有按照順序排列的均線。從布林通道上看,上軌向上的角度有所變緩,下軌已經向中軌拐頭一段時間了,中軌還是保持原來角度向上延伸,目前中軌位於881,上軌位於1020。從macd上看,紅柱在縮短,快慢線都已經穿越紅柱,其中快線逐漸走平,慢線角度沒有變化。從屠龍上看,紅柱加長不太明顯,上沿位於945,下沿位於913。從kd上看,快慢線在2月28日在86位置形成死叉,目前一致向下發散到67-74之間。
本周關鍵價格995-966-941-912
2、從天圖上分析,上周五在兩根大陽線之後收了一根小陰線。從均線系統上看,長期均線多頭排列,中期均線調整排列,短期均線多頭排列,其中135和270天均線逐漸縮小距離,135均線位於850,270均線位於870,20和30天均線還能夠看出微微向下,還沒有完全走平或者向上延伸,5天均線已經站上30天均線,10天均線和20天均線匯合於931附近。從布林通道上看,布林處於收口過程,上下軌均向中軌拐頭,中軌的方向還是向下沒有走平,目前中軌位於931,上軌位於970。從macd上看,今日出現第三根紅柱且明顯加長,快慢線在3.3位置形成了金叉,但是快線向上的角度有所變緩。從屠龍上看,紅柱明顯加長,上沿位於945,下沿位於936。從kd上看,快慢線向上發散到77-67之間,但快線向上的角度有所變緩。
今日初步阻力位在3月19-20日實體價格956,同時也是今日的開盤價格附近,4小時圖中的20日連續8根k線組成的波峰的上方實體價格;進一步阻力位於在3月20日上影線價格967,同時也是布林上軌位置;更強阻力在2月19-20日下方實體價格972,也是4小時中2月17日波峰和2月19日波谷重合價格位置。今日初步之成位於5天均線和屠龍附近944,進一步支撐位於布林中軌位置932,同時也是2月11-17日多根k線組成的價格密集區的上沿實體價格;更強支撐位於15均線位置925,也是4小時883-967黃金分割的0.5為止,還是4小時圖中的66和270均線匯合的位置。
四、關鍵價格
阻力位:956-967-972
支撐位:944-932-925
五、留意事項
22:00美國2月現房銷售摺合成年率,前值449萬套。

北京金海投資集團公司是由一群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組成之貴金屬投資服務公司。公司有雄厚的股東背景及充裕的財政資源,承諾為客戶提供可靠、創新、方便的服務。北京金海投資集團公司誠意為您提供一站式優質專業服務。
*上海黃金白銀投資咨詢
*網上金融資訊
如對我們公司有任何查詢或意見,歡迎致電或電郵給我們。
E-mail:[email protected]
QQ:124365553

7. A股股票代碼有哪些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開頭的6位數專編碼。深市A股票買屬賣的代碼是以00開頭的6位數編碼。深市創業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30開頭的6位數編碼,滬市科創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88開頭的6位數編碼。

閱讀全文

與601020歷史交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