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萬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各個時期銀子的購買力均不相同。根據可信度較高的古代文獻記載中的當時物價推算,大致情況如下:
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唐朝鼎盛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宋朝: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以北宋來說吧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㈡ 一兩黃金等於多少人民幣
1兩=50克,1兩黃金的價格在13000-14500元之間。
黃金是一種投資理財的方式,從近期黃金行情來內看,1克黃金的價格在容260-290元之間,而1克=0.02兩,那麼1兩=50克,1兩黃金的價格在13000-14500元之間。
需要提醒的是黃金的價格是實時變動的,在進行黃金投資時,最好把握好黃金走勢,了解影響黃金價格浮動的因素,如國際政局,中央銀行的儲備政策,美元走勢,石油價格等。
(2)40萬兩黃金多少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投資實物黃金的途徑有大銀行、首飾店、還有專門的實物黃金專賣店。以大銀行為例,購買實物黃金都要收取0.1-0.2%不等的手續費,而且黃金回購時如果不能證明黃金純度,還要收取鑒定費,損耗費等,這些費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很多投資者看到,前段時間金價下滑很厲害,認為這個時候買進收益是可以的,但是殊不知,黃金有著特殊的周期,這個周期雖然和美元指數有關系,但是如果不是專門的黃金投資研究者,投資黃金在很多時候的收益,還趕不上銀行的定期存款收益。
㈢ 乾隆40萬兩等於現在的多少
清朝中晚期一兩白銀這個150-220人民幣,6000萬到8800萬。
㈣ 一兩金子等於多少銀子
古代貨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是常常變動的,大約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吊)銅錢=10000文銅錢。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據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度量衡制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
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㈤ 30億兩黃金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一兩=50g,30億兩也就是1500億克,現在黃金1g的價格為235.48元,1500億*235.48=353220億元,相當於人民幣35萬零3220億元。
㈥ 二十兩黃金等於多少人民幣
1兩=50克
20兩=20*5=1000克
按今天金價:398.84元/克
二十兩黃金等於398840元人民幣
㈦ 四百四十七萬兩黃金合多少人民幣
需要進行單位換算。
一兩是五十克。四百四十七萬兩黃金就是447萬兩=22350萬克=2.235億克回。
目前黃金一克單價波動較大,姑答且按照350元每克來算,也就是2.235億克×350元/克=782.25億元。
答案是782.25億元人民幣。
㈧ 宋朝50萬兩黃金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中國的重量單位經歷過多次變化,在唐以後相對穩定下來。宋代,一兩約等於現有的40克。 這么推算,50萬兩黃金應該是2000萬克。按照最新的金價這算,一克黃金價格在300元左右,50萬兩黃金大約等同於60億元人民幣。
㈨ 400萬兩黃金大概多少錢
大概6剩十的十次方!是個天文數字!400萬兩就是40萬斤是20億克,按黃金價格300計算,就得出這個數字,就是60後邊加十個零!就是6000億,如果你有這么多你就是世界首富了,比爾蓋茨馬雲什麼的都是渣渣!記得採納哦!!!